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人教版八上語文期中試卷

人教版八上語文期中試卷

發布時間:2020-12-20 08:39:32

1.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期中測試卷的作文是

成長的路上,我們品嘗過多少人生百味。媽媽的一碗熱湯,同學遞來的一方手帕,花兒的芬芳,浩瀚書海的心香,「千里共嬋娟」的情懷……帶給我們許多感動。請以「 的味道」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①請將題目補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體自行(詩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於600字。
【考題分析】
試卷總分為120分,其中作文分是50分。本次考試三所初中聯考聯改,共有960名學生參加,其中45分以上的作文共有225篇,約占參考人數的23%。
本次作文命題難度不是很大,學生一般都能扣題。但是綜觀整體考場作文,失誤點主要在兩個方面 :
一、補充題目大多太單調,新穎獨特的命題甚少。大多學生的命題都是以「愛」來補充,其中尤以《愛的味道》、《父愛的味道》、《母愛的味道》居多,但是這樣命題不僅太直白,而且老師看得太多,就會出現審美疲勞。當然,也有少數同學命題甚佳,能夠借物抒情,如通過一碗姜湯來懷念爺爺,所以命題為《一碗姜湯的味道》;還有同學以媽媽每天早上把稀飯為自己盛好涼好為素材,將題目命為《一碗涼稀飯的味道》,題目中的「冷」與作文中的「熱」形成對比,讓人印象深刻,分數自然也高上去了。
所以,半命題作文,我們首先應該將題目補充得新穎獨特,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命了一個新穎的作文題目,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很多同學注重了作文題目中補充的那個詞,卻將「味道」體現不夠。如有位同學寫《父愛的味道》,文中選取了五歲時、十歲時和十五歲時三個階段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和呵護,語言生動,感情也真,很好地體現了「父愛」,但是卻忽略了「味道」, 「味道」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詞,這樣就使作文顯得扣題不緊,自然不易得高分。
所以,我們寫半命題作文時,不僅要扣住自己在橫線上所填的詞,題目中的每一個詞都不可忽視,這樣才能將內容與題目緊密結合。
【佳作展示】
幸福的味道
吳店鎮二中三(1)班 李可
上課,老師誇班長發言精彩,卻沒看見我半舉起的手;下課,他們三對三打籃球,我卻只能在一邊看。翻開日記本的最後一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在某個時間將被發揮,就好像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我長嘆一聲:「什麼時候才能有鑰匙打開我這把鎖啊。」
我撕下最後一頁,看了看那句話,發現還有一行小字:「每個人都能品嘗到幸福的味道。」我把它揉成一團,一條漂亮的弧線,一個完美的三分球,此刻,我沒有一點幸福的感覺。
小時候,我酷愛和同學們一起打球,可如今,朋友們的身高都如爬桿一樣向上躥,可是我還沒有動靜,我不再和他們一起打籃球了,只是一個人偷偷地在家看NBA、看科比、姚明他們颯爽的風姿,而那些和朋友馳騁在籃球場上的回憶都如同泛黃的紙頁,越來越遠了。
但是有一次我真的意識到,每個人都能品嘗到幸福的味道。

2.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期末檢測題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本題滿分為分,共5道小題,每小題2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歸咎( ) 連翹( ) 荷鋤( ) 瑣屑( )

2.依據拼音寫漢字。

惟妙惟xiào( ) 銷聲nì( )跡 荒miù( ) 污huì( )

3.解釋加點詞的原義和在句子中的實際意思。

(1)專家們把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列句式仿寫一句話。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下列句子中重讀的詞語用著重號標出。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二、古詩文閱讀(本題滿分為15分,共5道小題,第6、7小題每題3分,第8小題4分,第9小題5分)

6.默寫。

①其間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②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老木蒼波無限悲。

⑥__________________,家書抵萬金。

7.解釋加點的詞。

①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

②既而漸近,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際天:_________

③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與:_________

④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溯:_________

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親:_________

⑥通計一舟,為人五。 為:_________

8.將下列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

①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貨惡其棄於地,不必藏於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選答題(以下兩道小題可任選一題作答,如兩題都做,以第一題為准)。

①簡答題

《三峽》一文中描寫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寫的角度與眾不同。試舉例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賞析題

談談詩歌《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閱讀(本題滿分為15分,共5道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題。

①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②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迴廊。這是為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③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④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⑤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10.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11.這段文字採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請根據內容具體說明。

