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年級上冊語文同步練習與測評的期中綜合測評的全部答案
五年級上冊期末試題五年級上冊期末試題五年級上冊期末試題五年級上冊期末試題參考答案
一、字詞基礎與語言積累。(45分) 1、看拼音寫詞語。(10分) 懼怕 衰老 判斷 嫌疑 操縱 廢墟 沮喪 顫抖 謹慎 崎嶇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5分) 玷污 祥和 辨認 謄寫 瞻仰 沾染 詳細 辯論 榮譽 屋檐 3、將以下的四字詞語補充完整。(4分) 人山人海 驚天動地 低頭折節 斬釘截鐵 玲瓏剔透 舉世聞名 小心翼翼 依依不捨 堅強不屈 氣壯山河 (2分) 4、選詞填空(只寫序號)。(2分) C A D B 5.按要求改寫句子。(3分) (1)藍色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2)沒有別的話能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 6、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3分) (1)每個小學生都應該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2)多讀好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 (3)黃繼光雖然壯烈犧牲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7、語言積累。(12分) (1)年年相見在他鄉 (2)春風又綠江南岸 (3)梅花香自苦寒來 (4)明志 致遠 (5)天南海北 風景名勝 幻想的境界里 (6)請寫出一句諧音的歇後語: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8、課外閱讀。(4分) 略
二、閱讀理解。(25分) (一) 書是知識的寶庫。‖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當你打開五彩繽紛的圖書,你便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動人的小說,美麗的詩歌,感人的童話……讓你愛不釋手,給你帶來無窮的快樂。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而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一位大文豪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寂寞時,它會給我們以安慰;有疑難時,它會給我們解答;遇到挫折時,它會給我們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時,它會指引我們向光明的前程邁進。 1、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2分) 開卷有益:打開書本,總有益處。 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識。 愛不釋手:喜歡的東西捨不得放手,形容極其喜愛。 2、畫線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1分) (排比) 3、用「‖」在文中把這段話分成兩層,並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每層的意思。(4分) 第一層:書是知識的寶庫。 第二層:書帶給我們無窮的快樂。 4、為什麼說「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3分) 寂寞時,它會給我們以安慰;有疑難時,它會給我們解答;遇到挫折時,它會給我們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時,它會指引我們向光明的前程邁進。 5、短文中有這么一句名言:「讀一本好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你能再寫出兩條關於讀書方面的名言或諺語嗎?(4分) ①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②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二) 鴕鳥分布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區,是現代鳥類中體形最大的鳥。 鴕鳥的雙翅已經退化,不會飛翔,但在順風及拐彎奔跑時,雙翅展開,起著像帆一樣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藉助強勁風力,加快奔跑速度。鴕鳥善於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遠,時速可達60千米。當然它們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這么快,但即使在它們跑得疲倦時,也能勝過一匹快馬。 提到鴕鳥,人們往往認為,鴕鳥遇到危險的時候,如果來不及逃跑,就會把自己的頭和頸平貼地面,鑽進沙堆,以為自己什麼也看不見,就會平安無事。其實,這是人們誤解了鴕鳥。經過研究人員多次觀察,從來沒見過鴕鳥把頭藏進沙里。實際上,鴕鳥不會這樣愚蠢,因為把頭埋進沙里,很快就會窒息死亡。有時鴕鳥把頭貼近地面,是為了聽遠處的聲音,或者是為了放鬆一下頸部的肌肉。年幼體弱的小鴕鳥,遇到敵害逼近時,常把身體緊貼地面。由於它們身上羽毛的顏色和黃草、黃沙相似,很容易瞞過敵害,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小鴕鳥的頭頸也不鑽進沙堆,而是兩眼緊緊盯住敵害,做好隨時逃離的准備。 1.文章介紹了鴕鳥的哪些特點? (3分) 鴕鳥雙翅的作用 鴕鳥為什麼把頭埋進沙里。 2.鴕鳥真的會把頭藏進沙里嗎?為什麼?(2分) 不會。因為把頭埋進沙里,很快就會窒息死亡。 3.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描寫鴕鳥善於奔跑?舉例說一說。(6分) (1)方法一:列舉數字 例句:一步可以跨出7米遠,時速可達60千米 (2)方法二:對比 例句:但即使在它們跑得疲倦時,也能勝過一匹快馬。 (3)方法三:比喻 例句: 但在順風及拐彎奔跑時,雙翅展開,起著像帆一樣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藉助強勁風力,加快奔跑速度。 