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0高考語文選擇答案
請問你是哪個卷的啊?全國有好幾種卷的啊!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相同的一組是
A 屏氣 摒棄 並蒂蓮 秉燭待旦
B 黃鸝 黎明 霹靂舞 磨礪意志
C 駝絨 滂沱 拓荒者 脫穎而出
D 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興遄飛
2.下更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結 急風暴雨/疾風勁草
B。姻緣/因緣 機遇/際遇 促膝談心/抵足談心
C。口型/口形 飄盪/漂盪 輕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 定勢/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君主沙賈汗為其寵妃蒙泰姬修建的 。這是一座 著寶石的伊斯蘭建築。後來,泰姬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今天的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點綴 雖然 絕無僅有
B。陵寢 鑲嵌 即使 獨樹一幟
C。墓塋 裝飾 固然 獨一無二
D。墓室 裝點 盡管 舉世無雙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當今的環境保護技術不僅做到了生產過程不浪費資源,不污染環境,保證產品使用的清潔高效,而且產品使用後廢棄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環利用。
B。一旦確定了某個特定節日的紀念物,商家、企業就可以設計、生產、經營相關的物品,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就有了重點宣傳的目標。
C。雖然現在所學的一些專業課,對我們很陌生,學起來比較吃力,不過我相信,在老師的幫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夠學好。
D。某院醫護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攜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輸入到患者體內,致使這些患者舊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5.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符合規定的一向是
A。當我來到小橋中間,對岸的槐樹後面一聲吶喊:「抓住他!」隨即躥出幾條黑影,向我沖來,橋開始晃起來,我的心也晃起來,「鐵驢」(載重自行車)也晃起來。
B。他常常在夜裡吹著笛子,聲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灘、仙鶴……,白天所有的壓抑似乎都在這笛聲里風吹雲散了。
C。不過今日的「粉絲」不比往年,索簽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簽書、簽筆記本、簽便條、簽書包、簽學生證、還要題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魚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說:「你就這么熬下去吧,偉大的談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靜來回答。
6.從原文看,下列對古人「天圓地圓」觀念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人很早就有天圓地圓的觀念,如把天比作蛋殼,把地比作蛋黃,認為存在赤道和黃道兩個圓形的軌道
B。東西是經度,南北是維度,經度與緯度哪個長一些呢?作者認為,這樣提問本身就緯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圓的
C。璧為圓形,中有圓孔,代表天,琮為方形,中有圓孔,代表地。《周禮》所謂,「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可為印證
D。璧為圓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認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裝飾作用。
7.下列對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的設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根用來對准正極的長竹管,一個邊上開有三個凹口的狀如璇璣的轉盤,把這個轉盤固定在長竹管上,這可能就是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
B。用一些方形大石塊把一根長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個邊上開有三個凹口的狀如璇璣的轉盤穿在長竹管上,這可能就是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
C。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大璇璣那樣的邊上開有三個凹口的大盤子,二是固定長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塊。
D。在中國最初的天文儀器璇璣中,從直接觀察天象的作用看,用來固定長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塊是必不可少的。
8.「後來,把璇璣變得更簡單:一部分變成壁,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塊就變成琮。」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推斷,准確的一項是
A。璇璣是一個大的天文儀器,壁和琮都是直接從這種天文儀器簡化而來的。
B。由於壁和琮都是從璇璣簡化而來的,所以都保留了觀測天文現象的功能。
C。代表天的壁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從玉器璇璣簡化而來的。
D。今天所能見到的壁和琮,都是禮器和飾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塊簡化而來的。
9.作者根據哪兩類證據推論出中國古人「天圓地圓」的觀念?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相與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場功甫畢 甫:剛剛
C。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為廂兵 籍:登記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視農業所造成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月
②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
③生於無事而飽於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
④一遇凶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
⑤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
