Ⅰ 10年高考語文天津卷,語言表達運用漫畫題的答案!
US OK-->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有日語專業或其它的語言專業嗎?_網路知道 var IKFromImport=false; | | G("log_in").src=" http://passport..com/?login&tpl=ik&u"+escape(location.href); 知道 | function ask(fn) (function()Fe.on(window,"resize",A);A();setTimeout(A,100)})(); if(!_f_js) if (typeof(cf)=="function") var IknowPageModify=false;var UnloadConfirm=}};UnloadConfirm.clear=function()};UnloadConfirm.set();if(!G)return A}}function ctlSubmit(A)}function lockButton(A),3000)}function cReply(A)if(A=="no")}function fixReply(A)function showcpro(A)function ga(B,A)}}elset=h.id}if(t==a||p==a||r==a)window.open(G(a).href,"_blank")}}function ss(A)function cs()var query=(function()D.onsubmit=function()document.forms.ftop.appendChild(E(query.isChanged()));return true}}function A()return B!=document.forms.ftop.word.value}return})();function statFunc(A)function voteAnswer(A)function formSubmit(B,A),B),A||"deal")}; var url = escape(location.href); IknowLogParams["page"]="ikqb"; > >
已解決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有日語專業或其它的語言專業嗎? 懸賞分:0 - 提問時間2010-6-26 22:09 提問者: 匿名
其他回答&
Ⅱ 10年高考語文天津卷,語言表達運用漫畫題的答案!
第一幅圖:勇往直前
第二幅圖:突然襲擊
第三幅圖:顧此失彼
第四幅圖:自鳴得內意
漫畫寓意:容整個圖畫是諷刺顧此失彼,做事情不抓關鍵,不解決根本問題的人。
題目:
「如此『妙方』」「釘子的『妙用』」「化『動』為『靜』」「看你怎麼動」
畫面解說:
修理工在路上走;不小心踩到鐵耙,腦袋被打;他將木桿釘上釘子;路上的鐵耙多了枚釘子。
標題:補救措施/問題解決啦
畫面解說:①路遇釘耙,視而不見;②誤踩釘耙,迎頭痛擊;③採取措施,鐵釘固定;④心安理得,揚長而去。
解析:這是一組連續的漫畫,一個提工具箱的人路上誤踩釘耙,被擊中頭部,這個人立即用大釘子將集中自己的釘耙釘在地上,然後離開了。這組漫畫諷刺了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可笑行為方式。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149a20100m8eq.html
Ⅲ 2011高考 天津卷 語文 答案
http://learning.sohu.com/20110608/n309657928.shtml
2011年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天津卷回)-搜狐教答育
Ⅳ 天津高考語文的各題類型及其分值
根據2013年天津高考試卷 可以分析出
有七道大題
第一大題 為選擇題 包括 拼音 錯別內字選擇 近義詞容辨析填入句子 病句 和 標點符號正確性
5道選擇題 共15分
第二大題 給一篇文章 ,回答3道選擇題,共9分
第三大題 文言文 4道選擇題 共12分
第四大題 文言文翻譯 共8分 和 8分古詩鑒賞類 和5分默寫
第五大題 閱讀題 共21分
第六大題 語言綜合運用 12分
第七大題 作文 60分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揚海零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題有什麼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記得採納,手機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發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祝學習進步
Ⅳ 求2010年天津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2010年天津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 B 2 D 3 A 4 B
二(分,每小題3分)
5 D 6 A 7 C
三(12分,每小題3分)
8 D 9 A 10 D 11 C
12.(8分)
(1)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2)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3)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
