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試題中回顧知識部分學生失分的原因是
錯字層出,知識學了也白學
在試卷中的填空和默寫題中,學生其實是把文字全部默內寫出來了,但卻被打零容分。為什麼?因為每個句子都出現至少一個錯別字,而按規定,錯一個字,整個句子的分數丟了。
答卷馬虎,答案再好都枉然
一是字跡潦草,讓老師如看天書。
二是卷面臟亂、改動不統一。
三是一些理科運算題,只寫答案,沒有寫步驟。
心理不穩,難易都丟分
不少學生心情大受影響,變得手忙腳亂,連其他平常輕輕鬆鬆就能完成的題目此時也沒了思路,做不出來了。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更是被困難題中出不來,結果後面的題目都沒有時間做。一味困在難題中,就可能難題沒做出來,連簡單題也沒了思路,那才是難也丟分易也丟分,太不劃算了。
答非所問,啞巴吃黃連
一是審題馬虎,不是不會做,是審題不認真,問牛答馬,或上面都做對了,搬到下面卻錯了。
二是基礎知識不扎實、訓練不夠造成的審題不清。比如同一個內容的題目,問法不同,結果許多考生一看到相同的內容,就急急忙忙下筆,把平常做的原文抄下,卻沒看到,問的是另一個方向的問題。
❷ 語文試卷分析(哪部分失分、失分原因、提高措施、下學月計劃)寫成作文的形式
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這不僅表現在第一部分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語版言運用題的權解答上,而且還表現在通過閱讀材料,對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閱讀題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語言表達中。學生心中所想沒有準確說出,言不達意,是不會得分的。
閱讀理解綜合分析能力差,這是閱讀題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選文言文閱讀材料是課內的,現代文閱讀材料均為課外的,包括說明文閱讀和記敘文(散文)閱讀,從題型上看,主要是問答題,突出考查學生閱讀表達能力和獨特的體驗,同時注重到讀書方法和探究意識的考查。試題分別從字詞的認讀,詞句理解,信息篩選,文意概括,中心與材料的關系,句子的含義和作用,感受、體驗、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
作文偏離話題、跑題、結構不完整。本試卷作文採用半命題作文的形式,對學生來說,半命題作文寫作選擇的面更寬,靈活、自由。試卷中作文題,不設審題障礙,淡化文體要求,對題目擬定,中心確立,文體選擇,寫法運用,都有較大選擇自由,倡導多元而富有個性的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有創意的、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❸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例文
怎樣來寫試卷分析
分析要掌握要點自
1.錯誤的原因
2.失分的原因
3.成績是否滿意
4.舉例,如:要多加練習
5.以後考試之前復習的方法
6.以後要怎麼做
只要照著要點寫,就可以了,很有效 每個要點80字~100字就夠了
❹ 我們剛月考結束,老師讓我們寫語文試卷分析,請問語文的失分原因具體有什麼(Eg:基礎知識)
文言文閱讀這塊失分較多,因為只要你讀不通讀不懂文言文,這個題基本就沒法做,而且考生不會發揮自己的聯想。王嫣雪老師建議,在文言文閱讀這一塊復習的時候最好可以跟著高考所有的選文同步進行。選文分為兩塊內容,一塊是武將的傳記,另外一塊是文官的傳記,學生下大功夫集中做五、六篇,會有很大效果。當考生在快速閱讀過程中,還要夯實個別詩詞的准確詞義,利用手中的古漢語辭典進行查閱,一個詞一個詞地進行理解記憶。
作文是大頭,佔60分,不能關門造車,關注一下社會發展方向是非常有好處的,使得我們在拿到這種作文題的時候不至於太陌生,而是感覺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人,感覺到自己肩負著社會使命,而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是作文命題中的一個大方向。」
閱讀中的主觀題總是讓考生頭疼,主觀題的回答要把文章讀懂。例如在小說閱讀中,人物形象總是復雜的,主題也是多樣性的,在這樣情況下,考生要仔細分析在特定的情節之中這個人物是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同時,通過這樣的人物,作者想表達一個什麼主題,給讀者一個什麼樣啟示,考生可以先把自然段標識出來,每讀一段做一個概括。這幾年考人物傳記類的閱讀文章時,選擇的內容都是突出人物貢獻精神或者高尚情操的,考生在回答主觀題時,要善於概括人物的品質和情操。
❺ 語文考試失分原因分析怎麼寫
常見的丟分題型及原因分析
1、字音字形題,耗時過多而丟分。