⑥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農業是天下之本,當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愛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過古今施政的對比,揭示了宋朝農民在利益被嚴重侵害下的悲慘遭遇。
C。作者認為,休戰以來的士卒已經老邁,因此背軍糧的任務只好雇請他人來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壯的不種田,年老體弱的卻在田地勞作,有時吃的是豬狗食。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與凜冽闊大的北地氣象相比,揚州城的景色顯得溫婉綺麗。
B。揚州在歷史上雖屢經戰亂,但繁華的氣象卻並未因此頹敗。
C。煙雨迷離的揚州城詩意盎然,體現了東方人的審美意趣。
D。作者以古襯今,滿懷深情地贊美了今日生機勃勃的揚州。
答案:1.A 2.D 3.C 4.B 5.C 6.D 7.C 8.B
9.屈原的《天問》中的推測;璇璣的形狀。
10.A 11.C 12.C 16.D
這是A卷的答案,你對一下就行了。
B. 2010高考語文全國I卷答案。只要答案。
2010語文 參考答案
1.【答案】
【解析】A秣(mò)、B傾軋(yà)、D解剖(pōu)
2.【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貶義詞。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C、聲情並茂: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使用對象錯誤。D、附庸風雅:貶義詞。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繫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復的現象。
3.【答案】B
【解析】A 句式雜糅 C 「基地」與「機構」搭配不當 D 成分殘缺,「採取」缺少賓語。
4.【答案】A
【解析】排序內容由總到分,注意小范圍句間勾連,⑥①⑤一定是連在一起的。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5.【答案】C
【解析】「從而解決了情緒異常的防治問題」不符合文意。「了」字未然當已然理解。
【考點】篩選文中重要信息
6.【答案】D
【解析】「殘存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殺死大量腸道細菌」,「高蛋白物質就會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氫和氨等有害物質」是兩個不同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因果關系。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7.【答案】A
【解析】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是多巴胺傳導順暢與否,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
【考點】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8.【答案】B
【解析】「寵」為「寵愛」、「獎賞」之意。
【考點】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9.【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說理,不觸及利害關系;④是說他史事擅長,有文采。
【考點】篩選信息,理解人物形象。
10.【答案】C
【解析】「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錯誤,「擢」是提拔,「知」掌管。
【考點】歸納要點,概括中心。
11.【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脫脫來徵收糧餉,用聳人聽聞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禕。
(2)上天已經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取代了它。你們這些微火殘灰,竟敢與日月爭輝嗎?
【解析】(1)注意「會」「遺」「必」「脅王以危言(狀語後置)」的翻譯。(2)注意「既」「訖」「實」「餘燼」「敢與日月爭明」的翻譯。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行直譯的原則;找准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詞;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 B
12.(1)【答案】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與周圍事物的關系、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來描寫的。
【分析】採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注意動詞「繞、隱、爭、歸、見、飛」等。
【考點】鑒賞詩歌意象及其作用。
(2)【答案】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嚮往。採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分析】從注釋看,作者「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尾聯希望得到別人賞識的願望。
【考點】鑒賞詩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13.【答案】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_(屈原《離騷》)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 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2)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氓》)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來源:學科網ZXXK]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閱序》)
14.【答案】①寄託作者對童年時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戀和懷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圖景更真實、具體、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③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分析】文章三處細節寫了煤油燈的外形或使用,結合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及抒發的思想感情作答。考察細節描寫的作用。
15.【答案】
(1)①即使普通的煤油燈,在貧困的年代裡也是很寶貴的;②燈下的溫馨和苦讀,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寶貴財富。