13 (6分)
(1)暮春 飛花
(2)思念故鄉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14.(5分)
(1)小人長戚戚
(2)還顧望舊鄉
(3)齊彭殤為妄作
(4)生長明妃尚有村
(5)葉上初陽干宿雨
(6)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五、(8分)
15.(3分)
(1)相似之處:都以人的眼睛視物的生理學和光學原理為依據
都認為視桿細胞能夠收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視錐細胞能否感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來源:高&考%資(源#網]
16.(3分)
(1)觀賞 離接近,畫面變人時;
(2) 先注視白色屏幕30秒,然後在席上畫作;
(3)從視網膜至視覺皮質之間路徑上的干擾因素增加。
17.(12分)
有意義,藝術與科學聯姻,有助於科學的把握藝術規律,使審美活動理性化。
沒意義,用自認科學方法對藝術進行分析不是審美,無法解讀作品意蘊。
六.18分
18.(3分)
生命短暫 生命力強 擬人
19.(8分)
親人,是作者領悟到隨意而安的平和與超然;
動物,使作者帶來異常溫暖的感覺;
生活與傳說,使作品染上了神話色領略神靈之光;
夢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從而產生的聯想。
20.(5分)
(1)故鄉是世界的縮影
(2)作者對故鄉的愛是永恆的
(3)童年在北極村學到的一切,奠定了坐著人生基礎
(4)故鄉是坐著人生思考與創作精神之源
(5)故鄉使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得以升華
21.(2分)
七、(12分)
22.(3分)
戲劇性【⑤】文學社【③】攝影小組【①】
23.(3分)
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標津門津塔將於2010內建成使用
24(6分)
標題符合畫面內容,畫面解說符合情景,有創意。
八、(60分)
25.(60分)略
Ⅵ 09高考天津卷語文答案
18.文中「如同鳥兒的歸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兩處分別體現出作者對自家老屋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對溫馨老屋的依戀-----老屋凝聚了親情,提供了心靈的庇護。
對滄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見證了世事變遷,年華流逝。
【考點】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情感和態度的評價
【解析】「如同鳥兒的歸巢」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我」對老屋的感受,可以聯系語境,加以理解。通過語境中的「廝守」、「 當我在人生的天空飛累了,可以在此睡個甜甜的覺,亦可躲避外界的風風雨雨」這些信息,可以作者對自家老屋的情感。
「但顯然已經宛如我一樣,成了個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是運用比擬的手法寫出了老屋的變化,表達作者對老屋變化的感慨。可以藉助語境中的「蒼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以及後文對老屋的感受等信息加以理解。
【思路點撥】散文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往往要藉助一定的形象來抒發,所以要注意理解形象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而且要結合語境,從文章整體上理解。
19.第五自然段劃線部分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趣?語言表達有何特點?這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6分)
【答案】通過對兒時生活片段的回憶,表現了淳樸、快樂、悠然自在的鄉村童趣。
生動形象有畫面感,朴實自然有鄉土氣息。
引起下文。
【考點】考查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語言特點和寫作思路思路
【解析】第五自然段的劃線句子描繪了兒時嬉戲的情景,從情境中我們可以看出鄉村的童趣,「光著屁股」「 戲水」「 放牛」 「戽水捉魚」「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來」等細節表現出淳樸自然純真,快樂悠然自得的情趣。語言表達的特點可以概括描繪語言的特點和風格,生動形象,充滿動感,風格朴實自然,有鄉土氣息。
結構中的作用要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思路點撥】這道題的考點相對較多,要注意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內容要點,語言風格和寫作思路。
20.請你結合對文中「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這句話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為凸顯文章主旨,作者主要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4分)
