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山東新高考語文試題的時間應該怎麼分配(試題結構參考山東模擬高考題型)
1、山東省高考2020年改革已經借鑒了浙江省和上海市高考改革的經驗。 2、山東省是我國版第二批進行高權考改革的四個省份之一,這四個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省,山東省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在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試點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而制定的。 3、山東高考改革方案更貼近學校辦學的實際,解決了上海、浙江改革試點中「試出」的部分問題。
2. 如何做語文高考模擬測試設計與評析 考試大綱、試題設計與試卷分析三者的關系
002008年全國成人高考高中起點《語文》考試,總體上來看,全套試卷保持了近幾年的常見題型,試題均在大綱考試要求范圍之內,沒有超出大綱要求,難度比起2007年來說,略微有所降低,更接近成人的實際情況,對廣大考生來說,難度適宜。
00全卷仍然分為Ⅰ、Ⅱ兩卷,Ⅰ卷10道小題,均為四選一的形式,前6小題是基礎知識,主要測試辨識字音、辨識錯別字,辨析詞義,正確使用成語,辨識病句及表意不明的句子,語句銜接連貫得體等。第1小題: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項答案是D,即:阻止、狙擊、租賃、神情沮喪。第2小題: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C,即:伸張、宏偉、鞭辟入裡、輕歌曼舞。第3小題答案是B,"授權"意思是給予權力;"起用"意思是重新使用;"扶養"意思對成人的供給養活。第4小題:答案是B,"勢如破竹"一般用在褒義稱贊的語境中,給股票下降使用,顯然不合適。第5小題:答案是A,句子沒有語病。第六小題:答案是B,銜接恰當得體。基礎知識部分難度不大,字詞都是常見詞語,有的是前幾年成考練習中出現過的,對於聽過輔導的同學來說,應該感到比較容易。Ⅰ卷的後4道小題,是科技文閱讀,今年的科技文閱讀題,4道題題型完全一樣,都是對段落的理解把握,全文一共是四段,7-10題都是對段意的理解,由於是選擇題的形式,答案在選項中出現,這樣考生只要對段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就能選出答案,對段落理解把握,相對以前經常出現的對句子的把握上來看,難度也會低一些。這樣看來,08年的考試,從Ⅰ卷看,難度不大。
00Ⅱ卷主要測試了現代文閱讀,文言文、古詩歌閱讀和寫作。現代文是一篇討論人生幸福的文章,文章語言簡明,沒用太多的引經據典,學生讀起來沒有語言障礙,試題中有兩道是測試句子,兩道測試對字詞的把握,一道測試對段意的理解。大部分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現成的詞語句子,學生需要把握住兩點:一是幸福和痛苦兩方面在文中是對照而寫的,二是幸福和痛苦均是有生命意義的現實體驗。文言文是一篇警惕生活中以訛傳訛的現象,倡導"得言不可以不察".文章通過"丁氏打井"的故事,利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闡明了觀點。詩歌是一首表現蘇軾隨遇而安的樂觀曠達的情懷,以及追慕古代隱士以詩自娛自樂的高雅情趣。
3. 山東高考語文試卷分析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89.htm
08年山東卷詳解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08年山東卷)
A、仲(zhòng)裁 阿(ē)諛 入場券(quàn) 捕(pǔ)風捉影
B、裊娜(nuó) 勒(lēi)緊 嚼(jué)舌頭 百孔千瘡(chuāng)
C、精闢(pì) 軀殼(qiào) 橫剖(pōu)面 一語中的(dì)
D、柏(bǎi)樹 模(mó)具 配給(jǐ)制 否(pǐ)極泰來
【解析】A中「捕」讀為「bǔ」.B中「嚼」讀為「jiáo」 D中「模」讀為「mú」.
