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習題
一作者舉的下列例子分別說明一個什麼道理?試分別加以概括。
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3.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把握全文內容,提高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參考答案:
1.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斟酌文字,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減,意味就隨著變了。
3.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現不同的意境,使用什麼字眼,要由表現的意境來決定。
4.用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聯想意義是游離的,偏於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蘊豐富,達到藝術的妙境。
5.字的聯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應,襲用套話濫調。文學創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
二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1.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
2.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3.宋代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是說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全班或分組討論:對朱光潛與馬南邨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的優劣。
參考答案:
朱光潛在本文中所說的咬文嚼字,是說「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單就閱讀說,就是要求精讀,不放過一字一句,要細細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讀,就是古人說的,做到「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逐步進入「字會、意會、情會、理會、神會」的境界。
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講的是另一種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主要在於「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瑣、牽強的解釋。像讀經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這兩種讀書方法各有長處和局限性。對於學生來說,應以精讀為主。
三作者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麼?試從自己的寫作體會或者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這個論斷。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本質和途徑。
參考答案:
文字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還沒有透徹,感情還沒有凝練,文字就會含糊。只有思想透徹、感情凝練,文字才會明確。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可舉的例子很多。例如:
1.《為了忘卻的記念》:「眼看朋輩成新鬼」改「忍看朋輩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變化。「眼看」,是眼睜睜看著的意思,說的是無力救助;「忍看」,則飽含悲憤之情。
2.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到江南岸」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既寫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3.《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句「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蹓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呢!」最後一句改為「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思想感情由羨慕而調整為贊美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
四從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套板反應」及其危害性。
設題意圖:「套板反應」的現象在詩文中比比皆是,本題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這種現象及其危害性,為消除這種現象而努力。
參考答案:略。
Ⅱ 語文必修五文言文詞語和句式答案
必修5文言基礎知識復習
《陳情表》
一. 虛詞
1. 以
(1)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連詞,因為)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介詞,憑借)
(3)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4)謹拜表以聞(連詞,表目的)
(5)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2. 於
(1)急於星火(介詞,比)
(2)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介詞,對,向)
3. 之
(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助詞,的)
(2)臣之進退(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夙遭閔凶(通「憫」,憐憫)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僕)
2. 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
古義:不能走路 今義:不可以或能力不夠
2)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古義:優秀人才
今義: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
(3)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古義:報答
今義:向上級報告或刊登在報紙上
(4)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古義:成人自立 今義:(組織、機構等)正式建立
(5)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古義:申訴,訴說 今義: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義:辛酸苦楚,苦衷 今義:身心勞苦
(7)臣欲奉詔賓士
古義:趕快往前 今義: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義:尚書部的屬官 今義:中醫醫生
3. 詞類活用
(1)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2)臣具以表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偽朝(名詞作動詞,做官)
(4)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5)夙遭閔凶(形容詞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6)臣之進退(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7)舉臣秀才(名詞作動詞,做秀才,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詞作動詞,做孝廉,為孝廉)
(9)猥以微賤(形容詞作名詞,微賤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詞作動詞,患疾病)
(13)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
4. 一詞多義
矜
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小矜名節(動詞,自誇)
憫
夙遭閔凶(名詞,通「憫」,指可憂患的事)
憫臣弧弱(動詞,悲痛,憐惜)
(3)薄
門衰祚薄(形容詞,淺薄)
日薄西山(動詞,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用「非」表否定判斷)
(2)今臣亡國賤俘(直接表判斷)
(3)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表否定判斷)
2. 變式句
(1)急於星火(於星火急,介賓後置)
(2)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臣於陛下盡節之日長,介賓後置)
3. 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動詞「嬰」本身具有被動語態)
四. 重點語句翻譯
1.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譯文: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譯文:我進退兩難,處境十分狼狽。
3.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文: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4.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文: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5.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文: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
6.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譯文: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7.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譯文: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
《項脊軒志》
一. 虛詞
1. 以
(1)娘以指叩門扉曰(介詞,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連詞,表承接,可譯為「來」)
(3)能以足音辨人(介詞,憑借,根據)
(4)以手閹門(介詞,用)
2. 而
(1)而庭階寂寂(連詞,表並列)
(2)牆往往而是(連詞,表修飾)
(3)客逾庖而宴(連詞,表修飾)
(4)而母立於茲(代詞,你,你的)
(5)呱呱而泣(連詞,表修飾)
3. 之
(1)頃之,持一象笏至(語助詞,調整音節)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語助詞,調整音節)
(3)他日汝當用之(代詞,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詞,的)
二. 實詞
1. 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於茲(通「爾」,你的)
古今異義
(1)人至不去
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
(2)吾妻來歸
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還給
(3)牆往往而是
古義:處處 今義:常常
(4)比去,以手閹門
古義:及、等到、並排的 今義:較量、緊靠
2. 一詞多義
得
不能得日(動詞,得到,獲得)
得不焚(助動詞,能,能夠)
日
日過午已昏(動詞,指時間超過)
不能得日(名詞,陽光)
過
大母過余曰(動詞,探望,看望)
人往,從軒前過(動詞,經過)
歸
吾妻來歸(動詞,女子出嫁)
吾妻歸寧(動詞,返回。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望)
書
借書滿架(名詞,書,書籍)
或憑幾學書(名詞,字,文字)
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介詞,自,由)
從余問古事(介詞,向)
自
余自束發(介詞,從,由)
自語曰(代詞,自己)
置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動詞,安放)
內外多置小門(動詞,設置)
當
以當南日(動詞,擋住)
他日汝當用之(副詞,理當,該當)
3. 詞類活用
(1)前辟四窗(名詞作狀語,在……的前面)