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並說明本段是怎樣圍繞中心說明的。

13.舉說明第③段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4.說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一句中「不僅」的表達

效果。

四、課外閱讀

(一)閱讀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題(本題滿分為15分,共5道小題,每小題3分)

萬里長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慶,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風塔。它是長江沿岸的罕見的古代建築,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塔」。

這座著名的振風塔,從明代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歷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層,為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建築。據史志記載,主持建築的是安慶知府王鵝泉(江西泰和人),圖紙是北京白雲觀老道人張文彩依據白雲觀天寧塔的結構加以改造而設計繪制的。振風塔腳踏浩浩長江,頭頂藍天白雲,莊重挺拔,氣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個直立的圓錐體,塔身渾厚堅固,由塊石構成。從底座向上各層,周寬和高度均相遞減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瓏,設計精巧。塔的每層八個飛檐的翹角上部懸有一個金黃色的銅鈴,風吹叮當悅耳,令人心曠神怡!底層建有光彩奪目八角飛檐木製迴廊。由此入塔的小門,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階168級盤旋而上。每層塔門多變幻,遊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內用古磚壘砌空心八方形廳室,無塔心柱,有精緻

的磚雕花門、斗拱,迥異多變。塔外有兩尺高的白石雕欄環衛,供遊人憑臨眺望。登塔,可縱覽大江風光,俯瞰安慶全景。觀賞之餘,陶然欲醉,給人以超拔升騰之感。塔身內外有彩色磚雕佛像六百餘尊,古稱萬佛塔。還有碑刻五十餘塊和多幅浮雕圖案,刻畫精緻,古樸典雅。塔的第6層有一根單人難以合抱的圓形剎桿直通第7層和塔頂,塔頂是八方體「須彌座」,上接半圓體「履缽」,和五個鐵球「相輪」與葫蘆「寶瓶」串在一起構成的塔剎,聳入雲際,極為壯觀。振風塔結構奇特,建築工藝獨樹一幟。它既吸收了歷史佛塔的優點,又融會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有濃厚的東方建築風格,是華夏兒女智慧和藝術才華的結晶。每逢晴空月夜,寶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虛實交輝,景色瑰麗非凡,宛如一幅優美的水墨畫。它深受遊人贊賞,被譽為「塔影橫江」,是安慶八景之一。

400多年來,振風塔不知經歷了多少狂風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無損,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為長江航道上的一個重要燈塔,給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現在,振風塔是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它在十年內亂中遭受摧殘,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偉壯麗的風貌,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遊客,享有「過了安慶不看塔」的美譽。

15.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段可以分為二層,請在原文上用「||」分開。第一層是按_________順序具體介紹振風塔的建築結構的。 第二層的層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塔身內外有彩色磚雕佛像六百餘尊,古稱萬佛塔。」這句話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為什麼?

18.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一例,說明其作用。

1 9.文中哪句話扣住了振風塔是「萬里長江第一塔」?

(二)閱讀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題(本題滿分為15分,共5道小題,每小題3分)

父親的那座山

我從山裡走來。在那遙遠而貧瘠的山區,茫茫的天空下,橫卧著幾個古老的小村。每當夕陽西下,那層層疊疊的山啊,便將一座座小土房頂上裊裊的炊煙,將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聲,扯得好遠好遠。小時候,父親常常牽著我的手,一路講著動人的故事……

讀山,便是讀父親。

小時候我最愛做的夢是關於山的夢。父親說,我咿呀學語的時候,便悄悄溜出父親的臂彎,磕磕絆絆地蹣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從來沒有走出父親的那雙眼睛。當我玩累了,父親就大步走過來,雙手抱起我,親昵地吻我,用硬硬的鬍子扎我,癢煞人。這時,我就會溫順的偎依在父親的懷里撒嬌:「爸爸,那是什麼?」「是山。」「山那邊是什麼?」「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麼?」「又是山。」「大嗎?」「大哩。」……我用兩只手捲起來,捂住嘴學父親粗獷雄渾的聲音向大山說:「大——哩——」

讀山,便是讀父親。

在我的記憶里,農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親一聲如雷般的吆牛聲驚醒了太陽,迎著那火紅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風景;每天黃昏,父親的鋤杴磕碰硬土塊的聲音濺出星星,驚起月亮,父親才踏著黃昏的腳步,扛著那銀白的灣溝犁鏵走向村莊。本應是疲憊的,但父親卻沒有一點倦意,盡管父親臉上的皺紋如一座座有溝有壑的山脈。