三、習作:(30分) 我真煩惱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人捲入了煩惱的漩渦,招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隨著不斷的成長,我的煩惱是越來越多。這么多的煩惱,已經成為我的一樁樁心事,煩得我整天愁眉苦臉,每當看到那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時,我都特別羨慕。我多麼希望這個世界能沒有煩惱,每個人都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應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有了煩惱。然後,煩惱就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我。我整天被煩惱纏著,還沒甩掉一個,又來一個,真是「一惱未平,一惱又起」。被煩惱纏著的日子,可真不好過,特別像現在,我是個准小學畢業生,煩惱也就更多。如今最大的煩惱,就是迎接畢業考和升學考。正是要迎接這個,所以這幾天人感覺很累,很疲勞。雖說這幾天作業不多,但是在隱約之中布置著一個「活」的作業,那就是復習。復習這個作業既好做,又難做,它並不是說讓你做這做那,一定要完成什麼,而是看你的自覺性,你是復習還是不復習,你復習的質量等等。這樣一來,做好作業就會遲。有首歌不是這樣唱嘛:「在我心中,老師是一個夢,每天晚上把我拖到八九點鍾……」我知道,老師布置那麼多的作業也有他們的苦衷,畢竟每一位老師都想教出好學生,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我們好,想讓我們考出好成績,進入一所理想的初中,所以我們也就更不能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去為自己爭光!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人捲入了煩惱的漩渦,招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人人都沒有煩惱,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果真能少一份煩惱,多一點快樂的話,那該有多好啊
⑵ 語文五年級下冊同步解析與測評單元測評一的答案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編輯本段3.譯文 在梁國,姓楊的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兒子出來。孩子為孔君平擺上水果,招待他。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他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反駁:「沒有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編輯本段4.詞句與詞語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聯繫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於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甚:非常。詣:拜見。未聞:沒有聽說過。示:給……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於是。曰:說 (3)對題目的理解楊氏之子楊氏:姓楊的之:助詞,相當於「的」子:兒子把它連接起來. 整個意思是: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編輯本段5.朗讀方法 /=停頓的地方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編輯本段7.相關鏈接 《世說新語》中小故事三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下雪的冬日裡,謝太傅召集孩子們談論有關做文章的事。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很高興,就問孩子們:「紛紛飄落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兒子說:「跟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擬。」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飛舞。」謝太傅大笑,非常高興。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讓月亮中什麼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呀?」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 (三)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 」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分見面,中午不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很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編輯本段8.解讀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舉例如下: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雖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要採取以下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學生嘗試讀文,根據學生讀文情況教師示範讀文,幫助學生在把短文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2)在讀通課文後,請學生根據注釋、插圖和聯繫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如:「為設果」是說誰為誰擺放水果?