(2)東犬西吠(名詞作狀語,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詞作狀語,親手)
(4)垣牆周庭(名詞作動詞,砌上圍牆)
(5)明月半牆(名詞作動詞,月兒明亮地照著)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名詞作動詞,上朝)
(7)垣牆周庭(形容詞作動詞,圍繞著)
(8)亦遂增勝(形容詞作名詞,美好的景緻)
(9)時至軒中(名詞作狀語,時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詞作動詞,吃飯)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斷)
2. 省略句
(1)(余)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省去主語「余」)
(2)日過午(室內)已昏(省去主語「室內」)
(3)使(之)不上漏(省去動詞賓語「之」)
(4)讀書(於)軒中(省去介詞「於」)
3. 變式句
(1)家有老嫗,嘗居於此(於此居,介賓後置)
(2)其制稍異於前(於前稍異,介賓後置)
4被動句
得不焚,殆有神護者(「不焚」,即不被焚毀)
四. 重點語句翻譯
1.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譯文:在農歷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牆上,月光下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枝影搖動,煞是可愛。
2.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譯文:東家的狗(聽到西家的動靜)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
3.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譯文:我家的讀書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譯文:回憶往日的這些事,好像昨天剛發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場。
5.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干直葉茂,像把打開的巨傘一樣了。
《報任安書》
一. 虛詞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語遇遭此禍(介詞,因為)
(3)退論書策以舒其憤(連詞,來)
(4)重為鄉黨所戮笑,以污辱先人(連詞,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介詞,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連詞,因而)
2. 為
(1)為十表,本紀十二(動詞,寫成)
(2)季布為朱家鉗奴(動詞,做了)
(3)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動詞,當作)
(4)然此可為智者道(介詞,給,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介詞,因為)
(6)重為鄉黨所笑(介詞,被)
3. 且
(1)且勇者不必死節(連詞,況且)
(2)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副詞,暫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連詞,再說)
4. 於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介詞,比)
(2)幽於圜牆之中(介詞,在)
(3)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介詞,被)
(4)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介詞,對)
(5)無益於俗(介詞,對)
5.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副詞,卻,竟然)
(2)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副詞,才)
(3)然後是非乃定(副詞,才)
(4)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動詞,是)
6. 然
(1)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代詞,這樣)
(2)然此可為智者道(連詞,表示轉折)
(3)闕然久不報(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經)
(2)其次剔毛發(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貴而名摩滅(通「磨」,磨滅)
(5)見獄吏則頭槍地(通「搶」,碰撞)
(6)幽於圜牆之中(通「圓」)
(7)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通「抵」)
(8)網羅天下放失舊聞(通「佚」,散失)
(9)則仆償前辱之責(通「債」,債務,指下獄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網」,法網)
2. 古今異義
(1)所謂強顏耳
古義:厚顏無恥 今義:勉強裝出笑容
(2)下流多謗議
古義:負罪受辱的處境 今義:下游;卑鄙齷齪
(3)所自樹立使然也
古義:立身處世
今義:建立(多用於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顧妻子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配偶
(5)意氣勤勤懇懇
古義:誠懇,懇切 今義:勤勞而踏實
(6)南面稱孤
古義:面向南
今義:方位名詞,與「北面」相對
(7)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古義:落入,沉沒
今義: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盡
古義:自己的心願 今義:為自己打算的念頭
(9)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古義:不一般
今義:程度副詞,相當於「很」「十分」
(10)仆以口語遭遇此禍
古義:言論
今義:談話時所用的語言,與「書面語」相對
3. 一詞多義
就
卒就死耳(動詞,接近,趨向)
草創未就(動詞,完成)
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動詞,採用,引申為「附和」)
用之所趨異也(介詞,因為)
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形容詞,慎重)
重為鄉黨所笑(副詞,更加)
通
通邑大都(動詞,暢通,沒有阻礙)
通古今之變(動詞,通曉,精通)
通其狂惑(動詞,達,這里指抒發)
4. 詞類活用
(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
(2)倡優畜之(名詞作狀語,像樂師優伶一樣)
(3)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名詞作動詞,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動詞使動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節(動詞為動用,為……而死)
(6)韓非囚秦(動詞被動用,被……囚禁)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也」表判斷)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斷)
(3)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斷)
(4)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所以……者,……也」,解釋原因的判斷)
2. 疑問句
(1)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疑問語氣詞「乎」,表疑問)
(2)與螻蟻何以異(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3)安在其不辱也(疑問代詞「安」,表示疑問)
(4)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5)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寧」與疑問語氣詞「邪」,表反問)
(6)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無乃」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3. 省略句
(1)(書)草創未就(省去主語「書」)
(2)(先人職位)近乎卜祝之間(省去主語「先人職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省去賓語「之」)
(4)聲聞(於)鄰國(省去介詞「於」)
(5)韓非囚(於)秦(省去介詞「於」)
4. 變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語後置)
(2)灌夫受辱於居室(於居室受辱,狀語後置)
(3)無益於俗(於俗無益,狀語後置)
5. 被動句
(1)至激於義理者不然(「於」,表被動)
(2)重為鄉黨所笑(「為……所……」,表被動)
(3)韓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輕也(省去的「為」與「所」,表被動)
四. 重點語句翻譯
1.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譯文:人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要輕,這是由於應用死節的地方不同的緣故。
2. 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譯文:猛虎在深山(的時候),所有的野獸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關進籠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卻)搖尾(向人)討吃的,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結果。
3. 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
譯文:落入微塵一般輕賤的境地,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 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
譯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願被囚禁在糞土一般的牢獄之中,是因為我的心願尚未完全實現,恥於默默無聞而死,而文采不能顯露給後世的人們。
5. 《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譯文:《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郁憤而寫出來的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譯文:也想用來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規律,弄清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過程,成就一家的學說。
《漁父》
一. 虛詞
1. 之
(1)漁父見而問之(代詞,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詞,定語後置的標志)
(3)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助詞,的)
2. 於
(1)聖人不凝滯於物(介詞,對)
(2)屈原既放,游於江潭(介詞,在)
(3)何故至於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3. 而
(1)漁父見而問之(連詞,表承接)
(2)而能與世推移(連詞,表轉折)
(3)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二.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子非三閭大夫與(「非」表否定判斷)
2. 疑問句
(1)自令放為(疑問語氣詞「為」,表疑問)
(2)何故至於斯(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問代詞「安」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4)子非三閭大夫與(「非」與疑問語氣詞「與」,表反問)
3. 省略句
(1)行吟(於)澤畔(省去介詞「於」)
(2)(漁父)遂去,不復與(之)言(前省去主語「漁父」,後省去介詞賓語「之」)
4. 被動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見放(「見」表被動,相當於「被」)
三. 重點語句翻譯
1.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譯文:普天下都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譯文:真正賢明的聖人不會拘泥於一事一物,而能隨世情流轉相應地改變。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譯文:怎能讓潔凈光明的純白之質,卻蒙上世俗的塵埃?