答案:C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08年山東卷)
A、馳騁 原生態 疾風勁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訣別 聲訊台 震耳欲聾 真金不怕火煉
C、問侯 頂樑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說暗話
D、受理 高架橋 粗製爛造 在其位謀其政
【解析】要根據詞語的意思來判斷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應為「相」,動詞,是「幫助」的意思。C中「問侯」為「問候」。D中「粗製爛造」的「爛」應為「濫」。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號處的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08年山東卷)
樂觀、自信,是金晶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1我從小性格就像個男孩子,記得那時很愛看電影《佐羅》○2看完後就覺得自己真的成了那裡面的劍客○3這位被大學生稱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著說○4後來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選擇了學習擊劍○5
○1
○2
○3
○4
○5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解析】標點體現段落的層次。第一句是文段的總起,所以①處應用句號分開。這樣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話,用引號標出。②後「看「緊跟前面的「愛看電影《佐羅》」,所以語意沒斷,②處不能用句號分開。這樣就選處了A。驗證一下:④後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後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說話的延續,那麼,④處自然只能是逗號。⑤句是引入話語的結束,標點准確。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最恰當的一句是(08年山東卷)
A、中葯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葯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其葯效一般比較緩和。
B、雖然平時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時間,我就整頓家務,讓家裡變得潔凈、整齊、漂亮。
C、海濱公園是附近居民喜愛的運動場所,在花海中無論是散步、慢跑還是騎車鍛煉都令人神氣十足。
D、詩評家所謂「老杜飢寒而憫人飢寒者也」,跟白居易「飽暖而憫人飢寒者也」是不同的,飢寒讓杜甫刻骨銘心,所以他寫出的詩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葯效」和「緩和」不搭配,應用「緩慢」。B中「整頓」和「家務」也不搭配,「家務」是「家庭事務」,自然不能整頓。只能「操持家務」。C中「神氣十足」 形容擺出一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帶有傲慢的神氣,而語境是「神定氣閑」。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08年山東卷)
A、這幅圖片再現了身穿節日盛裝的姑娘們圍繞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歡,汗水浸濕了她們的衣衫。
B、根據義大利法律規定,貝盧斯科尼在總理任期內不能擔任俱樂部主席,否則他就有可能做有違公眾利益的行為。
C、只有當勞動與興趣、愛好乃至理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潛藏在每個人身上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D、我校這次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募集善款三萬余元。
【解析】A中「再現」缺少了賓語「場景」等。B中後一分句有問題。表面上看是「做」和「行為」不搭配,實際上是句式的混亂雜糅,可以表述為:否則他的行為就可能有違公眾利益。或:否則他就有可能做出有違公眾利益的事。D中「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歧義。
答案:C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08年山東卷)
圖騰與社會制度的產生
從歷史上各民族的圖騰崇拜來看,圖騰是某種社會組織或個人的象徵物。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圖騰制度,是規范人行為層次的社會組織系統。正如英國學者里弗斯所說,圖騰制度是一種社會組織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認為圖騰制度為有關社會提供了一種基本的組織原則。
圖騰制度是圖騰文化的一個方面,它不僅是一種社會組織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會組織制度。
圖騰產生之前的原始群尚處在自然狀態中,各群體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麼組織原則。圖騰產生之後,每一個群體以一種圖騰作為名稱和標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體的圖騰互相不重復。這是當時約定俗成的社會組織原則。法國學者倍松說,圖騰制度「把各個『個人』都區分屬類,造成一種『圖騰的戶籍制』,所以這種制度是一種真正的社會組織制度,而且以母親的血緣關系的維持為基礎」。所以,圖騰制度可以說是最早的社會組織制度。
斯庫耳克拉夫特用「圖騰制度」來表示氏族制度。對此,摩爾根認為:「倘若我們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都找不到一個術語來表達這種歷史上已經出現過的制度的一切特徵和性質,那麼,『圖騰制度』這一術語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這個術語亦自有其便利之處。」在這里,斯庫耳克拉夫特和摩爾根都認為圖騰制度就是氏族組織制度。其實,兩者之間是不能畫等號的。圖騰制度產生於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後,繼續沿用過去形成的圖騰制度。所以在氏族社會,尤其是母系氏族社會,普遍實行圖騰制度。
