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考試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考試題

發布時間:2020-12-17 08:19:06

A.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期末試題(含答案)

這個每年都不一樣的吧,你是要去年的嗎?我今年剛好初一來著,·沒空,還是靠自己吧。

B. 六年級下冊語文考試卷期末答案

1+1=2 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公理法是從某一科學的許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題,對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義,而這一學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下定義;對這些基本命題(也叫公理)也不給予論證,而這一學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題卻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中推出。
這樣構成的理論體系就叫公理體系,構成這種公理體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 至於「1+1為什麼等於2?
」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假設1+
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
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雪可
以粘雪,相當於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級階段,可以進入良性循環了。相當於2+
1=3。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 有了1隻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
物理學與1+1=2的關系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在數學當中已知1、2、3,則可以至於無窮,什麼是物理學當中的1、2、3呢?通常它們代表著:質量、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概念相當於1,它們是組成物理學宏偉大廈的
磚和瓦;牛頓運動定律相當於2,它使我們有了真正的物理學和科學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學的相對性原理相當於3,使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廣泛應用。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確定
無疑的,有了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推出未知。當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中國人知道了陳景潤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麼,什麼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
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
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對33×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嚴格的數學證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熱情,歷經兩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數學工作者,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
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里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里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

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 s個質數的乘積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s +
t」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 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
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從1920年布朗證明"9+9"到1966年陳景潤攻下「1+2」,歷經46年。

自"陳氏定理"誕生至今的30多年裡,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進一步研究,均勞而無功。
布朗篩法的思路是這樣的:即任一偶數(自然數)可以寫為2n,這里n是一個自然數,2n可以表示為n個不同形式的一對自然數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篩去不適合哥德巴赫猜想結論的所有那些自然數對之後(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夠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例如記其中的一對為p1和p2,那麼p1和p2
都是素數,即得n=p1+p2,這樣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證明了。前一部分的敘述是很自然的想法。關鍵就是要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目前世界上誰都未能對這
一部分加以證明。要能證明,這個猜想也就解決了。 1+1=?不就是等於二嗎?是的,的確是這樣。但是這個二卻不可小覬。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裡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換個角度1+1雖然等於二但是卻有許多含義。譬如說1+1=2分解後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後天培養;1=汗水。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個公式。當然要是換個角度,聰明的人就知道凡事無絕對。答案不可能只有1個,含義亦是如此。

1+1從腦筋急轉來說也可以等於一個數字「王」、田、甲。

C. 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人教版)

只要自己多多復習就一定考的到高分,就像我們老師說的:學習差也要臨時抱一下佛腳,也可以提高10多分。 所以不需要期末考試卷,只要自己加把勁在最後沖刺階段,我想你一定可以考上重點初中!!!918 【加油吧]

一、字詞部分。
1、讀拼音寫字,組成詞語。(5分)
Liao líng xié lián zhuāng
歌聲( )亮 ( )晨 威( ) 低( ) 銀( )素裹
眼花 ( )亂 ( )聽 和( ) ( )系 濃( )淡抹

2、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5分)
顧( )思( ) 迫不( )待 騰雲( )霧 ( )山峻嶺
明( )秋( ) 萬( )俱寂 ( )往知來 ( )人不倦
二、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用橫線標出。
鍥而不舍 挑釁 拎著 提供
悄然無聲 樹冠 夾竹桃 -----蝙蝠
2、按原文填空。(5分)
(1)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他好像有情義。

(2)我幻想他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應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3)盛開著的光玉蘭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

(4)夕陽也漸漸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域天的邊緣。

3、積累填空。(12分)
(1)在學校里,老師教育我們要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把知識學扎實學活,正如古詩中所說的「________ ,_____ 。」
(2)明代著名的詩人於謙曾經寫過一首《石灰吟》表現自己高尚的情操,這首詩中表現詩人高尚情操的詩句是 , 。
(3)、畢業在即,同學們請你在留言本上寫畢業贈言。(6分)
小明平時不珍惜時間,你可以送他「 , 。」這句詩與他共勉。
小江是你視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 , 」這句詩來表達你與他依依惜別的感情。