4.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譯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湖上的)碧波混濁,可以洗我的雙足。
《逍遙游》
一. 虛詞
1. 之
(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2)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
(3)鵬之徙於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而莫之天閼者(代詞,它)
(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8)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些)
(9)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代詞,他,指宋榮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詞,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飛(連詞,表修飾)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
(3)決起而飛(連詞,表修飾)
(4)而控於地而已矣(連詞,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連詞,表並列)
(6)而宋榮子猶然笑之(連詞,表轉折)
(7)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表轉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連詞,表轉折)
3. 則
(1)海運則將徙於南冥(連詞,就)
(2)時則不至(連詞,或者)
(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連詞,那麼)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 以
(1)以五百歲為春(介詞,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6. 且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而且)
(2)彼且惡乎待哉(連詞,還)
(3)且適南冥也(副詞,將要)
7. 於
(1)彼其於世(介詞,對於)
(2)覆杯水於坳堂之上(介詞,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問句中,是……還是……)
(2)其名為鵬(代詞,它的)
(3)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它,指水)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而徵一國(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後反(通「又」;通「返」,往返)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 古今異義
(1)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折連詞,用於上一個分句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人,大家
(3)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連詞,假設事實
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之二蟲又何知
古義:泛指動物 今義:蟲子
(5)窮發之北
古義:毛,草木 今義:頭發
(6)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短的
今義:農歷臘月;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舊俗就在這天祭灶。
古義:壽命長的
今義:豐收年;農歷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節
3. 一詞多義
辯
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知
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聖人無名(名詞,聲名)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 詞類活用
(1)彼於致福者(使動用法,使……到來)
(2)而後乃今將圖南(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3)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4)德合一君(使動用法,使……投合,使……滿意)
(5)而徵一國者(使動用法,使……信任)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 省略句
(1)翱翔(於)蓬蒿之間(省略介詞「於」)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於)之(省略介詞「於」)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 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 變式句
(1)而莫之夭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於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後置)
(5)翱翔蓬蒿之間(<於>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後置)
《蘭亭集序》
一. 虛詞
1. 為
(1)引以為流觴曲水(動詞,作為,當作)
(2)已為陳跡(動詞,成為)
2. 於
