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全國卷1語文試卷

全國卷1語文試卷

發布時間:2020-12-17 04:46:42

㈠ 廣東高考(全國卷1卷)一張語文試卷試題量多大

全國一卷的語文試卷題量比較大,一般做完不會留太多的時間。作文,閱讀和選擇題都是比較耗時間的,所以說,做題速度加快的話,還是可以做完的。

㈡ 2010年全國一卷語文試卷文言文全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2010年全國Ⅱ)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於兵。保裔在周屢立戰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於石嶺關,領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賜以上尊酒茶米。詔褒之,為高陽關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於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遲明,契丹圍之數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苟免。」遂決戰。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英等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復戰沒,世有忠節,深可嘉也。」保裔謹厚好禮,喜賓客,善騎射,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鏑相連而墜,人服其妙。屢經戰陣,身被七十創。貸公錢數十萬勞軍,沒後,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厚賜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敵乃退。當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聞而嘉之。(節選自《宋史·康保裔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再遇陣沒 及:趁著。

B.尋知代州。移深州 尋:不久。

C.會暮,約詰朝合戰 會:適逢。

D.援不至,遂沒焉 遂:於是。

【解析】本題考點:文言實詞理解。既要求有充分的閱讀積累,更要求有根據語境推斷詞義的能力。「尋」譯作「不久」,「會」譯作「恰逢」,「遂」譯作「於是」,在課本中不勝枚舉,也合乎這里的語境。A項,「及」雖也可有「趁」之意,但這里的語境不能譯作「趁」。「再遇」是保裔父親,「陣沒」意即「陣亡」,「及」應當譯作「等到」;「及再遇陣沒」後緊接「詔以保裔代父職」,意思是:到了康保裔父親康再遇陣亡後,朝廷詔令讓保裔代父親之職。「趁」的意思是利用某個時機;若「及」譯作「趁」,那麼朝廷和保裔都沒良心。

【答案】A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奮身殺敵的一組是

①保裔選精銳赴之 ②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

③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 ④身復戰沒,世有忠節

⑤屢經戰陣,身被七十創 ⑥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

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本題考點:信息篩選整合。應注意陳述主體是「康保裔」,事由是「奮身殺敵」。①非「奮身殺敵」,②主體不是「康保裔」,⑥「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的主體是張凝、李重貴,不是「康保裔」。

【答案】D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報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後戰死邊境:他代父職後,又隨眾將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來,給予賞賜嘉獎。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擊契丹。契丹大舉入侵,雙方約定次日早晨交戰,契丹卻提前至黎明層層包圍宋軍,保裔不願苟免於死,戰至兵盡矢絕,最終陣亡。

C.康保裔戰死沙場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死訊傳來,皇上深深震驚哀悼,停止朝會兩天,又賜封其子官職,同時一再表示,保裔是為王事而死,理應厚重褒獎。

D.康保裔品行端正,嚴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

【解析】本題考點:概括內容要點。D項「在與契丹血戰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不合原文末段意。

【答案】D

11.把以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貸公錢數十萬勞軍,沒後,親吏鬻器玩以償。

(2)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

譯文:

【解析】本題考點:文言文翻譯。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習慣譯出。第一句重點詞語是「貸」(借款)、「勞」(慰勞)、「沒」(通「歿」,死)、「鬻」(賣)、「償」(償還)。第二句重點詞語是「議」(提議)、「上」(上報)、「陷沒」(陷敵戰死)、「吾曹」(我們這些人)、「面目」(臉面)。

【答案】

(1)借了公家的數十萬錢款犒勞軍隊,死後,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

(2)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貴嘆息說:「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麼臉面呢!」

【參考譯文】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爺爺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時戰死。父親叫康再遇,當年跟太祖打李筠,也戰死。康保裔在周朝屢立戰功,父親再遇戰死後,皇上下詔命保裔代替其父親的職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澤州。又跟隨各位將領在石嶺關打敗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在代州當官、調任深州,又任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詔回朝內,並賜上等俸祿奉養老母。嘉獎了康保裔,又讓他去做了高陽關都部署。

契丹兵大舉入侵,諸將與契丹人在河間開戰,康保裔親選精銳之師參與戰斗,當晚會師,約契丹人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們重重包圍,手下勸康保裔換身衣服出逃,康保裔說:「大難當且,我不會臨陣脫逃的。」於是就開戰。打了兩天,殺死殺傷許多契丹人,地下塵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後彈盡糧絕,援兵卻遲遲不來,所以康保裔也戰死了。當時皇帝大臣們都在大名,一聽到康保裔戰死了,所有人震驚難過,皇帝兩天不上朝,追贈康保裔為侍中。封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康繼彬為洛苑使。康繼英等謝恩說:「父親沒有打勝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還封賞我們,臣等真是謝謝您啊!」於是悲傷哭泣伏地不起。皇帝悲傷地說:「你父親是因國事而死的,封賞,當然要厚重。」然後皇帝對左右的大臣說:「康保裔的父親、爺爺,全部戰死沙場,現在他也戰死,他們祖輩都有忠心,很值得褒獎。」康保裔為人恭謹仁厚知禮節,好結賓朋,擅長騎謝,箭無虛發。曾經一張弓放了三十支箭,拉滿弓射出去,筈鏑一個個被射了下來,沒人不佩服他的射術之妙。康保裔大戰無數,身上有七十處戰傷。曾經拿公款數十萬犒勞軍士,花完了就自己賣掉家私來償還公款,後來皇帝知道了,就給他豐厚的賞賜。