【答案】句意理解:社會進步速度驚人。
本文主旨:通過感嘆新房迅速變「老」,反映了社會發展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
表現手法:對比。
【考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的表現手法。
【解析】這道題雖然只有兩問,但是卻包含著三個層次的要點。「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使用比擬的手法描寫社會發展之快。要注意結合語境理解,「那麼再過若干年,老朋友的這幢新樓,是否又會變成舊屋而顯得落伍呢……」這些信息也給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過文中的很多議論抒情的語言信息加以分析。
表現手法的判斷注意到文中的老與新,可以判斷出「對比」。
【思路點撥】這道題的難度主要在於主旨的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要注意作者在文中對刻畫的形象的感情態度,從而把握主旨。
2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頭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將寂寥塵封的老屋呈現在讀者面前。
B.本文使用了多種修辭,其中「這一切,彷彿是悄悄進行的,又彷彿是大張旗鼓雷厲風行地涌現出來的」一句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過描寫自家老屋的破敗和友人新樓的豪華,表現了自己告別過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
D.文章末尾通過寫朋友的兒子不滿意自家新樓,反映了當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輩創業的艱辛,追求時髦的風氣。
E.本文運用插敘手法,輔以心理描寫,呈現出時空交錯、現實與回憶交織的藝術特點。
【答案】A E
【考點】考查對文章的綜合賞析
【解析】B項中對表現手法的鑒賞,修辭項不準確,句中與永樂比擬的手法,不是比喻和你人。雖然有「彷彿」但是喻體沒有出現,不能算作比喻,沒有賦予物人的感情和行為,不是擬人。C 項對主旨的鑒賞,其中「自己告別過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不合主旨。D項也是對文章主旨的鑒賞,其中「當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輩創業的艱辛,追求時髦的風氣」,與主旨不符。
【思路點撥】對文章的綜合鑒賞,分項考查,難度不大,只要能夠把握全文的主旨、寫作思路以及表現手法就能夠做出准確的判斷。
Ⅶ 2006年天津高考語文答案詳解
2006年天津高考語文試題答案詳解
1.【答案】A
【解析】(A落筆/落照 都讀(luò)剝削/瘦削不堪都讀(xuē) 靡靡之音/風靡一時都讀(mǐ) B.剎那(chà)/古剎都讀(chà)累贅/果實累累都讀(léi)強弩之末讀(qiáng)強人所難讀(qiǎng) C.傭工(yōng)/傭金(yòng)攢射/萬頭攢動都讀(cuán) 解甲歸田/解囊相助都讀(jiě) D.殷紅讀(yān)殷切 讀(yīn)綽約/綽綽有餘都讀(chuò)擢發難數/數典忘祖都讀(shǔ))
2.【答案】B
【解析】A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C. 殫精竭慮 D.彪炳
3.【答案】C
【解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愛情的堅貞不渝和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 積聚:聚集,於原文語意符合。積淀:聚集沉澱。完美無缺:完善美好,沒有缺點。句中強調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絕倫:精細美妙,無與倫比。
4.【答案】A
【解析】B項「衡量」與「標志」搭配不當。C缺少主語。D「史詩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搭配不當。
5.【答案】B
【解析】B項錯在文中並沒有強調每個人都可以當教員前首先需要當學員,而是說「每一個人輪流當教員和學員」。
6.【答案】C
【解析】文中第二段講胡森是從教育變革社會的關系出發來認識和看待學習型社會,把終身學習看成是繼續教育的一個主題,故C項表述與原文不符。
7.【答案】D
【解析】A項錯誤是因為還透著他古典自由主義的文化精神,而不是以這種「古典自由主義的文化精神」來提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B項錯在「鑒於當時的教育未能與社會相結合」處,應是「教育應更加緊密地與社會現實結合在一起」。C項錯是因為為應對「知識爆炸」等挑戰,胡森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而不是終身教育」的理念。
8.【答案】D
【解析】A項以「生物殘骸」為核心的說法不準確,「礦石」的定性也不妥當,所以A錯。B項「火山爆發噴發形成」只是一種推測所以B錯。C項觀點也是一種假說,用來作解釋不妥當。D項緊扣「錳結核」三字來進行解說,客現平實,不把未成定論的東西作為自己的觀點,所以D項正確。
9.【答案】C
