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走一步答案

九年級下冊語文走一步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19:49:47

⑴ 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預習作業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2.為什麼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後有所照應。

3.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練習說明

一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二 在下邊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本題讓學生走進課文,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同時激勵勇敢精神。本題又是口語交際訓練,應熱情鼓勵學生發言,讓學生自由言說,教師可因勢利導。

三 生活中難免遇到過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張貼在教室里。

本題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總結人生經驗。這既是練筆活動,又是交流活動。沒有字數規定,但宜短小精悍。書寫標題,設計花邊要求美觀。張貼,布置專欄,可指定若干同學,負責編輯。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自小體弱怯懦,從不敢冒險。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懸崖。當他攀登到離崖頂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時,由於恐懼他全身顫抖,上不去下不來。其他夥伴不但不幫忙反而嘲笑他之後各自回家了。恐懼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動彈,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親的手電筒光照著了亨特。黑夜中驚魂未定的亨特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面對險情,深知兒子稟性的父親,沒有上石架把他抱下來,也沒有搬梯子讓他下來,或者拿繩子把他吊下來,而是要他自己從石架上爬下來。旁人也許認為父親太冒險,心腸太硬了。那麼父親是如何幫他脫臉的?父親沒有責罵他,而先安慰他,穩定他的情緒,「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亨特哭著說:「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父親開導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看見了。」 亨特說。接下來父親指導他爬下第一步。「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亨特伸出左腳試探著踩到了它,頓時有了信心。父親鼓勵他:「很好。」「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裡有另外一個落腳點。」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投入父親強壯的手臂中。雖然哭泣了一會兒,但他隨之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次經歷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個哲理:每當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親的教子藝術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鍛煉自身的勇氣,增加自身克服困難的方法和經驗。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來脫險,但亨特日後人生路上遇到危險怎麼辦?總不能永遠靠父親吧,那隻能靠亨特自己。

在兒子脫險的過程中,亨特父親只給予鼓勵指導,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讓孩子去體驗,激發他自身的潛能,自己排除險情,從而獲得成功。

具體操作是:先找一個亨特能夠到的落腳點,然後指導他移動一小步,接下來再找一個能夠到的落腳點,又移動一小步。落腳點要穩,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從而到達目的地。

⑵ 初一語文上冊課課通走一步,再走一步答案。求你了,幫幫忙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2課時導學案(教師版)
第2課 走一步 再走一步
第一課時
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爬懸崖「歷險」「脫險」的經歷。
板書展示:
(一)、起因 別出花樣 去爬懸崖
(二)、經過 中途被棄 進退兩難 順敘
(三)、結果 父親指點 擺脫困境
「一句話概括」題型的做題方法是:
2.領悟主旨:「我」在懸崖脫險的經歷,讓我們獲得了怎樣的解決困難的經驗?
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大困難化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地克服小困難,最後就能克服巨大的困難。
第二課時
3.請概括出「我」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要結合相關語句,用凝練的語言概括。)最初 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 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後 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 巨大成就感
4.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1)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2)……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

