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三語文中段考試試卷答案

高三語文中段考試試卷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06:07:22

Ⅰ 學軍中學2008學年高三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答案

學軍中學2008學年期中考試高三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答案:(張冠李戴,C項陳述的是有關「音障」的形成)
2答案:C(噴氣式飛機在「試飛階段也事故連連」,到後來飛機設計師通過改變飛機外形設計才克服了音障,實現了超音速飛行)
3答案:B(A項,空戰並不是人類認識音爆的唯一因素;C項,導致人流鼻血、心臟病發作、孕婦流產,尤其是兒童心理上留下了永久的創傷,這些都是「巨大的副作用」,與「積極正面」無關;D項推斷中的兩個「自然界」指的不是同一范疇)
4.答案: D(丟棄)
5.答案:C(②說明孔子招致禍害的原因 ④敘述孔子在衛國被驅逐)
6.答案:D(不能說明莊子思想與儒家「獨善其身」的思想有著共同之處。)
7.(1)你的用心是裝扮得很有才幹以便驚嚇普通的人,注重修養以便彰明別人的濁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是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
(2)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那些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8.自然景物 人的活動
9.頷聯寫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鋪了一層雪。詩人不禁大為驚奇。此句 「驚」字寫人,透露出詩中有人,有人的觀感,有人的情思。這種觀感和情思與詩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10.孔子一向提倡以禮樂治國,當他看到學生子游在武城這樣做了,本來應該表揚,卻開了個玩笑,說未免小題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駁,孔子馬上承認自己剛才說得不恰當。子游的篤信認真,孔子的幽默風趣,聲音笑貌都如聞如見,意趣橫生。
11.孔子的理想是行禮樂於天下,一切努力都落了空,僅僅在區區武城得以小試,這當然是牛刀割雞,大材小用了。莞爾而笑,不完全是戲謔,其中包含著又高興又悵惘的復雜感情。
12.(1)鼎鐺玉石 棄置迤邐
(2)淡煙暮靄相遮蔽 禾黍秋風聽馬嘶
(3)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
(4)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13.《牆上的斑點》《安東諾夫卡蘋果》《半張紙》《沙之書》《葯》等。
14.①陰沉清冷的環境,與「我」陰郁的心情水乳交融,渲染了灰暗壓抑的氣氛。②為小說前半部分定下了情感的基調。與小說後半部分「我」情感的變化形成照應,並使開頭與結尾兩種情感形成對比。③為後文小姑娘的出現做好了鋪墊。例如:因為車廂里沒人,小姑娘就格外引人注目;因為是寒冷的冬天,小姑娘才有那樣的神情、相貌、打扮。
15.金色、鮮艷的顏色,給人以明亮、溫暖的感受,一掃籠罩著小說的陰暗之氣,賦予「橘子」以親情和愛意的象徵意味和情感意義,顯示出對生活的堅定信念,給小說中的「我」,也給讀者以強烈的情感震撼。
16.觀點一:主人公是「我」。小說的主體內容,是通過「我」的反思,揭示兩種不同的人生感受,一者無聊倦怠,一者溫暖堅定。「我」的感情變化,是小說的主線,串連起小說的情節,也表達了對人世的悲憫,形成了小說的情感內蘊。小說的主要「意象」——橘子的情感意義也是通過「我」的視角賦予的,「我」才是小說中人生的覺悟者。小姑娘只是引發「我」的反思和情感變化的一個外部因素,不能視為小說主要形象。
觀點二:主人公是小姑娘。小說的主要描寫對象是小姑娘。小說的主要意象「橘子」,正是小姑娘姐弟之情的象徵。小姑娘拋散橘子,是小說的中心情節。「我」在小姑娘拋散橘子之前之後的情感敘述,只是為了烘托小姑娘不同於「我」的人生態度,目的是突出小姑娘的形象:雖然生活在底層,卻有著精神的光芒。小姑娘才是「我」人生的啟蒙者。「我」只是一個敘述者、觀察者,不宜看作小說的主要形象。
若有考生認為,兩個人物形象無主人公和非主人公之分別,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給分。
17.答案:D(A.與「極深刻地印象」矛盾。B.一般指欺騙自己,而文中廣告是欺騙消費者。C.吉光片羽 :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18.答案:C(A項語序不當,應為「太空裝配、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B句式雜糅。D項成分殘缺,「為了」的賓語殘缺,應在「人才斷檔」後加「的危機」,「日前」不合邏輯,應改為「目前」)