【解析】根據作者的觀點,C項所列各項都是假說,但除以上原因外,近年來海底多金屬礦泉被大量發現,也被人認為可能是這些礦泉帶來的礦物質是錳結核形成的基本物質基礎。
10.【答案】B
【解析】A項說法片面,且只是一種假說。C項原文說這些金屬進入海水中後,沉澱出鐵的含水氧化物,並沒有說能將海中的錳、鐵等金屬析出。D.文中末段已交代現在已估計出錳結核的年生長量。
11.【答案】A
【解析】「迫」應解釋為接近。
12.【答案】B
【解析】B項「以」均為介詞,可譯作「把」。A項前一個「乃」為「竟然」的意思。後一個「乃」為「於是」的意思。C項前一個「為」,是介詞,可譯作「替」,後一個「為」是動詞,可譯為「做」。D項前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後一個「其」是加強肯定語氣的副詞,可譯作「一定」。
13.【答案】D
【解析】①句表現他執法嚴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現他胸襟開闊的美德。
14.【答案】C
【解析】寇恂殺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種策略,以此來威懾高峻,使其早降。
15.【答案】
(l)光武認為河內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 「眾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守河內的人?」
(2)現在河內地區有黃河環繞作為堅固的防線,人口眾多。
(3)現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16.【答案】
(1)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
(2)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
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17.【答案】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18. 【答案】
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應選好的材料。
方法態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應有好的方法和正確的態度。
19. 【答案】用誇張和比喻的手法說理,以光輝、闊大的意境來感染讀者。
20【答案】兩者強調我手造我心。前者說,造心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後者說,造心應有正確的目標且嚴肅認真。
21.【答案】BC
【解析】B項,該段沒有使作借代修辭手法。C「人的精神決定人的成就」 過於武斷絕對。
六、(12分)
22.【答案】
如:自強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23.【答案】① 傳統的現代派繪畫是抽象藝術。
② 它是由畢加索、慷定斯基、馬蒂斯以不同方式發展起來的。
③ 它是以高度發達的審視技能以及對其他繪畫和藝術史的熟諳程度為先決條件的。
24.【答案】
(略)
七、(60分)
25.《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收錄了一個新詞——願景,詞義是:一所嚮往的前景。
請以「願景」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60分)
. 【示例】
願景--我虔誠的祈望
天津一考生
「一生愛好是天然」,過自由、快樂、高質量的生活是每個人本能的追求。
我也不例外。
很想過理想中無憂無慮、充實溫馨的校園生活。上小學時我就設想,上課是活潑而又愜意的,課余是豐富多彩的;而現實卻給了我當頭棒喝,我只好無奈地重復著機械的動作,無休止的重復性作業霸佔了我的大部時間,我不快樂。上初中後我又設想,學習那麼多科目,在知識的天河裡游泳該有多爽;然而我又失望了,分數、排隊、競爭,我感到的只是不能恢復的疲勞。高中時我做好了百分之二百的吃苦受累的打算,但現實居然比我想像的還要糟糕、惡劣N多倍。
父母、親友、老師,所有的解釋歸結為一句話:為了生存。現在我懂了,我們上學、接受教育都是為了明天更好地活著。上小學時拚命是為了上更好的中學,上中學拚命是為了上更好的大學,上了大學還得拚命,找到了工作後得加了倍的拚命,直到把命拼得油干燈枯,活力耗盡,那時可能才真的到了「願景」,享受極樂世界的一切舒適。可悲么?幾乎所有人都這么過,學校成了生存的職業培訓班,學生享受不到「沐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詩意,享受不到老師「如坐春風」般的熏陶及浸潤,享受不到在陽光雨露中綻放花開的幸福;同樣,我的老師們也體會不到教育的快樂,他們更多的是疲於奔命。我很理解老師為何常常發脾氣,我更理解浙江的那位優秀教師為何從18層樓頂「飄然而下」。可怕的生存,可憎的壓力。
學校成了折磨學生、煎熬老師的刑場。
誰之過歟?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如今真的成了「願景」。看《義務教育法》,看人才培養規劃,真的很理想;國家對基礎教育有很理想的藍圖,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對基礎教育的理解也很透徹到位。但為什麼我所經歷的卻是「如此慘淡的人生」。很多人把責任歸結到社會,歸結到世俗意識的頑固,說是「社會」和「世俗意識」讓基礎教育扭曲變形成了生存培訓與競爭的戰場。看似有理,實則狡辯。為什麼就不能追究一下政府及及相關部門「不作為」的責任?
