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語文基礎訓練答案
我不知道啊,我才讀小學啊!!!!你感激也沒用啊,因為沒人知道啊!!!!!∵¤
② 八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基礎訓練》全部答案
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1.()殲(2)竄(3)纖(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敵軍潰敗退卻。(2)文中指人民解放軍銳利無比,不可抵擋。3.(1) 阻遏(2) 阻隔4.不能去掉。因為「至發電時止」說明該路解放軍還在繼續渡江,人數在不斷增加,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准確性。5.指「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6.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7.不能。因為揚中等廣大地區已解放,所以用「佔領」一詞;而江陰要塞還沒攻下來,不過敵軍不能任意活動,所以用「控制」一詞;江陰已被我軍控制,敵軍想從長江逃走已無辦法,所以用「封鎖」一詞。 8.略(要求具備新聞的基本要素。)
2蘆 花 盪1.(1)提(2) 趴 (3) 瘧 (4) 噤 (5) 躥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動 (3)飄撒3.(1)說的話做不到,讓人笑話。(2) 慌慌張張,不 知 怎 么 辦 才 好。 4.老頭子設計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5.不能去掉。這是老頭子機智的表現。他這樣做是為了麻痹敵人,使敵人誤以為他是偶然闖到這里的,為下面的戰斗作準備。6.寫出了老頭子撐船技術嫻熟,鎮定自若的特點。7.略(要能體現老頭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對日本鬼子的強烈仇恨。)8.示例:水生嫂是一個勤勞淳樸、通情達理而又勇敢機智、開朗向上的農村勞動婦女。
3蠟燭1.(1)犾ì(2)犼犻à狀(3)犼ū(4)狕犺狌ó2.(1) 聲生(2) 斜邪(3) 由尤3.(1)精疲力竭(2)永垂不朽4.(1)———(2):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的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6.不能。「摸出」與後面的「揣在懷里」相呼應,說明 老 婦 人 非 常 珍 惜 這 支 蠟 燭,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著 拿 出 來。 7.略(對內心活動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8.表達了老婦人對紅軍烈士一份最珍貴、最誠摯的情感。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毛澤東):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了22年的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在人民的薄海歡騰聲中揮筆寫成此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高瞻遠矚、破格創新、揮灑自如和神旺氣足。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1.(1)振 震 (2) 像 象 (3) 廢 費 2. (1) 推 重 (2) 推 讓 (3) 推 崇 (4)推薦3.法國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4.略(語句通順,句子連貫,必須用上規定的三個詞語。)5.指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圓明園。6.示例:笑裡藏刀兩強盜。7.運用反語揭露了英法聯軍對中國的侵略和洗劫,活畫出英法聯軍虛偽的嘴臉。 8.站在人民的立場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時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對中國是友好的。9.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銅頭像。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闖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10月18日、19日,侵華英軍頭目額爾金為掩蓋搶劫擄掠罪行,下令米啟爾騎兵團3500人在園內四處點燃罪惡的大火,圓明園頓時成為一片火海。(所談感受能發自肺腑即可。)
5親愛的爸爸媽媽1.(1)戮(2)謬(3)健2.(1)計紀(2) 題提(3) 刻克3.如果甚至/也那麼4.(1) 刀(2) 弓(3) 槍(4) 劍5.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面前,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沒有忘記歷史,這又是美麗的。而納粹竟然以優等種族自居,這又是何等荒謬。6.包含著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包 含 著 南 斯 拉 夫 人 對 納 粹 強 盜 的 控 訴,對 暴 力 的 反 抗,對 自 由 的 執 著。7.起強調作用,強調人的價值、生命的價值。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沒 有 復仇的慾望,只有正義的呼聲;表達了他們希望世間永遠不再有戰爭和屠殺的願望。 9.略(能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即可。)