19.③②④①
20.答案示例1:添加的圖形或標志(用文字表述)——用台灣島的形狀來代替這一點。
添加的含義——有了「台灣」這一點,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
答案示例2:添加的圖形或標志(用文字表述)——用太陽的形狀來代替這一點。
添加的含義——有了「太陽」這一點,才是一個朝氣蓬勃的中國。
21.(4分)正因為如此,我才沒有判處你七天監禁,而只判你拘留一星期。
【參考譯文】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飯。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說:「你快要餓死了吧?」孔子說:「是的。」太公任又問:「你討厭死嗎?」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說:「我來談談不死的方法。東海里生活著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為一種鳥啊,飛得很慢,好像不能飛行似的;它們總是要有其他鳥引領而飛,棲息時又都跟別的鳥擠在一起;前進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後退時不敢落在最後面;吃食時不敢先動嘴,總是吃別的鳥所剩下的,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終究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長得很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裝扮得很有才幹以便驚嚇普通的人,注重修養以便彰明別人的濁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是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從前我聽聖德宏博的老子說過:『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成就功業;功業成就了而不知退隱的人必定會毀敗,名聲彰顯而不知韜光隱晦的必定會遭到損傷。』誰能夠擯棄功名而還原跟普通人一樣!大道廣為流傳而個人則韜光隱居,道德盛行於世而個人則藏譽匿耀不處其名;純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樣;削除形跡捐棄權勢,不求取功名。因此不會去要求他人,別人也不會要求自己。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求聞名於世,你為什麼偏偏喜好名聲呢?」
孔子說:「說得實在好啊!」於是辭別朋友故交,離開眾多弟子,逃到山澤曠野;穿獸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樹和栗樹的果實;進入獸群獸不亂群,進入鳥群鳥不亂行。鳥獸都不討厭他,何況是人呢!
孔子問桑雽道:「我兩次在魯國被驅逐,在宋國受到伐樹的驚辱,在衛國被人鏟除足跡,在商、周之地窮愁潦倒,在陳國和蔡國間受到圍困。我遭逢這么多的災禍,親朋故交越發疏遠了,弟子友人更加離散了,這是為什麼呢?」
桑雽回答說:「你沒有聽說過那假國人的逃亡嗎?林回舍棄了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有人議論:『他是為了錢財嗎?初生嬰兒的價值太少太少了;他是為了怕拖累嗎?初生嬰兒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為了什麼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這個孩子跟我則是以天性相連。』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拋棄;以天性相連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包容。相互收容與相互拋棄差別也就太遠了。而且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大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麼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孔子說:「我會由衷地聽取你的指教!」於是慢慢地離去,閑放自得地走了回來,終止了學業丟棄了書簡,弟子沒有一個侍學於前,可是他們對老師的敬愛反而更加深厚了。
有一天,桑雽又說:「舜將死的時候,用真道曉諭夏禹說:『你要警惕啊!身形不如順應,情感不如率真。順應就不會背離,率真就不會勞苦;不背離不勞神,那麼也就不需要用紋飾來裝扮身形;無須紋飾來矯造身形,當然也就不必有求於外物。』」