我很欣喜地看到,教育部已經開始反思基礎教育「投入不足」及基礎教育「扭曲變形」的問題。我想,如果真的能自上而下把教育當作教育來搞,把學校當作學校來「做」,不遠的將來,我「願景」中的校園也許會成為現實吧。
誠如此,我願穿過「時空隧道」,從小學開始,重寫我的求學史。
【參考譯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當時名聲顯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內,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馬朱鮪等人重兵據守在洛陽。光武帝認為河內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眾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寧河內的人?」鄧禹說:「從前漢高祖任命蕭何在關中防守,最終成就了帝業。現在河內地區有黃河環繞作為堅固的防線,人口眾多,向北通到上黨,向南接近洛陽。寇恂文武兼備,有統帥之才,派遣守河內的人非他莫屬。」於是授寇恂河內太守職,掌管大將軍事務。
建武二年,執金吾賈復在汝南,他的部將在穎川殺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將其押在獄中。當時為萬事創辦待興之時,軍營中犯了法紀,大多情況是對犯法者寬容而不追究,寇他競然在集市中殺了行凶者。賈復認為這是個讓他感到恥辱的事情,回過頭路過穎川,對左右人說:「我和寇恂共同做將領,可現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懷怨忿而不馬上決斷的人呢?如今要見到寇恂,必定親手用劍殺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圖後,不想和他相見。谷崇說:「我,是個將領,請讓我能夠帶劍陪侍在你身邊。一旦有變故,我足以為你挺身而 出。」寇恂說:「不要這樣。從前相如不畏懼秦王卻屈從於廉頗的原因是為了國家啊。小小的趙國,尚且有這種重義之人,我怎能忘記這種大義呢?」於是命令部下准備好供應軍隊的用具,儲備好美酒,執金吾的軍隊一入界,讓他們一個人得到兩個人能享有的酒飯的款待。寇恂於是在道中迎候,口說有病而回去了。賈復率兵想追擊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於是就這樣走過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況向上匯報,皇帝於是徵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後,發現賈復先在那兒坐著,想起身迴避,皇帝說:「天下沒有平定,兩虎怎能私自相鬥?現天我要把你們分開。」於是兩人共坐同飲,極盡歡樂。
高峻據守高平,害怕被殺而堅決死守,大將軍職奔等人圍攻他,一年也沒攻下來。建武十年,皇帝商議派使臣招降他,就對寇恂說:「你現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馬上投降,你就帶領耿奔等五營兵力去攻擊他。」寇恂捧著璽書走到第一城時,高峻派軍師皇甫文出城拜謁,行推辭禮,表示不屈服。寇恂發怒,將要殺死皇甫文,眾將功諫說:「高峻有精兵萬人.大多帶有強努,連年攻克不下,現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應,就殺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訴高峻說:「軍師無禮,已經殺了他了。想投降,趕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當天就開城門投降。眾將都來賀喜,趁機問:「請問你殺掉高峻的使者並且使他率城投降,為什麼呢中。」寇筒說:「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給高峻出謀劃策的呀。現在到來,態度推辭不屈從,一定無投降心。成全他那麼他就會得計,殺了他高峻便嚇破了膽,他就會投降。」眾將都說:「我們確實比不上你呀。」
寇構學問深品行好,在朝廷名聲很響,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給朋友、故人以及跟從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說:「我依靠著你們才達到現在這個地步,難道我能獨享這些東西嗎。」當時的人把他歸於仁厚的長者一類人,認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謚號是威侯。
Ⅷ 2007年天津高考語文試題詳解
2007年天津高考語文試題詳解
1.答: B
◆解析◆ A項,加點字讀音依次為:méi,huǐ,wǔ,huì,huì;B項,加點字讀音依次為:jù,cūn,qūn,suō,quān;C項,加點字讀音依次為:jī,qǐ,qí,yǐ,yǐ;D項,加點字讀音依次為:hé,kè,hé,gāi,gāi。
2.答: A
◆解析◆ B項,「頻律」應為「頻率」,「鞠躬盡悴」應為「鞠躬盡瘁」;C項,「要言不繁」應為「要言不煩」;D項,「協迫」應為「脅迫」。
3.答: C
◆解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給遠行的朋友以鼓勵和信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送行者的曠達之情。相比較而言,還是前者更溫馨些,能夠勸慰友人傷別之心。 「吝嗇」含有貶義,而「吝惜」比較中性,更符合語境。 「輕車熟路」指「架著輕便的車在熟路上走,比喻對情況熟悉,做起來容易」;「得心應手」指「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形容運用自如」。語境並沒有說是在做熟悉的事情,用「輕車熟路」不合適。
4.答: D
◆解析◆ A項,「王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創造的」是「意境」的定語,句子主幹為:「意境豐富和提高了表現技巧,做出貢獻。」主賓搭配不當。把「努力創造的」中的「的」改為「了」即可。B項,缺賓語。在「提升」後面加「它們」,在「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備」中的「為」的後面加「其」。C項,「股票和基金產品與儲蓄、債券」等並列概念之間關系不清晰明確。
5.答:C