單元復習1.(1)躥躥仄(2) 窖揣藏2.(1) 忠衷(2) 安按(3) 忌紀3.(1)潰退(2)富麗堂皇4.(1)「智慧」改為「聰明」。(2)刪去「的原因」或「的結果」。(3)刪去「使」。5.示例:中國隊首場世界盃熱身賽戰平/中韓足球世界盃熱身賽握手言和6.(1)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7.示例:吹散人間的陰霾春雨滋潤世間的萬物8.①德國兵有條不紊地搜索著;②惟一的農舍外是一片田野。9.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一次收留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渴望和平。(意思對即可。)10.鎮定,堅強,善良,勇敢。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後冒險再次到女主人家 避 難;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槍 殺 後,冒 險 再 次 將 他 藏 起 來。12.(1)向(2)戲弄 (3) 喜 歡 13. 點 燃 蠟 燭 照 明,與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個 更 好 呢?14.擔心自己年紀太大。15.略(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16.略
第二單元6阿長與《三海經》1.(1)憎(2)惶(3)瑣(4)詰(5)憚(6)拙2.(1)歸規(2)側測(3)霜孀3.(1)模擬細碎的說話聲。(2) 按照情理,對出現的某種情況有可以原諒的地方。4.周樹人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5.為了寫明「我」最初是怎麼會接近書籍的,怎麼會渴慕《山海 經》的。 6. 表 現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 經》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書,又是沒有文化的阿長想方設法買來的。8.示例:長媽媽,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能寫出「我」的感激、驚喜即可。)9.略(想像要符合阿長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環境。)
7背影1.(1)差(2)藉(3)拭(4)屑(5)頹(6) 箸2.(1) 得體。(2) 愚蠢,不懂事。3.(1)慘淡(2)囑托4.朱自清春5.寫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為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同時可與父親給「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表現文章的主旨。6.十分精細地刻畫了父親攀爬月台的起始動作,使「背影」成為焦點,強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7.(1)怕父親看見自己流淚而不放心。(2) 見父親行動不方便,怕父親摔倒。8.「等」、「再」表現了「我」一直關注著父親的背影,體現了深切的依戀之情;父親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淚,所以「又」不能少。9.略[提示:寫時要注意「細節」兩字,突出用描寫(如動作、外貌、語言等)來表現父愛或母愛。]
③ 八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人教版)
長征組歌兩首 三A 四 紅軍戰士把高聳的雪山踩在腳底下 五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心「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過雪山草地》中心句「革命理想高於天」 六 1.軍民深情 四渡赤水出奇兵 2.路難行 敵重兵 3.烏江天險沖飛度,兵臨貴陽逼昆明。 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襲金沙 4.不是寫錯了。這里的敵人是地方的軍閥部隊,他們腐朽至極,有吸食大煙的習慣。寫敵人棄甲丟煙槍,是從一個側面寫紅軍的勇猛無敵。 5例:天如火水似銀 形象的寫出紅軍戰士轉戰過程中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突出行軍的艱難。 軍民魚水一家人,把軍民的關系比作魚水關系,說明紅軍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情誼。 七1.路難走 沒有吃的 沒有住的,生存危機嚴重。 2.不能。從詩題過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後,從紅軍長征的路線看,是先過雪山後過草地。另外如果顛倒了,也不押韻。 3.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八1.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情 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飢 2.斷句在節奏上有緊張、急促的特點,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勢的嚴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擬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過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環境之惡劣,紅軍生存危機之嚴重。 九 1.《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是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首演於北京 2.