(2)①曾經擁有的燈下的溫馨已經逝去,「我」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悵惘;②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東西。
【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第一句從比喻的本體和比喻義及作者在文章表達的情感,可以得到答案。第二句抓住「迷失」來分析作答。
16.【答案】
第一問:文章以第一人稱作為全文的基本視角;②偶爾插入第二人稱,構成兩種不同人稱的互相交叉。
第二問:①不同人稱的出現豐富了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於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②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氣氛,拉近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分析】考查人稱變換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人稱變換與作者情感的變化。
17.【答案】①燈火讓作者不時想起與它共處的那段時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恆之火」;②燈火下的祖孫相牽,使作者貧窮的童年生活變得溫馨而富有詩意;③作者的成長離不開燈火下的夜讀,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分析】考查概括中心主題。結合全文分析燈火在文中的含義。
18.【答案】①赫然②悄悄③擴散④綴滿⑤匯聚⑥顯現⑦陶醉⑧映襯
19.【答案】①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②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20.【答案】略
【分析】自選一個話題,寫三個比喻句,構成排比,句式與例句相同。
21.作文略
C. 2010高考語文答案四川卷
1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A項讀音依次為òu,lù,qióng/qún;B、項讀音依次為xié,sǔn,liǔ/niǔ;C、項讀音依次為lèi,jiē,sù;D、項讀音依次為yǒng,hè,huò。故答案為C。
2 答案:D
解析:A項「急」應為「疾」;B項「形」應為「型」;C項「輝」應為「暉」。故選D
3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B項「故里」指故鄉,老家,和「修復」不搭配,應該為「故居」;C項「其」指代不明;D項「紙上談兵」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可改為「一紙空文」。A項「唱紅臉」指在傳統戲曲中勾畫紅色臉譜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跟「唱白臉」相對),使用恰當。故選A。
4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並修改病句。A項「他的雄才大略與奸詐兇狠」與「也是個難得的表演機
會」搭配不當,可改為「演這個角色也是個難得的表演機會」;B、成份贅余,刪去「的實驗」;
D、句式雜糅,去掉「的原因」。故選C。
5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文中沒有提到書畫裝裱發展緩慢,書畫裝裱選材、樣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不是書畫裝裱發展遲緩的原因,故選A
6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A用紙托裱畫作的裝裱方式對後市書畫的保存產生了重要影響,與我國古代珍貴名畫能夠倖存至今無直接因果關系。C項「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裝裱流派和風格」錯,地理氣候的差異僅僅是有不同的裝裱流派和風格原因之一。D「京裱」和「蘇裱」兩大流派仍然影響著中國的書畫裝裱,但不能說代表我國書畫裝裱工藝的最高水
7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A項五代時期大型繪畫因為畫絹幅面擴大,大型繪畫的創作成為可能,還能裝裱多幅作品。C明代江南地區文人畫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以蘇州為發祥地的「蘇裱」開始興起並廣受推崇。D「使書畫裝裱成本下降」的推斷不合情理。故選B
8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B項「籍」的意思是「造冊登記」;C、「內」,通「納」,是……進入;D、置,處置。故選A。
9 答案:B
解析:A項都是介詞,憑……的身份。B項前一個是副詞,才;後一個是副詞,於是,就。C項都是……的人;D項都是副詞,將要。故選B。
1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B項「全部投入『虎穴』處死」錯誤,是尹賞親自查看,見到十個就選一個,滿一百個就投入「虎穴「處死。
11 (1)(長安)城裡傍晚時塵土飛揚,(為非作歹之徒)搶劫往來行人,死傷的人橫七豎八躺在道路上,擊鼓的聲音不斷。
(2)一旦因為軟弱不能勝任(職務)而被免官,就會終身被棄置不用,沒有寬免的時候,這種羞辱比犯貪污罪還要嚴重,千萬不要這樣!
12 答案:(1)「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
(2)既有對自然「風與日」摧殘百花的 ,又有對社會「風與日」摧殘香花所喻君子的傷感。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煉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辭、表現手法、結構作用、表現主題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總結為:「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
13 答案:(1)何時可掇//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2)煢煢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塞上長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言名篇。主要在於平時的積累。
14 答案:總起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別從作為「喜劇」的「舞檯布景」和作為「悲劇」的「舞檯布景」兩方面展開,表達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認識。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這句話位置上位於開頭,結構上兩個關鍵詞「喜劇」「悲劇」正好統領文章主體,情感上表達了作者的認識。故答案總結為:總結全文,引起下文。下文分別從作為「喜劇」的「舞檯布景」和作為「悲劇」的「舞台背景」兩方面展開,表達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認識。