◆解析◆ A項,原文第二小節說:「一些企業、科研機構現在知道著力培養幫助注冊專利的人才,而對培養在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懂技術又有法律資格的專利律師,尚未提到議事日程。」 B項,原文第一小節說:「對內以為只要有了專利就保護了自己的知識資產,對外則將人家注冊的專利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 C項,原文第三小節說:「在當今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和科研機構尚處在技術積累期,還必須鼓勵多申請專利。……專利不一定以開發產品或服務為最終目……」 D項,原文第二小節說:「市場經濟告訴我們,雖然花很大代價保護專利,但在利益驅動下,競爭對手往往會千方百計地來破解對專利的保護。」
6.答:D
◆解析◆ A項,原文第三小節說:「在當今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和科研機構尚處在技術積累期,還必須鼓勵多申請專利。」 B項,原文最後一小節說:「對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難以贏得訴訟的,不申請專利而將這種技術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可能更加有利。與專利不同,商業秘密沒有義務公開技術內容,保護時間可以沒有期限。」 C項,原文最後一小節說:「放棄一部分專利也是一種競爭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個專利共享平台,放棄價值千萬美元的500多項專利,供社會免費使用。這些專利與開源軟體開發有關,這樣能夠做大以開源軟體為基礎的大量下游企業,為公司自己的產品擴大了市場,其結果恰恰是對競爭對手微軟公司的產品構成了重大的挑戰。」D項,原文第二小節說:「一些企業、科研機構現在知道著力培養幫助注冊專利的人才,而對培養在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懂技術又有法律資格的專利律師,尚未提到議事日程。」這隱含的語義可能是現在要培養培養懂技術又有法律資格的專利律師,而不是將其「列為遠期目標」。
7.答 : A
◆解析◆ A項,原文第三小節說「有些專利是出於企業的長期戰略考慮暫時不會去產品化,有些僅僅是防止別人進入的籬笆,還有些專利注冊行為是為了迷惑對方,或是准備與對方權利交換用的」。 B項,原文第三小節說「在當今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和科研機構尚處在技術積累期,還必須鼓勵多申請專利。在目前已經注冊的專利中屬於發明類的較少,而屬於實用新型的和外觀設型的計較多」,強加因果。 C項,「應主要採取專利以外的手段」中「主要」一詞,不準確。 D項,原文第一段說「知識產權是私權,本質上是保護排他性權益」「對具體專利的保護與對自然遺產、文化傳統的保護在性質上決不能同日而語」,選項對知識產權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定性正好相反。
8.答:B
◆解析◆ A項,需要電流刺激,才「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動伸縮和彎曲」。 B項,正確,見原文第二小節:「通過控制電流強弱調整離子的數量,可以有效地改變它的伸縮性。」 C項,它伸縮時要消耗電或人的生物能。 D項,強加因果。
9.答: C
◆解析◆ A項,人造肌肉的伸縮和彎曲需要電的刺激;如果,人的運動帶動人造肌肉,它可以產生發電,原文沒說是「靜電」。 B項,「各個領域」,范圍過大;「能在各個領域發揮作用,是因為人造肌肉具有靈活性」,強加因果。 C項,符合原文,見原文第三小節:「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機器人四肢就會更加發達,能將分子能量的70%轉化為物理能量,其功率遠遠大於傳統引擎機器人。」 D項,「代替傳統機器人完成了任務」,已然未然混淆。
10.答: D
◆解析◆ 這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 A項,第二小節有這樣的信息:「研究證明,通過電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動伸縮和彎曲,從而可用來製造人造肌肉。這種人造肌肉用粘合性塑料製成,是把管狀導電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樣的復合體,在管內注入特殊液體,導電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釋放出離子,這種復合體在電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縮動作。」由此可推斷此項正確。 B項,原文第三小節提供了相關信息。「自行驅動和負重」可能不太好理解,但不是錯誤。 C項,綜合原文三、四小節可以推斷出相關信息。 D項,原文最後一段說機器魚耐力可維持半年,並沒有說它可以「持續不斷地游動」。
11.答:A
◆解析◆ 這是考察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做這樣的題,一定要結合語境,可以把選項給出的解釋代入原文推敲。
12.答: B
◆解析◆ 這是考察學生對常見文言虛詞的掌握情況。 A項的「則」是「副詞,就」的意思。 B項第一個「於」是「介詞,從」,第二個「於」是「介詞,向」。 C項的「而」是「連詞,表承接」;根據「結構相同,用法相似」的原則也可推斷。 D項的「之」是「代詞,這件事」。
13.答:B
◆解析◆ 這是考察學生對選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一般用排除法,先確定自己不符合要求的兩句,再看選項,答案就出來了。 本文主旨是要具有「察」的精神,對人對事要仔細分析、推究事理。
14.答:D
◆解析◆ 這是考察學生對選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這樣的題一般有一定難度,需要考生比較審慎地排查每一項的信息。 D項,有的事例「類是而非」,有的事例「類非而是」,說法很含糊;「分別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的說法也欠准確,除了文章開頭幾個事例有明顯的正反論證外,後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幾個事例似乎同時蘊含著正反兩個方面。