全曲由10個樂章組成。3.這部大型聲樂作品,採用的是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演形式。4.197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攝製成同名音樂藝術片。 十1.鐵索橋上顯威風 或 勇士萬代留英名 2.高峻綿延的烏蒙山 敵軍 3.如 健兒巧渡 孤舟勇 顯威風 留英明等。 4.寫出了長征路途的艱難,從側面烘托紅軍的英勇機智。 三 老山界 第二課時 一、1.一步一步 包含著不可跨越,每一步都很小心、艱難的意思,這里通過紅軍戰士行軍的謹慎和行軍速度之慢,來襯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險峻。 2.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山勢的險峻,這樣寫能表現紅軍身處仙境而鎮定自若的樂觀主義精神。 3.感 寒 視 高 聽 靜 4.不行。「又是」表現聲音的」不可捉摸」,反應了一種特有的自然現象和人的主觀感受,若改為」還有」,意味著確有集中聲音,與」不可捉摸」就矛盾了。 5.(1)不好 四個「像」其實可以分為兩組,一組以動物作弊,一組以流水作比,兩組在比較聲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現了聽覺上或小或大的兩種「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1與3對調,就不能表現聽覺上的矛盾感受。 (2)例:嗚咽改為低聲哭泣與文中洋溢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吻合。 6C 7搶是一個中性詞,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並沒有相互爭奪之意,是為了說明吃飯速度快。搶,形象的表現了紅軍戰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吃飯的動人場面。 二、突出長征路途的艱難,也更能突出紅軍戰士的英雄主義精神。只要有這種豪邁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三、例:橫著心躺下去 中的 橫 與 鼓著勇氣前進 中的 鼓 生動地表現了紅軍戰士極力與困難作斗爭的心態。 四.略 五 例:長征是一把火,一把燃燒烈火,一把耀眼大火,一把烈焰熊熊永不熄滅之火。
④ 五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全部答案
你一點分也不給就想這么輕巧的得到答案使勁抄了?!想得美!!還全部答回案,難道我們答一點財富也不要還要幫你一點一點翻書去做再給你打上來?好歹你也抄個題目,抄一題兩題也行啊!想在這網路上找到這么好的答案?做夢吧!
⑤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
1 宇宙 脊樑 船艄 禱告 莞爾一笑 應接不暇 耐人尋味 2 選第一個回 第二個 第一答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一個 橫著來的3應接不暇 廉頗 小艇 奼紫嫣紅瑕疵 碩士 船艄 奼紫嫣紅4紫紅 翩翩 脈脈 搖晃 彬彬 忙亂 繽紛 視睹 五彩動作 搖頭晃腦 手忙腳亂 翩翩起舞神態 含情脈脈景色 五彩斑斕 五彩繽紛態度 彬彬有禮 熟視無睹同時問一下有沒有 人教五年級語文同步基礎訓練 每一課看拼音寫詞語的答案,急!
⑥ 小學語文練習冊答案全部答案
同學,再買一本更實際,而且你的提問不完整,讓人怎麼回答。。。
⑦ 五年級下冊語文基礎訓練的答案
1、對於學習類題庫、練習冊等的題目,在網路知道要求知友幫助你解答,就需要不專但說屬清楚年級,科目,還需要說清楚與題庫對應的教材版本,出版日期
2、對於小學的課程題目,不建議把所有題目都拋出來,讓知友幫助,因為,大多數題目都應該是你自己能夠完成的,這部分題目必須由你自己獨立完成,才能達到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3、對於有提高型的題目,在自己獨立思考完成的基礎上,你可以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寫出來,讓知友幫助你,看看你做得對不對,這樣能很快提高你的學習水平
4、對於特別困難的題目,可以單獨提出來讓網路知友幫助你解答,很多知友會把題目解答的思維過程一並附上,你就很快能懂了
綜上,這樣才是利用網路學習的正確之道
⑧ 初一語文 基礎訓練上冊人教版答案
老師手裡都有標准答案
事實善於雄辯嘛。
看你敢不敢拿。
閱讀題網上0.99有,努力學語文啊
bye
⑨ 語文基礎訓練《春》答案
網路搜一下就知道了、要知道怎麼學習,才能學習好。
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技能,需要在反復完成閱讀習題中積累和磨練。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春閱讀訓練及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之後,閱讀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
《春》閱讀訓練Ⅰ
(一)
小草偷偷地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閱讀上文,完成下列各題。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下面的詩句中哪一句描寫的畫面與它最接近?( C )
A、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C、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D、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第二段寫春花的順序是從 到 ,寫出了春花繁密茂盛, 、 的特徵。
2、答:上、下 色彩絢麗、香氣濃郁
3、寫「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一句對寫春花有什麼作用?