15 答案: 自然的庄嚴神聖與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禮,靈魂得到升華;內心變得高尚無私,認識到人與萬物的契合以及人與人的平等、博愛。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作者內心的變化具體體現在從「所有卑賤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無蹤了」到最後,可分為三層,注意理解「透明的眼球」這一比喻,和「兄弟」「朋友」的含義。故答案總結為:自然的庄嚴神聖與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禮,靈魂得到升華;內心變得高尚無私,認識到人與萬物的契合以及人與人的平等、博愛。
16 答案:標題「自然」是指萬事萬物構成的物質世界,在作者看來,自然與人有一種精神上的相通性,總是會染上精神的顏色。而第四段中加點的「自然」是指作者對「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與人的本性具有同樣的美麗。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詞語要結合語境理解,注意詞語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標題「自然」不僅指萬物,還指人;而第四段中加點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故答案總結為:標題「自然」是指萬事萬物構成的物質世界,在作者看來,自然與人有一種精神上的相通性,總是會染上精神的顏色。而第四段中加點的「自然」是指作者對「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與人的本性具有同樣的美麗。
17 答案:這兩部分前後照應,體現了作者對自然認識的逐步深化。從最初對自然單純的喜悅感受進而領悟到:自然不僅有喜悅,有時還會被憂傷籠罩,身處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關系體現在結構上的照應和認識上的深化。故答案總結為:這兩部分前後照應,體現了作者對自然認識的逐步深化。從最初對自然單純的喜悅感受進而領悟到:自然不僅有喜悅,有時還會被憂傷籠罩,身處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18 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優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不僅要要求高度概括以適應字數要求,還要注意單句,排列好定語的順序。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優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 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沒有紅葉谷的繽紛,沒有盤龍山的造化,也沒有巫山的迷幻,樸素簡單。墨綠中交織著枯黃,黑灰里透露著淡彩。暮色漸臨,南山只是隱隱地把輪廓顯現,南山泰然嘆出古樸,描摹出這脈悠然,毫無做作之態,違心之感。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詞語。注意幾個要求:描寫景物,生動,表達悠然之情,100字內。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沒有紅葉谷的繽紛,沒有盤龍山的造化,也沒有巫山的迷幻,樸素簡單。墨綠中交織著枯黃,黑灰里透露著淡彩。暮色漸臨,南山只是隱隱地把輪廓顯現,南山泰然嘆出古樸,描摹出這脈悠然,毫無做作之態,違心之感。
20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讓他滋潤世間萬物。鳥是人類夥伴,讓它自由飛翔藍天。
解析:本題考查仿用句式。注意要語意連貫,寫兩個句子構成排比,表現環保主題。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讓他滋潤世間萬物。鳥是人類夥伴,讓它自由飛翔藍天。
21 作文 (略)
D. 2010年高考語文答案
我也是啊,過兩天啦,等等吧
E. 2010全國高考語文2卷答案
的一顆硃砂痣
F. 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答案
其實我來也不知道正確源答案~~我看看把我自己的寫出來,給你參考一下吧
8C
9B
10D
翻譯1
正好是元朝派脫脫去(梁王處)徵收軍餉,(脫脫)用嚴厲的語言威脅梁王,要梁王一定要殺了王禕
2
上天既然要終結你們元朝的命途,我們明朝就一定會取你們而代之,你們不過是零散的火星余燼,竟然也敢和日月比明亮!
G. 2010高考語文答案
http://e.qq.com/zt/2010/2010gkst/index.shtml
自己抄去看吧 隨時都有可能出的 有的省的已經出來了
H. 2010高考語文卷答案
http://hi..com/%CC%EC%BF%D590225/home
上這里,都有,一共是5篇。
希望對你有版用O(∩_∩)O~權
I. 2010高考語文全國卷1答案及講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岳立,屹有偉度。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隱青岩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
(節選自《明史·王禕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 報:答復。
B.多惠政,賜金帶寵之 寵: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懇求。
D.法天道,順人心 法:效仿。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禕有非凡膽識的一組是
①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 ②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斂當減 ④裁煩剔穢,力任筆削
⑤亟宜奉版圖歸職方 ⑥ 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禕兼有堂堂儀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聰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後偉岸而有風度,明太祖將他與當時的名儒宋濂相提並論,還認為他在才思方面勝過宋濂。
B.王禕憑借自己的才乾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後又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C.王禕具備很高的史學家素養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後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於開導學生。
D.王禕出使雲南時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雲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後悔無及。
四、(23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1.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
譯文: 恰逢元派遣脫脫徵收軍餉,用聳人聽聞的話威脅梁王,一定想要殺死王禕。
(2)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上天已經結束了元代的統治,我朝在事實上已取代了它。你們就像是燃盡的火把灰燼,怎麼敢與日月爭明!