(1)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
(2)當其欣於所遇(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3)暫得於己(介詞,對或在)
(4)終期於盡(介詞,到)
3. 以
(1)引以為流觴曲水(介詞,把)
(2)亦足以暢敘幽情(連詞,用來)
(3)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介詞,因為)
4. 之
(1)暮春之初(結構助詞,的)
(2)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結構助詞,的)
(3)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結構助詞,的)
(4)夫人之相與(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不知老之將至(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及其所之既倦(動詞,到,往)
(7)感慨系之矣(代詞,它)
(8)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代詞,它)
(9)仰觀宇宙之大(助詞,定語後置的標志)
5. 所
(1)或因寄所託(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2)當其欣於所遇(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3)及其所之既倦(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內(通「晤」)
(2)趣舍萬殊(通「取」)
2. 一詞多義
修
修楔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一
其致一也(統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4. 詞類活用
(1)群賢畢至(形容詞作名詞,賢才)
(2)不知老之將至(形容詞作名詞)
(3)所以游目騁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縱展;使……賓士)
(4)所以興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興起)
(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一樣)
(6)齊彭殤為妄作(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7)況修短隨化(形容詞作名詞,壽命長;壽命短)
(8)死生亦大矣(形容詞作名詞,大事)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斷)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為」,表示判斷)
(3)齊彭殤為妄作(動詞「為」,表示判斷)
3. 變式句
(1)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介賓短語後置)
(2)仰觀宇宙之大(仰觀大宇宙,定語後置)
(3)俯察品類之盛(俯察盛品類,定語後置)
(4)不能喻之於懷(不能於懷喻之,介賓短語後置)
Ⅲ 高二必修五語文作業本答案
第一專題 科學之光
模塊一 摸索與發明
1.⑴pēi ài zhěn xiān ⑵棲 奧 胰 慷
2.B
3.⑴侯一候 礙一隘 ⑵分一份 應一映 ⑶犯一范 智一知
4.⑴鳥類和哺乳動物不是別離起源於兩支應差役別的古代爬蟲類,而是起源於共同的祖先——「哺乳鳥」。
⑵鳥類和哺乳動物別離起源於兩支應差役別的古代爬蟲類。
5.應當從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人手。
6.在家養狀況下的變異和在自然狀況下的變異。
7.能夠以某種體式格局發生有幫助於自己的變異的有生命的物質。
8.有生命的物質之所以高級演化,一是由於有生命的物質「大量的遺傳變異至少是可能的」,二是由於人工或自然選擇,這是更
為重要的。
9.A(從第二段中可看出A正確。B說明的是這種疫苗的意義;C論及的是免疫體系;D說明的是疫苗的功用。)
10.D(A淋巴癌「具備復雜的特點,最難療治」於文無據;B「破裂」一說不當,應是「破裂後掉去節制」;
C「由於免疫體系功能受阻」一說錯。)
11.B(A抗癌疫苗是哄騙癌症病人的DNA製成的,「人」缺乏限制語,錯;C這只是醫學專業人士們的希望,
把設想當結淪,錯;D哄騙疫苗抗癌是醫學專業人士努力的日標,把未然當已然,錯。)
12.B(這只是醫學專業人士的希望,未經臨床檢驗。)
模塊二 怪異的自然
1.ráng jūn zì niè yí shì sǔn shì
2.⑴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明郭子章),「紅雲幾萬重(宋鄧肅)
⑵「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闕下(開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
3.⑴渾一混 磷一鱗 爛一斕 ⑵蔓一曼 紋一文 鼓一蠱 庖一皰 退一頹
4.C
5.示例:就像一條洶涌的激流;而牛群的遠處,獅子已暗藏在土丘的背後,熱風陣陣,暮色迷茫,它喘著
氣,凝視著前方——那傍晚的風中即將上演的血腥獵殺。
6.⑴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⑵荔枝殼、膜的外形和顏色。 ⑶果實成熟時荔枝林的顏色和形態。
⑷荔枝不耐貯藏。 (5)古代歷史上移栽荔枝的景象。 ⑹唐玄宗時以飛馬運送荔枝供宮中享用的情
形,說明其時荔枝貯藏與運輸的不容易。 (7)昔人對於荔枝甘旨的贊頌。
7.先容荔枝的產地和栽培史。
8.⑴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⑵據記載,南越王尉陀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其時廣東已有荔枝。
9.舉例子。
10.特點:⑴體踴躍小;⑵靈敏度極高;⑶不需要冷卻體系;
⑷能自行修復:首要功能:⑴可以探測到波長短至10微米的波;⑵能感觸感染差別的波長。
11.研究職員在蛇的紅外線受體上貼上一片類似絕緣帶的帶子。