4、生活模仿秀。(2分)
你能否能依照例句,發揮想像,在下列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不能重復)。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
如果你是 ,就 ;
如果你是 ,就 。

三、課外積累
判斷對錯
1.克宜在去城市的路上救下了一隻蝴蝶,蝴蝶送給他一隻神奇的小鏡子。
2.熊夫人因為拿不定主意依那個孩子的希望來教才好,所以幼稚園關了門。
3.月姑娘要挑選一個最有用的丈夫,最後挑選了電做他的丈夫。
4.寄居在姥爺家裡的阿列克謝,不幸被姥爺毒打了一頓,還生了一場大病。
5.阿列克謝的媽媽又要結婚了,繼父是做買賣的。
連線 、 、 、
可憐身上衣正單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心憂炭賤怨天寒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 蓮花過人頭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忍能對面為盜賊
采蓮南塘秋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二) 《欣賞是一種善良》(16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
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 )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 )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幾經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 )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和世界意義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台灣作家林清玄青年時代做記者時,曾報道過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後,情不自禁感嘆:「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麼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無心寫下的這幾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是台灣幾家羊肉爐的大老闆了!在一次邂逅中,這位老闆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點,使我想,為什麼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的事呢?」從此,他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依賴與祝福。

1、在文中括弧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釋有:①誠實,不欺騙;②信任,不懷疑;③消息;
④書信; ⑤隨便
下列問語中的「信」應選哪個解釋?請把最恰當解釋的序號填入括弧內。(3分)
姑母寫信( ) 信筆塗鴉( ) 找到了自信( )

3、用「 」畫出短文中的過渡句。(2分)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們分別是 、 、 、 。

你最欣賞他們中的哪一位?並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 (5分)
5、這篇短文通過 和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欣賞是 。
在生活中要 。(4分)

四、習作。(40分)
讀了《欣賞是一種善良》,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欣賞是什麼?你被人欣賞過嗎?請圍繞「欣賞」寫一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的記敘文。題目自擬,字數在500字左右。

D. 人教版六年級下學期語文復習測試卷二答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期末測試題
一、字詞擂台。(19分)
1.讀下面的詞語,每組全對的打「√」,有錯的打「×」。(2分)
A. 靜謐 賞賜 精兵間政 落荒而逃 觸類旁通 ( )
B. 抽噎 名譽 積勞成疾 司空見慣 革故鼎新 ( )
C. 咳嗽 廚房 蜂擁而至 囫圇吞棗 寢不安席 ( )
D. 鼎盛 書藉 紛至踏來 竭澤而漁 膾炙人口 ( )
2.靈活運用課內課外的積累,根據要求填空。(2分)
(1)「唐國強、鄧亞萍、楊瀾」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這三個人的姓名按姓氏筆畫排列依次為 ,按音序排列依次為 。
3.我能用「傳」字組成不同的詞語進行填空。(2分)
( )疾病 ( )知識 ( )信息 ( )文明
4.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龍成為了一種文化。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 、 、 等帶有「龍」字的成語,都表示贊頌和祝福。(3分)
5.判斷題,說法對的打「√」,錯的打「×」。(4分)
(1)「爺爺的腰板還比較結實」和「這塑料袋一點都不結實」中的「結實」意思一樣。( )
(2)「侃侃而談」與「誇誇其談」所表達出的情感色彩是有區別的,不可混用。 ( )
(3)「鹿」用部首查字法應該查「比」部。 ( )
(4) 我國成語大都有豐富的內涵,下面的成語就是談的用兵之法。 ( )
圍魏救趙 暗渡陳倉 釜底抽薪 金蟬脫殼
6.馬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下面是根據「馬」的比喻義所填的成語,錯的兩項是( )。(2分)
①粗略的看(走馬觀花) ②走在前列(一馬平川)
③非常危險(盲人瞎馬) ④隨便走走(快馬加鞭)
7.抓住加點的詞語分析句意,然後在括弧里填上一個字的詞。(4分)
(1)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年味變得( )了。
(2)種樹人十幾天才來一次——種樹人來得( )。
(3)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日子過得( )。
(4)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鐳提煉得( )。
二、積累運用。(26分)
1. 展開想像寫一寫。這是一枚特種郵票,從郵票圖案中,我讀出了很多:
讀出了 ,
讀出了 ,
還讀出了 。(3分)
2.綜合改錯。(兩個錯別字,兩處語病)(4分)
體操運動員丘索金娜的兒子阿廖沙被診斷患上白血病。支付兒子昂貴的醫葯費,她毅然絕然地選擇復出,並盡可能多地參加比賽,爭取贏得獎金的機會。這位本來專功跳馬項目的選手,從26歲起努力使自己變成了全能形運動員。
3.課文傳真。(10分)
課文讓我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文字中有「情」: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 居里幾乎是 的人。」朗讀著這些句子,我們感受到作者對 之情;文字中有「畫」:「你好,清涼的 !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 !你吟誦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回味這些句子,我想給這幅畫面配上一個標題《 》;文字中有「理」:「如果無法在這種 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 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的樹,長成大樹就不成問題了。」咀嚼著這些句子,我想到了一句名言: ;
文字中有「聲」: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 !」品味著這些句子,感嘆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這是一種 的境界啊!
4. 古詩詞是我國燦爛文化的瑰寶,其語言精練,含意深邃,韻味無窮,令人百讀不厭。看到這些詞語,你會想起哪首古詩?請選擇其中的句子寫下來。(6分)
慈母情深: , 。
節日習俗: , 。
人才發展: , 。
豪情壯志: , 。
5. 古文今讀。(3分)
(1)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2)「之乎者也」是文言文表達的特點。「患者、學者、記者、老者……」中的「者」的意思是( )。 ( A.著。 B.代表某種身份的人。 C.指代事或物。)
三、閱讀沖浪。(25分)
(一)一年之後
1.老者在樹上釘釘子有什麼目的?他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麼?(3分)