Ⅱ 成都七中高2014屆10月階段性考試 高三語文試卷答案

名校課堂網上成都七中的試卷還有答案都有,可以去看一下

Ⅲ 求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3分)C(A qiào,yuè/1è,qī/xī;B 1òu,hàng/xiàng,kēng/háng;C lào/là,ǎn/jiān,lǜ/lù;D tì,zǐ/shēn,xuàn/xùn)
2.(3分) A(A毀家紓難: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B引而不發:有做好准備,等待時機的意思。自相矛盾。C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褒貶誤用。D浩如煙海:形容書籍、資料等多得無法計算。不能形容商品,對象誤用。)
3.(3分)自行癒合(軟化「生長」)、可彎曲、維護成本低
4.(6分)(1)諷刺現象:某些部門(單位)以理論學習為名停止正常辦公(為民服務)。(或:只重形式,不辦實事,表裡不一的官僚作風。)(2分)
(2)議論:理論學習本無可非議,但以此為借口拒不為百姓辦事則大錯特錯。這種荒唐的行為難道還能是「心為民所系」嗎?(觀點正確1分,修辭手法1分,語言表達2分。其它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分)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5.(3分)D(刊:刪除) 一
6.(3分)B(①為陳公早慧{③為陳公勇猛;④為陳公有威信) 7.(3分)A(「分城」理解有誤,應為「將靜安城劃分開來守衛」。)
8.(10分)(『1)他的父親看到這件事後非常吃驚,就讓他去學習,憑借專心致志而聞名鄉里。(3分,「之」·「篤志」、「聞」各1分)
(2)拘守小節見解平常的人,又怎麼能夠要求他們做到這些呢?(3分,「常見」、 「責」、句式各1分)
(3)天子問陳公從前怎樣做才讓蠻人賓服(臣服、服從)的,現在將要用什麼辦法治理蠻人。(4分,「所以」、「服」、「治」、語句通順各1分)
參考譯文:陳公名世卿,字光遠,南劍州沙縣人。陳公還是幼兒的時候,在樹葉上寫了一首詩,他的父親看到這件事後非常吃驚,就讓他去學習,憑借專心致志而聞名鄉里。雍熙二年考中進士,任衡州軍事推官,後來改任靜安軍節度推官。王小波、李順在四川叛亂,州縣大多不能保全,他們向東圍困了靜安縣,陳公應付事態變化,准備了一百多萬件箭桿、兵器和守城的用具,與下屬約定分守城池的一部分。包圍長時間沒有解除,分守城池的人猜疑畏懼意志鬆懈,前來勸說陳公(出降),陳公用大義多次責備勉勵他們。而私下裡對知州張雍說:「這些人留在城內就會使人心散亂,如果把他們放出去讓他們尋求外援軍隊,那麼就兩全其美了。」張雍聽從了他的話。賊兵數萬人圍困靜安八十多天,陳公振奮抵抗敵兵,射中敵人裨將一名,立即死摔了。又射中幾百人,沒有一個不是立即死掉的。賊兵因為這個原故而不敢逼近。援軍來救,就最終解除了靜安之圍。這件事報告到皇帝那裡,皇帝派人到軍中,讓陳公擔任掌書記之職,陳公的父親去世了,朝廷不允許他離職。自宋朝興起就輕視小官吏,盜賊一旦起兵就會輾轉搶劫成百上千里路,官吏往往棄城逃跑。等到陳公保全靜安,就好像官吏的力量都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然而陳公在那個時候,大概是改無為有,以少勝多,這是有才智、剛烈的大丈夫所做的事啊。拘守小節見解平常的人,又怎麼能夠要求他們做到這些呢?
陳公在靜安七年,還朝擔任秘書郎。真宗皇帝即位,陳公擔任荊湖北路轉運使。澧州境內的各少數民族人經常奪取澧州旁邊的耕地,多次出兵搶劫百姓,十幾年來沒有人能夠擊退他們。陳公到任後,各少數民族人既害怕又高興,都回到他們居住的溪洞,並且歸還了原來搶劫的地和人。陳公就修築了三座堡壘來防備他們,朝廷下詔書嘉獎陳公。
陳公離任後過了一段時間,後任官吏不能夠善待各少數民族人,他們就再次進入澧州搶劫。天子問陳公從前怎樣做才讓蠻人賓服的,現在將要用什麼辦法治理蠻人。陳公具體回答皇上的問話而刪除了他的底稿,因此世上沒有人知道他用的是什麼方法。
陳公在荊湖地區一年多,提升為秘書少監,擔任廣州知州,御賜金紫服,到任後就廢除了按人口賣鹽的制度,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海外的國家來進貢,很多人只是因為要依靠朝廷吃飯,並且常常來大宋謀取財利。天子因為陳公擅長謀略,詢問他怎樣整頓這事,陳公說按國家大小來裁減使者人數,來分配授予官職的人數,進貢的貨物允許通行,而私人販運的貨物則要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消除弊端。天子聽從了他的意見。在南海住了四年,沒有來得及召回朝廷而有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四歲。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10分)(1)因為畫鷹形象逼真,氣勢不凡,(1分)彷彿挾風帶霜而起。(1分)