字音字形題耗時不要超過1分鍾,否則既降低了答對的機率,還擠壓了其他題的時間。俗稱「丟雙份」。高考語文選擇題多為復查負效題,不復查還好,越查越易改錯。
【對策】選擇常見100個多音字和100個常錯形近字,遵循「以義定音定形」原則,適度聯想發散,逐一記憶過關,每天一題,適當訓練。
2、詞語(成語)運用題,不知分類而丟分。
成語題中只要出雙重語義的一般是選擇項,比如燈紅酒綠、想入非非等。當然成語還有因不了解成語意思誤用、因不明成語適用對象誤用、因不明成語感情色彩誤用等角度進行分類。
【對策】1)選擇100個常考成語和100個常錯成語,逐一過關,每天一題,適當訓練。2)其他實詞虛詞不能放鬆。
3、語病辨析題,不分輕重而丟分。
語病題是命題人最頭疼的題目,因為語言本就講求約定俗成,因此答題時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較哪個選擇項更好一些--「認對不認錯」。
【對策】匯總高考題,熟悉六種語病類型,分類解析,每周一題,適應訓練。語病題是訓練低效題。
5、實詞理解題,教材不熟而丟分。
實詞題與教材文言文聯系最緊,出題點一般為教材內容。
【對策】匯總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譯梳理過關。
6、文言篩選題、分析概括題,忽略原文而丟分。
【對策】文言篩選信息題的關鍵是將選擇項內容代入原文,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排除。分析概括題除了要重視原文,代入原文外,還須盯緊該題設錯的五大方面(攪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語意邏輯)。
7、文言翻譯題,得分點不全而丟分。
【對策】匯總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譯過關。
重視四個落實:
一是字字落實,重點在單音節詞翻譯為以該單音節詞為核心的雙音節詞;
二是句式落實,不僅有句式還包括活用法;
三是文從句順語言落實;
四是得分點定位落實,是得分點的絕對不能譯錯更不能譯掉。
❻ 語文古詩默寫失分原因分析
仔細想想,學生對默寫的厭煩,應該不在於他們對默寫方式的厭煩,而更多地在於他們對沒有足夠興趣卻又必須背誦默寫的文章的厭煩。這些文章又不是很理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想當然的寫一些別字錯字,更談不上默寫的准確性了。花大量時間去背誦這些課文或名句,到最後一兩個錯別字就否定掉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生就更沒有興趣去背誦積累了。
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得反思自身,教學方面是不是需要改進。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重視對文本的語法講授,機械地幫學生梳理大意,而輕視了詩歌本身的文學性和思想性的引導。惡性循環到背誦默寫,學生就更沒有興趣了。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中的「生」字,學生經常會誤寫成「升」。我就說明月在海上慢慢升起,就如同生命的孕育過程,它表現了明月的生命力。再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其中的「幽」字,學生經常會誤寫成「憂」。老師應該幫學生梳理,這里的「幽」是「隱蔽」的意思,在句中與「暗」是同一個意思,表現了琵琶女的愁與恨,學生這樣理解就不容易寫錯了。還有「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中的「銷」,如果能知道它是「熔化」的意思,就很難寫錯。這樣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比死記硬背要強得多。
此外語文老師也要努力探討並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尋找好的切入口,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形成良性教學模式,在教學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才會形成良性的教學模式。比如,幾乎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在早讀課上安排各種形式的默寫活動,默寫得好的同學進行一定的獎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默寫得不理想的一定要他們平時多背誦,多默寫,同時課堂上多叫這些平時相對比較怕背書的同學回答問題,讓他們也意識到老師在時刻關注他們,這樣能減少這些學生的惰性。高中語文「名句名篇」的考查重在積累,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突破。只有功夫花在平時,才見成效。
四、對策