圖騰制度有三個基本特徵。第一,每一個社會組織都以圖騰——動物、植物、無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現象——作為名稱和標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個群體,圖騰互相不重復。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個氏族,其圖騰分別為十五種不同的動物。第三,同圖騰者皆為親屬。根據圖騰組織制度,一個部落內各群體的圖騰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體,圖騰允許重復。在約四十個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為圖騰的氏族分別有三十多個。這些部落不同而圖騰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緣關系,彼此都視為親屬,認為同出於一個圖騰祖先,相互間是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我國白族虎氏族成員也認為同圖騰者皆為親屬,如出門在外,雖素不相識,但只要是以虎為圖騰的,便親如兄弟,生死與共。
圖騰制度在形成之後,隨著圖騰文化的發展而日臻完善,並隨著圖騰文化的衰亡而為其他社會組織制度所代替。
6、本文認為圖騰制度是最早的社會組織制度,以下不屬於其依據的一項是
A、拉德克利夫認為圖騰制度為有關社會提供了一種基本的組織原則。
B、圖騰產生之後,處在自然狀態中的原始群的每一個群體以一種圖騰作為名稱和標志,形成了當時的社會組織原則。
C、圖騰制度把處於自然狀態的原始群中的各個「個人」都區分屬類,造成一種「圖騰的戶籍制」。
D、圖騰制度以母親的血緣關系的維持為基礎,是一種真正的社會組織制度。
【解析】A中所述雖是原話,但不是「圖騰制度是最早的社會組織制度」的依據。
答案:A
7、下列對圖騰制度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制度,圖騰制度產生於氏族制度之前,是當時用來規范人行為層次的社會組織系統。
B、每一個社會組織都以動物、植物、無生命的自然物等實物為圖騰作為自己的名稱和標志。
C、同一氏族的各個部落的圖騰不能互相重復,是圖騰制度約定俗成的社會組織原則。
D、部落不同而圖騰相同的群體,同出於一個祖先,彼此都視為親屬,相互間是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解析】BCD三項都不是最准確。B中所言是圖騰制度中的圖騰標志,其他內涵沒有涉及 。C是對圖騰制度的補充,沒有觸及「圖騰制度」的根本。D的錯誤同C。只有A很准確地抓住了「圖騰制度」的本質性內容。
答案: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圖騰制度是圖騰文化的一個方面,整個圖騰體系就是一種社會組織制度。
B、摩爾根認為,倘若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都找不到一個術語來表達氏族組織制度的一切特徵和性質,用「圖騰制度」這一術語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後,繼續沿用圖騰制度,所以在氏族社會全都實行圖騰制度。
D、圖騰制度形成之後,隨著圖騰文化的發展而日臻完善,但隨即為其他社會組織制度所代替。
【解析】A中「圖騰制度是圖騰文化的一個方面」在文章第二節中出現過,顯然正確。但是「整個圖騰體系就是一種社會組織制度」就錯了。「圖騰體系」是社會組織制度的一個方面,但是還包括其他內容,所以A錯。C原文第四節中有「在氏族社會,尤其是母系氏族社會,普遍實行圖騰制度」,而C句說「全都」,顯然錯誤。而且,也沒有因果關系。D尾節說的是「隨著圖騰文化的衰亡而為其他社會組織制度所代替」,而D中說「但隨即」,表述不一致。
答案:B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08年山東卷)
豫人張氏者,其先齊人。明末齊大亂,妻為北兵掠去。張常客豫,遂家焉。娶於豫,生子訥。無何,妻卒,又娶繼室牛氏,生子誠。牛氏悍甚,每嫉訥,奴畜之,啖以惡食。且使之樵,日責柴一肩,無則撻楚詬詛,不可堪。隱畜甘脆餌誠,使從塾師讀。
誠漸長,性孝友,不忍兄劬○1,陰勸母;母弗聽。一日,訥入山樵,未終,值大風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餒,遂負薪歸。母驗之少,怒不與食。飢火燒心,入室僵卧。誠自塾中來,見訥嗒然,問:「病乎?」曰:「餓耳。」問其故,以情告。誠愀然便去,移時,懷餅來食兄。兄問其所自來,曰:「余竊面倩鄰婦為者,但食勿言也。」訥食之,囑曰:「後勿復然,事發累弟。且日一啖,飢當不死。」誠曰:「兄故弱,惡能多樵!」次日食後,竊赴山,至兄樵處。兄見之,驚問:「將何作?」答曰:「將助采樵。」問:「誰之使?」曰:「我自來耳。」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於是速歸之。誠不聽,以手足斷柴助兄。且曰:「明日當以斧來。」兄近止之。見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歸,我即以斧自剄死!」誠乃歸。兄送之半途,方回復樵。既歸,詣塾囑其師曰:「吾弟年幼,宜閑之。山中虎狼惡。」師曰:「午前不知何往,業夏②楚之。」歸謂誠曰:「不聽吾言,遭師責矣!」誠笑曰:「無之。」明日,懷斧又去。兄駭曰:「我固謂子勿來,何復爾?」誠弗應,刈薪且急,汗交頤不少休。約足一束,不辭而還。師笞之,乃實告焉。師嘆其賢,遂不之禁。兄屢止之,終不聽。
一日,與數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眾懼而伏。虎竟銜誠去。虎負人行緩,為訥追及。訥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尋逐,痛哭而返。眾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猶夫人之弟;況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項。眾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許,血溢如涌,眩瞀殞絕。眾駭,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歸。母哭罵曰:「汝殺吾兒,欲劙○4頸以塞責耶!」訥呻雲:「母勿煩惱,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創痛不能眠,惟晝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時就榻少哺之,牛輒詬責。訥遂不食,三日而斃。