12.因為「也許」是表示猜測的副詞,切實情況,體現了說明性語言的精確性,如果用「就替換,便表
示肯定是能知道腫瘤的存在了,不切實。
13.是指由於風將大量細含沙很多的土捲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於公里的風沙天氣徵象。
模塊三 斑斕的創造
1.⑴ nián zhān zhàn ⑵鈾 棲 踵 塢
2.⑴熒一瑩 撼—憾 致—制 ⑵蒼—滄 甸—淀 弭—彌 ⑶堵—睹 淹—湮 飴一怡
3.點藍、燒藍、打磨
4.┏━━━━━┳━━━━━━━┳━━━━━┳━━━━━━━━━━━━━━━━━━━┓
┃ 說明挨次┃首要建造歷程 ┃詳略擺設 ┃ 說明方法 ┃
┣━━━━━╋━━━━━━━╋━━━━━╋━━━━━━━━━━━━━━━━━━━┫
┃以景泰藍的┃ 制胎 ┃ 詳 ┃ 舉例子、作比力 ┃
┃建造程序為┣━━━━━━━╋━━━━━╋━━━━━━━━━━━━━━━━━━━┫
┃說明挨次 ┃ 掐絲 ┃ 訐 ┃下凡說、舉例子、打比方、作比力、列數碼┃
┃ ┣━━━━━━━╋━━━━━╋━━━━━━━━━━━━━━━━━━━┫
┃ ┃ 點藍 ┃ 詳 ┃ 下凡說、比喻、作比力、分類別 ┃
┃ ┣━━━━━━━╋━━━━━╋━━━━━━━━━━━━━━━━━━━┫
┃ ┃ 燒藍 ┃ 略 ┃ 下凡說、比喻 ┃
┃ ┣━━━━━━━╋━━━━━╋━━━━━━━━━━━━━━━━━━━┫
┃ ┃ 打磨 ┃ 略 ┃ 解釋 ┃
┃ ┣━━━━━━━╋━━━━━╋━━━━━━━━━━━━━━━━━━━┫
┃ ┃ 鍍全 ┃ 略 ┃ 解釋 ┃
┗━━━━━┻━━━━━━━┻━━━━━┻━━━━━━━━━━━━━━━━━━━┛
5.⑴打比方 ⑵下凡說 ⑶列數碼
6.⑴年齡稍大,腦力不肯定是就差。 ⑵舉例子。 ⑶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便了讀者理解,增強
說服力。
7.B 8.D 9.D
10.C(A原文是「故宮領有龐大的修建群,以氣焰取勝,天壇的修建少而精,以安好深遠而著稱」;
B原文是「故宮太和殿是永樂以前全城無上的修建,是帝王的象徵,而祈年殿比太和殿還高巾3米,成為天
帝的象徵」;D原文是「……顯示出天的澄清、開闊爽朗。反過來天的澄清、開闊爽朗,又與祈年毆的外大概輪廓虛實
相生,喚起不雅賞者的審美想像」。)
11.D(A原文是「天壇的崇高感中,蘊蓄著敬天的思惟」;B原文沒有這個意思;C原文是「祭壇彷彿高入雲
霄,人站在祭壇上也好像升上彼蒼」。)
12.宏偉(雄壯、雄健渾厚……),威嚴(肅靜、森嚴……),厚重(凝重……),
13.與「清」關系最大。大面積的樹木凸起了天壇青色的群體色調,同時增長了空靈之美。
第一專題檢測
1.C 2.C 3.B
4.B(不知說什麼:不知道說的是啥子,指語言紊亂或空洞用於批評說話人)
5.C 6.B 7.D
8.無垠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滔滔來 捲起干堆雪
9.面前欲說之語/往往被人先說/余冬月山行/見桕子離離/誤認梅蕊/將欲賦詩/偶讀江岷山太守詩雲/偶看桕子樹枝項端白/疑是江梅小開花/杭堇浦詩雲/千林烏桕都離殼/便作梅花一路看/是此景被人說矣。
10.傍晚 指秋風
11.人格化修辭方式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指秋風」,表露了騷人的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
沉。後一首的「芙蕖」被指秋風披拂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實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
騷人的憐愛喜悅之情,基凋活潑有趣。
12.C 13.B 14.D 15.D 16.B 17.C
第二專題 此情可待成追憶
模塊一 如泣如訴
1.A(B殞一隕;C偃yǎn,微—為,茸一葺;D笏hù,姍—珊)
2.⑴背棄我,死的婉轉說法 ⑵成人自立 ⑶終 ⑷你 (5)因為 ⑹沒有辦法 (7)音綴助詞
(8)有時候
3.D(古代貴族成年男子20歲成年時舉行加冠禮:)
4.D(氣味奄奄:形容氣味微弱,將近遏制的樣子。)
5.要點:⑴由小軒寫到的幾代人,都是筆者所忖量的親人;⑵小軒牽系著自己和家族的很多難忘的事
情,導致可喜可悲之情;⑶小軒見證自己的希望與胡想。
6.要點:⑴敘述中飽含感情。寫樹「亭亭如蓋矣」,寓含真情,深長;⑵選取「枇杷樹」這一意蘊
富厚的事物,讓讀者在回味中加大深度了對於項脊軒的印象;⑶「亭亭如蓋矣」,用疊字和比喻活潑地描寫了
枇杷樹的形態。
7.⑴探望 ⑵被起用 ⑶造訪 ⑷冶所
8.⑴用在主渭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 ⑵代詞,自己的 ⑶動詞,結交 ⑷副詞,這才
9.D(①表現袁枚服務能力強;②表現袁枚稱人善,賞識落伍者。)
10.⑴巡撫金洪大人一見他就感覺他與眾差別,叫他寫一篇《銅鼓賦》嘗嘗才學,袁枚很快就寫完了。
⑵那瑰麗怪異,幽深曠遠,全都表此刻詩文之中,自我怡悅,隨興抒意。
⑶袁君認為這些個不值當一談,厥後決意不要旁人記敘他仕進治事的成就。
11.文章寫袁枚的爸爸匿名到平易近間察訪兒子為官的情況,由此可見袁枚爸爸正直的品格和愛
護兒子之心:這樣寫從側面凸起了袁枚有為官的才能。
模塊二 執子之手
1.C(jīn)
2.B(「旦」為「女角色」。)
3.B(舉案齊眉:形容夫妻互敬互愛、這里用錯對於象。)
4.藍天,白雲,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染」字不僅把外在的感觸感染化為具備動態
的心理歷程,並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醉」字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
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5.情景交融(或緣情寫景)。寫出了鶯鶯與張生拜別時的疾苦心情。
6.運用了排比、反復的手法,還用了五個疊同。排比、反復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了音綴和聲韻的
回環流轉,孕育發生了「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將鶯鶯不忍拜別的疾苦心情刻畫患上淋漓盡致。
7.⑴朱麗葉的死使羅密歐悲痛欲絕,加之帕里斯追隨朱麗葉而死,更堅定了他殉情的決心。他認為能沖破
一切屏障與朱麗葉永恆在一起是一種勝利? ⑵羅密歐把墳墓喻為「燈塔」,因為「燈塔」能指點引導「航