【參考譯文】
王禕,字子充,浙江義烏人。幼時機敏聰慧,成年後身材高大偉岸。後來拜柳罐、黃縉為師學習文章,於是當時以文章著稱於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國政衰頹凋敝後,寫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給當時的宰相。危素、張起岩一起推薦了他,但是沒有被接受。於是在青岩山隱居著書,名氣越來越大。太祖攻取婺州後,召見他,拜他為中書省掾史。太祖征江西,禕寫文章贊頌並獻給太祖。太祖很高興,說:「江南有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論學問誰更淵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論才思的雄辯,宋濂不如你。」太祖創立了禮賢館,李文忠推薦了王禕及許元、王天錫,於是被召置禮賢館。不久又被授為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累次遷升到侍禮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績,太祖賜給金帶以示寵愛。太祖即將稱帝即位前,將他召回,商議即位禮儀。由於不合上意而獲罪,出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遠所在,在於忠厚存心,寬大為政,效法天道,順應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既然浙西已經被平定了,應該減免賦稅。」太祖表揚並採納了他的建議,但是沒有都聽從。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禕與濂為總裁。禕擅長史事,裁汰剔除煩穢,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後,提拔為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讀書,王禕經明理達,善於開導。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給他賜坐,從容應答。不久,奉命出使吐蕃,還沒到,就被召回。
洪武五年正月商議詔諭雲南,任命王禕奉召前往。到雲南後詔諭梁王,盡快奉上戶籍冊和地圖給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將討伐過來。梁王不聽從,並把他安置在偏室內居住。幾天後,又詔諭說:「朝廷考慮到雲南百萬生靈,不忍荼毒於鋒刃。如果你憑借艱險路遠,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驍勇的將領率領裝備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會戰,到時你後悔都來不及。」梁王被嚇服了,隨即將他改為正館居住。時逢元朝派遣脫脫征軍餉。脫脫說嚇人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禕。梁王逼不得已交出來了王禕,脫脫想讓王禕屈服於他,王禕怒叱道:「上天要完結你元朝的命,我朝是來取代你元朝。你小小的火把余燼,竟敢和日月爭明!何況你我都是使臣,我豈能屈服於你!」有人勸脫脫說:「王先生久負盛名,不能殺。」脫脫手一擺說道:「今天就是孔聖人,也沒有情面可講。」王禕回頭說道:「你殺了我,朝廷大軍就將到來,你的禍患不久就要接踵到來。」於是就這樣被殺害了,遇害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梁王派人去祭奠,收集他所有的衣物入殮。建文年間,王禕的兒子王紳頌揚他父親,朝廷追贈王禕詔贈翰林學士,謚文節。正統年間又改謚忠文,成化年間,下令建立祠堂祭祀他。
J. 2010高考卷語文答案
北京卷
1.答案:C
解析:第一題字音字形,難度相當小,每個錯誤選項中都有兩個錯誤,且非常明顯。字音的錯誤(溯、雋、軋)也是相當明顯。分別讀窮源溯(sù)流,雋(juàn)永 傾軋(yà) ; 字形錯誤像"供認不諱"的"諱(選項作「悔」)易拉罐"的"易"(選項作"一")化妝品(選項作「裝「),試題的簡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答案:B.
解析:第二題考成語,"防患於未然"、"信馬由韁"、"殊途同歸"本來就屬於考生應該熟悉掌握的成語,即便這三個成語不了解,"無地自容"也絕對不是語境中的那個用法,不能"望文生義",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處應為「無處藏身」。考題在延續往年成語題以"望文生義"為主的錯誤選項設置方法的同時,又降低了一個難度。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產生糾結感的語病題,在2010年也顯得那樣平易近人。A缺主語,「他們」。B「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將「實現」改為「創下」。C項表意不明,在「引以為豪」前加上「美國人」。我們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個錯誤選項都是什麼語病,單從"無懈可擊"這個標准出發,也能順理成章地選到正確選項。
4.答案:C
解析:文學常識的考查較往年相比略有難度,因為也許相當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萬提斯的西班牙國籍,而對白居易《新樂府》的正確表述產生懷疑。
5.答案:A.
解析:第五題則提供了往年高考試卷中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它作為將近義詞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當為今後語文基礎題的命題提示一種新穎的角度。「滋養」與水有關,而「浸漬」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6.答案:D
解析: A選項考"居",屬於常用詞的偏僻義項;B選項考"券",屬於偏僻詞;C選項考"詣",是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學過的偏僻詞。而D選項考"復",則是實實在在應該掌握的常用詞。復在這里是「再」的意思。
7.答案:D
解析:A選項考的是虛詞詞性,兩個"之",一個是代詞,一個是助詞;B選項考的是虛詞的實詞意義,第一個"以"是動詞;第二個"以"是介詞。C選項仍是在考虛詞詞性,兩個"其",一個是副詞,一個是代詞。只有D項的兩個「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答案:A
解析:錯誤選項是A,譯文中"等待"這個意思是原文中沒有的。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9.答案:B
解析:此題考理解。錯誤選項是B,這是對文中人物的過度拔高,可以通過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這一選項的問題。
10.(10分)(略)
解析:閱讀延伸題是今年語文高考的新題型,它是在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延伸,既要考閱讀能力,是閱讀題的一部分,又要考寫作能力,要結合自己的積累。文言文延伸題是關於取利長遠的,先讓考生從文言文篇目中舉一個例子,再去聯系生活進行闡發。要求考生先解決文中的問題,再書寫自己的體驗。
11.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2004年堅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定.