(節選自《聊齋志異?張誠》,有改動)
【注】○1劬(qù):勞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隱畜甘脆餌誠 餌:給……吃
B、值大風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惡能多樵 惡:不
D、汗交頤不少休 頤:臉頰
【解析】C中的「惡」是疑問詞,「哪裡」「怎麼」。從原句看,誠是反問,加強語氣,對訥體弱卻多樵的驚訝,而且「惡」沒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餌」在句中是名作動,結合語境可知准確。B中「值」是「逢著」「遇到」。《聊齋志異?農人》中有「今相值,決殺不宥」。D中的「頤」的意思在成語中「大快朵頤」仍在。
答案:C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遂家焉 乃實告焉
B、將何作 何復爾
C、不辭而還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歸 欲劙頸以塞責耶
【解析】A前一個「焉」是兼詞,相當於「於之」。後一個「焉」是代詞,代這件事。B中前一個「何」是「什麼」,而後一個「何」是「為什麼」。C中的兩個「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個「以」連詞,相當於「而」,表示修飾,後一個「以」表示目的。介詞。
答案:C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張訥、張誠兄弟情深的一組是
①誠漸長,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時,懷餅來食兄
③汝不速歸,我即以斧自剄死 ④師嘆其賢,遂不之禁
⑤母勿煩惱,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創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要注意題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現」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只表明「誠」的「孝友」。④是老師嘆「誠」的賢,⑥說的是「訥」 創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現的。其餘②③⑤合乎要求。
答案: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後,他在豫又先後娶了兩位妻子。牛氏經常虐待張訥,對張誠卻疼愛有加。
B、張訥由於大風雨沒有砍下足夠的柴,牛氏就不給他飯吃,張誠知道後從鄰居家偷了面做成餅給張訥吃。
C、張誠偷偷上山幫張訥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兩次責罰,張訥也多次勸阻張誠,但張誠始終不聽。
D、張誠被老虎叼走後,張訥自殺,被人救起,回家後受到繼母責罵,加之心情悲痛,絕食三日而死。
【解析】從原文看,「余竊面倩鄰婦為者」指自己從家裡偷來面然後讓鄰居做成餅,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答案:B
第二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於是速歸之。
答:
(2)「吾弟,非猶夫人之弟;況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項。
答:
答案:⑴哥哥說:「且不說弟弟不能砍柴,縱使能砍柴,還是不能去做。」於是讓張誠趕快回家。(關鍵點:「無論」(兩個單音詞)「 樵」(名作動)「歸」(使動))
⑵「我的弟弟,不同於眾人的弟弟,況且(他)是為我死的,我怎麼還能活著呢!」(張訥)於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關鍵點:「夫人」「為「「何」)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08年山東卷)
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1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
(2)「憑欄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4分)
答:
答案:⑴上闕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⑵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描寫。寫動作描寫也可。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08年山東卷)
(1)敏而好學, ,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古來聖賢皆寂寞, 。(李白《將進酒》)
(2)江畔何人初見月?,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3)知我者,謂我心憂; , 。(《詩經?黍離》)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蘇洵《六國論》)
(4)君子生非異也, 。(《荀子?勸學》)
弦弦掩抑聲聲思,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⑴不恥下問 惟有飲者留其名 ⑵江月何年初照人 東籬把酒黃昏後
⑶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⑷善假於物也 似訴平生不得志
五、(12分)
16、某中學校刊的一個欄目選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請你為該欄目擬一個恰當的話題。要求:參照下列任一題目的結構進行概括,不超過15字。(08年山東卷)
①《誠信為你帶來幸運》 ②《善良是你快樂的源頭》
③《節儉使你安穩無憂》 ④《寬容讓你成大器》
答:
答案:示例:美德讓你一生收益
4.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怎麼考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考題會有哪些變化?
