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6高三期末語文

2016高三期末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20 12:49:19

⑴ 海淀八模2016屆高三語文模擬測試卷三的答案

參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題3分)
1.A( A都讀lè。B「寧缺毋濫」中的「寧」讀nì內ng;C「著數」容中的「著」讀 zhāo;D「咀嚼」中的「嚼」讀 jué。) 2.A(B.掠—略,C.再—在,D.制—治。)
3.A(B冒號管到「著火」,所以在「著火」後應為句號。C「摩登」和「摩登粑粑」都加引號。D「體溫」後面的冒號應為破折號,因為後面的話是對「體溫」的解釋說明。)
7/9頁
4.D(A「炙手可熱」意思是手一接觸就感覺到熱得燙人,比喻權貴氣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這里用來形容名校的「搶手,熱鬧,火爆,紅極一時」,是不恰當的。B「側目而視」意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這里錯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C「捕風捉影」比喻說話辦事沒有絲毫根據,用於一位被譽為「農民詩人」的老人觀察、發現勞動之樂、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褒貶不分。)
5.B(A項,由語序不當造成的搭配不當,應改為「是美麗中國的表現文化」。C項,搭配不當,應改為「對好的文學作品進行獎勵」、「對優秀的作家大力扶持」。D項,成分殘缺,應在「基金會」後加「的」。)

⑵ 2016年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怎麼做

15. 【文句翻譯題】 答題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 、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幹,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後通順。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詩歌鑒賞題】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後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鑒賞表述】這首詩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 看註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③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 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⑶ 2016高三語文模擬試題,現代文閱讀,科學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希臘的哲學家關注世界本源問題

哲學的一大問題是,生死!

人從哪裡來,世界從哪裡來?
道家說,無名專天地之始!
易經說屬,天一生水!
佛說,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諸世界,佛說非世界,是名世界!

科學家,一直從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誇克,分分分,到後來發現宇宙起源於無!
大爆炸!

靜極生動!無極生太極!

有,無,如果跳不出意識思維,始終都離不開唯物,或唯心!

禪宗,參禪,離心意識參!

