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7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有哪些
2017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如期而至,今天上午剛剛結束了語文考試,很多人都好奇今年出的是什麼作文,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地作文題目:
北京卷:
二選一
紐帶是能夠起聯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全國卷III(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B. 近十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全國卷)
近十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全國卷)如下:
1、2009年
兔子是歷屆小動物運動會的短跑冠軍,可是不會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被抓住。動物管理局為了小動物的全面發展,將小兔子送進游泳培訓班,同班的還有小狗、小龜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龜學會游泳,又多了一種本領,心裡很高興: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長時間都沒學會,很苦惱。培訓班教練野鴨說:「我兩條腿都能游,你們四條腿還不能游?成功的90%來自於汗水。加油!呷呷!」評論家青蛙大發感慨:「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麼只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展特長呢?」思想家仙鶴說:「生存需要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游泳就學打洞,松鼠學不了游泳就學爬樹嘛。」
要求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2010漫畫作文:
拓展資料: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
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高考由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教育考試院命制試題。考試日期為每年6月7日、8日,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各省(區、市)考試科目名稱與全國統考科目名稱相同的必須與全國統考時間安排一致。
C. 2019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l
2019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
1.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2.全國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3.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D. 今年高考語文的作文題目是什麼
全國卷I: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
(適用地區: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廣東、福建)
曾日月之幾何,「千禧寶寶」已赴戰高考,「00後」的時代將正式開啟。捧著保溫杯、泡著枸杞茶的你,看著奔赴考場的「青蔥面孔」,想必臉上早已老淚縱橫,心中卻仍然「老鹿蹣跚」。
全國卷II:
(適用地區: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重慶、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
二戰期間戰斗機防護,多數人認為,應該在機身中彈多的地方加強防護。但有一位專家認為,應該注意防護彈痕少的地方。如果這部分有重創,後果會非常嚴重。而往往這部分數據會被忽略。事實證明,專家是正確的。請考生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段作文。
全國卷III:根據標語寫作
(適用地區:廣西、四川、雲南、 貴州 )
材料作文: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
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 ,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北京卷:「新時代青年」、「綠水青山圖」
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選一,要求考生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
1、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發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2、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請展開想像,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上海卷:談被需要的心態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江蘇卷:解讀語言傳遞
花自語,鳥有語,生活處處有語言。生命也可以用語言來解讀,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語言來傳遞。語言豐富生活,語言詮釋生命,語言傳承文明。請根據所給材料作文,自己擬題,問題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2018年雲南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揭曉!網友、段子手們請聽題!
材料作文: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
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 ,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是考生,准備怎麼寫?
E. 高考語文試卷題目類型
第一部分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版閱讀);
第二部分權古代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閱讀);
第三部分語言文字運用(考查成語,病句,語句表達,邏輯填空,關聯詞);
第四部分寫作。
F. 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1.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內深?請結合容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2.「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3.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4.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5.電視台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G. 高考語文奇葩神題和答案
爭議 這個「接地氣」作文貼近中學生生活?
縱觀全卷,不少業內人士均指出,出題最大的特點就是新穎靈活且「接地氣」,「表面上似『奇葩』,本質依然是語文」。執信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雷永東老師分析,這次廣州一模的語文作文題,屬於新材料作文。從審題來看比較明確,是關於校服的塗畫,貼近學生的生活。
雷永東認為,學生可以圍繞校服的塗畫給出自己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是支持還是否定,只要論據充分與合理,都是可以的。」他認為,題干給出的材料是中性的,沒有引導學生要贊成或反對的傾向。
而廣州一中語文科老師賴潤華則分析,該材料作文不同以往,給出三個情景,但沒有一個明確主題引導,由此不少學生覺得沒有了立足點,暴露了審題的薄弱點。「很多考生不知道,校服只是一個切入點,真正讓你議論的不是說這個校服最終怎麼樣。」賴潤華認為,學生應該從校服上面的內容,引出個人對中學生生活實際的一些看法,這樣會有加分。
由此,老師們指出,一模語文的命題方向恰恰給學生們「提了個醒」:備戰高考不僅僅是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留心生活,關心時事。
觀點 語文教學需與時俱進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語文考卷的「個性」題目不僅頻現在自主招生等選拔考試中,更有向傳統考試延伸的趨勢。各種網路熱詞入題,讓學生們又愛又恨,連圍觀的網友都直呼「神題」又現。
「這類題目看似刁鑽,其實不難拿分,它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創造的空間,以考查能力替代記憶力。」一位不願具名的語文教研專家分析,與以往的語文考題不同,如今語文考試在命題上會更注重貼近性,將網路熱詞、時事熱點引入試題,而非死板地照搬課本。「這應該說是擺脫應試教育的進步,也更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
該專家認為,網路熱詞的出現是語言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越是流行,越是不能忽視,在語文教學中越要正確引導,理性研究。」另一方面,教學具有時代性,無論從語文教學到考核都應該更貼近「90後」甚至「00後」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習慣,「只有調動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不過,他同時強調,出題者還是要更多地從學生的知識架構和考察目的出發,不能為了凸顯試卷「新穎個性」,而出現讓人費解的題目,誤導學生。
H. 高考語文的閱讀和普通的閱讀有什麼區別
今年高考除了作文題難之外,高考語文的題目類型也發生了變化,不讀名著、不積累古詩文,單靠課本的閱讀量和文學常識,根本應付不來考試,而且題量、字數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說,高考語文其實是一場閱讀力的較量!