變化1 命題將更加科學,更注重考察能力
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與此相關的思維的能力。
以前的語文考察更注重知識的掌握及其熟練程度,今後的高考仍然會考察知識方面的內容,但比重可能會有所減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從考察記憶轉化到考察運用。
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驗,轉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的區分度和難度系數,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變化2 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現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於題庫的建設和擴容。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於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專家認為,中學多學點文學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學。"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語文卷,六七道大題全都是文學類的,很少涉及其他領域。這恐怕就不太合適。"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後改革的一個方面。
變化3 更加註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幾年前曾有專家呼籲,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2013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採用了"非連續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並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揮。
專家表示,新高考語文試卷中這種"非連續文本"材料閱讀題會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點類似於考公務員(課程)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見命題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路,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變化4 有意識考查讀書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專家認為,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麼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
"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 如2013年四川卷就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
這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也是微寫作,非常好。"我相信類似的考察讀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後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
與此同時,閱讀材料的量也會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閱讀能力,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做完。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都是精讀課,一定要有略讀課,讓學生學會自讀,再加上廣泛的課外閱讀。既要有閱讀量,又要有閱讀面。否則,閱讀量上不去,高考可能來不及做題;閱讀面上不去,來得及做也考不好。"
變化5 作文的改革,應當往理性靠攏
大家都知道,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專家看來,今後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70分之間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專家認為現在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於"文藝范",過於"小清新",今後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此外,如今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後,再做作文,往往剩餘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
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定時間交卷後,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
變化6 文言文命題的改革 不滿足於"讀通"
因為現在強調重視"傳統",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但專家認為文言文比重"不會也不應該大增"。
"現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佔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代社會還是用現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勢。"
對於文言文考試的內容,專家認為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文言文命題應當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聯,多一些文化意味。"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題有創意。如2012年浙江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讓學生談兩種標點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對人、對馬的態度,並要求談對後一種句讀的看法,就不滿足於"讀通",而有文化思考。這就是一種改進。
5. 新高考語文命題有哪些變化
變化1、命題將更加科學,更注重考察能力
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驗,轉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
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的區分度和難度系數,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變化2、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現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於題庫的建設和擴容。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於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
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後改革的一個方面。
變化3、更加註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新高考語文試卷中這種「非連續文本」材料閱讀題會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點類似於考公務員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見命題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路,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變化4、有意識考查讀書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麼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
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
變化5、作文的改革,應當往理性靠攏
大家都知道,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溫儒敏看來,今後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70分之間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現在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於「文藝范」,過於「小清新」,他認為今後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此外,如今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後,再做作文,往往剩餘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
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定時間交卷後,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溫儒敏認為這種建議有合理性,可以試一試。
變化6、文言文命題的改革不滿足於「讀通」
因為現在強調重視「傳統」,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
現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佔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代社會還是用現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 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勢。我想高考語文命題 是會考慮這一狀況的。
對於文言文考試的內容,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文言文命題應當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聯,多一些文化意味。
6. 新課改後語文高考試題有什麼變化
首先是二選一的閱讀理解都變成了必做題,不過單個題目數減少,分值下降,然後是古詩文默寫油六分變為五分,其它沒什麼變化
7.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閱讀量要求特別高,是嗎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的閱讀量相對會有所提高,更加註重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