讀山,便是讀父親。

歲月悠悠,往事如煙,童年在父親的甘露滋潤下遙遙遠逝。我長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為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更豐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啟程那天,父親緊握著我的手說:「孩子你去吧,我等著你干大事業……』』走過一道道山樑,父親把我送出了山的懷抱。當我轉身向父親道別時,我望見父親高大的身軀鑄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愛的目光變成父親給我的永久的期待。

讀山,便是讀父親。

山的希望是容易滿足的,父親的希望也是容易滿足的。那年冬天,父親送衣服來,他瑟瑟地站在每塊磚頭都洋溢著現代化氣息的省重點中學的校園門口,我對著我的那些渾身都洋溢著現代化氣息的老師和同學們理直氣壯地宣布:這是我的父親。父親回去後便心滿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在昏黃的燈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輩子艱辛,大半輩子或憂或喜,或悲或樂,或甜或苦的記憶,大半輩子山裡人的幸福……

讀山,便是讀父親。

我從山裡來,是山賦予我一顆美好的心靈,是山給我風骨支起一個生命,是山給我靈性造就一種性格。讀山,便是讀山的目光,山的氣質,山的情懷,山的希冀。

啊!讀山,便是讀父親。

20.試說明本文的行文線索和主要內容。

21.為什麼說「讀山,便是讀父親」?

22.試說明加點的詞「瑟瑟」的表達效果。

23.「我從山裡來,是山賦予我一顆美好的心靈」其中「好的心靈」指的是什麼?

24.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寫了父親的性格。你認為哪些內容最使你感動,請略加說明。

五、作文(50分)

走過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即將邁入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你一定有許多感悟和憧憬。請你以此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的文章。

期末檢測題(答案)

一、l.jiù qiáo hè xiè 2.肖 匿 謬 穢3.(1)移民:原義指遷移到外地或外國去落戶的人。這里指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生物。(2)孕育:原義指懷胎生育。這里指植物生長發育。 4.不要求統一答案,但須把握整體結構,意思明確。 5.文明人野蠻人文明野蠻

二、6.①雖乘奔御風②四時俱備③庭下如積水空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⑤白頭弔古風霜里⑥烽火連三月 7.①全②連接著天③參與,這里指欣賞④逆流而上⑤以……為親⑥雕刻8.①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鳴叫,聲音連接不斷,非常凄涼怪異。 ②在萬丈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些來顯示他們的技能。 ③他們緊*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④(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收藏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 9.①本文表現三峽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採用直接描寫,而是只是通過側面烘托的方法。如來往船隻被阻斷,王命急宣,船速極快等。 ②這兩句詩借花鳥之景抒感傷之情。花鳥本應使人快樂,詩人觸景生情,因感時傷別見到花鳥反而流淚傷心。也可解釋為移情於物,作者以花鳥擬人,它們競也因悲傷哀怨而濺淚驚心。

三、l0.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1.採用總分的結構方式。 第①段是總說,第②③④⑤是分說,每一段分別照應第①段中的四個「講究」的內容。 l2.「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寫樹木高低錯落、花時不同的花樹相間,取樹木花草的自然之趣。 13.①作比較:「我國的建築……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徵。 ②打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使語言生動形象,更易於理解。 l4.假山的堆疊,首先必須有一定技術,但僅有技術是低層次的,藝術是創造性的活動,能給人以審美愉悅。

四、(一)15.振風塔庄嚴挺拔、氣宇非凡16.……極為壯觀||振風塔結構奇特…… 空間高度評價振風塔的建築結構和藝術價值,贊揚華夏兒女的智慧和才華。 17.不可以。因為「余」字准確說明振風塔中的磚雕佛像有六百出頭,如果去掉「余」字,則變成六百整了,與實際不符。 18.打比方、列數字 「每逢晴空月夜,寶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虛實交輝,景色瑰麗非凡,宛如一幅優美的水墨畫」是打比方。形象地說明了「塔影橫江,,的壯美景色。 l9.過了安慶不看塔。 (二)20.本文以「讀山就是讀父親」為線索,表現了父親對「我」一生的教育和影響,贊美了偉大而深沉的父愛。 21.父親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書卷,具有山一樣的寬廣的胸懷,教養「我」長大成人。「讀山,就是讀父親」就是理解和感念父親山一樣的胸懷。(大意正確即可。) 22.一方面表現父親禁不住寒冷的情態,另一方面表現父親在「洋溢著現代化氣息」的校園和同學老師面前不自然的窘態。 23.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愛。 24.例如「父親的鋤杴磕碰硬土塊的聲音濺出星星,驚起月亮……本應是疲憊的,但父親卻沒有一點倦意,盡管父親臉上的皺紋如一座座有溝有壑的山脈。」表現父親辛苦勞作、堅忍樂觀的性格。在感念父親恩德方面,很容易使人產生共鳴。(可從不同角度理解作答,答案不求統一。)