康保裔與契丹人血戰的時候,援兵遲遲不至,只有張凝、李重貴率領軍隊作策應,後來跟契丹兵一戰,康保裔全軍覆沒,李重貴與張凝去救援,卻腹背受敵,從申時殺到寅時,才把敵人擊退。當時全軍已經損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貴與張凝逃了出來,張凝想要想皇帝上書請求褒獎將士,李重貴嘆曰:「主帥都戰死了,我們這些人還想請功,有什麼面目啊!」皇帝聽說了這事,就嘉獎了李重貴與張凝。

一、(全國Ⅰ卷)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岳立,屹有偉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隱青岩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節選自《明史•王禕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 報:答復

B.多惠政,賜金帶寵之 寵: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懇求

D.法天道,順人心 法:效仿

【答案】B

【解析】「寵」為「寵愛」「獎賞」之意。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禕有非凡膽識的一組是

①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 ②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斂當減 ④裁煩剔穢,力任筆削

⑤亟宜奉版圖歸職方 ⑥ 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說理,不觸及利害關系;④是說他史事擅長,有文采。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禕兼有堂堂儀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聰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後偉岸而有風度,明太祖將他與當時的名儒宋濂相提並論,還認為他在才思方面勝過宋濂。

B.王禕憑借自己的才乾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後又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C.王禕具備很高的史學家素養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後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於開導學生。

D.王禕出使雲南時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雲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後悔無及。

【答案】C

【解析】「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錯誤,「擢」是提拔,「知」掌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

譯文:

(2)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

【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脫脫來徵收糧餉,用聳人聽聞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禕。

(2)上天已經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取代了它。你們這些微火殘灰,竟敢與日月爭輝嗎?

【解析】(1)注意「會」「遺」「必」「脅王以危言(狀語後置)」的翻譯。(2)注意「既」「訖」「實」「餘燼」「敢與日月爭明」的翻譯。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行直譯的原則;找准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詞;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參考譯文】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年時反應靈敏,很聰慧,等到成年後,身材高大,氣度非凡。他目睹元朝政治衰敗,就寫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送當時的宰相。危素、張起岩一同推薦了他,沒有得到答復。後來他隱居在青岩山,著書立說,名氣一天天大了起來。明太祖征討江西的時候,王禕獻上了頌詞。太祖高興的說:「江南有兩位大儒,是您和宋濂。學問淵博,您不如宋濂。才思雄健,宋濂不如您。」太祖創設了禮賢館,把王禕召入,安置在館中。又多次提拔,升到侍禮郎的職位,負責記錄皇上的日常起居情況。任南康的同知府事,有很多好的政績,太祖賜給他黃金帶,非常寵愛他。太祖即將登位,召王禕來到身邊,與他一起商議登基大禮的儀式。洪武元年八月,王禕上奏:「祈禱上天賜予長壽的要訣,在於存有忠厚之心,為政寬大,效法自然規律,應順百姓之心。嚴厲的政治,只能施行一時,不能作為長久的政策。浙西已經平定了,全國徵收的賦稅應當減少。」太祖接受了王禕的建議,誇獎了他,然而沒有完全聽從他的建議。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王禕和宋濂為修史的主管官員。王禕對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很熟悉,編撰時,刪除煩瑣雜亂的內容,在著述上花了很大的力氣。《元史》編撰完成後,王禕被提拔為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皇上的命令參與大本堂的教學,他對儒家經典和闡述的道理了解非常透徹,善於引導學生。皇上在朝廷上召見他問話,必定賜他坐下應答,他不慌不忙地與皇上閑聊。洪武五年正月,朝廷商議招降雲南,派王禕帶著詔書前往。王禕到了雲南就吿諭梁王,應該趕快把版圖歸還給朝廷兵部職方司,否則天朝討伐的兵馬早晚會到來。梁王不聽,沒有把王禕安排在招待使者的館舍住下。過些天,王禕又吿諭梁王:「朝廷因為雲南百萬生靈,不想用軍隊來殲滅你。如果你倚仗雲南路途險遠,抗拒朝廷明明白白的命令,後悔就來不及了。」梁王害怕,屈服了,當即讓王禕改住招待使者的館舍。正逢元的殘余勢力派脫脫到雲南徵收糧餉,他用恐嚇的語言威脅梁王,一定要梁王殺了王禕。梁王不得已讓王禕出來見脫脫,脫脫想要王禕降服,王禕斥責他說:「天朝已經終結了你元朝的命運,我朝實實在在已經取代了元朝。你元朝一點點沒有燒完的余火,還敢與日月爭光明嗎?況且我與你都是使者,我怎麼會被你降服!」有人勸說脫脫:「王公向來享有很高的名望,不可加害於他。」脫脫捋起衣袖說:「今天即便他是孔聖人,從道義來說,我也不能讓他活著。」王禕看著梁王說:「你殺了我,天朝大兵緊跟著就會到來,你轉身之間就要大禍臨頭了。」王禕就這樣遇害了。

閱讀全文

與全國卷1語文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