12答案:①.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
②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⑤只是朱眼顏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解析:一要看清題目,是限做,只須選4小題即可,不要全寫,二是不要寫錯字。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觀題的B、C、D三個選項中實際上已經把主觀題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來了,除了沒說"懷才不遇"這個給分點之外,其他的在選項中都說到了。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憤
解析:主觀題的題干提示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答,也就是說尾句的意蘊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結合第五句中的"榮華"、第八句中的"無定"以及第九、十句註解中標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4. 答案:(3分)D
解析:A項原文是說「人類的創造力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藝術是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對象弄錯。B項原文是「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不是熱鬧的共鳴。C項原文是「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明顯是正比,不是反比關系。 D項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確。
15.答案(5分)①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閱讀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2010年的社科文閱讀中戲劇性地會師,這當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文科學不再玄虛,自然科學不再枯燥,社科文閱讀至少從閱讀感受來說更具有親和力;而對於社科文閱讀而言,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從如此簡明清晰的文章中篩選信息,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項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是表現自己似乎與海棠花無緣。D項是寫作者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樣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項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的戰爭年代作者十分濃烈的思鄉之情。
17.答案: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歸終點。
解析:解釋作用題",這一題型的特點就是問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題套路是先答結構,再答內容,內容部分則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質。題干中問為什麼,顯然就是問原因。而且出題人還提示考生"真的是無緣嗎",顯然答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面上是無緣的,一個是本質上卻又是有緣的。所謂無緣,指的是作者在國內外總是與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謂有緣,指的是深層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喚醒作者的思鄉之情。
② 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託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解析:這屬於標志非常明顯的"解釋作用題",直接問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們剛才說的套路,先答結構作用,顯然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再答內容作用,則是寄託鄉思,抒發愛國之情。
18.(4分)
答案: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
對心情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與情感的鋪墊。[來源:Zxxk.Com
解析:按照語句理解題的套路,我們首先要"從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詞,即"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靜",然後把這兩點連成一句話就是答案了。此外,題目還問,"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這就已經對答題方向有明確指示了,顯然是讓你指出這句話鋪墊了下文什麼內容,只要根據剛才得出的抽象詞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10分)(略)
解析:現代文閱讀延伸題,以 "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為答案之間的區分度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距離"與文學作品的關聯,構成了區分度,而"怎樣的體驗",則以題干明確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證考生不會偏題。可以說,閱讀延伸題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閱讀"是題干應有之義,它保證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線,分數差距不至於過大;而"延伸"則為試題區分度開疆拓土,這里只能憑真才實學,或者積淀,或者視野,很難來得半點虛假,"干貨"才是王道。
20.作文(60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析:從題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續了去年的風格,仍是採取命題作文的形式,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套作。"仰望星空"不過就是"理想"話題,"腳踏實地"也不過就是"實踐"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備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極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現象。但命題作文不得自擬標題的規定則可以限制套作。因為標題既已如此,則考生必須要寫出二者的關系。即便事前已經對這兩者做了充分准備,但卻很難針對二者的關系做足准備。關系型的命題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套作行為。
天津: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A、砧板(zhēn),習慣誤讀字;C、著(zhuó)重,多音字;D、抵(zhǐ)掌而談,注意和「抵」區別。
2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形。A、猩紅;B、兩全其美;C、挖牆腳。