五、作文(略)

3.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卷(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
2004.4
滿分100分,時間150分鍾
第一部分 語言積累與運用 (24分)
1、根據課文默寫(10分)
⑴蟬則千轉不窮, 。 ⑵不戚戚於貧賤, 。
⑶策之不以其道,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沉舟側畔千帆過, 。 ⑸ ,銅雀春深鎖二喬。
⑹人生自古誰無死, 。 ⑺但願人長久, 。
⑻誰言寸草心, 。 ⑼海內存知己, 。
⑽勸君更盡一杯酒, 。
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⑴ 寬shù( ) ⑵nì( )名 ⑶冥思xiá( )想 ⑷油光可jiàn( )
3、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詞語(4分)
⑴猛浪若奔 ⑵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⑶走送之 ⑷同捨生皆被綺綉
4、排列語句順序恰當的是 (2分) ( )
①還有搖盪的水草 ②遊人從橋上望去
③那魚就在水草和石頭間滑動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鵝卵石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5、下列與「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所描述的季節相同的句子是( )(2分)
A、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D、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6、連片語段。請從下面選擇4個詞語寫一段話(應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不少於30字。)。(3分)漣漪 繁盛 婆娑 嬉鬧 奼紫 嫣紅 溫聲細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細觀察下面這幅招貼畫,完成下列題目。(5分)
⑴用說明性文字介紹這幅招貼畫(30字以內)(3分)
⑵說說這幅畫給我們的啟示(不超過30字)。(2分)

第二部分 閱讀(32分)
(一) (8分)
衛人束氏,舉世之物,咸無所好,唯好畜狸貓。狸貓,捕鼠獸也。畜至百餘,家東西之鼠捕且盡。狸貓無所食,飢而嗷。束氏日市肉啖①之。狸貓生於若孫②,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飢輒唪,唪則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從束氏假狸貓以去。
狸貓見鼠雙耳聳,眼突露如漆,赤鬃,意為異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貓怖甚,對之大唪。久之,鼠度其無他技,嚙其足,狸貓奮擲而出③。
註:①啖:吃。②若:及,至於。③奮擲而出:用力縱身逃出。
8、 釋下列加點詞(4分)
①咸無所好 ②束氏日市肉啖之 ③但飢輒唪 ④急從束氏假狸貓以去
9、與「以啖肉故」中的「以」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俯身傾耳以請 B、策之不以其道
C、因以為號焉 D、以中有足樂者
10、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簡要說說。(2分)