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許多文章同學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麼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如何把默寫功夫做到細致准確,一字不差,並能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確實需要掌握一些竅門。平時,考生若能掌握一定的默寫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首先,出聲誦讀。誦讀,是做好這道題的根本。有些同學有一個不良的習慣,早讀課不是背書,而是看書,沒有朗朗的讀書聲,做題時也缺乏語感。誦讀是背誦的好方法,每篇連續誦讀五遍以上,你會發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程度,另一方面隨著誦讀遍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與理解,同時自己對文章也會有獨特的感悟、體會,會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勾畫重點語句。把每一篇古文、古詩的名言警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勾畫下來,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並理解它們在文中的作用,幫助理解性記憶。平時養成良好的積累名言名句的習慣,特別是積累重要的、有特點的名言名句,也算是做好默寫這道題的一個捷徑。
第三,書寫。背熟文章之後,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看幾遍,多寫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雖是收尾,但很關鍵,如果做不好,將前功盡棄,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
要做對名句名篇默寫題前提還是要理解句意,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提高默寫的正確率。同時,平時一定要克服懶惰思想,勤於動筆。在復習有限的時間里,多想些方法,多用些技巧,多做些歸納,多作些總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❼ 初一語文試卷分析600字 要求1.錯題失分原因2.以後改進措施(具體)
你在開玩笑吧,要分析錯題失分原因和改進措施,可是我們根本不知道你錯在哪裡啊 所以怎麼寫哦~
❽ 分析失分原因,打算採取什麼措施(300字)
這次的月考我沒有考好,我覺得原因主要是我沒有好好復習。在家的作業我也沒有認真做,做的馬馬虎虎,不會的題也沒有用自己的大腦仔細思考,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尋找答案。在家的作業我的錯誤率很高,並且復習時總是心不在焉,喜歡發呆,總是不能把心思集中在學習上,直接導致這次的考試我沒有考好。考試時,我沒有認真看題,導致很多題因題目看錯而扣分。而且我的計算題這次也沒有把握好,錯了很多。這次的語文考試的作文我遇到了很大的難題,作文不是我的強項,但也可以入眼,但這次的作文我卻毫無思緒,並且是胡編亂造,缺乏真實性與美感,給考官一種不好的印象,在印象分上就給我大打折扣,然而扣了很多分。這次的考試沒有考好有很多原因,但還是自己的馬虎和不自覺而造成的。這次我定給自己的目標我沒有能夠達到,而卻數學更是發揮異常。我覺得很對不起自己,很對不起老師,很對不起父母。這是初中以來的第一次考試,我考得很差,我知道,這只是第一次而已,以後還會有更多的考試。經過這一次的反思,我一定會再下一次考試中好好努力,爭取考出一個令自己,老師,父母都滿意的分數。
❾ 初二下冊語文期中考試的得分與失分原因
第一,如果是中考的話:你1,不能錯在字音字形。2,你不能錯在古詩。3,你不能錯文言文。4你的閱讀只可以扣4分,多在記敘文上扣分,議論文就抄文中的答案,說明文不許扣分。作文多看例文。。就好了!
❿ 語文考試作文失分原因有哪些
作文低分原因分析匯總
(1)偏題跑題。
(2)沒有題目,題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數不夠。
(4)寫錯別字,寫完文章後至少讀上一遍。
(5)沒有結尾,不得高分。
(6)材料作文拋開試題所給的材料。
(7)機械套用考前作文或範文。
(8)文體四不像。
(9)議論文「理」不夠,「例」來湊。
(10)寫與考試無關的話。如寫閱卷教師多麼地辛苦,請多給自己一些分,請多同情學生,手下留情之類。
(11)無視閱卷老師智商,給老師講「低級」的道理。
有的學生在作文中,非要給「授人以魚」做好好的解釋,哪個閱卷老師不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就你知道還在試卷上做一個詳細的解釋,顯示自己什麼?