向」,把帕里斯與他指點引導到這里,並且與朱麗葉同死。同時也說明朱麗葉在羅密歐心目中的職位地方極高。
⑶羅密歐把墳墓說成是「華堂」,凸起了朱麗葉的斑斕,同時也表明為她而死是愉快的,墓窟也因她而
生輝。 ⑷用嫉妒性的語言反襯朱麗葉的美,表現出羅密歐心田極度的悲痛和對於朱麗葉深深的愛。
8.要點:羅密歐所謂「合法的吻」是因為他和朱麗葉已經成婚,並且在泉台里不會因家仇而被干預,
可以「光亮正大」地吻自己合法的妻子:「訂立一個永世的左券」表明朱麗葉的死給羅密歐帶來了巨
大的疾苦,以至於對於糊口絕望,不肯苟活。這句話實際是表明他殉情的決心。
第二專題檢測
1.B(招一召)
2.C(注意,顧惜)
3.B(③④均為音綴助詞;①為置於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②為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4.⑴期功強近之親 應門五尺之僮 無依無靠獨立 形單影只⑵日薄西山 氣味奄奄 性命危淺 朝不慮夕
⑶明月半牆 桂影斑駁 風移影動 珊珊使人喜愛
5.C(A「是喜照舊憂」和「回覆都是必定的」照應不周;B身分殘缺,應在「其害」後加「的罪行」;
6.B
7.C(A「日暖春滿」與「風吹綠野」對於行不工;B「五業」與「春景」對於患上不工;D「春景好」與「賀豐年」
對於患上不工、)
8.D(學寫字)
9.D(是,動詞。A憑前置詞;連詞,表示潤色關系。B同,前置詞;比,前置詞。C代詞,指婢;動詞,到……
去。)
10.A(案桌)
11.⑴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代裡拿著去朝見皇帝時用的,將來你用患上上它! ⑵此後又過了兩年,
我卧病在床,在閑暇無聊的時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閣子,它的格式和以前稍有差別。
12.「你」和「我」相逢在海上 我是天際里的一片雲,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13.驚疑,彼此吸引,互放光亮,一剎那的幸福。
14.忘掉的是曾彼此吸引,互放光亮。因為各自有各自的標的目的,不能重逢,想的起來只能徒增煩惱罷了。
15.⑴無法言說有幾多事物讓「我」打動;⑵無法言說打動的緣故原由。
16.賞識美,熱烈地愛春天。(或:賞識美好事物,心田充滿對於春天的熱烈地愛。)
17.⑴每一每一被打動而充滿豪情的人是有福的;⑵只要深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會有打動;
⑶打動使「我」成為一個全新的自我(或:打動使「我」的心田變患上清潔、敞亮、富厚而又寬敞)。
18.B、C(B正題不對於;C「如夢一般恍惚隨心,難於把握」與辭意不合適。)
19.略
第三專題 直面人的生活
模塊一 生存選擇
1.quā qiǎng xiè tǎng bìn huàn qǐ wǎn
2.⑴輕視,看不起,形容詞作動詞 ⑵為……而死,為動用處 ⑶尊重,形容詞作動詞
⑷穿,表名稱的詞作動詞 (5)使……思,使動用處 ⑹鄙陋的想法,形容詞作表名稱的詞 (7)敲打,表名稱的詞作動詞
3.⑴差別尋常 極,十分 ⑵指職位地方卑微,名聲欠安 卑鄙窩囊
⑶形體容貌 對於事物的形象或性質加以描寫 ⑷到 表示另提一事
4.⑴前漢 文學 紀傳 無韻之《離騷》 ⑵離騷 九章 九歌 天問 楚辭 詩纖
5.⑴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 ⑵乃賦《離騷》 左丘掉明 孫子兒臏腳 《兵法》修列 韓非閃秦
《說難》、《孤憤》 ⑶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6.⑴顧念怙恃妻兒而「貪生惡死」;「激於義理」而捨生取義;忍辱負重而成就事業。
⑵示例:當一小我私家才能未盡,功名未立,死不能孕育發生社會形態影響寸,就應該忍辱發憤,建建功名,最大限
度地使成為事實人的生活價值、輕易去死,不是智勇雙全的表現:窘境振奮。忍辱負重的志士,更難能可貴。對於司徒
遷而言,忍辱負重、成就事業,比無所頤忌、一去天國了之更為艱難。司徒遷的這種存亡價值不雅揭示了生命的
真理,上限地體現了人的生活的價值,是對於傳統存亡不雅的突破。
7.⑴尚且 ⑵顯露 ⑶攪渾 ⑷憑吊 (5)以……為同,把看成同樣
8.⑴卻,表轉折 並且,表平列 ⑵對於,前置詞 被,表被動
9.⑴至於那些被義理所激發的人又有所差別,那是有不患上已之處: ⑵況且英勇的人不肯定是為名節而
死,怯懦的人若企慕道義,又那邊不能勉勵自己呢? ⑶怎麼能讓高潔的道德情操,承受世俗的玷污呢?
⑷我到長沙,尋訪屈原投江的處所,不禁黯然流眼淚,追懷屈原高尚的為人。
10.從「未始不垂涕,想見其為人」一句可以看出:司徒遷非常企慕屈原高尚的品德:司徒遷起初其實不同意
屈原赴死,為他的死感應可惜;厥後讀了賈誼的《鵬鳥賦》,相識了屈原的存亡不雅,又否認了自己先前的
觀念,對於屈原的選擇賜與深深的同情。
11.自古以來,中國人崇尚志士仁人傑出的生和傑出的死,以資為楷模,行使擇生與擇死的權力。
12.第一句,筆者以揣度的口氣提出對於「偏差」的思考。讀者可以體味出筆者的偏向,即「偏差」
是「存心而至」、第二句,筆者仍以揣度的口氣表述,實際上,提醒了前一句所謂「存心」的原
因:這兩個疑難句,不在於質疑,而在於解疑-第三句,筆者明確提出自己對於「政治」的見解,
表明自己不附和世人「存心」製造的「偏差」;即忽視屈原「作為『政治家』的一壁」,回覆了前
兩句所謂的「疑難」。(本題難度較大,謎底表述不求一例。以上講解供參考。)
13.⑴屈原在政治抱負破滅後,牢牢地擁抱著詩的抱負而死,死患上美,死患上如其所吟,死患上浪漫。
⑵司徒遷為完成崇高的任務,選擇了傑出的生。
14.⑴(屈原擇死),是將死看作一種***與尊嚴的任務,以死明志。
⑵(司徒遷擇生),是為了完成崇高的人的生活任務,受刑忍辱,以生踐志。
⑶(她們擇死與擇生)的思考世代延傳,這種思考對於中華平易近族崇高存亡不雅念的形成孕育發生了踴躍的影響。
模塊二 真的勇士
1.dié cuán fǎi chuāng nüà hái zì àn
2.嚴明 使受損傷 滅亡 殘暴地 苟且 自患上的樣子 緋紅 畏懼 看做
3.⑴毅然 ⑵奮然 ⑶居然 ⑷欣然 (5)黯然
4.⑴勇於直面暗澹的人的生活 勇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以時間的流駛 來滌盪舊跡 又給人暫患上偷生
⑵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尤使我耳不忍聞 我懂患上衰敗平易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啟事了