「家禽」是現在說的「家禽」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體會九歲孩子的回答妙在什麼地方,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麼不一樣,體會這個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機智。 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語可答了。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裡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楊氏子表現了孩子應有的禮貌,他的語氣委婉、機智、幽默而思維敏捷,又表達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鳥,楊梅又怎麼是楊家的果」,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說「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鳥類」
滿意請採納。
⑶ 小學五年級下冊同步練習與測評的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
一選擇題
1.在日麗無風的體育場,進行百米賽跑。站在終點的計時員,如果在聽到起跑槍聲開始計時,運動員到達終點時秒錶的讀數為10.59秒,則運動員跑完百米的時間應為:( )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10.18秒
2 .如圖所示,將一個普通的乒乓球輕輕放入漏斗中,用電吹風從管口向上吹,那麼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
A、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小
C、球不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大
D、球不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小
3.新研製的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廢棄後在自然條件下兩個月就可以分解。下列關於此餐盒的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替代塑料餐盒可減少「白色污染」 B.這種餐盒是綠色環保產品
C.可有效利用秸稈,減少燃燒秸稈產生的空氣污染 D.秸稈屬於合成材料
4. 《科學》雜志評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這一科技突破與下列關於水的說法聯系最密切的是( )
A生命的孕育與維系需要水 B.水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
C.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D.水是化合物
5.將20℃時硝酸鉀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可採用( )
A.升高溫度 B.加入溶劑 C.加入溶質 D.倒掉一半溶液
6.下列估測值中不合理的是 ( )
A.小明的身高約1.65 m B.某中學生的質量約是50 kg
C.人步行的速度約是5.0 m/s D.人的正常體溫約37℃
7.下列現象中能說明物質分子做永不停息運動的是( )
A.破鏡不能重圓 B.顯微銳下微生物到處移動
C.灰塵在空中飛舞 D.花香撲鼻
8.煮沸過的水涼後不宜用來養金魚,因為這種水中幾乎不含有 (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離子
9.實驗室用雙氧水(H2O2)製取氧氣時,常加入少量的MnO2,MnO2在反應中起( )
A.催化作用 B.吸附作用 C.乾燥作用 D.還原作用
10.鼠婦受到光照就爬到暗處,這說明生物 ( )
A.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D.能產生自己的後代vv C.具有有序的結構 D.能生長
11.蘋果帶甜味的物質主要存在於細胞的 ( )
A.液泡 B.細胞核 C.細胞膜 D.胞間連絲
12.克隆是英文clone一詞的音譯,這個詞的意思是( )
A.有性繁殖 B.無性繁殖 C.營養生殖 D.出芽生殖
13.下列不屬於動物行為的是 ( )
A.蜜蜂的社會性活動 B.大雁南飛 C.家鴿心臟跳動 D.牛吃草
14.對「蜻蜒點水」現象的正確解釋是 ( )
A.飲水行為 B.求偶行為 C.產卵行為 D.標記、識別行為
15.在下列食物鏈中,假設蚱蜢和鼠從綠色植物獲得的能量數值相同,哪一條食物鏈提供給貓頭鷹的能量最多? ( )
A.綠色植物→鼠→貓頭鷹 B.綠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貓頭鷹
C.綠色植物→鼠→蛇→貓頭鷹 D.綠色植物→蚱蜢→青蛙→蛇→貓頭鷹
16.蘑菇在生態系統中屬於 ( )
A.分解者 B.消費者 C.生產者 D.植物
17.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45×。那麼,第二次觀察到的情況與第一次的相比( )。
A.視野亮,細胞數目多 B.視野亮,細胞數目少
C.視野暗,細胞數目多 D.視野暗,細胞數目少
18.下列說法中,你認為不科學的是 ( )
A.食用含碘食鹽可預防甲狀腺腫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預防齲齒
C.綠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
D.光導纖維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高性能通訊材料
19.某鋼瓶內氧氣的密度為8千克/米3,一次氣焊用去其中的1/4,則鋼瓶內剩餘氧氣的密度為 ( )
A.8千克/米3 B.6千克/米3 C.4千克/米3 D.2千克/米3
20·點燃和熄滅酒精燈的不同方法分別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A.(a)和(c)所示的方法
B.(b)和(d)所示的方法
C.(a)和(d)所示的方法
D.(b)和(c)所示的方法
21·若甲、乙兩球的體積相等V甲=V乙,乙、丙兩球的質量相等m乙=m丙,而甲、丙兩球的密度相等ρ甲=ρ丙,那麼( ).
A: B. C. D.