2. 與漫畫中的老者所犯的錯誤最為接近的一項是( )。(1分)
A.杞人憂天 B.守株待兔 C.刻舟求劍 D.南轅北轍
3. 時間是無影無蹤的東西,作者是怎麼通過漫畫讓我們感受一年之後這一時間的變化的?

(2分)
(二)蝴蝶的家
我常想:雷雨天的時候,麻雀這些鳥都要躲避起來,蝴蝶怎麼辦呢?天是那樣的低沉,雲是那樣的黑,雷、電、雨、風吼叫著,雨點密集地喧嚷著,風將銀色的雨幕斜掛起來,世界幾乎都被沖洗遍了。就連樹林里也黑壓壓、水淋淋的,到處是濕的,這不是難為蝴蝶嗎?
我一想起來就為蝴蝶著急:這樣的天氣她們都躲在哪裡呢?她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 載不動一個水點 她們身上的彩粉是那樣的素潔 一點水都不能玷污 她們是那樣的柔弱 比一片樹葉還無力 怎麼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 想到這里,我簡直沒法再想下去了,心裡是那樣的著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確信地說:「她們和我們一樣肯定有家,當天上下雨的時候,她們會急忙飛到家裡去哩!不過他們的家在哪裡呢?人們家的屋檐下從沒見蝴蝶來避過雨;麥田裡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處是水珠滾落;園里的花是她們的家嗎?花兒自己就已經被雨點打得發抖了,怎能藏身呢?就連老樹乾的底面,也是順下水來,濕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裡呢?我真為蝴蝶著急了。
1. 第一自然段「這不是難為蝴蝶嗎」這里的「難為」具體指 。(1分)
2. 給劃線的句子加上恰當的標點。(2分)
3. 這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選兩項。( )(2分)
A.巧設懸念,引人入勝 B.運用排比、反復 C.細致的想像 D.運用對比
4. 你體會到作者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和思想? (2分)