不在緘默沉靜中爆發 就在緘默沉靜中滅亡
5.文章開頭反復說」有寫一點兒東西的須要了」,是因為筆者要抒發對於熱愛自己的國家小夥子的悲悼之情,總
結「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其實無話可說」,是因為反動派的下劣橫暴和「學者文人」的「陰險
的論調」讓筆者憤慨到了頂點,說不出話來;文章結尾筆者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說不出
話」。以不說為說,讓人沉浸在悲哀和憤慨之中。忽而「有話要說」,忽而「無話可說」,這些個「自
相矛盾」的說法正是筆者悲忿感情的外化,形成了貫串全文的感情線索。
6.凸起當局者的橫暴、流言家的下劣和中國女子臨難時的自在。
7.少數中國女子服務干練堅決、一往直前的氣概。
8.對於劉和珍等人犧牲的無比悲痛和對於當局者、流言家的無比憤慨使筆者說不出話」。
9.A
10.要點:勇上;前進小夥子的首領;有毅力,任勞任怨,樂不雅熱情。
11.筆者寫了自己的眇小,寫自己「早巳掉丟了,嚇跑了」。以自己的眇小烘托出和珍的偉大,以
自己的膽怯烘托出和珍的英勇無畏。
12.魯迅的話表達的主如果憤慨。緘默沉靜是無言的憤慨,而憤慨遲早將在緘默沉靜中爆發,不爆發就會在緘默沉靜中滅
亡。筆者的話表達的主如果悲哀。劉和珍的犧牲給筆者帶來最深的悲哀,永世的悲哀。
第三專題檢測
1.B(A瀉一泄;C漬2i;D籍一藉)
2.A(B交相輝映:各類光亮、色彩等彼此映照,經常使用於形容各類美好的景象;C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
升了宮,他的同夥也互相道賀將有官可做.是貶義同;D付諸東流:把東西扔進東流的水裡沖走,比喻前
功盡棄或希望落宅,不能用於消弭煩惱、哀愁。)
3.D(A缺主語,應刪除「由於」;B「秦俑……成為當務之急」語序不當,應是「如何將艷麗的秦俑彩繪保
留下來成為當務之急」;C應把「主張***認識不清照搬」中的「主張」刪除。)
4.D
5.⑴妻子和兒女 ⑵缺憾 ⑶歌頌 ⑷編著 (5)散掉 ⑹同「債」,指坐牢受腐刑
6.⑴《詩經》三百篇,多數是聖賢們為抒發郁憤而創作的。 ⑵也是想以資探究天道與人事的關系,
通曉古今變化的規律,成為一家之說。
7.「所以啞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告別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才不表於後也。」
「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著名大山,傳之其人,
通邑多數,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8.不僅表明筆者景仰和效法古代聖賢的意願,也表明自己發憤著書、雪恥傳名的頑強***。
9.略(此題謎底比力開放,可以從「如何對於待存亡」、「如何看待著書立說」等角度往返覆。)
10.⑴比喻心田被雜念環繞纏磨,心靈無法患上到解脫。 ⑵指經由過程尋求寄託,開脫誘惑,使雜念叢生的心田變
患上純凈。
11.咱們為名位利益所累,心田充滿雜念,感觸感染不到糊口的愉悅感和詩意境。如果心存雜念,即使美好的事物也會被
蒙上世俗的塵垢。(意思對於即可)
12.⑴糊口活著俗的包圍之中;⑵糊口在慾望膨脹的時代,面對於各類精力和物質的誘惑; ⑶糊口中缺乏寄託。
13.⑴文章開頭提及雷•查爾斯,一方面惹人話題,另一方面經由過程對於其「心無雜念的靈魂在謳歌」的表彰,
反襯實際糊口中世人難於到達「心無雜念」的境界: ⑵第⑧、⑨兩段中,比照雷•查爾斯給咱們的「參
考」,指出咱們的糊口中缺乏心靈的寄託?因而達不到「心無雜念」的境界。
14.略
第四專題 咱們頭上的燦爛星空
模塊一 心連廣宇
1.⑴聞名 比 ⑵效勞,勝任 合,順應 ⑶盡,窮盡 其實 ⑷變化 附著,跟著
(5)依附 註定 ⑹面對於 明白,理解
2.⑴南:表名稱的詞作動詞,向南飛 ⑵下:表名稱的詞作動詞,往下落 ⑶征:使動用處,使……信任
⑷賢、少、長:形容詞作表名稱的詞,賢能的人,年輕的人,年長的人
(5)一:數詞義動用處,把……看作上同樣 ⑹齊:形容詞義動用處,把……看成平等
3.⑴周 戰國 道家 老莊 ⑵逸少 王右軍 書法家 書聖
4.⑴判斷句。 《齊諧》是一部記載怪異之事的書。 ⑵介賓短語後置。 在堂中低凹處倒杯水。
⑶賓語前置。 沒有啥子氣力遏止它。 ⑷賓語前置。 這兩個小東西又懂患上啥子!
5.說明這兩種動物與鵬鳥同樣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逍遙、不***的。
6.⑴使者 ⑵才能 ⑶極,很 ⑷表明
7.⑴形容詞義動用處,認為……怪異 ⑵表名稱的詞作動詞,做……妻子 ⑶名同作動詞,寫序
⑷表名稱的詞作動問,用籠子裝
8.②④⑤⑥
9.⑴(他)小時候說話木訥,人們不感覺他有啥子獨特。
⑵王羲之每一每一為這些個事上疏抗爭,他的話多被採納。
模塊二 偉大的情思
1.⑴wǎi bīn chàn bēi ⑵遏 肆 颶 瞰
2.句式特點:譯文一句式簡單不長,是單句;譯文二是復句。語言運用:譯文一顯患上簡潔而音調***;
譯文二則不夠簡潔,***感不強。提醒:喜歡的理由還可從語句誇大的角度陳述,如譯文一誇大
了是哪三種豪情支配了「我」的一生,而譯文二誇大的主如果感情的強烈程度。
3.⑴法 思惟家 科學家 文學家 思惟錄 ⑵英 哲學 數學
4.⑴縱使太空撲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崇高患上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滅亡,和太空
對於他所具備的上風,而太空對於此倒是全無所聞。⑵人的偉大之所認為偉大,就在於他熟悉自己可悲。
或:熟悉(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熟悉咱們之所認為可悲,倒是偉大的。
5.這句話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人,即便他出錯了,但也沒有純粹耗費心裡的靈性之光,所
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安琪兒;但這個善良的心願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個顯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
常是連禽獸都不比的邪惡,而人又每一每一成心識或無意識地漠視這些個邪惡。