景物描寫交代了時間,渲染了寂靜的氛圍,烘託了我恐懼、絕望的心情。
二.理解重要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1. 「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後,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里的「啜泣」與第14段「我聽見有人啜泣……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中的「啜泣」是否一樣?
不一樣。表面都是哭泣,其實截然兩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這里的「經驗」指的是什麼?「屢次」 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經驗」指的是戰勝困難的勇氣、信心,以及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的智慧。
屢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現……」強調這 「經驗」的普遍意義。
一.寫法探究:
1. 伏筆:文章前段為後段埋伏的線索。
前面交代「我」不夠活潑勇敢、瘦骨嶙峋,為後面「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上不去下不來,埋下了伏筆。
2. 以小見大
作者於65歲寫作此文,事隔57年之久,文中飽含作者一生的感悟和思考,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的人生經驗。
走一步 再走一步
(一)
吳強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再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
於是就沒了下一步,
於是就沒了路……
(四)
路盡天絕處,
不妨嘗試再走一步。
萬水千山,
只源於最初的那一步。
【達標檢測】根據畫線句的句式,再仿寫兩個句子。
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途中,我們不要希翼今天剛抬腿,明天就能到達終點;今天剛栽下一棵樹,明天就能結出果實; , 。
, 。
【課後作業】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貝基拉出生在衣索比亞的一個貧苦的家庭,很小的時候,他就渴望成為一名馳聘賽場的長跑健將。他時常站在訓練場邊,羨慕地看著運動員們訓練。但極度貧寒的家境,讓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僅拿不出訓練費,連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買不起。
②那天,貝基拉不知不覺地又走到訓練場邊,望著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羨慕又難過,心頭奔跑的熱望亮起來,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欄教練員聽了貝基拉的傾訴,將他帶到一組很矮的欄桿前,讓他一路跑過去,他輕松地跨越一個個欄桿;教練員又指了指那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欄桿前讓他再試一試。他努力了好幾次,也沒能跨過去。
④這時,教練員平靜地告訴他:「孩子,你剛才所說的那些困難,就像眼前的這一道道欄桿,它們會橫在每個人的面前,那些你現在跨不過去的欄桿,可以在一次次的失敗後,最終跨越它們,你還可以踢翻它們,也可以繞過它們,你只需盯准你嚮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沒有什麼可以攔住你的夢想。」
⑤教練員的一席話重新點燃了貝基拉的希望,從此,買不起跑鞋的貝基拉開始了他堅定而執著的赤腳奔跑訓練,廣袤的原野、泥濘的山路、堅硬的戈壁灘上……隨處可見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練出了一雙鐵腳板。數年後,他成了衣索比亞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
⑥1960年羅馬奧運會馬拉松賽場上,貝基拉一出現,便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他是唯一赤腳的運動員。在數萬名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貝基拉為他的祖國贏得了一塊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二十多天,貝基拉動了一次手術,很多人以為他會放棄比賽。然而,三十二歲的他不僅出現在馬拉松賽場上,而且再奪金牌,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蟬聯這個項目冠軍的選手,也成為衣索比亞的民族英雄。
⑧面對蜂擁而至的記者,貝基拉激動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簡單,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沒有什麼障礙可以攔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夢想的終點。」
⑨沒錯,大千世界中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可能會橫著一些諸如清貧、疾病、磨難之類的障礙,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們,踢翻它們,繞過它們,就會抵達夢想的前方。
8、第一段劃線句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改正。(1分)
錯別字 改正
9、品讀選文,題目「只管向前奔跑」換成「金牌」好不好?為什麼?(2分)
答:
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對表現貝基拉有何作用?(2分)
三十二歲的他不僅出現在馬拉松賽場上,而且再奪金牌,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蟬聯這個項目冠軍的選手。
答:

l l、第②段中「他既羨慕又難過」,他羨慕什麼?為什麼難過?(2分)
答:

12、選文最後一段有何作用?(2分)
答:
13、貝基拉成功了,你認為他獲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

14、品味選文,談談你對人生有何感悟。(3分)
答:
(一)(14分)
8:聘 騁 (1分)
9、不好。(1分)「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體現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則沒有這種效果(意近即可)
L0、「三十二歲」「不僅」表現他作為運動員年紀偏大,但面對困難,勇於挑戰。「弟一個蟬聯」說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強調了貝基拉麵對困難,勇敢跨越,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功。
l 1、他羨慕那些運動員能有機會參加訓練(1分)又為自己拿不出訓練費,買不起跑鞋不能參加訓練,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難過。(意近即可)(1分)
12、總結全文,點明並深化中心。(意近即可) (2分)
13、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棄夢想而努力訓練。二是遇到一個給他希望和鼓勵的教練。(意近即可) (2分)
14、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3分)

⑶ 初一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預習題怎樣做

1.作者的父親為什麼是以「勸」的方式讓作者下來而不是「責備」?
答:作者的父親害怕責備「我」讓我心慌意亂,失足落下。
2.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蘊含了什麼道理?
答: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 課文2次提到傑里,不能,因為傑里的事和話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給我的啟示是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 3次,不能略寫傑利,因為略寫傑利的話要沒有,就沒有後面的內容,就沒有他爸爸來找他的過程.
面對困難要不畏懼,不要望而卻步,需敢於跨出第一步

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初中語文教材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開頭為什麼要突出天氣悶熱,詳細點

我們也是才學這一課,我們教材、老師 都是這樣說的: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語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閱讀題