(二)小 名 (12分)
⑴大約我的出生與木有關,於是頗懂斯文的外公順口給我起名叫森兒。在「森兒、森兒」的呼喚聲中我慢慢長大了,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爸爸覺得該有個體面的學名才對,為我取了個挺大眾化的名字,可家裡人還是「森兒,森兒」地叫。特別是媽媽叫得尤為響亮頻繁。
⑵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聽到家人喚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終於有一天,我在聽到媽媽又一聲「森兒」的呼喚後,鄭重地對她說:「媽媽,我有大名的,,別叫我小名好嗎?」然後在媽媽驚愕的表情里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⑶但媽媽終於還是改不了。
⑷那天是我16歲生日聚會,好多同學朋友都跑來了,家裡的小客廳里擠得滿滿的。我一邊給大家分發糖果,一邊忙不迭地說著謝謝。爸爸媽媽在廚房忙著做飯,當一碟碟香氣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時,同學萍將送給我的大蛋糕端了上來。我立刻連聲稱謝著打開了蛋糕盒,我喊道:「媽媽,拿刀來!」
⑸媽媽一邊遞過來一把瓜刀,一邊叮嚀:「森兒,小心點!」
⑹「咦!你原來叫森兒呀,挺好玩的名字!」
⑺萍歡快地叫著,同時在空中打了一個別致的手勢。朋友們也善意地鬨笑起
來,我的臉唰地紅到了耳根。
⑻晚上臨睡覺時,我推開了媽媽的房門。倚著門框,又一次對她說:「媽媽,我不是說過嘛,別叫我小名!」語氣里已有了幾分不耐煩。媽媽的臉上呈現了一種復雜的表情,看了走進來的爸爸一眼,嘆了口氣:「對不起,高翔。」可我聽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變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繞口。
⑼沒多久,我要離開家到數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讀書。
⑽不知怎的,媽媽竟在短短的幾天內學會了很有味道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時那樣順口熟練。我自然很高興。
⑾分別的那一天爸爸媽媽一起送我去車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囑四,媽媽則沉默著,顯得有些黯傷。我大人似的笑笑,反過來撫慰著他們:「放心吧,沒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⑿火車開動的剎那,我從車窗探出頭去,同他們揮手告別,一直不言不語的媽媽突然抬起了頭,眼裡竟有了淚水。她緊跑著,揮動起雙手,脫口喊了出來—
⒀「 寫信回來,森兒!」
⒁我稍稍一愣,心裡似乎被什麼東西猛撞了一下,淚水奪眶而出。
11、「特別是媽媽叫得尤為響亮頻繁」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2段中,為什麼「聽家人喚我的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用原文回答)(2分)。

13、第○13段中媽媽已學會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為何臨別時脫口而出的卻是「森兒」?(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名」在文中表達了媽媽對兒子怎樣的情感?(2分)
15、怎樣理解最後一段作者的感受?(2分)
16、你對父母當著外人的面稱呼你的昵稱,有什麼想法?(2分)

(三)禿的梧桐(12分)
⑴——這株梧桐,怕再也難得活了!
⑵人們走過禿禿梧桐下,總這樣惋惜地說。
⑶這株梧桐,所生的地點,真有點奇怪,我們所住的屋子,本來分做兩下給兩家住的,這株梧桐,恰恰長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說是兩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階,雖僅有其一,由屋前到園外去的路卻有兩條,——一家走一條,梧桐生在兩路的中間,清陰分蓋了兩家的草場,夜裡下雨,瀟瀟淅淅打在桐葉上的雨聲,詩意也兩家分享。
⑸不幸園里螞蟻過多,梧桐的枝幹,為蟻所蝕,漸漸地不堅牢了,一夜雷雨,便將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樹身,立在那裡,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來,樹身上居然透出許多綠葉,團團附著樹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櫚樹。
⑺誰說這株梧桐,不會再活呢?它現在長了新葉,或者更會長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復從前的美陰了。
⑻一陣風過,葉兒又被劈下來,拾起一看,葉蒂已嚙斷了三分之二——又是螞蟻乾的好事。哦,可惡!
⑼但勇敢的梧桐,並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氣。
⑽螞蟻又來了,風又起了,好容易長得掌大的葉兒又飄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葉,整整地忙了一個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個夏天。
⑾秋來,老柏和香橙還沉鬱地綠著,別的樹卻都qiáo cuì(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護定它青青的葉,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貯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風如敗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現在它的葉兒已去得差不多,園中減了cōng 1óng( )的綠意,卻也添了蔚藍的天光。爬在榆幹上的薜荔,也大為喜悅,上面沒有遮蔽,可以酣飲風霜了,它臉兒醉得楓葉般紅,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樹,在它頭上瑟瑟地悲嘆。
⑿大理菊東倒西傾,還掙扎著在荒草里開出紅艷的花。牽牛的蔓,早枯萎了,但還開花呢,可是比從前纖小,冷冷涼露中,泛滿淺淺紫嫩紅的小花,更覺嬌美可憐。還有從前種麝香連理花和鳳仙花的地里,有時也見幾朵殘花,秋風里,時時有玉錢蝴蝶,翩翩飛來,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動,幽情凄戀,它要僵了,它願意僵在花兒的冷香里!
⒀這時候,園里另外一株梧桐,葉兒已飛去大半,禿的梧桐,自然更是一無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慘淡的斜陽中。
⒁——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⒂人們走過禿梧桐下,總是這樣惋惜地說。
⒃但是,我知道明年還有春天要來。
⒄明年春天仍有螞蟻和風嗎?
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裡的桐子。
17、請根據拼音寫出第⑾段中應填入的詞語。(2分)
qiáo cuì( ) cōng 1óng( )
18、文章首尾都出現了人們對禿梧桐表示惋惜的話,試比較其中的細微區別,並簡要分析其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是以什麼為線索組織材料的?(2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文中第⑾⑿段寫了其他的樹和花,試分析其對表現本文中心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1、文章結尾寫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裡的桐子。」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2分)