15.答:(1)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
(2)所以說「夔一個人足夠了」,不是「夔一隻腳」(一條腿)。
(3)有讀史書的人說:「晉國軍隊三頭豬渡過黃河。」
◆解析◆ 這一小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的理解能力。 翻譯句子,一要弄清句式,二要字字落實。
第一句是個含有「……之所以……也」的因果判斷句,一般要翻譯為「……是……的原因」。第二句是個含有「非」的否定判斷句,一般翻譯為「……不是……」;再者,要根據上下文理解兩個「一足」的含義。第三句,「史記」的翻譯可能會有些難度,這是個古今異義詞,其語境義為「史書」,而不是現在所說的司馬遷的《史記》;另外,「豕」是「豬」的意思,「涉」是「渡」的意思。
16. 答:(1)寫出春雨後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
(2)表現了春光濃重,撲面而來,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第一小題考查關鍵詞的表達作用,對於問作用的題要注意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疊音詞一般都有音韻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強表達效果。 第二小題是對關鍵句的情景理解。答題時一般要描繪出其所描繪的景象,指出其所蘊涵的感情。
17.答:(1)①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②秦觀在《鵲橋仙》詞中寫道:「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2)①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道:「余於仆碑,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何可勝道也哉!」②杜甫在《 客 至 》中寫道:「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解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 每組都是古詩、文各一小題,沒有現代詩文題目;在詩詞小題中,涉及作品名稱知識,比較容易寫出。
18.答:美麗/纖弱 稚嫩/頑強 不怕困難/充滿活力。
◆解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查找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確定「雪野里的精靈」在原文出現的位置。選文除了在標題處提到「雪野里的精靈」外,只在倒數第四小節的結尾有類似語意的句子:「它們是這漫漫雪國里生命的精靈!」 其次,我們看這一句的上下文,查找篩選對小花特點進行描述的信息。發現上文的「纖細里充溢著堅韌,孱弱里蘊藏著剛強,微小里含納著博大」「以小小的藍色火焰與巨大的寒流搏擊,它們以火熱的心律終於鼓破了厚厚的冰窖」等語句都是在描述小花的特點。 再次,根據查到的信息,進一步篩選,組織語言。
19.答: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
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鑒賞能力。題目要求的「賞析」,是個比較籠統的詞,我們可以從語言技巧、表現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要指明角度,分析效果。
20.答:浩歌的境界:宏大壯麗的生命形態,轟轟烈烈、激盪人心。
寂寞的境界:纖小柔弱的生命形態,默默無聞、自強不息。
相同點: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觀,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解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境界」一詞在第五冊學習《人生的境界》時接觸過,學生們應該不陌生。這里的「境界」分別指什麼,有何相同點,顯然是需要考生結合上下文的語境理解這個詞。只要考生知道了解這一點,應該比較容易作答。
21.答: C E
◆解析◆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選文整體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這樣的題一般有一定難度,需要考生比較審慎地排查每一項的信息。 A項,「我」在第一次晉謁銀杏樹後,「它那騰游時空的氣魄,吐納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黃謝綠的頑強,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選文第二小節結尾)但是,「我」在以後又逐漸有了新的感悟,「博大與渺小,久遠與短暫,都是相對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銀杏樹無疑是一支巍峨崢嶸的生命進行曲。後來我在雪野中兩次偶然所見,則又領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禮贊」。(選文第四小節)了解到了「渺小與卑微」的生命的偉大之處。所以,相對於銀杏樹在時空中的偉大而言,「我」感到過「渺小與卑微」,但不是「一直感到」。 B項,「朝菌」、「蟪蛄」等語,出自莊子的《逍遙游》(課本第四冊第21課)。作者在這里引用,說「站在這棵古樹前,仰望著無涯無際的時空,我們便會感到:在宇宙間,地球僅是一粒微塵,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過俄尓一瞬,稍縱即逝」,意在表明相對於更博大的生命而言,人也很渺小,只是一種正常的推理,應該沒有指責「人的淺薄自大」的意思。 C項,符合原文語意。 D項,本文先說銀杏樹,再說嶗山的小草小花,再說雪國的藍色精靈,似乎是「三個場景」,「三個角度」,但是,仔細思考會發現,本文的主旨在於發現和贊譽「渺小與卑微」的生命的偉大。因此,銀杏樹這種博大的生命與嶗山的小草小花、雪國的藍色精靈這種渺小的生命並不在同一層面上,所表達的語意並不完全一致。 E項,符合原文語意。
六、(12分)
