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資格中學語文要考哪些科目
教師資格中學語文要考科目:
1、國家統一考試:
(1)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初中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2)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2、地方自主考試筆試科目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
國家統考地區的筆試科目與地方自主考試不同。地方自主考試筆試科目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國家統一考試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五個層級,其中幼兒園、小學、中職這三個學段考兩門(科目一:《綜合素質》;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識與能力》),這三個學段不涉及專業知識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門專業知識。根據規定,只有筆試和面試都通過方可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單科成績是保留兩年的。
(1)語文科考試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筆試答題技巧:
選擇題
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屬於客觀性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靈活性等特點。考查的內容往往是識記性質的.要求考生從4個答案中選擇正確的選項,這類試題一般知識覆蓋面廣、迷惑性強,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審題,特別容易失分。這部分試題比較簡單,在考試的過程中不應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選擇題所佔分數較高,是考生得分的關鍵,不能在這部分失分過多。選擇題的答題方式有直接填寫和機讀卡填寫兩種,由考試省市決定。
填空題
填空題也是識記性質的,主要考查考生記憶知識的牢固程度。填空題要求所填入的內容一定要准確、簡練。在這一部分考生沒有選項可選,沒有矇混過關的可能,考生不僅要知道答案是什麼,還要能准確地寫出來,錯字、別字不能得分。考生一定要仔細檢查,不要做無用功。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不要花費太多時間,畢竟這一題目所佔的分數不多,可以把剩下的時間集中到大題上去。
判斷說明題
所謂判斷說明題,不僅僅只是做出對錯的判斷,無論對與錯,都要給出相應的解釋說明,通過概念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切記對的也一定要做出說明解釋。
簡答題
這種題目一般來說不應答得過長,只要把主要知識點寫上,稍作展開即可,但該注意的是,知識點一定要回答全面,因為這種題型一般是按照知識點來計分的,這就要求考生對某個問題大概包含幾個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另外,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字跡工整,最好用序號標明,使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做此類題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時間,不能無限制地拖延,畢竟後面還有更大分值的論述題。對自己暫時回憶不起來的內容可先跳過去,等論述題答完之後再返回來作答。
論述題
論述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題目比較靈活,不局限於書本知識,也沒有標准答案。答題時不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全面展開,先把理論講清楚,再聯系實際作相應的陳述。考生在答這類題的時候一定要有理有據,抓住關鍵的知識點展開論述,抓住了知識點去也就抓住了得分點。同樣,此題也可用序號標明知識點,並要注意把核心句子放在段首。如果題目要求聯系實際,一定要結合本人或學校的工作實踐經驗,把它們作為闡述觀點的材料,觀點和材料要統一,語言要精練。
答題的順序依個人習慣而定,只要能保證在120分鍾內答完全部試題即可。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題目,一定要冷靜思考。即使有不會的題目也要作答,而且要藉此顯示自己的知識面和知識積累程度,無論如何,不能出現漏題現象。
2. 語文教育考研需要考什麼科目
主要考以下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4英語二
333教育綜合
90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就業方向:
一、回教育學原理答(專業代碼040101)
二、課程與教學論(專業代碼040102)
三、教育史(專業代碼040103)
四、比較教育學(專業代碼040104)
五、學前教育學(專業代碼040105
拓展資料:
語文教育專業是「語文」和「教育」的綜合,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文學)。學制:三年。屬於教育學類專業。
語文,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
主要課程
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作品選、文藝理論、基礎寫作、兒童文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教學實踐、邏輯學、三筆書法、教育學、心理學、教師口語、班主任工作、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案例賞析、教育法規選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等。
參考資料:網路:語文教育專業
3. 考試科目中漢語文和語文科目什麼區別
一、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基本理念 1 、如何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指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根本屬性。它對語文教學的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有制約作用。語文課程性質的演變過程,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過程。要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必須弄清三個問題:一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二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 1 )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以語言的工具性為基礎和前提的。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語文課程是認知的工具。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葉老的「工具論」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它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的閱讀與表達,這是其它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有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解答數學應用題中起主要作用。盡管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對於成功地解答應用題都起作用,但閱讀能力比計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強,他的數學成績也會相對地好,由此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斷:凡是以言語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其學習成績與語言學科的學習成績呈正相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
那麼,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文課程,如何充分發揮其認知工具的作用呢?