⑷ 2016朝陽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語文作文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國體育界曾出現過不少巨星,但讓觀眾始終關注、熱議不斷的似乎只有劉翔一人: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打破了歐美選手壟斷了一個世紀世界紀錄,成為中國人的驕傲。有人視他為神,將「翔」解釋為「飛翔」。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因傷退賽,雖不乏理解的聲音,但也有不少人罵他是「劉降」。直到劉翔手術後,「詐傷說」依然存在,「勸退論」也很流行。2009年東亞運動會上,劉翔復出奪冠,再次掀起了「粉絲」們崇拜的熱潮,媒體上「王者歸來」的贊譽鋪天蓋地。 劉翔曾說:「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沒有低谷。想通了就沒什麼,就等自己再變得好起來的那一天唄。在被批評的環境當中歷練,人能成長很多。」 以上材料不免觸發我們許多聯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一、分析材料中國體育界曾出現過不少巨星,但讓觀眾始終關注、熱議不斷的似乎只有劉翔一人: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打破了歐美選手壟斷了一個世紀世界紀錄,成為中國人的驕傲。有人視他為神,將「翔」解釋為「飛翔」。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因傷退賽,雖不乏理解的聲音,但也有不少人罵他是「劉降」。直到劉翔手術後,「詐傷說」依然存在,「勸退論」也很流行。2009年東亞運動會上,劉翔復出奪冠,再次掀起了「粉絲」們崇拜的熱潮,媒體上「王者歸來」的贊譽鋪天蓋地。 劉翔曾說:「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沒有低谷。想通了就沒什麼,就等自己再變得好起來的那一天唄。在被批評的環境當中歷練,人能成長很多。」可能的立意觸發點劉翔的人生有高峰必然有低谷,有成功就有失敗劉翔有得到肯定的時候,也有被批評的時候劉翔不是總能被別人理解即挫折、失敗、困境、逆境……能夠促進人的成長,是人生的歷練,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二、構思選材結構:議論文結構? 開頭一段出論點(表意准確、凝練的肯定句。一般可以用「我想、我覺得、我認為」來開頭,也可以用「只有才、只要就、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等關聯詞來構句,但要注意關聯詞的內在邏輯關系) 第二段開始,選擇能夠證明論點的材料,先簡單敘述材料,再進行分析論證(分析論證時常用的語言形式是「某人某事正是因為……才……」或從反面分析「試想,如果某人/某事不……怎麼能夠……呢?」) 聯系現實生活,可以是具體的人或事,也可以是道理方法 結尾總結前文的觀點,爭取使文章結論比論點更深刻更具有現實價值。給材料作文必須從材料入手,不能把材料撇開不理。題目:《逆境與成功》第一段:逆境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但它能夠促進人的成長。第二段:司馬遷、勾踐、辛棄疾等等經歷逆境,但他們都沒有沉淪,而是自強不息,終於有所成就。第三段:我們高三學生都會有考試失敗的逆境,我們也不能放棄,要努力。因為逆境能夠助人成功。溫馨提示: 論點必須從材料中得出,也就是說,要在開頭第一段就對材料作出分析,整體感知材料——三個時間段內容的歸納提煉:人們對劉翔的不同反映:04年被奉為「神」(飛翔)08年被稱為「劉降」(詐傷說,勸退論)09年被贊譽為「王者歸來」這一段材料看,劉翔是被動的:材料想暗示我們什麼?想啟發我們從什麼角度去分析這則材料?劉翔成績的變化,引起了中國社會輿論的巨大變化評: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你所持的觀點)?論:這種現象說明什麼(你領悟的道理)?選出其中自己准備「作文章」的某一點,定下立意的角度。我們中國人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勝敗乃兵家常事」,然而不得不承認我們最喜歡以成敗論英雄,而且我們也是一個最好面子的民族。以「成敗論英雄」折射出:扭曲的心態、價值觀民眾的不成熟民眾的冷漠輿論的跟風倒多些期待,少些指責被輿論充斥的時代(材料中第一段從劉翔的角度說走自己的路正確面對批評真正的對手是自己只求盡力,不求完美拼搏是你的精神品質輝煌的不全是成績走好人生路你的曾經是所有人的財富人生之常便是無常 寵辱不驚,與己為伴感謝批評內容)其他值得關注的細節:「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沒有低谷」客觀地說出了一個真理; 作為觀眾的我們為什麼不曉得這個道理?劉翔所說的「高峰」 「低谷」指成績的高與低,隨之而來的則是評價的好與壞「想通了就沒什麼」把什麼想通了?想通前與想通後有什麼區別?「就等自己再變得好起來的那一天唄」。這是怎樣的語氣?體現什麼樣的心態呢?蓄勢待發;堅強樂觀;堅忍不拔有沒有「熬過、挺過」的意思呢?

⑸ 名校學術聯盟,2015-2016學年度高考押題卷語文卷一。

他覺得很復幸福很滿足.可是制許多擁有私人高級轎車的人或許正因為自己的車沒別人的高檔而煩惱呢!
不少青少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還在抱怨自己的衣服不是名牌,自己的玩具、零食沒有別人的多;一個孤兒或許正在沿街乞討,在為自己的溫飽,為自己的棲息之地而傷神.
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卻因一次小小的誤會弄得反目成仇,不歡而散;而一個億萬富翁,卻獨自坐在家中,沒有朋友,為「剩下的只有錢」而感到深深的悲哀和無比凄涼.
這樣說來,我們每天不都生活在幸福中嗎?我們每一天不都有幸福存在嗎?你沒有感覺到幸福,那是因為你沒有遭遇到比現實殘酷十倍、百倍的不幸.體驗自己的幸福——回想一下往日的不幸,才能體驗自己的幸福;已經生活在不幸中,才會感覺到昔日的幸福.