22、從禿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示?(2分)

三、作文(40分)
「欣賞自己」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為自己感動,為自己喝彩,使自己的生活充滿自信,充滿希望。有人說一個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人是很難快樂的,只會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只有充滿希望的人才能揚帆遠航。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感受,以「欣賞自己」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
2004.4
滿分100分,時間150分鍾
第一部分 語言積累與運用 (24分)
1、(10分)略
2、(2分)略
3、(4分)略
4、(2分)D
5、(2分)C
6、(3分)詞語1分,修辭1分,語句通順1分。
7、(5分)綠色家園1分,樹葉中有地球1分,像眼睛1分。保護環境1分,保護眼睛1分。
8、(4分)①都②買③就④借
9、(2分)D
10、(2分)生活條件的優越,將使人喪失能力(鬥志、勇氣)
11、(2分)為下文作鋪墊,這也正是我兩次對媽媽提出「別叫我小名的原因」。
12、(2分) 隨著年齡的增長,好象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
13、(2分)因為最能表達母愛的是她叫我小名
14、(2分)最純朴的母愛,是母親情感的真情流露
15、(2分)為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母親而感到後悔
16、(2分)結合全文能自圓其說就行
17、(2分)憔悴 蔥蘢
18、(2分)同樣表示惋惜,開頭說「難得活」,結尾說「不得活」,說明人們對禿梧桐的存活越來越沒信心,顯示出禿梧桐生存的艱難,(1分)此外在結構上有前後照應的作用。(1分)
19、(2分)本文是以禿梧桐在不同季節的變化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答「以時間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或「以禿梧桐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給1分)
20、(2分)和禿梧桐一樣,其他植物也在秋天漸漸蕭條,但也都頑強地活著。這使得禿梧桐體現出來頑強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義,從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寫其他的樹和花襯托出禿梧桐的頑強生命力,從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給1分;只答「襯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給1分)
21、(2分)這句話是說,即使禿梧桐死了,它的種子也會將它的生命延續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22、(2分)示例: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困難與挫折,我們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只要扣緊「禿梧桐」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4.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卷作文

語文參考答案
一、、A略 2、D 3、C 4、D 5、B 6、D
7、(1)日暮鄉關何處是(2)濯清漣而不妖(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二、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運用(共4分)
8、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l5日在京開幕,胡錦濤作重要報告。
三、閱讀(36分)
9、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2分)
10、過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人的天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2分)
11 (1)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2)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3)延:邀請 (4)屬:類(2分)
12、(1)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2分)
(2)漁人一件一件地向他們講述自己知道的事,桃花源中的人都感到惋惜。(2分)
13、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2分)
14、(1)環境優美;(2)和睦安樂;(3)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3分)
15、胖子;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穿,爬,攀,縮,傾(2分)
16、照應了前文所述的家境慘淡,表明父親的經濟狀況窘迫;與我的紫毛大衣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父親對我無私的深沉的愛(2分)
17A表現出父親擔心兒子在路途中的安全,希望兒子寫信報平安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牽掛;
18.B表現出父親對兒子離別的不舍及囑咐他小心行李,突顯出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2分)
19、 (1)我看到父親為我買桔子的艱難場景被父愛所感動而落淚,也為前文的誤解父親而自責落淚。(2)因與父親分別而落淚,也為父親的前途艱難而落下辛酸之淚
20、瞎婆婆給的「兩元錢」或一元錢 取之不盡,用之不謁,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或者讓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2分)
21、(1)說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動作緩慢,同時這也是瞎婆婆對這來之不易的「兩元錢」作出重大決策的表現。(2分)
(2)我被瞎婆婆的舉動感動了,深知瞎婆婆送這「兩元錢」的深情厚意,所以這是不能自己的表現。(2分)
22、都明白了瞎婆婆說的「兩元錢」為什麼會變成手中一元錢的緣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販欺騙瞎婆婆,說好是兩元 錢,而實際只給了一元錢的事情。(2分)
25、(略)(2分)
四、作文(40分)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八上語文期中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