22.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符號(答案依次寫在文後的橫線上)。(2分)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①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② ③愛因斯坦文集④第一卷⑤第395頁⑥一個沒有很好掌握語言這一思維工具的人,其智力發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① :「 ② 。」 ③ (《 ④》 ⑤, ⑥ )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標點符號的運用能力,主要考查了逗號、句號、書名號、冒號、引號、括弧等比較常見的標點符號;但是難點在於,學生可能不太留意在選文這種語境下的標點使用。
23.在下面橫線處,續寫兩句話。(4分)
蘭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蘭的幽美,才多了些溫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何的淡雅,才多了些涼爽,少了些燥熱;
答: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艷,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澀;
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堅韌,才多了些靜謐,少了些喧囂。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學生的「仿寫」能力。給出的兩句,劃線部分是考生在答題時需要替換的。這兩句修辭上有對偶,語義上有(植物與對應季節的)因果關系,對植物特點的描繪(如蘭的「幽美」)以及「多」與「少」後的詞為形容詞,而且「多」與「少」後的詞是反義詞,構成對比。
24.根據下表寫一則短訊,報道本市2007年「五一」黃金周的旅遊情況。(6分)
全市接待遊客 本地遊客 外地遊客
2006年遊客(萬人次) 246.85 153.49 93.36
2007年遊客(萬人次) 296.8 194.94 101.86
同比增長率 20.23% 27.01% 9.10%
答: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我市接待遊客總數達到296.8萬人次,比去年2006年的246.85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0.23%。其中,本地遊客194.94,比去年的153.49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7.01%;外地遊客101.86萬人次,比去年的93.36萬人次同比增長了9.10%——本地遊客的同比增長率比外地遊客的同比增長率高17.91個百分點。
◆解析◆ 寫出「五一」黃金周,概括總體情況,全市接待遊客人次及同比增長率,本地遊客人次及同比增長率,外地遊客人次及同比增長率,符合語體要求。本題的難點:一是找齊描述角度;二是把握短訊語言的簡潔客觀。
25.請以「有句話常掛嘴邊」為題寫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於800字。
◆解析◆ 這是個命題作文,考察學生的表達應用能力。總體難度不大,值得注意的問題:
1.要突出一句話,而且這句話是常常掛在嘴邊的。那麼,偶爾提提,不輕易談起的話,就不能寫。在套用自己以往相關的作文時沒就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2.由於比較容易寫,所以,比較容易寫得平庸,考生要特別注意在發展等級上拿分。
Ⅸ 2008高考語文天津卷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D 2.A 3.C 4.A
二、(18分,每小題3分)
5.C 6.D 7.C 8.B 9.D 10.C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B 12.A 13.B 14.C
四、(18分)
15.(8分)
⑴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餓的面有黑黃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子能這樣做。
⑵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跟這做有利於他的事;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跟著憎惡他。
⑶這有什麼困難呢,只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
16.(5分)
⑴"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⑵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閑適的心情。
17.(5分)
⑴①多於在庚之粟粒子 多於周身之帛縷 ②蜀道難 可以橫絕峨眉巔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⑵①讒陷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②雨霖鈴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五、(18分)
18.(4分) 繞樓穿窗而過的飛天 邁著舞步的馬 美麗的菩薩 童子媳戲圖
一筆一畫抄出的經書 頂天立地的佛像
19.(4分)用實物來記錄歷史,再現了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20.(6分)採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靜態畫面賦予動態美,表現了對生命的張揚和自由的渴望。
21.(4分) B D
六、(12分)
22.(3分) " " 、 -- 《 》" " 。
23.(4分)⑴功虧一簣 ⑵越俎代庖 ⑶蔚然成風 ⑷淋漓盡致
24.(5)表意完整 修辭手法 某種感悟 文采
七、(60分)
25.(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