答:側面寫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現了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實,「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那麼,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想到了什麼?用幾句話把它描寫出來。
4、(略)
5、景物本身沒有思想感情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文中有這樣的例子,你認為寫得好不好?請說說你的看法。
5、「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就把花當作「人」來寫,將競相開放的花態寫得栩栩如生。
(二)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選出對這段話的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 )
A、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春花圖,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的特點寫的。
B、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萬木爭春圖,主要是抓住桃樹、杏樹、梨樹的特點寫的。
C、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春意圖,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點寫的。
D、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春園圖,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園中的果樹和動物的特點寫的。
2、選出對這段文字的層次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 )
A、這段文字可分三層,是按蟲、樹、花的次序安排結構的。
B、這段文字可分三層,是按花朵、果實、野花的次序安排結構的。
C、這段文字可分三層,是按樹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結構的。
D、這段文字可分三層,是按樹木、花朵、昆蟲的次序安排結構的。
3、對「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個句子的句序不能顛倒的原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
A、這三個句子是按顏色由深到淺的次序安排的。
B、這三種顏色是和前文的「桃樹」、「杏樹」、「梨樹」一一對應的。
C、「火」、「霞」、「雪」是按照從熱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這三個句子是按照春花開放的先後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中「彷彿」的作用是什麼?
4、「彷彿」一詞由實到虛,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寫蜜蜂鬧和蝴蝶飛與春花圖的描寫有何關系?
5、從側面表現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
6、這段文字使用的修辭方法有 、 、 。
6、擬人、比喻、排比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這個「鬧」字用得極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詩人宋祁的一句詩: 。
7、紅杏枝頭春意鬧。
8、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D )
①這段文字是按「樹上—花下—遍地」三個層次,從高到低地描寫春花。
②作者寫樹上的花,是從花多、花艷、花甜三個角度來寫的。
③寫花下的蜂鬧蝶舞是側面表現花多、艷、甜。
④「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兩個比喻描繪了閃亮搖擺的野花,也暗寫了陽光和輕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1、「賣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貶義,本文中的意思是 ,屬於
的用法。
盡情地表現 貶義褒用
2、「和」是多音多義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④huò⑤hú五種讀音,請選擇填空。
應和( hè )和面( huó )和平(hé )和稀泥( huò )和牌( hú )
3、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辭手法有( C )
A、比喻 擬人 排比 B、排比 擬人 引用
C、引用 比喻 擬人 D、引用 對比 擬人
4、請將文段四句話之間關系的理清。
第一句從 覺的角度寫春風輕柔溫暖;第二句從 覺的角度寫春風帶給我們的氣息;第三、四句從 覺和 覺的角度寫春風給人們帶來的愉快和快樂。
4、觸覺、嗅覺、視覺 聽覺
5、寫景要抓住特徵。作者抓住了春風 、 、 等的特徵來寫。
柔和 芳香 悅耳
6、下面對加點詞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從感情色彩看,「賣弄」是褒義詞。
B、「宛轉」的意思是溫和而曲折。
C、「應和」與「呼應」是同義詞。
D、「嘹亮」的反義詞是「低沉」。
、B 「宛轉」一詞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聲音圓潤柔媚,所以應選B。
(四)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注音。
斜織 籠著一層薄煙 黃暈 稀疏
披蓑戴笠
2、文段節選自朱自清的《 》,作者有一個不辱國格的人生佳話(故事)是
。
2、春 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
3、用「別惱」一詞的作用是( C )
A、勸別人不要生雨的氣。
B、寫出江南春雨的特點。
C、表現作者將要把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傳達給讀者。
D、從物寫到人,由近寫到遠。
4、下列語句從不同角度寫出了春雨的特點,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來。
①像牛毛
②像花針
③像細絲
4、多(或細);閃亮;綿長
5、下面是對劃線部分幾句描寫順序的表述,正確的是( C )
A、先動景後靜景;先近景後遠景;先繪物後寫人。
B、先靜景後動景;先遠景後近景;先繪物後寫人。
C、先靜景後動景;先近景後遠景;先繪物後寫人。
D、先動景後靜景;先遠景後近景;先寫人後繪物。
6、用雙豎線給文段劃分層次。
6、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
7、請用一句話概括這段文字描寫的內容。