3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運用詞語。決定:①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②決定的事項;③某事物成為另一事物的先決條件;起主導作用;④客觀規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發展變化。確定:固定;明確肯定;堅定。文中意為「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應用「決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用卷揚機等向高處運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數量、質量等方面比原來高。「產業」應與「提升」搭配。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休戚相關: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應用「息息相關」。
4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辨析和修改病句。A、搭配不當,在「是」前添加主語「天津」;C、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去掉「黃發」。D句式雜糅,去掉「組成」或者將「分」改為「由」。
5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生態道德教育是要將生態倫理學的思想觀念變成人們的自覺行為選擇,引導人們以倫理道德理念去自覺維系生態環境的平衡與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能將「倫理道德觀念」范疇擴大為「道德觀念」。
6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B、生態倫理思想要求人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時,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不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無中生有。C、20世紀中葉,由於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日益嚴重,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從道德的角度關注生態環境現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與生態倫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態德育關注的是人與自然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7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生態道德教育是一種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覺行為選擇,不具有政府的強制力。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發,在文中是「打開、拿出」的意思。本題重點考查文言多義詞,關鍵在於用「語境定意」法的運用。另一個難點是「具事」,方法是語境推斷法,選項與文中語句互相參驗。
9.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知識,能力層級為C級。A項兩個「因」都是副詞,「就」的意思。B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後一個「而」是連詞,但表示承接(順承)關系。C項前一個「以」是介詞,「把」的意思。後一個「以」是介詞,「按、在」的意思。D項前一個「為」是介詞,「被」。後一個「為」是動詞,「成為」的意思。
10.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歸納文中信息。A、後一句不能表現「虐待」;B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C、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
11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洞人們哀憐母女,並沒有表示「以示追悔」。
【參考譯文】
南方人祖上傳說,在秦漢之前,有個姓吳的洞主,當地人就叫他吳洞。他娶了兩個老婆,其中一個老婆死了,留下一個女兒叫做葉限,從小溫柔賢惠,擅長淘金,吳洞非常寵愛她。幾年後,吳洞也死了,葉限被後母虐待,經常讓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邊汲水。
當時曾經得到一尾魚,兩寸來長,紅色的脊鰭,金色的眼睛,葉限就小心地把魚喂養在自己的臉盆里。魚天天生長,換了好幾件器物,很快長大後盆里就容不下了,葉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後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節省出的一些飯食投進去。在葉限過去的時候,這只魚就會游到岸邊,露出頭來,其他人過去就沉在水底。她後母察覺了這件事,每次到池塘邊偷看,總是見不到魚,就騙葉限說:「你最近累了吧,我為你做了件新衣裳。」於是脫下她的舊衣服,然後又讓她到另外的一個泉水那裡去汲水,來回有上百里路。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那魚就浮出了頭,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魚已經長到一丈多長,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魚好一倍。吃剩下的魚骨後母藏在了糞坑裡。
到了第二天,葉限到池塘邊上,可怎麼也見不到魚了,於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著頭發,穿著粗布衣服從天而降,安慰她說:「你別哭了,你的母親殺死了你的魚!骨頭扔在糞坑裡,你回去,把骨頭取出來藏在屋裡,需要什麼只管向它祈禱,都可以如願的。」葉限照著他的話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麼都能夠得到。
到了洞節的時候,後母去,讓葉限在家裡看守門戶。葉限等她們走遠了,也跟著去了,穿上翠鳥羽毛編紡的衣服,金銀絲線做成的鞋子。後母的女兒認出了他,就告訴她母親:「那個人很像姐姐。」後母看了也很懷疑。葉限察覺出來,趕忙匆匆地趕回去,丟了一隻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吳姓的這個洞鄰近有個海島,島上有個叫做陀汗的國家,兵力強盛,統治著附近幾十個海島,面積達到數千海里。洞人把那隻金線鞋子賣給他們,國王得到了。讓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腳小的人的尺寸還小一寸。於是下令全國所有的婦人都穿上試一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那鞋子輕得像羽毛,踩在石頭上也沒有聲音,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國王就認為是誰丟在路邊的,於是到此洞的各戶人家搜查同樣的鞋子,如果誰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抓到了葉限,陀汗王讓葉限試穿,非常合適。然後葉限又穿上翠羽衣,兩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這才把所有的事都說給國王,陀汗王帶著葉限和魚骨回去了。後母和她的女兒都被飛石打死了,洞人可憐她們,就挖了個石坑埋起來,叫做懊女冢。
國王把葉限帶回國後,封為第一夫人。有一年,國王起了貪念,求魚骨給他無限的寶石。結果第二年,再求魚骨,什麼也得不到了。國王就把魚骨埋到了海邊。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來,用金子做標記。後來,陀汗國有叛軍作亂,國王要挖掘它來獎賞軍隊,結果一晚上的時間,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沒了。
12答案:(1)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2)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3)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1)衣:名詞作動詞,穿。袖:名詞作動詞,在袖子里藏著。行向池:狀語後置。(2)但:只。不之慮:賓語前置,不慮之。(3)意:猜測。以:介詞,通過。拷掠:拷打。竟:最終。
13.