⑹ 2016高考語文模擬試題作文,信

真武閣是一座布局精巧,技術高超,風格獨特的木構建築物,顯現出中華古時代文明,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真武閣的壯麗奇觀吧!
真武閣曾有一個傳說......古時候,人們還處於迷信當中,他們住的地方也非常的乾燥,稍微不留神,就會引起火災,造成嚴重的損失.由於起火多次,他們就開始懷疑是上天的火神與他們過不去.於是就修築了真武閣賑災.......真武閣就這樣建成了,至今保留容縣.
真武閣始建於明萬曆元年,(也就是1573年).閣樓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們稱為」古經略台」.閣樓平面為矩行,一共高三層.真武閣既是周圍區域觀賞對象,也是人們旅遊最佳選擇的風水寶地.
如果你登上閣樓極目遠眺,整個城市便盡收眼底,還可以望見東南遠處的都橋山和綉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種」上天入地」般的感覺.
真武閣的第二,第三層比最底層(第一層)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遠而樓層特別低,比一般的閣樓的出檐節奏更快,會有一種強烈的韻律感以及動勢,使得它在人們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層的建築物,為而更像一座雄偉的單層建築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與一般重疊屋檐建築物更為較小,更為從容了,而且層次特別鮮明.
它的屋坡舒緩流暢,角翹簡潔,增加了真武閣舒展大度的氣概,非常清新飄逸,而且充分表現了中國建築的屋頂美麗的佳作.真武閣不以濃麗華貴而取勝,而是以輕靈素雅的見長;灰黑色的鐵黎木不加任何快樂閱讀網油漆的典雅裝飾;屋面為小青瓦鑲上的綠脊,色調極清雅柔和而取勝的.
在二樓的四根內柱,柱腳空懸空,離開樓面二到三厘米,更為奇特的是全閣柱腳不落地,而是擱在一個方形的沙盤上,這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術上有著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來真武閣經理了多次地震與暴風雨的襲擊,仍然巋然不動,安然無恙.真武閣在木頭結構中,主要依靠一種杠桿來維持一座像建築的平衡,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真武閣還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合.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之後,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經風雨不知寒」的真武閣?

⑺ 2016年廣東全國卷語文高考的必背的古詩(全部)

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
1.《論語》
2.《魚我所欲也》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前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17、《關睢》詩經
18《蒹葭》詩經
19.《觀滄海》曹操
20.《飲酒》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李賀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
38.《無題》李商隱
39.《相間歡》李虞
40.《漁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蘇軾
44.《水調歌頭》蘇軾
45.《游山西村》陸游
46.《破陣子》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二高考古詩文背誦篇目(高中14篇)
1.《勸學》荀子
2.《逍遙游》莊子
3.《師說》韓愈
4.<阿房宮賦》杜牧
5.《赤壁賦》蘇軾
6.《氓》詩經
7.《離騷》屈原
8.《蜀道難》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錦瑟》李商隱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14.《永遇.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求採納。

⑻ 2016考點通.高考語文綜合試卷答案

一 閱讀80分 (一)(17分) 1.(2分)A 2.(3分)因為作者故意不使用(1分)大家默認(1分)的社會約定(1分)來解釋地圖,所以這個練習只是一個把戲。 3.(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觀地說明理論模型的特點 評分說明:‚形象直觀‛1分,‚理論模型的特點‛1分。 4. (3分)C 5. (3分)答案示例:本文語言還具有平易近人的特點,如文中多次使用設問,使用‚我們‛‚你‛等人稱代詞,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 評分說明:特點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結合例子作具體分析2分。 6. (4分)答案示例:從文中看,理論模型的特點有:一、理論模型不同於其表示的對象,但兩者易於混淆;二、理論模型與其表示的對象之間具有結構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論模型需要一套基於專業知識的約定來構建和解釋;四、理論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體現在不完整、不精確兩方面。 評分說明:一個特點1分。第一個特點中的‚易於混淆‛、第三個特點中的‚基於專業知識的約定‛,是理論模型區別於地圖的特徵,須明確寫出才可給分。 (二)(19分) 7. (3分)C 8. (4分)用乾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動詞(1分),生動地寫出老婦人動作麻利(1分)和毫不猶豫(1分),也充分表現出她的熱心善良(1分)。 9. (4分)答案示例:運用比擬和通感的手法,變聽覺為視覺,化無形為有形。用步履的緩慢搖擺表現出聲音在‚我‛心頭久久縈繞,對‚我‛觸動很大,也與句中‚蒼老‛一詞相一致。 評分量表:

分值 等級描述 答題模式 4分 緊扣關鍵詞語所做的賞析全面而細致。 應答為③④,加上①②⑤中的任意一項。 3分 聯系關鍵詞語所做的賞析較全面細致。 應答為③,加上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項。 2分 有賞析,但不全面、不具體。 應答為③,或①②④⑤中的至少兩項。 1分 有相關分析。 應答為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項。 0分 所答內容與試題無關或分析錯誤。 非上述模式。 量表說明:答題模式中,‚①‛表示‚比擬‛‚通感‛中的任意一項,‚②‛表示‚變聽覺為視覺‛‚化無形為有形‛中的任意一項,‚③‛表示‚用步履的緩慢搖擺表現出聲音在『我』心頭久久縈繞‛,‚④‛表示‚對『我』觸動很大‛,‚⑤‛一表示‚與句中『蒼老』一詞相一致‛。 10. (4分)第一次轉變是由滿懷惱恨到懷疑、動搖(1分),轉變的原因是老婦人善意的揣測觸動了‚我‛(1分)。第二次轉變是由懷疑、動搖到徹底釋懷(1分),原因是老婦人的話
8 讓‚我‛領悟到應該用善良寬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11.(4分)評分量表:
分值 整體印象 等級描述 答案示例 4分 優秀 想像豐富,合乎作品內在情理;起到結尾作用,語言有意蘊。 輕輕將那張已經揉皺並被雪水洇濕的紙條撕碎,然 後回轉身,慢慢朝火車站方向走去。 3分 良好 想像合乎作品內在情 理;有結尾作用;語言通順。 (1)將那張記錄著怨恨的紙條扔進了垃圾箱,然後向火車站走去。 (2)敲開了門……午夜的月台上,她向我揮著手,隱沒在漫天雪花中。 2分 中等 想像基本合乎作品內在情理,結尾作用不明顯;語言較通順。 (1)想了想,轉身走了。 (2)敲開門,看著她詫異又有些許不安的眼神,我告訴了她我的來意,不再憤恨,暢談後愉快啟程。 1分 較差 想像與作品內在情理不一致。 (1)但此時的我卻已失去了再向她質問的興趣了,這一場雪早就將這之前的怨氣都吹得煙消雲散了。 (2)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討伐一番。但是,我又想起了老婦人的話。怎麼辦呢? 0分 很差 內容與作品內在情理 相悖或毫無關聯。 (1)暈倒了。 (2)敲開了門。門後出現的竟然是那位老婦人。 (三)(6分) 12. (1)積善成德(2)俯察品類之盛(3)長安不見使人愁(4)月迷津渡(5)隨意春芳歇(6)必有鄰(7)吹皺一池春水(8)都雲作者痴 評分說明:答對1空給1分;考生答案超過6空時,按前6空評分。 (四)(8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畫線句借雨寫懷,借眼前大雨洗塵垢、潤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作者滌污穢、惠天下的抱負,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託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寬闊胸襟。這樣寫言近旨遠,物我渾然。 評分說明:雨景的特點1分,情懷2分,效果的分析1分。 (五)(18分) 16. (4分)(1)振興(2)質朴(3)料想(4)美好 17. (2分)A 18. (5分)答案示例:滏陽有個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禮數缺失,被堂弟控告。彥光沒有判他罪,把他帶到州學,責令他在孔子廟觀看效法。 評分說明:‚事親‛‚禮闕‛‚為從弟所訟‛‚弗之罪‛‚將至州學‛‚令觀於孔子廟‛為6點,1點有錯誤扣1分,扣到0分為止。 19. (2分)評分量表:
9
分值 等級描述 答案示例 2分 准確概括畫線部分反映出的心理狀態 (1)胸有成竹(2)信心十足 1分 概括的心理狀態與畫線部分有關,但不準確 (1)欲雪前恥(2)爭強好勝 (3)急於糾錯(4)勵精圖治 0分 應答錯誤。 (1)剛愎自用(2)任勞任怨 20. (5分)梁彥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時,沒有針對相州多詭詐的風氣(1分),沿用了在岐州時‚以靜鎮之‛的方法(1分),導致失敗。第二次治理相州時,一方面揭發壞人壞事,嚴懲狡猾之徒(1分),另一方面立學興儒(1分),以德化人(1分),取得成功。 (六)(12分) 21.(1分)D 22. (2分)對居室‚靜‛的特點進行具體描繪(1分),引出後文‚客‛的感嘆(1分) 23. (2分)C 24. (3分)D 25. (4分)本文先以居靜人不靜的現象,反駁了‚靜系於居‛的看法(1分),再從居不靜人靜的現象,提出‚靜系於人不系於居‛的觀點(1分)。在此基礎上,又把對‚居‛的理解上升為心靈的居所(1分),由此推進一層,提出‚居仁而靜‛這一最為核心的觀點(1分)。全文緊扣‚居‛‚靜‛關系,連貫而下,層層推進。

閱讀全文

與2016高三期末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