7、春雨圖
8、「最尋常」、「一下就是三兩天」寫出江南春雨的 ,作者用「 」字領起,狀寫春雨的可愛。
8、多、看
9、「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用了 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雨 的情狀。
9、比喻,細密迷濛
10、本段描寫的對象是春雨,為什麼還要突出對小草兒和樹葉兒的描寫:
10、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出春雨的可愛
11、「靜默」一詞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用該詞寫雨中的房屋有何妙處:
11、擬人 (略)
(五)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對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作者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你對春風有什麼感受?用一個比喻句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略
2、文章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徵,回憶你讀過的古詩,寫出一句能表現這種特徵的詩句。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或: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仿照例句,說說下邊加點的詞好在哪裡。(A、B兩句任選一句)
[例]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這個詞,從觸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溫柔的特徵,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3、A、「醞釀」這個詞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種氣息在空氣中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越來越醇。這一句從嗅覺的角度表現了春風的馨香與醉人。
B、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B、「斜織」這個詞形象地寫出了細密、輕盈的春雨在春風中的動態特徵。
4、下邊句子中的著重號表示朗讀時的重音,哪一句不恰當?(
4、B
A、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B、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C、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D、在雨里靜默著
5、我們所學過的古詩(詞、曲)中有許多扣住季節特點寫出風的佳句,請默寫一句並指明季節。
5、例:寫春: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風又綠江南岸 夜來風雨聲 春風吹又生 隨風潛入夜
寫夏:清風半夜鳴蟬 夜來南風起 風吹草低見牛羊
寫秋: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古道西風瘦馬 長風萬里送秋雁 林暗草驚風
寫冬:北風卷地白草折 風掣紅旗凍不翻 夜闌卧聽風吹雨 風勁角弓鳴
6、「春雨綿綿夏雨急,秋雨涼爽冬夾雪」,試選擇兩種季節的雨,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各寫幾句話。
《春》閱讀訓練Ⅱ
一、 積累與運用
1.選出有錯別字的一項( C )
A.清脆 嘹亮 薄煙 B.傍晚 短笛 趕趟
C.郎潤 筋骨 潤濕 D.撫摸 烘托 靜默
2.為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捉迷藏 A.cánɡ B.zánɡ ( A )
②眨呀眨的 A.zǎ B.zhǎ ( B )
③披著蓑 A.suō B.shuō (A )
④水漲起來 A.zhànɡ B.zhǎnɡ ( B )
⑤散在草叢里 A.sǎn B.sàn ( B )
⑥賣弄 A.nonɡ B.lònɡ ( A )
3.根據拼音寫出詞語並加以解釋。
① (yùnniànɡ):
② (huánɡ yùn):
③ (shū huo):
④ (huā zhī zhāozhǎn):
3.①醞釀:原意是造酒,這里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②黃暈:昏黃不明亮。
③舒活:舒展,活動。
④花枝招展:打扮得十分艷麗。
4.下列各句與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B )
A.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
B.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C. 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帶著笠。
D.「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5.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擬人,排比 )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了。( 擬人 )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引用,比喻 )
6.仔細揣摩下列加點詞語,簡析其表達效果。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6.(1)「偷偷」二字寫出不經意間,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態,也表現出作者的驚喜之情。「鑽」則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顯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2)「鬧」字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
(3)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散」字生動地描繪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點點、不集中。「眨」字生動地描繪出野花隨風搖動的明麗之態
(4)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4)「逼」字准確地描繪出春雨滋潤下的小草極其青綠的色彩。
《春》Ⅱ
二、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4.這三個比喻句分別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點?