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利用這些能力進行語言交流、解釋和記憶。這種認知工具具有再認知的特點,學生只有掌握了語文能力,才能再學習。其次,要引導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掌握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自學方法。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密不可分,又因為任何學習方法都是和思維方法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獲取自學方法的過程。學生一旦獲得了自學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第二,語文課程是表情達意的工具。
語文和數學都是屬於工具性課程,那麼,這兩門課程在體現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麼不同呢?數學是通過對數與形的計算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而語文是通過表情達意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負載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內涵,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不僅可以獲得語言的知識,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認識,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樣,學生通過習作表達,不僅可以提高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發,個性得到彰顯,人格得到培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上。
( 2 )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如果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眼於學生的認知和再認知領域,那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著眼於學生的精神領域。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外在意義和價值;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卻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內在意義和價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二、第一,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讓學生通過大量優秀作品的閱讀,受到熏陶和感染。人類優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積淀在優秀作品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創造的文明結晶,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通過閱讀優秀作品,提升人文素養,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那種圍繞語文知識點的能力點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的做法,是難以奏效的。
三、第二,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首先,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把學生當作真正的「人」來看待,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師要學會尊重和喚醒;學生是有個性有過失的,教師要學會保護和寬容。只要這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人文教育所獨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對文本、對生活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貴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獨特體驗時,要喚醒學生的童心,鼓勵學生講真話、抒真情,顯露思維的「原生態」。再次,在目標價值的導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為根本宗旨。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價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質更加高尚,使人的個性更加張揚。
( 3 )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來的,這是語文課程教學指導思想上的與日俱進。那麼,在語文課程的實施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第一,要把「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那種「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實現人文性目標,後強化工具性訓練」的做法都是不妥當的。為什麼說「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呢?從語言的性質來看,語言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所負載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內容是一個統一體,語言形式離開語言內容,將不復存在,語言內容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把語言形式的教學與語言內容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力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著力解決「為什麼而學、將會怎樣去學」的問題。這四個問題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具備的的要素。如果只解決前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迷失方向,並失去學習的原動力;如果只解決後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失去邏輯前提。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將這四個問題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情感、工具與精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層面的協調發展。「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了客觀基礎。
第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編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雖然涉及到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等學科方面的語言內容,但是,正如 葉聖陶
先生所說:「只有作為文章去學習,理解章句間的法則的時候,才算作語文教材。所應著眼的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這就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它課程的本質屬性。其它文科課程的教學著眼點主要是語言內容,而課文課程的教學的著眼點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寓教於文。
由此看來,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正確處理好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辯證關系,才能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縱觀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兩種不良傾向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一是片面強調語言形式的訓練(形式——形式——形式)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訓練,這種訓練的目標指向就是應付考試。二是片面強調語言內容的感悟(內容——內容——內容),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忽視在感悟過程中幫助學生領悟語言表達法則。這兩種語文教學的模式,是造成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費時、低效」的根本原因。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必須構建適合學生母語學習的兩種基本模式。一是「形式——內容——形式
4.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都考什麼科目
教師抄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都襲考:學科知識。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是統一考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根據您報考的學科來選擇相應的教材如報考高中美術就選擇《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逼切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方可取得教師資格證。
5. 為什麼考試總是先考「語文」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考試的場景。回顧一下歷年的考試場景,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每次考試的時候,總是先考語文,再考其它科目。為什麼考試的時候要先考語文呢?我們仔細想想不難猜出來,是為了讓學生放鬆心情。語文是一門非常神奇的科目,學生們考到低分難,考到高分也難,大部分的學生語文成績屬於中等。在高考中,語文屬於既不提分也不拉分的科目。
其實,這主要跟語文試題的性質有關。看過語文試卷的答題解析我們會發現。語文當中的大部分題是主觀題,只有參考答案,沒有標准答案,也就是說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你的答案跟參考大難相似,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所以語文考試的時候,學生們幾乎沒有不會做的題,每道題都會寫上答案,在接下來的考試中也不會影響心情。
語文的批改任務是很大的。因為它的主觀題多,答案不是唯一的,老師批改的時候需要花費時間去想,去斟酌,所以批改語文是比較費時間跟精力的事情。但是理綜跟數學不一樣,他們的答案是唯一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只要照著答案批改,很快就改完了,還是很快的。
老師有話說:每次考試先考語文,不僅可以讓學生放鬆心情,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還能啟動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考試狀態”。語文考試之後,學生逐漸進入狀態,記憶細胞被喚醒,平時記憶的知識點躍然紙上,更容易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出色發揮。
6. 小學語文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都包括什麼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包括筆試和面試,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回知識與能力。一答般面試時間約10分鍾。面試分為說課和考官提問兩部分。面試成績為合格或不合格。
面試要求:不攜帶任何資料,即問即答,談話式交流。儀表端莊,服飾得體,行為大方,氣質文雅,師德良好。使用普通話,語言清晰、流暢、准確、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針對擬教學科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相關專業基礎知識的有關問題。
考試內容:
省考:教師資格考試主要考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凡已有或准備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的考生都可以報名參加考試。具體考試內容詳見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的有關規定。國考: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主要考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
教師資格證書由教育部統一負責印製,在全國相應的學校通用。取得教師資格者可在本級及以下等級的學校和機構中任教。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只能在中專、技校、職高或初級職業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相互通用。
7. 為什麼考試總是先考「語文」,而不是其他學科
很多人都知道,每逢考試,小到期末考試、大到高考,第一門總是考語文,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考試總是先考「語文」,而不是其他學科呢?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
還有就是漢語地位高,眾所周知,漢語是我們中國的語言,它是我們的母語。雖然在世界上通用的是英語,但是在我們的國家漢語才有著最高的地位。中國又是世界上的最大的人口國家,所以漢語這個語言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自然漢語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所以因為漢語有著如此高的地位,自然在考試的時候會作為第一個科目來考試。
8. 學科教學語文要考哪些科目
學科語文屬於教育學下面專碩的二級學科,主要考以下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4英語版二
333教育權綜合
90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9. 語文教資的科目
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一共需要參加《綜合素質考試大綱》、《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和《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等三個科目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