1、這篇文章寫了作者在童年時一次遇險,在父親的鼓勵下,憑借自己的勇氣,慢慢爬下懸崖,脫險的經過。
2、父親先是用安慰的語氣穩定亨利,然後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找一個亨特能夠到的落腳點,再引導他移動一小步,接下來再找一個能夠到的落腳點,又移動一小步,使亨利一小步一小步的爬下懸崖。
「我」的心理可以從文中「顫抖」「冷汗直冒」「哀求」「有了信心」「信心大增」等看出「我」的心理變化是從 極其恐懼 到 有了信心 再到 信息大增
3、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知道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些小困難一個一個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堆困難。
4、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父親沒有上去把他抱下來,而是要他自己從石架上爬下來。對我的啟示是:讓孩子去體驗,激發他自身的潛能,自己排除險情,從而獲得成功。
5、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層意思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第二層是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即在人生道路上再大的困難,只要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就會贏得勝利
6、因為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並鍛煉自身的勇氣,增加自身克服困難的方法和經驗。
7、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種等待其他人的救助。第二種是自己嘗試爬下懸崖
8、在人生中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這之中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題目中說要聯系實際,這點需要提問者自己來聯系了)
9、灰心喪氣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10、最能表現「暮色四合」帶給我直接影響的詞是( 寂靜),結果是(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11、「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我憑借自己的勇氣,慢慢爬下了懸崖。
12、照應題目,表現主題的一句是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⑹ 初一語文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全篇課文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自小體弱怯懦,從不敢冒險。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懸崖。當他攀登到離崖頂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時,由於恐懼他全身顫抖,上不去下不來。其他夥伴不但不幫忙反而嘲笑他之後各自回家了。恐懼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動彈,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親的手電筒光照著了亨特。黑夜中驚魂未定的亨特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面對險情,深知兒子稟性的父親,沒有上石架把他抱下來,也沒有搬梯子讓他下來,或者拿繩子把他吊下來,而是要他自己從石架上爬下來。旁人也許認為父親太冒險,心腸太硬了。那麼父親是如何幫他脫臉的?父親沒有責罵他,而先安慰他,穩定他的情緒,「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亨特哭著說:「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父親開導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看見了。」 亨特說。接下來父親指導他爬下第一步。「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亨特伸出左腳試探著踩到了它,頓時有了信心。父親鼓勵他:「很好。」「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裡有另外一個落腳點。」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投入父親強壯的手臂中。雖然哭泣了一會兒,但他隨之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次經歷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個哲理:每當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親的教子藝術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鍛煉自身的勇氣,增加自身克服困難的方法和經驗。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來脫險,但亨特日後人生路上遇到危險怎麼辦?總不能永遠靠父親吧,那隻能靠亨特自己。

在兒子脫險的過程中,亨特父親只給予鼓勵指導,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讓孩子去體驗,激發他自身的潛能,自己排除險情,從而獲得成功。

⑺ 語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閱讀題,大家能回答幾個答幾個

希望你能自己想!學習應該靠自己哦!
1、「我」起初被困在一座懸崖上內,最後,父親教導容了「我」如何爬下懸崖。
2、心理變化:毫無信心、頓時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5、應該把大的困難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困難。
6、如果父親把「我」抱下懸崖,那「我」就永遠也學不會這個道理。
8、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地解決,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12、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希望採納!自己想的!)

⑻ 七年級語文上《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理解

  1. 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不會有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回來,經受一次歷練,答增長勇氣和經驗。父親懂得怎樣訓練孩子,並給以指導、鼓勵,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和勇氣,變得勇敢和堅強。

  2. 2.第一個是「我」被困在了山上,傑利擔心的忘了我一眼,第二個是傑利帶父親來找我。
    說明了傑利是一個重情義的好孩子

  3. 這四個孩子中,傑利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在「我」面臨危險而他無能為力時,並沒有棄之不管,而是回去「搬救兵」。確實聰明而又有責任心,令人佩服。其他三個孩子則缺乏責任心,甚至缺乏教養:在同伴處於危險境地之時,非但不採取措施,反而一味嘲笑。

  4. 試著自己尋找下山的路,不能坐以待緩或坐以待斃。自己要相信自己是會克服這樣的困難的,自己鼓勵自己「我一定行的,我能克服這樣的困難。」永遠不要把自己置於那種危險的境地,用自己的智慧避免自己要面對站在懸崖之上的恐懼,如果不幸已經在那種處境之下了,那麼,慢慢地,緩緩地,退回來。然後下次再不要這樣做,一切未雨酬繆。

    簡單地說就是要保持冷靜,用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最後一步一步地爬下去。

閱讀全文

與九年級下冊語文走一步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