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語文一般考什麼
考的挺簡單的,客觀題考課本上的文學常識。然後主觀題和作文就自己發揮了。考前看一下書就行了。
② 大學語文怎麼考試
.單項選擇
這部分20分,共20個小題,是考試中最容易拿分的題型了.因此考生應盡量做到不失分.單項選擇主要考文學史知識,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論點、主要內容、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等,四選一,無論知不知道,都有25%的機率選到正確答案,相對容易得分.答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自己的識記,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既省時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準時應採取比較的方法,排除篩選,確定唯一正確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9題:
李廣死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對刻畫李廣形象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是
A、鋪墊反托 B、對比反托 C、側面烘托 D、象徵暗示(答案:C)
這道題考的是遷移能力.考生並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須運用平時所學知識就可以做出正確答案.
2.多項選擇
這部分共5題10分,多考綜合比較的內容,在5個答案中選擇2至5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得分,難度較大.考試內容與單項選擇題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設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識是否全面,這是平時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證明.答題只能根據自己對教材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採取比較法、排除法一一甄別,憑感覺來猜題、押題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為例:第21題「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主旨的有()」、22題「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第23題「下列詩篇屬於用樂府舊題的有()」、第24題「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第25題「魯迅《風波》的主要藝術特點有()」,這五道題都有一定的難度.21、22、23題考藝術手法,23題考文體知識,第25題考藝術特點.根據這些考試內容,考生在復習時就要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去把握重點課文.
3.詞語解釋
這部分共5題10分,以古文中的詞語為主,兼考現代文的疑難詞語.答題必須在理解全句的基礎上,對應直譯,然後落實某一個詞的意義,務必准確、簡潔、切不可寫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魚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國自考大學語文(專)第29題要求考生解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中的「用以興」的意思,要求考生復習時比較細致.總體而言,這也是比較容易拿分的題目.
4.簡析題
這部分約3至5題,共30分,考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一般的出題方式是先給出一段文字(字數一般不會超過200字),然後根據文段來設計問題.2001年起考試的文段不再局限於教材.考試文段主要是現代文(包括現代小說、戲劇、散文、科技說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說、戲劇片段、古體詩現代詩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題、內容、藝術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出題方式比較靈活,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答題應採取還原課文,句不離段的思維方法,結合課文的「提示」啟發思路.一定要弄懂內容,摸清提問的角度,針對性回答.答案總的要求是越簡明准確越好,而不是內容答得越多越好.
5.作文
作文30分,佔分比例大.若出現大的失誤,將導致考試不及格,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養、語文水平、綜合分析和運用的能力.作文總的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充實、結構清晰、表達得體、語言通暢、標點正確、書寫工整、行款規范.寫作時要注意把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綜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結合起來,搭配使用.這樣既可避免角度單一,缺少變化,又可滿足作文的字數要求.歷屆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體混淆、文不對題、論點和論據脫節、字數不足、內容未寫完、字跡潦草等,這些應引起重視,加以避免.根據歷次閱卷經驗,考生要拿高分有幾條必須注意:
一是要書寫工整.字跡對閱卷老師的影響是潛在的,但卻異常重要,無論你寫得多好,如果字跡潦草,你的作文成績必將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要分段,每段開頭最好採用段落中心句的寫法,這樣可以做到層次分明,老師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亂,尤其是不習慣分段的考生必將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詩歌外,考試時不限文體,考生一定要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如果是寫議論文,開篇一定要鮮明地提出論點,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寫記敘文,切忌平鋪直敘,結尾要有意味.
③ 大學語文怎麼考阿
1.單項選擇
這部分20分,共20個小題,是考試中最容易拿分的題型了.因此考生應盡量做到不失分.單項選擇主要考文學史知識,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論點、主要內容、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等,四選一,無論知不知道,都有25%的機率選到正確答案,相對容易得分.答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自己的識記,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既省時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準時應採取比較的方法,排除篩選,確定唯一正確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9題:
李廣死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對刻畫李廣形象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是
A、鋪墊反托 B、對比反托 C、側面烘托 D、象徵暗示(答案:C)
這道題考的是遷移能力.考生並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須運用平時所學知識就可以做出正確答案.