答案:暮春 飛花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
(2)答案: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思鄉之情,後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了對家鄉的思念。
(3)答案: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
14 答案(1)小人長戚戚
(2)還顧望舊鄉
(3)齊彭殤為妄作
(4)生長明妃尚有村
(5)葉上初陽干宿雨
(6)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名篇名句,能力層級為A級。此題應該謹記高考閱卷要求和規則,一空錯一個字就不得分。此題中易錯的字詞是:長、彭殤、雨打風吹。
15答案:(1)相似之處:都以人的眼睛視物的生理學和光學原理為依據:都認為視桿細胞能夠收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視錐細胞能否感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2至4段,第2段說明相同之處,第3、4段說的是分歧。
16、答案(1)觀賞距離接近,畫面變大時;(2)先注視白色屏幕30秒,然後再欣賞畫作;(3)從視網膜至視覺皮質之間路徑上的干擾因素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概括文中信息,能力層級為C級。此題對應語境區間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關鍵在於抓住結論性的句子。另外還要注意句間的邏輯關系(如條件、因果等)。
17答案:有意義,藝術與科學聯姻,有助於科學地把握藝術規律,使審美活動理性化。
沒意義,用 自然科學方法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不是審美,無法解讀作品意蘊。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級。這是一道主觀性、開放性非常強的題目。如果回答「有意義」,思路應該從文中的觀點和作者的態度出發來組織答案。如果回答「沒意義」,則要突出藝術是有其內在規律的,然後做到自圓其說。
18答案:答案 生命短暫 生命力頑強 擬人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和分析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C級。這個段落的主體在中間部分,抓住這部分中議論性的句子,並確定關鍵詞,就可以組織答案。回答第二問時,最好答出修辭效果。
19.答案:親人,是作者領悟到隨意而安的平和與超然;動物,使作者帶來異常溫暖的感覺;生活與傳說,使作品染上了神話色領略神靈之光;夢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從而產生的聯想。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3至5段。做題需要分析文章結構,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關鍵句,進行組織。
20.答案:(1)故鄉是世界的縮影;
(2)作者對故鄉的愛是永恆的;
(3)童年在北極村學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人生基礎;
(4)故鄉是作者人生思考與創作精神之源;
(5)故鄉使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得以升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要聯系全文,以寫作目的為引子,以文章線索為牽引,多角度思考作者寫每一個對象的意圖是什麼,綜合組織答案。
21.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與評價文學作品,能力層級為E級。此項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知識。思考時要注意語境,通過句間的邏輯關系理解各句的來龍去脈。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籠罩於神話光彩之下的凸顯人性本真的人。
22答案:
戲劇社【⑤】 文學社【③】 攝影小組【①】
解析:考查語言准確、鮮明、得體。①「現面目」「留舊影」,表現了攝影的特點。②寫學術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創作。
④是說書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形象的卸除了演員的特點。
23.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標津門塔將於2010年內建成使用。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這個語段共三句話,第一句表明對象,第二句介紹其特徵,第三句說明結果。擬寫一句話新聞的要點是確定對象及其特徵、事件的經過結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壓縮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話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後參照字數要求,進一步壓縮。
24、
答案:標題符合畫面內容,畫面解說符合情景,有創意,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語句和簡明准確」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圖文轉換的題目要注意圖中突出、誇張的部分,也要注意圖中變化的地方。
25、解析:當代青年處在一個豐富多彩、飛速發展的時代,「大世界」的種種感召,「小世界」的點點關愛,共同構成了青年學子具體的生活環境。青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時代,離不開對當今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感悟。該話題利於考生從自己熟悉的世界出發,寫出觀察到的世界,體味到的人間真情,領悟到的人生真諦,展示出審美情趣和思想個性。
該話題富於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選材空間。考生可以鳥瞰波瀾壯闊的時代,也可以聚焦身邊的凡人小事;可以寫物質世界的豐富,也可以寫精神文明的進步;可以寫國家的發展、家鄉的變遷,也可以寫親人的溫暖、校園的苦樂;可以寫實實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寫虛擬的網路世界;可以寫世界對我的影響,也可以寫我對世界的責任……大處著眼,可以寫得深刻開闊;小處落筆,可以寫得細膩感人。
話題中的「我」,將考生的關注點引向個體感受,「我手寫我心」,體現了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獨特情感體驗的理念。話題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每個考生找到自己構思立意的切入點,使人人都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凸顯出考生的個性特徵。
此外,話題本身包含著主與客、大與小、虛與實、物質與精神、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等關系因子,考生無論選擇什麼文體,都比較容易捕捉到思辨性內涵,體現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