(12)不能切題,滿篇是無關緊要的內容。
幾乎所有考生都能看懂作文材料,但是你看懂了,你寫的東西別
人未必看懂,因為即便你寫的文章,標題是你自己擬定的,可是閱卷老師看了之後,好像內容與標題不是非常密切,甚至有湊字的嫌疑,這樣的話你的文章自然就是低分了。
(13)思想缺乏深度,不積極向上。
在閱卷中,戀愛題材是高考作文的禁區,武俠故事是「無人區」,發牢騷的文章是「白區」。高考這么重要的考試,你卻把你的愛情故事拿過來分享,還有看問題偏激,在你的眼裡滿眼都是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這樣的文章,肯定不會受到歡迎。
(14)套用模式明顯。
高考中讓閱卷者發現「套作」結果會怎樣,學生們多數都很清楚,但是很多學生在考前,套用模板,如三大段、「觀點+材料」的公式、「引、議、聯、結」的公式,結果文章中也出現了一些論據、觀點,但是那是套作,還有一些套話,不能給人真實感。
語文作文常見失分點
一、文題不符
例文:《我和校園》
步入菁菁的校園,你會感到置身於一個五彩繽紛的花海步入菁菁校園,你會感到置身於一個五彩繽紛的花海,沉醉於一個綠樹成蔭的公園。抬頭而望,有高大挺拔的蒼天古樹直沖雲霄;低頭俯瞰,有翠綠欲滴的茵茵小草對日淺笑;環顧四周,有矗立著的充盈著知識氣息的教學樓默默地訴說著百年老校悠久的歷史和今日的輝煌。靜心傾聽,有百十隻鳥婉轉低徊;細細體會,那清新的空氣帶著縷縷花香盪滌我們的心扉。
清晨,太陽用金色的曙光迎接我們的到來,大樹用寬大的胸懷帶領我們前進,就連帶著晶瑩剔透的露水,舒展自己的身體,向我們訴說著美麗心情;中午,淺淺的陽光從高高的樹上投射下來,落下斑斑駁駁的影子,我們踏著樹與影的舞蹈,漫步在「芳草鮮美」的校園里,另有一番韻致,傍晚,倦歸的鳥兒漸漸停下了歌聲,停落在枝頭。晚霞給校園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綠色繚繞的校園在霞光的籠罩下,別樣動人。
「對坐軒窗讀書樂,怎忍花前不醉歸」旦復旦兮,綠色的校園里,大樹見證著我們的成長;綠色的校園里,小草給予我們前進的希望,綠色的校園里,我們用汗水把來時的路澆灌,綠色的校園里,我們帶著為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可愛的綠色校園,走向明天那未知的輝煌,那時的我們,會笑著看大樹欣慰的眼神,看小草會心的微笑,試想,當菁菁校園用它那充滿希望的綠色辭舊迎新時,會是一種怎樣明媚的風景……
學生讀了這篇文章說了不少的表揚的話,什麼順序清晰,什麼用詞優美之類的。我提示學生讀題目後再讀內容,於是他們說了——文題不符。怎麼一個文題不符?看內容,題目應該擬定為《美麗的校園》之類的,看題目《我和校園》就得寫寫自己和校園發生的故事、情感。嗯,還真是會說。但是,為什麼是得老師提醒後才發現呢?學生不好意思:光顧著看文章內容了。所以,老師要嚴重警告:無論是寫作還是做事首先做到——「大處著眼」!這「文題不符」好比小沈陽說的跑偏,任你內容錦綉爛漫,與題目不符便是不值一錢。
二、重復啰嗦
例文:《母愛植根於平凡》
風,輕輕地吹,觸動著心靈沉睡的思念的弦風,輕輕地吹,觸動著心靈中沉睡的思念的弦;恬靜柔美的月光,籠罩著仁慈博厚的大地。穿越時間的薄紗,在蕭瑟的秋風中,回盪著媽媽的如蜜般的微笑,無可奈何的愛的嘮叨。
昔日如灰煙塵飄浮,似心靈如飛的跳躍。如果往事是滿天聖潔的白雲,那麼潔白的雲霞中絢爛異目的彩虹,便是媽媽的嘮叨。
聽!山泉汩汩地唱著歡歌向西而去,匯聚成浩瀚的大海——那便是嘮叨里蘊涵的愛。是媽媽的嘮叨,伴我快樂的成長;是媽媽的嘮叨,幫我渡過那座錯誤搭成的小橋……
一個開頭,何其啰嗦重復!真真「懶老婆的裹腳——又臭又長」。那我們來選一下,哪一個做開頭不錯?幾乎都選了第三段,理由是:簡潔扣題,運用比喻,提示下文要寫作的內容。說的挺明白。
三、交代不夠
例文:《讀書的四種境界》
讀書確實沒有止境,然而讀書卻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的三句話,他闡述了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修養造詣之各種不同的階段而言者。讀書作為生命的需求,作為一種修身養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為一項凈化、豐富、擴展人生的崇高事業,讀書當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種境界。