22.科學實驗測定,正常情況下人類頭發的化學組成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
7%的氫和5%的硫等。這里的碳、氧、氮、氫、硫泛指( )
A 元素 B單質 C原子 D 分子
23.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C.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4.如右圖所示裝置,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銨,此時,可觀察到U型管內液面的變化情況是( ) (左A右B)
A. 液面A高於液面B
B. 液面B高於液面A
C. 液面不變化
D. 、B液面同時升高A
25.一隻集氣瓶中充滿了空氣,現要除去其中的氧氣,又不增加其他氣體成分,可選用的可燃物是( )
A.木炭 B.一氧化碳 C.磷 D.蠟燭
二填空題
26.氫氣是未來理想的能源,水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物質,用水生產大量氫氣是人類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這一轉化過程又需要大量能源。目前難以實現.請你選擇三種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既經濟又不污染環境的能源或可獲得不污染環境新能源的方法。
(l) (2) (3)
27.下面是小麗在測量一塊礦石密度時的主要步驟。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請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確的順序將序號排列出來:
A.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量筒的質量為200g
B.向量筒中倒進一些水,測出這些水的體積15 cm3
C.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礦石的質量28g。
D.將礦石放入量筒中,測出礦石和水的總體積25 cm3。
E . 將必要的數據填入下表中,利用相應公式,求出礦石的密度。
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
(2)請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數據填入下表中,並求出礦石的密度:
物理量 礦石的密度kg/m3
數 據
28.人類發明並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劑)若干年後,科學家發現氟里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壞臭氧層,其破壞臭氧的循環示意圖如下:
(1)請寫出臭氧的化學式_______;
(2)經過上述①②③的反應過程後,反應物氯原子的個數是否發生變化?______(答:是或否)。
(3)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莫里納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對臭氧層產生巨大的影響」,請你根據循環示意圖論證他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科學家的建議下,許多國家簽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費氟里昂的協議,使得大氣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請你根據本題提供的信息就怎樣有效保護我們的環境談一點建議或認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對媽媽殺魚時從魚肚內取出的鰾(見下圖)產生了興趣,他確定了「探究鰾內氣體體積和成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小明通過查閱有關資料獲知:這種魚鰾內氧氣約佔1/4,其餘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氣。探究分兩步進行。
(1)測量鰾內氣體體積。小明設計了兩種方法:
A:用醫用注射器抽取鰾內氣體,測量其體積;
B:在水下剌破鰾,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鰾內氣體並測量其體積(如右圖)。
你認為這兩種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寫出與理由相關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鰾內氣體的成分。給你兩集氣瓶的鰾內氣體,請你幫助他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方法 現象
驗證鰾內含O2
驗證鰾內含CO2
30.(6分)在革命戰爭時期,某根據地由於敵人封鎖,食鹽奇缺。為了將食鹽帶進根據地,革命先輩們想了很多辦法。辦法之一是將食鹽溶於水製成濃溶液,並將濃食鹽溶液倒在棉衣里,從而瞞過敵人將食鹽帶過根據地。如何從上述棉衣里提取食鹽?
31.下圖是顯微鏡結構圖,請據圖回答:(可填序號)
(1)正確的顯微鏡操作步驟是 →⑧(填序號)
①對光②裝鏡頭③放置④升鏡筒⑤降鏡筒⑥低倍鏡觀察⑦細准焦螺旋⑧尋找物像
(2)顯微鏡觀察時,發現左邊有個小生物,若想把它移到中間,載玻片應往
方向移動。
(3)若想觀察到較多的細胞,應使用的物鏡是 。對光時使用的物鏡是 。
32.生物多樣性構成了 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 基礎。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將會使生態系統 .
33.某同學欲在家中進行「加酶洗衣粉和無酶洗衣粉對衣物的清潔作用比較」的探究。請你分析寫出設計實驗及方案。
⑷ 語文五年級上冊同步解析與測評的答案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解析與測評回答案_網路文庫答
http://wenku..com/view/b15e1943192e45361066f5de.html
⑸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同步解析與測評的答案/>
(課文第7自然段的前兩句話)
1.結合課文,你能說說這種「報償」具體表現在哪些回方面嗎?
答:表現在作文答全班之冠,擴大了想像力,會構思神話傳說,會編織殘疾人的悲哀事件。
2.這一段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這句話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這樣寫能充分體現出作者讀書的感受和回報。
就這些鳥~~~希望採納啊~~對的~~~我們已近評講了~~全部會昂~~~望採納啊~~~
⑹ 小學五年級下冊同步解析與測評
70頁:
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罕(han 三聲)見 ( 2、)跛(bo 三聲)著 ( 3、)賜(ci 四聲)給 (4、)鑲(xiang 一聲)補
2、在括弧里換上和前面詞意思相近的詞
罕見—稀奇 欺騙—蒙騙 忠誠—忠心
3、簡單歷數短文中所介紹的和氏璧流傳的過程
卞和→(楚文王)→(楚威王)→(丞相)→賊人→(趙慧王)→(秦始皇)→(劉邦)→孝元太皇太後→(王莽)......
望採納,如果對的話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是一個學校的
⑺ 五年級下冊語文同步解析與測評中第23頁答案是什麼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57885.html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
如果幫助了你,請及時點擊專【採納為滿意回答】按屬鈕
⑻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同步解析與測評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回包括口頭答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