2.多項選擇
這部分共5題10分,多考綜合比較的內容,在5個答案中選擇2至5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得分,難度較大.考試內容與單項選擇題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設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識是否全面,這是平時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證明.答題只能根據自己對教材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採取比較法、排除法一一甄別,憑感覺來猜題、押題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為例:第21題「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主旨的有()」、22題「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第23題「下列詩篇屬於用樂府舊題的有()」、第24題「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第25題「魯迅《風波》的主要藝術特點有()」,這五道題都有一定的難度.21、22、23題考藝術手法,23題考文體知識,第25題考藝術特點.根據這些考試內容,考生在復習時就要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去把握重點課文.
3.詞語解釋
這部分共5題10分,以古文中的詞語為主,兼考現代文的疑難詞語.答題必須在理解全句的基礎上,對應直譯,然後落實某一個詞的意義,務必准確、簡潔、切不可寫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魚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國自考大學語文(專)第29題要求考生解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中的「用以興」的意思,要求考生復習時比較細致.總體而言,這也是比較容易拿分的題目.
4.簡析題
這部分約3至5題,共30分,考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一般的出題方式是先給出一段文字(字數一般不會超過200字),然後根據文段來設計問題.2001年起考試的文段不再局限於教材.考試文段主要是現代文(包括現代小說、戲劇、散文、科技說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說、戲劇片段、古體詩現代詩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題、內容、藝術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出題方式比較靈活,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答題應採取還原課文,句不離段的思維方法,結合課文的「提示」啟發思路.一定要弄懂內容,摸清提問的角度,針對性回答.答案總的要求是越簡明准確越好,而不是內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共考5題,第36、39題是古文片斷(莊子的《秋水》和鄖道元《三峽》);第37題是古典小說片斷(《紅樓夢》寶玉挨打的情節);第38題是現代文片斷(《刁檻》);第40題是古體詩(李白《度荊門送別》),考試內容相當全面,要求考生對各種文體都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
5.作文
作文30分,佔分比例大.若出現大的失誤,將導致考試不及格,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養、語文水平、綜合分析和運用的能力.作文總的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充實、結構清晰、表達得體、語言通暢、標點正確、書寫工整、行款規范.寫作時要注意把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綜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結合起來,搭配使用.這樣既可避免角度單一,缺少變化,又可滿足作文的字數要求.歷屆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體混淆、文不對題、論點和論據脫節、字數不足、內容未寫完、字跡潦草等,這些應引起重視,加以避免.根據歷次閱卷經驗,考生要拿高分有幾條必須注意:
一是要書寫工整.字跡對閱卷老師的影響是潛在的,但卻異常重要,無論你寫得多好,如果字跡潦草,你的作文成績必將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要分段,每段開頭最好採用段落中心句的寫法,這樣可以做到層次分明,老師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亂,尤其是不習慣分段的考生必將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詩歌外,考試時不限文體,考生一定要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如果是寫議論文,開篇一定要鮮明地提出論點,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寫記敘文,切忌平鋪直敘,結尾要有意味.