這篇文章讀過後,學生茫茫然。因為此段之後的文字條理清晰,多有詩句引用,文采不錯。我只好點出這段,讓學生再讀,說說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立即說不知道王國維的三句話三層境界是什麼。這就對了,你寫出來的文章是給別人看的,要考慮看文章的人能否看明白,所以寫事情要有頭有尾來龍去脈寫明白,屬於引用的要交代清楚作者、內容。這就是「作者要有讀者意識」。
那要是改的話怎麼改?學生表示不會,因為不知道。那好辦呀,刪!當你在修改一篇文章的時候,發現有自己無法看懂的有自己看煩了的,刪掉,毫不留情的刪掉。像這段,留著開頭一句或是結尾一句做開頭,就很OK。學生信服。
四、人稱混亂
例文:《與書相伴,共同成長》
好書在手,我會不自覺地被它吸引,難以割捨,於是斂思凝慮,心無旁鶩,細細地展閱。隨著一頁一頁地翻過,書香會沁入肌膚,隨著你的血而流淌、奔涌,雖難為人理解,卻能自得其樂。
學生說了,開頭是「我」,後面又說「你」,這是人稱不統一,到底是我還是你?怎麼改?很簡單,把「你」改成「我」就可以。
我表揚。然後問人物對話時呢?學生倒也不含糊,直接對話的人稱該你就是你,該我就是我,改該他就是他。如果是轉述就要改一改。不能亂的。很好。我的作文訓練之一——「人是這么能說話」,有效果。
五、標點不準
例文: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只去求得一帆風順,生命也就是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這個不難,學生立馬指出並列兩句之間用分號。我讓他們迅速再找標點使用不當的地方,他們舉出多處。不再贅述。
例文:啊!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心,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這句呢?等了一會兒,學生不覺。我遂重讀了兩處嘆號。生恍然,太重了,過了,換個逗號就可以。那就讀讀試試。哎,這感覺就對了,悠長的,感慨的味道用一個逗號就都帶出來了。
為加強印象,我謅了兩個烏有學生——一個寫作文一句一個嘆號,一個嘆號不過癮就來兩個甚至是三個,把老師看的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慷慨激昂刻骨銘心……還有一個寫作文一個逗號用到底,把老師看的是心口發悶血壓上升氣喘吁吁……學生大笑不止。
應該印象深刻吧。
六、前後矛盾搭配不當用詞不準
例文:①望窗外無月,又是一個悲壯的秋季,空中飛舞著片片黃葉,不知他們是悲傷還是歡笑的代表。
②我憚懼著,深愛著媽媽如痴如愛的嘮叨……
學生說既然是悲壯的秋季,為何後面還有歡笑?既然憚懼,怎麼還深愛?我說,問的好,疑的好。這就叫前後矛盾,讀的人看到就會和你們一樣生出疑竇,你們在寫作的時候要避免出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知如何解答的尷尬,就要把自己當做讀者,多讀幾遍自己的文字。
然後一生又道,還有問題。是什麼?如痴如愛的嘮叨?如痴如愛的嘮叨?這是一個什麼用語?我幾乎拍案而起,吼一聲「好」——你對文字是敏感的。那你說應該怎麼著?有如痴如醉這個詞語,但不能搭配「嘮叨」,只能說「不停的嘮叨、煩人的嘮叨,令人……的嘮叨」。眾生側耳凝神、點頭稱是。
這是作文中的又一個大毛病——搭配不當、用詞不準。我板書。這樣不知所雲、生搬硬造的語句,從我們的作文中剔除,讓我們的文字規范、准確、干凈。
七、胡拼亂湊
因為第六項並列三病,故此項為第九。
例文:《與書香相伴,共同成長》(此文問題最多,故全文轉載)
①讀一本好書,就像跟一位知心朋友交談,讀一本好書,就像跟一位知心朋友交談。讀書的空間,不要求華麗、高雅,只要愜意、祥和就可以。是書這無聲的摯友使我明白,讀書使我獲得更多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
②而今,閑來無事,便愛讀書。不為黃金屋,不為顏如玉,不為千鍾粟,更不為那一紙榮譽,只是為了讀。讀書已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坐是卧,如果沒有一本書做伴,就要心下茫然,躑躅不安。