(三)豆角鼓
有一個在幼兒園就熟識的朋友,男生。那時,我們同在一張小飯桌上吃飯。上勞動課的時候阿姨發給每人一面跳x疆舞用的小鈴鼓裡頭裝滿了豆角。當我摘不完豆角筋的時候,他會來幫我。我們就把x疆鈴鼓稱為「豆角鼓」。
以後幾十年,我們只有很少的來往,但彼此都知道對方在城市的某一個角落裡,愉快地生活著。一天,他妻子來電話,說他得了喉癌,手術後在家靜養,如果我有時間的話,請給他去個電話。我連連答應,說明天就做。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說:「和他通話時請您盡量多說,他會非常入神地聽。但是,他不會回答你,因為他無法說話。」
第二天,我給他打了電話。當我說出他的名字後,回答是長久的沉默。我習慣地等待著回答,猛然意識到,我是不可能得到迴音的。我便自顧自地說下去,確知他就在電線的那一端,靜靜地聆聽著。自言自語久了,沒有反響也沒有回饋,甚至連喘息的聲音也沒有,感覺很是怪異,好像你面對著無邊無際的棉花垛……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來電話說,他很高興,很感謝,希望我以後常常給他打電話。我答應了,但拖延了很長的時間。也許是因為那天獨自說話沒有回聲的感受太特別了。後來,我終於再次撥通了他家的電話。當我說完「你是 xx 嗎?我是你幼兒園的同桌啊……」我停頓了一下,並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氣,預備徑自說下去。就在這個短暫的間歇里我聽到了細碎的嘩啦啦聲……這是什麼響動?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搖動的聲音!
那一瞬,我熱淚盈眶。人間的溫情跨越無數歲月和命運的陰霾,將記憶烘烤得蓬鬆而馨香。
那一天,每當我說完一段話的時候,就有嘩啦啦的聲音響起,一如當年我們共同把擇好的豆角倒進菜筐。
當我說再見的時候,回答我的是響亮而長久的豆角鼓聲。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3分)
長久——( ) 熟識——( ) 怪異——( )
2. 聯繫上下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2分)
回饋: 徑自:
3. 「也許是因為那天獨自說話沒有回聲的感受太特別了。」這里的「特別」具體體現在哪裡?在文中用「 」畫出有關句子。(2分)
4. 「我」第一次給他打電話,是在自言自語,而第二次卻能聽到熟悉的豆角鼓的聲音。從中我感悟到 。(2分)
5. 「當我說再見的時候,回答我的是響亮而長久的豆角鼓聲。」這「響亮而長久的」豆角鼓聲述說的是 。(3分)
四、童心妙筆。(30分)
作文題目:一串快樂的音符
睜大我們的眼睛,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快樂,快樂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快樂在人們身上得到傳遞和接力……運用你學過的多種描寫手法,表達你感悟到的獨特的快樂。
附答案:
一、1. A. (×) B. (√) C. (√)D. (×)
2. (1)鄧 楊 唐 鄧 唐 楊
3. 傳染 傳授 傳遞 傳承
4. 龍騰虎躍 龍鳳呈祥 生龍活虎
5. (1)(×) (2)(√) (3)(√) (4)(√)
6. ② ④
7. (1)濃 (2)少 (3)快 (4)難
二、2. 在「支付」前加「為了」 「功」改為「攻」 「形」改為「型」 「絕然」改為「決然」
3. 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 她的淡泊名利的贊嘆 山泉 溪流 山中訪友 不確定 枯萎 如: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類似的關於戰勝困難的格言即可)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真知己
4. 如: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5. (1)認為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2)B
三、(一)1.想知道孩子一年之後能長多少。他的目的沒有達到。孩子在長高,而樹也在長高,而且長得比孩子還快。
2. C
3. 第一、二幅漫畫畫的是早春的樹木,第三幅漫畫作者畫的是冬天的樹木,第四幅漫畫作者畫的是冬天過後的晚春的樹木,這就可以看出漫畫故事的時間跨度是一年多。
(二)1. 指蝴蝶在下雨天無處可躲
2. 她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載不動一個水點;她們身上的彩粉是那樣的素潔,一點水都不能玷污;她們是那樣的柔弱,比一片樹葉還無力,怎麼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
3. B.運用排比、反復 C.細致的想像
4. 對蝴蝶的關心和喜愛,對自然界小生命的擔憂和關注。
(三)1.短暫 陌生 普通
2. 回報。 直接、獨自。
3. 自言自語久了,沒有反響也沒有回饋,甚至連喘息的聲音也沒有,感覺很是怪異,好像你面對著無邊無際的棉花垛……
4. 他從我的電話里得到了溫情,得到了友誼,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5. 純真的友誼,述說著人間互相關愛的溫情。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語文考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