(2)由畫面上鷹「聳身」的情態想像到鷹想搏擊狡兔時的心理狀態;由畫面上鷹「側目」聯想到鷹搏擊前像發怒的猢猻的眼睛一樣銳利。(答出聯想、想像1分,具體分析2分)這樣就寫活了畫鷹,豐富了畫面內容。(1分)
(3)借鷹言志,(1分)把畫鷹當成真鷹,借鷹奮飛碧霄,搏擊凡鳥,(1分)表達詩人嫉惡如仇,奮發向上之志。(2分)
四、名句默寫(8分)
10.(8分)(1)言笑晏晏(2)不義而富且貴(3)忽復乘舟夢日邊(4)艱難苦恨繁霜鬢(5)雕闌(欄)玉砌應猶在(6)林壑尤美(7)落花人獨立(8)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每空1分,錯字、漏字、加字不得分)
五、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11.(4分)①對母親感情冷淡,使母親傷心;逃避丈夫責任,讓母親像男人一樣幹活。②未盡父親職責,對「我」照顧不夠。(每點2分)
12.(6分)①父親自凈修長的手與母親枯樹皮一般的手作對比,突出了母親的辛勞。②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親認不出「我」與不忘煮雞蛋給父親吃作對比,突出了母親對父親愛得執著深厚。③父親開始對母親的冷淡、對家庭的不負責任與晚年對母親的愛作對比,表現了父親對愛的理解感悟。(每點2分)
13.(4分)①描寫夕陽、晚霞美景,照應文題,深化主旨。②盤纏的葡萄藤象徵父母間無法割斷的感情。③金黃燦爛的麥穗隱喻父母在晚年收獲愛情。④以景物描寫收束全文,表達了「我」對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4分)
14.(6分)示例一:是悲劇。①起因之悲。有才華的父親被城裡的姑娘傷了心,後由父母作主結婚。②過程之悲。一心撲在工作上,不願與愛自己的母親培養愛情。③結局之悲。當愛來臨時母親卻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愛情。
(6分)示例二:是喜劇。①母親最終得到了父親的真愛。②父親最終l董得並珍惜這份愛情。③「我」從父母的「夕陽愛情」中感受到愛的真諦。(這是一道探究題,答悲劇或喜劇都可以,但必須圍繞「夕陽愛情」這條主線。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
六、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分)
15.(6分)①北宋前期的宮廷畫院開始自覺極力提倡,詩意入畫漸趨重要。②北宋後期詩意追求成為主流。③南宋時詩意追求達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狀態。(每點2分)
16.(6分)①舉馬遠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觀點「詩意追求特色明顯」。②具體分析這種特色並與北宋山水畫對比剖析,進一步闡明這種特色。③得出南宋山水畫已發展到第二種藝術意境的結論。(每點2分,只答「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或「總一分一總」不得分)
17.(6分)①「無我之境」:用客觀的態度,追求細節逼真寫實,真實再現自然景色。②「有我之境」:有直接表露的主觀情感,有確定的審美感受(或「有詩意地追求」),有明確的意念或主題。(每點3分)
七、作文題(70分)
作文評分說明
審題:源頭活水,是一句常用成語,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現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它出自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觀書有感》。其詩為:「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題顯然用的是一個比喻修辭,寫作時,應把文題的比喻義落實到對生命、生活的具體認知上去。「活水」可指不斷吸納的科學文化知識,可指不斷創新的追求,可指不斷攀升的生命境界,可指純正明澈的美好心靈……
「活水」的反面是死水、臟水、臭水。「源頭活水」,就是要把「活水」作為生命、生活的源泉和動力,也就是要追求生命、生活的鮮活性,純明性,讓生命充滿創造力和審美感,讓生活充滿動態的美感。在這里就要思考什麼才是鮮活的充滿創造力的生命和生活,為什麼要有對這種生命與生活的追求,怎麼樣才能獲得這樣的生命和生活等問題。

閱讀全文

與高三語文中段考試試卷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