④ 大學語文考試怎麼考
當的古今議論文、抄古今襲記敘文、古今詩歌。
本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學考試命題「在考查課程主體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特別是應用能力」的指導思想,適應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的要求。全國自考辦文科處負責人在介紹此事時說,希望全國幾百萬考生對大學語文考試的變動不必緊張。調整後的考題更強調了對考生能力的測試,與原來考查角度還是一樣的,不會超出大綱范圍。
作文所佔分數從40分降低到30分,增加了閱讀的比重,增加了一部分靈活的有利於考生發揮的小題。
這次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閱讀教材的改變,2001年起考題中的閱讀材料將不再使用指定課本中現成的作品。多年來,大學語文的閱讀材料一直堅持從課本中截取段落,使考題變化不大。文科處王和軍副處長說,大學階段的學習應該以掌握學習方法為主,學會舉一反三。考生應該在詞句的用法、文章的欣賞能力等方面靈活運用到別的文章上去,才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實現了「以考促學」。
⑤ 大學語文主要考什麼
大學語文考試和高考語文有點類似:一、語音部分知識 二、文學常識 三、判斷(主要是對大學所學知識,如:四大名著中的部分相關內容) 四、古文。有選擇和翻譯 五、材料概括和寫作
⑥ 大學語文考一些什麼啊
我大一考時跟我們高中考試沒差別,只是沒那麼強調專業字詞,選擇、填空、閱讀、作文,不難,你稍微用心看哈課本就能過的
⑦ 大學語文 怎麼考 誰知道
1.單項選擇
這部分20分,共20個小題,是考試中最容易拿分的題型了.因此考生應盡量做到不失分.單項選擇主要考文學史知識,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論點、主要內容、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等,四選一,無論知不知道,都有25%的機率選到正確答案,相對容易得分.答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自己的識記,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既省時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準時應採取比較的方法,排除篩選,確定唯一正確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9題:
李廣死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對刻畫李廣形象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是
A、鋪墊反托 B、對比反托 C、側面烘托 D、象徵暗示(答案:C)
這道題考的是遷移能力.考生並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須運用平時所學知識就可以做出正確答案.
2.多項選擇
這部分共5題10分,多考綜合比較的內容,在5個答案中選擇2至5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得分,難度較大.考試內容與單項選擇題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設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識是否全面,這是平時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證明.答題只能根據自己對教材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採取比較法、排除法一一甄別,憑感覺來猜題、押題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為例:第21題「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主旨的有()」、22題「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第23題「下列詩篇屬於用樂府舊題的有()」、第24題「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第25題「魯迅《風波》的主要藝術特點有()」,這五道題都有一定的難度.21、22、23題考藝術手法,23題考文體知識,第25題考藝術特點.根據這些考試內容,考生在復習時就要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去把握重點課文.
3.詞語解釋
這部分共5題10分,以古文中的詞語為主,兼考現代文的疑難詞語.答題必須在理解全句的基礎上,對應直譯。
⑧ 大學語文怎麼考試的
大學語文考試內容將更靈活
2000年7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公布,全國統考課程《大學語文(專科)》、《大學語文(本科)》的試題結構和內容從2001年起進行部分調整,調整以後的內容將成為命題的依據。
具體的調整辦法為,作文試題由過去的約佔40分改為約佔30分;部分簡析題所提供的閱讀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考核內容限定在大綱所規定的范圍。《大學語文(專科)》選取與課文難易度相當的古今議論文、古今記敘文、古今詩歌。
本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學考試命題「在考查課程主體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特別是應用能力」的指導思想,適應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的要求。全國自考辦文科處負責人在介紹此事時說,希望全國幾百萬考生對大學語文考試的變動不必緊張。調整後的考題更強調了對考生能力的測試,與原來考查角度還是一樣的,不會超出大綱范圍。
作文所佔分數從40分降低到30分,增加了閱讀的比重,增加了一部分靈活的有利於考生發揮的小題。
這次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閱讀教材的改變,2001年起考題中的閱讀材料將不再使用指定課本中現成的作品。多年來,大學語文的閱讀材料一直堅持從課本中截取段落,使考題變化不大。文科處王和軍副處長說,大學階段的學習應該以掌握學習方法為主,學會舉一反三。考生應該在詞句的用法、文章的欣賞能力等方面靈活運用到別的文章上去,才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實現了「以考促學」。
應該說,作為公共課的大學語文同時還肩負著考查考生綜合能力的任務。所以材料的選擇范圍擴大了,考生發揮的空間也擴大了。文科處的沈女士提示說,應該多多研究2000年4月的試題,並從中獲取一些信號。2000年的選擇題偏向考查考生的運用能力,從過去著重考查記憶層次提升到了理解層次。此次調整後,試題將更有利於實踐能力較強的考生,增加了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