、(一)4.新(或新生、生機勃勃);美(或嬌美、千姿百態);健(或健壯、活力無窮)。
5.這三個比喻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想去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6.談談這一部分給你怎樣的鼓舞和力量。
6.鼓舞人們對光明的未來滿懷嚮往和希望,並決心為此而奮斗。
7.課文描繪了春草等多幅畫面,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二)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這段文字描繪的是________圖。作者抓住了________的特點是________和________,從靜景寫到________,從________寫到人,由近寫到________。
1.春雨 春雨 細密 輕盈 動景物 遠 雨遠望
2.文中「密密地斜織著」的「斜」字,不僅在寫 ,而且也寫了「織」字是承上句像________ 的比喻而來,准確地表現了春雨的動態。
2.春雨 花針
3.文中「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三個喻體分別側重描繪了春雨的特點是 、________ _________。
細且密 細且亮 細且飄忽
(三)
①「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②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③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1、「醞釀」一詞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還經常用來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造酒 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逐漸達到成熟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楊柳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個詩句運用了______ _的修辭方法,「楊柳風」 運用了______ _的修辭方法。
2.南宋 志南和尚的《絕句》 吹動楊柳的春風 引用 借代
3、春風本是無形、無味、無聲、難以捉摸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形、味、聲俱全。請給本語段劃分層次,並說說作者分別是從什麼角度觀察、描寫春風的?
① ② ③ ④
答:
3.①‖②‖③④ 觸覺 嗅覺 聽覺
4、這段文字突出表現了春風 和 的特點。
4.和煦 溫暖
《春》閱讀訓練Ⅲ
(一)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朗rùn( ) wǎn( )轉 醞釀( )( )
liáo( )亮 hōng( )托 應和( )
潤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è
二、給下列多音多義字注音並組詞。
( ) ( )
1、漲 2、散
( ) ( )
( ) ( )
3、暈 4、藏
( ) ( )
二.1.zhǎng(漲價) zhàng(漲紅了臉) 2.sǎn(零散) sàn(散步) 3.yūn(暈車) yùn(黃暈) 4.cáng(捉迷藏) zàng(寶藏)
三、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1、歡歡喜喜的樣子。 ( )
2、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態優美。 ( )
4、舒展、活動。 ( )
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四、閱讀課文,填寫下面的表格,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節): _______春
宏觀勾勒:
第二部分(第2-7節): _______春 春 圖( 春)
春 圖( 春)
具體描繪: 春 圖( 春)
春 圖( 春)
春圖( 春)
第三部分(第8—10節):_______春
四.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繪(春) 宏觀勾勒: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具體描繪:草(草報春) 花(花爭春) 風(風唱春) 雨(雨潤春) 迎(人迎春) 第三部分:頌(春)
(二)
一、下列各句與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組是(B ),將不同之處改正。
A.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
B.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C. 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帶著笠。
D.「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二、仔細揣摩下列加點詞語,簡析其表達效果。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1.「偷偷」二字寫出不經意間,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態,也表現出作者的驚喜之情。「鑽」則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顯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2.「鬧」字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
3、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3.「散」字生動地描繪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點點、不集中。「眨」字生動地描繪出野花隨風搖動的明麗之態。
4、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4.「逼」字准確地描繪出春雨滋潤下的小草極其青綠的色彩
三、古人描寫景物,由於觀察入微,寫了許多佳句。有的一字傳神,生動地表達了某種感受。試指出下列寫春的詩句中的加點字是從人體感覺的哪個角度寫的。
1、春風又綠江南岸( ) 2、兩個黃鸝鳴翠柳( )
3、踏花歸來馬蹄香( ) 4、一枝紅杏出牆來( )
5、處處聞啼鳥 ( ) 6、天街小雨潤如酥( )
三.1.視覺 2.聽覺 3.嗅覺 4.視覺 5.聽覺 6.味覺
(三)
一、閱讀下文,回答如下問題。
①「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②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③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1、「醞釀」一詞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還經常用來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造酒 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逐漸達到成熟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楊柳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個詩句運用了______ _的修辭方法,「楊柳風」 運用了______ _的修辭方法。
2.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 吹動楊柳的春風 引用 借代
3、春風本是無形、無味、無聲、難以捉摸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形、味、聲俱全。請給本語段劃分層次,並說說作者分別是從什麼角度觀察、描寫春風的?
① ② ③ ④
答:
3.①‖②‖③④ 觸覺 嗅覺 聽覺
4、這段文字突出表現了春風 和 的特點。
(四)
解析:第1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第2題考查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是依據春天成長的順序來寫的。第3題考查對語言表現力的認識。第4題則須先分析原文的句式特點:三個比喻形成一組排比,分別寫出了春的三個特點,再由此進行有針對性的摹仿。
(四)
閱讀課文最後三段,完成下列問題。
1、文章結尾連用了三個比喻來形容春天,它們分別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麼特點?有什麼深刻含義?