6.⑴叔本華的著名的話;⑵筆者從叔本華的著名的話中患上到的體會;⑶把安閑和享樂看作是糊口目的。
7.從叔本華的話中所獲取的啟迪能夠快慰自己,適當消減因為不能到達方針而消沉鬆懈的心理負擔。
8.⑴人的生活的目的就是極力報償社會形態;⑵ 寬容地對於待旁上下團結糊口; ⑶ 人的生活要有崇高的抱負追求。
第四專題檢測
1.B(癸guǐ)
2.A(大海波浪洶涌動盪)
3.A(「卑微」只指職位地方低下,「卑賤」還含卑鄙輕賤之意,「遏制」指極力節制,對於象常是自己的
某種情緒,或某種氣力;「遏止」指使勁遏止,對於象常是來勢兇猛的事情。「填滿」指塞滿,填
滿;「充斥」指處處塞滿,含討厭意,貶義詞。)
4.D(一念之差:一個動機的失閃,指因一時的疏忽或思量不周而孕育發生緊張的後果。)
5.⑴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更 ⑵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 ⑶但他是一根能思惟的葦草
6.D(差別)
7.A(前置詞,對於;B用於主謂間/到,往;C代詞/連詞,容或;D連詞,不譯/前置詞,憑)
8.⑴何況壽命的長短聽任造化的擺設,最後都要消滅。 ⑵(我)原來就知道把存亡劃一
看待是怪誕的,把長壽和短壽比量齊不雅也是虛妄的。
9.筆者認為存亡是人的總稱無法把握的自然規律,且認為生來就有是生,死就是死,兩者不患上等量齊
不雅。在感傷背後,暗中含有筆者珍惜短暫生命,應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10.人群是慾望的集結,而咱們無法耗費慾望。或:人總在人群里尋覓門路、回聲、利潤、表情。
11.「彷佛」一詞的含義:⑴她們行為上闊旁人群,思惟上逾越大眾;⑵她們帶著人群的全部困惑
和疾苦走出人群,又將豐厚的精力禮物(或「思惟的星光」)帶回給人的總稱,因而實際上並未闊旁人群。
作用:⑴表瞭然偉大的靈魂和精力創造是如何孕育發生的,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⑵富厚了文章的內部實質意義,
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12.「精力的天際」指逾越慾望,以追求普世價值為方針的生存境界。
緣故原由:⑴實際的慾望使他感覺壓制;⑵他希望逐步改變庸俗的糊口狀態,提升自己的精力境界。
13.荒村與古寺。(或:斷靄與流鶯。或:生與語。)
14,騷人登樓遠望,本是閑情,卻觸物傷情,聯想發跡鄉,當他從鄉思中醒悟發明自己身在他鄉,心裡不
由一驚,這前後的感情變化?凸起了騷人的想念家鄉之情:
Ⅳ 全程優輔高中語文必修四必修五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31722.html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31728.html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
如果幫助了你,請及時點擊【采版納為滿意回答】權按鈕
Ⅳ 求名師同步導學語文答案高二必修五,只要部分.
作業最好是自己做哦,這樣對學習中的學生來說才能提高成績。如果手機是安卓手機,就版請權在各應用市場更新最新版本作業幫,在拍照搜題頁面上方點擊「作業答案」,即可進行掃碼搜索我目前有法給你的是,第一,加班上群里找同學的抄(當然並不建議你這么做;第二,就是自己好好做,提高自己。當然,最好的法還是自己做,對成績有好處。作業怎麼能發到網上來問答案呢,這樣對你學習成績沒什麼用。多問問老師才對學習成績能提高,多思考一下,一般的練習題並不難的。
Ⅵ (高分)語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的答案
(1)於復是相如前進缶,因此跪請秦制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2)權起更衣,肅追權於宇下《赤壁之戰》
(3)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以其齒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4)秦時,項伯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應該是這樣吧,呵呵。
Ⅶ 高中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的文言文後面的習題答案
你說的篇目不是人教版必修五的,而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的。除去你提供的4篇外,還有鄭伯克段於鄢(《左傳》)報任安書(節選)(司馬遷)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的參考資料不好找。
Ⅷ 高中語文必修五練習冊全部答案人教版
1題抄 八分之七=2=4=六分之襲五 2題 8,五分之一,3,四分之一,0,1,1,1,1,1 第三題 三分之四,八分之五,五分之七,十三分之九,8,十二分之一 第四題 對對對錯錯錯 第五題 二分之三,4,6,三分之五 第六題 七分之十五,五分之三,十四分之一,18,1。
Ⅸ 求高中語文必修五《與名師對話》練習冊 課時作業所有答案 在線等 急急急!!!
【再不出手就沒機會啦!與其在網上等,還不如主動出擊去尋找機會更加大一些】這位同學你內好,一般最新容版本的書網上是沒有參考答案可以直接給你的.所以大多數網友幫不了你也不要怪他們!我是一位過來人,我可以給你指幾條路子:(1)、你可以去圖書館或者本地的書店去詢問一下有沒有這本書,如果有的話,不急著買,和售貨員阿姨道聲謝就先回家,背個書包把作業本帶去,在圖書館或者書店找到這本書,再舒舒服服地抄作業.(2)、你可以在淘寶或者京東購物平台上向賣家索要一下:具體步驟:一、在搜索框內輸入相應教材的名稱二、聯系賣家三、得到答案注意:說話時禮貌一點,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多叫幾聲,先詢問有沒有這本和你的版本批次相同的書,然後說出你的難處,以情動人就可以順利拿到答案了(最好讓他們用手機拍照給你)(3)、向你的同學問問:可能他們已經買了一本相同的有答案的書,問他們借一下,當然出於關系的緣故,你最好請他們喝點飲料或者果汁之類的,鞏固一下關系!如果實在不行,只能花錢買一本了.……或者網上找人代做,不過費用絕對會比書錢貴,而且可能上當受騙,我希望我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