再不閱讀,孩子連題目都做不完
其實,早在去年,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就曾劇透語文改革的新動向,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會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未來,語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
3. 閱讀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范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范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只看《讀者》和四大名著,別說高考語文,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從今年的高考語文里,我們能夠看到這些政策的一些端倪。
高考作文全國二卷:
也就是說,高考不只是語文,英語、數學等等學科,最後歸根結底考的都是閱讀能力。預計2019年乃至今後的高考,閱讀題量會持續增加,鍛煉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
I. 高考語文考試答題常用詞語
(一)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三、說明文分類: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四、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舉例子:具體說明_____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作比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較,突出強調了____的_____特點.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六、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七、人物描寫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二)典型題實戰兵法詞曲小知識詞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詞(或曲)的格律,而題目則限定詞(或曲)的內容。如《補運算元.詠梅》,補運算元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引號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2、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3、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4、表強調。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准確、生動)。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題。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1、用第一人稱;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提煉中心、主題: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主要有兩種題型:A、「××」詞好在哪裡?★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B、「××」詞能不能刪掉?★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三)語文應試答題方法、技巧知識積累與運用一、書寫題:1、認真規范書寫;2、不出現錯別字;3、不亂畫塗改,在草稿紙寫好後再謄寫。4、學會審題。二、選擇題:1、直選法2、排除法三、修改病句的原則:能改一處不改兩處。1、刪減2、添加3、替換4、換位5、重組四、名著閱讀:《水滸》、《西遊記》、《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1、人物:姓名、綽號、外貌特徵、性格特徵、主要事跡2、故事情節:人物事例3、教育意義五、語言運用:1、語境表達:話題統一,句序合理,注意過渡、銜接和呼應。還要適應語言環境,注意場合、注意說話對象、注意文明禮貌。格式:禮貌用語+表達內容+詢問2仿寫:與例句的結構、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保持一致;內容保持一致,語意連貫,話題統一。3、縮句:滿足壓縮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擾項。4句式轉換: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三者間的轉換;直接敘述變轉述。閱讀題技巧(一)、記敘文閱讀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後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並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後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二、文章概括: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抓要點概括,推動情節發展的要點必須要\首尾的關鍵句必須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表達了作者對__贊美與敬佩之情等,贊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質)三: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四、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表達了情感。排比:表現了,抒發了,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模式:(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2).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如:此句運用了,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五、記敘順序及作用?(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2)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3)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2、內容上:開篇點題、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3、寫法上:氣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七、評價感悟類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向.褒貶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稱作用: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第三人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的反映客觀內容,有比較寬廣的活動范圍。六、材料作文應對策略一、材料作文相關知識1、材料作文的特點:(1)讀寫結合,考生要通過閱讀、分析、提煉、聯想、表達之後,才能完成寫作任務;(2)自擬題目、不限文體,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寫出個性與創意來。2、材料作文的形式:(1)文字材料,構思作文。(2)漫畫材料,看圖寫文。(3)讀後感等。二、材料作文應對策略:1、讀懂材料;2、明確要求。(一)、給文字材料作文1、結構:材料+要求(必須與材料有關。看懂材料,確定主旨)。2、審題和領悟:看清要求(擬題、文體、文字、內容等),確定立意、結構。3、具體建議:合理使用材料,不避開材料,另起爐灶。記敘文:分析材料內容,聯系相關的人或事。開頭:「讀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閱歷中,也有這樣一個人」。結尾再用恰當的議論將所敘的人或事與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較,畫龍點睛即可。寫讀後感,要讀懂材料並准確提煉論點。圍繞一個觀點寫感受,從"引_議_聯_結"四個方面進行寫作.高考語文答題公式22010-05-1321:41一、描繪類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答題示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問:「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成「真是可愛的孩子」?答:因為「好一個」比「真是」感情更強烈,「調皮」比「可愛」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徵。結構類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答題示例:「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節選自《荷包蛋》)問:文中的「告誡」「教訓」「意味深長」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答:不能。因為文中這三個詞語是遞進關系,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修辭類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3.對比:強調了……突出了……4.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答題示例:兩千多年前的這個關於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里,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麼純潔而神聖的情操。(節選自2002年全國卷《話說知音》)問:怎樣理解這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二、有關布局謀篇的題型: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答題模式: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3.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答題示例: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看著他瞪圓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綳緊了肌肉等著,於是一巴掌扇過來,於是腦袋嗡的一聲……(節選自韓羽《父子之間的怯意》)問: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為下文寫父親對「我」的愛作反襯;(2)為文末寫父親對「我」的怯意作鋪墊;(3)照應了「父子之間的怯意」這個題目。三、有關表現手法的題型:藝術類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答題示例: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側影,歷史浩盪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做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爾一島,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主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捐助,表示休戚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問: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答: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並深化了鄉土情結的涵義。具體說明了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應了開頭,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人稱類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答題模式: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答題示例: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註: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節選自2000年全國卷《長城》)問: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⑵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答:⑴將長城擬人化:A.便於與長城對話,B.便於抒發感情。⑵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四、有關歸納內容要點的題型: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答題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步整合答案。答題示例:母親愛花,我也跟著愛起花來。家住在石門鄉間,前後有兩個小小的院子,於是,也種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植物,按著季節,也會開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時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來淡淡的清香,覺得自己好像也安靜古雅了起來。夏天的傍晚,茉莉會不停地開,摘下兩三朵放在手心裡,所有青春的記憶都會隨著它的香氣出現在我眼前。我想,我愛的也許並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時光,在每一朵花後面,都有著我珍惜的記憶。(節選自席慕容《花的世界》)問:本段寫我愛花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請概括寫出。分析:四句話中很顯然前兩句各是一層,後兩句是一層。再提取每層的要點詞「母親的愛花」「安靜古雅」「珍惜的記憶」,最後整合答案。答:(1)受母親的愛花的影響(2)花讓自己變得安靜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記憶。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