1、三個比喻分別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點。
含義:三個比喻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過程,贊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達了在春天裡奮發向上、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2、三個比喻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2、不能顛倒。因為它們是按照喻體的成長順序排列的,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過程。最後一個比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願望。
3、如果把三個比喻合成一段,表達效果有什麼樣的影響?
3、三個比喻獨立成段,起突出、強調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們各自表達出的春的特點就不鮮明,因此會削弱文章語言的表現力。
4、請模仿其句式為「秋」寫三句話。
《春》閱讀訓練答案
Ⅰ答案
(一)1、C 2、上、下 色彩絢麗、香氣濃郁 3、側面寫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現了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 4、(略) 5、「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就把花當作「人」來寫,將競相開放的花態寫得栩栩如生。
(二)1、A、 2、C、 3、B
4、「彷彿」一詞由實到虛,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從側面表現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
6、擬人、比喻、排比 7、紅杏枝頭春意鬧。 8、D
(三)1、盡情地表現 貶義褒用 2、②③①④⑤ 3、C 4、觸覺、嗅覺、視覺聽覺 5、柔和 芳香 悅耳 6、B 「宛轉」一詞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聲音圓潤柔媚,所以應選B。
(四)1、(略) 2、春 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 3、C 4、多(或細);閃亮;綿長 5、C 6、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 7、春雨圖 8、多、看 9、比喻,細密迷濛 10、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出春雨的可愛 11、擬人 (略)
(五)1、(略)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或: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A、「醞釀」這個詞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種氣息在空氣中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越來越醇。這一句從嗅覺的角度表現了春風的馨香與醉人。
B、「斜織」這個詞形象地寫出了細密、輕盈的春雨在春風中的動態特徵。
4、B
5、例:寫春: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風又綠江南岸 夜來風雨聲 春風吹又生 隨風潛入夜
寫夏:清風半夜鳴蟬 夜來南風起 風吹草低見牛羊
寫秋: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古道西風瘦馬 長風萬里送秋雁 林暗草驚風
寫冬:北風卷地白草折 風掣紅旗凍不翻 夜闌卧聽風吹雨 風勁角弓鳴
《春》Ⅱ
一、1.C 2.①A ②B ③A ④B ⑤B ⑥A(輕聲)
3.①醞釀:原意是造酒,這里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②黃暈:昏黃不明亮。③舒活:舒展,活動。④花枝招展:打扮得十分艷麗。
4.B 5.擬人,排比;擬人 ;引用,比喻
6.(1)「偷偷」二字寫出不經意間,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態,也表現出作者的驚喜之情。「鑽」則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顯示其旺盛的生命力。(2)「鬧」字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3)「散」字生動地描繪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點點、不集中。「眨」字生動地描繪出野花隨風搖動的明麗之態。(4)「逼」字准確地描繪出春雨滋潤下的小草極其青綠的色彩。
二、(一)4.新(或新生、生機勃勃);美(或嬌美、千姿百態);健(或健壯、活力無窮)。
5.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想去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6.鼓舞人們對光明的未來滿懷嚮往和希望,並決心為此而奮斗。
7.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1.春雨 春雨 細密 輕盈動景 物遠 雨 遠望 2.春雨 花針 3.細且密 細且亮 細且飄忽
(三)1.造酒 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逐漸達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 吹動楊柳的春風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觸覺 嗅覺 聽覺 4.和煦 溫暖
(四)1.草綠 嫩綠 淺綠 翠綠 2.朦朧:模糊,不很清楚。 感召:感化召喚。3.草綠、嫩綠、淺綠、翠綠、粉色、淡紫色、白色。最突出的是綠色。 因為綠色象徵了春到人間,萬物生機勃勃。 4.「一葉落而知秋」 5.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6.(略)
三、一、不好。前四幅寫景,迎春圖寫人,寫景是為了寫人。
二、B、F;C、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