③我最喜歡夜深人靜,燃一支紅燭,到書海中跋涉。若窗外還下著雨,則更是讀書的好時候。萬籟俱寂,伴著搖曳的燭光,聽著雨聲,是極易進入書的境界的。你可以在書的世界裡一無阻礙地上下遨遊,讀三毛灑脫、豁達的人生,讀朱自清那深沉的父愛,讀魯迅那錚錚的鐵骨……還可以在書中隨心所欲地縱橫馳騁,跟著魯迅去看社戲,隨魯濱遜去航海,也可以步入路遙平凡的世界,更可以「飄」去目睹亂世佳人郝思嘉的風采。在書中實現了心靈的對象、思想的交流,時而有所憬悟、時而有所生發。那種深沉的體驗,正如空谷幽蘭為你送來的一縷芬芳,回環往復,綿綿不荊
④好書在手,我會不自覺地被它吸引,難以割捨,於是斂思凝慮,心無旁鶩,細細地展閱。隨著一頁一頁地翻過,書香會沁入肌膚,隨著你的血而流淌、奔涌,雖難為人理解,卻能自得其樂。
⑤讀書需要有閑心、閑情、閑致,忙忙碌碌、心煩意亂是讀不進書的。看古人在澤畔行吟,在月下操琴,在松篁里讀書,不受絲毫的干擾,這是一種何其風雅的人生……可是,這樣的人生已隨昔人一起遠去了。所以,在現實社會中,只要擁有了一份恬雅曠達的胸襟,完全可以忙裡偷閑,而不必非等到有許多時間時才去領略讀書的趣味。只要偷得片刻的閑暇,一樣可以體會書的深蘊。而一旦當步入了書的心扉,則那種恬靜,同樣令人無所止追,與書沉浮此間滋味,也只有讀書者方能領會。
⑥在書中,我能領悟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意境;在書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在書中,《魯濱遜漂流記》教我做生活的強者,笑迎人生;《苦菜花》教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讀書的時候,我可以把煩惱拋掉;讀書的時候,我擁有了一片寧靜的心境。我可以跟著李白吟誦幾句什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可以跟著李煜吟誦幾句什麼「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⑦何是福?讀書也。茫茫人海之中,熙來攘往的人群,都在為著塵俗的利慾而奔趨著、追逐著。惟有書,惟有好書,才是一方凈土,是一方釋放靈魂的樂園。
已經用了一節多課問診了許多文章,所以這篇文章我讓學生讀上兩篇以後再發言。我說的很明白,就是找它的毛病。
學生指出第六自然段的「我能領悟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意境;在書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屬於句子不完整,應該仿照上面兩句把「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寫完整。
仍是這段,我可以跟著李白吟誦幾句什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可以跟著李煜吟誦幾句什麼「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應該跟我能領悟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意境;在書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合並,都是引用古詩文。而且,寫了三句也就差不多了,寫多了反而啰嗦重復。看,已經學以致用了。我贊服。
第五段「無所止追」啥意思?老師說的硬造詞語。對。
題目有「共同成長」,內容裡面沒有「共同」,這是文題不符。准確。
第三段和第六段寫的都是讀名人作品的感受,重復了。是,確實是這樣。
段落與段落之間看不出什麼關系,好像每個段落之間不說話似的。
我有些激動——你的眼光太精準,很犀利。從一開始給這些文章挑毛病時老師就說「大處著眼」,你能從整體上看出這篇文章段落之間不搭茬。這說明什麼?這篇文章是拼湊的!而且純屬胡拼亂湊!每段看似都不錯,但是湊到一起,便是五色的布塊打補丁,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這文章哪來的?學生笑,網上。這是一張破網。網不著大魚。學生又笑。
你寫作文時,還網不網了?不網了。怎麼辦?老老實實地寫,認認真真地改。
以上《語文考試作文失分原因有哪些》由有途高考網小編整理,更多高考作文範文和作文素材請查看有途高考網助考頻道,該頻道為全國高考生提供高考滿分作文、作文指導、作文素材、優秀作文等,為考生加油,為備考護航,歡迎訪問有途高考網,高考生的專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