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八上語文人教版29課練習冊答案

八上語文人教版29課練習冊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24 20:30:46

① 八年級上冊語文 22到29課 文言文8個字解釋 5個句子翻譯 25 30課的詩主旨

少年,不帶你這樣的,太沒有求學精神了;簡直就是來抄作業的嘛!

② 四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的第八題的第3小題怎麼做

把照片發過來吧

③ 求八年級上冊語文21 22 26 27 29課課文 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看見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桃花林)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感到十分詫異。又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下了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到處都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個都安閑快樂。
(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食物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了,於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來往。(村人)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告辭離去。村裡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都做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了這樣,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
1.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譯: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武陵人以打魚為生。注釋:「武陵是湖南常德歷史上的第二個行政區劃,魏晉後,武陵郡轄沅水流域諸縣。」(《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周新國 周波 著 )
2.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譯: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的遠近。
3. 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譯:忽然看見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流的兩岸,長達幾百步,其中沒有別的樹,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
4.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譯: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5.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譯:桃林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就出現了一座山。
6.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譯: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下船,從洞口進去。
7.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
譯:剛開始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交通,雞犬相聞。
譯: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到處都可以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9.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譯: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們各個都安閑快樂.
10.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譯:(村人)看見了漁人,就非常的驚訝,問(漁人)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了。
11. 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譯:(村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備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12.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譯:村裡的人聽說有這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13.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譯:(村人)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4.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
譯:從此不再從這里出去,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來往了。
15.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村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16. 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
譯:這個人對(村人)一一詳細地說了他所聽到的,(村人)都感嘆、惋惜。
17.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譯: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
18. 此中人語(yǔ)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譯:村人告訴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譯:(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來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20. 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
譯: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他進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譯: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22.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譯:南陽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譯:但願望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曜(yào)的年號(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像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響的生活安樂、環境幽靜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為:作為。
緣:沿著,順著。
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帶。
為業:以……為生。為:作為。
行:劃船。
遠近:偏義復詞,這里指遠。
忽逢:忽然遇到。
夾岸:兩岸。
雜:別的,其它的。
英:花。
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繽紛:落英墜落的花瓣。繽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甚:很,非常。
異:以...為異,對……感到奇怪。
盡:盡頭。
便:於是,就。
欲:想要。
窮:盡,窮盡,這里是「走完」的意思。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
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得:看到。
彷彿:隱隱約約,看不真切。
若:好像……似的。
舍:舍棄,丟棄。
初:起初。
才:副詞,僅僅,只能。
才通人:僅僅容得下一個人通過。通:使……通過。
豁然開朗: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形容由狹隘幽暗一下子變為開闊明亮。也形容對某一問題從長期思索不解而後忽然領悟。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舍:房屋。
曠:空闊,寬闊。
儼(yǎn)然:整齊的樣子。
之:這。
屬:類。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相聞:(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彼此都可以聽得見。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其:那。
種作:耕田勞作。
著:穿著。
悉:都。
如:像。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安閑快樂的樣子。怡然,快樂的樣子。老人和小孩。 黃發,古時認為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是長壽的表徵,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時小孩不扎結頭發,頭發下垂,借指兒童。髫,小孩下垂的頭發。
並:都。
乃:於是,就。
大:很,非常。
所:……的地方。
從來:從……地方來。
具:詳細。
之:代指他們。
要(yāo):通「邀」,邀請。
咸:副詞,都,全
問訊:詢問打探(消息)。
雲:說。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兒女。
邑人:同鄉人。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復:再。
焉:兼語詞,從這里。相當於「於之」,「於此」。
間隔:與外界隔絕。
今:現在。
乃:竟然。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嘆惋:感嘆惋惜,嘆息。惋:驚嘆。
延:邀請。
為:給。
具言:詳細地說。(所+動詞 構成名詞性結構)
具:通「俱」,完全,詳盡。
停:逗留。
辭去:辭別離開。
語:對……說。
不足:不值得。桃花源
為,向、對。
道:說。
既:已經。
得:找到。
便扶向路:就沿著原來的路(回去)。
扶:循,沿著、順著。
向:原先的,舊時的,以前的。
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記號。志,名詞作動詞,作標記。之,音節助詞,無義。
及:到了。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詣:到,拜訪。特指到尊長那裡去。
說如此:說明了像這種情況。如此,判斷句,像這樣的話。
即:立即。
遣:派遣。
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所志,所做的標記。志:做的標記。(名詞性) 所單獨可不翻譯。
遂:竟,最終,終於。
復:又,再。
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陽:郡名,治所在現在河南南陽。
劉子驥:名驎(lín)之,字子驥,東晉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晉書·隱逸傳》里說他「好游山澤」。
高尚:志向高潔。
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計劃,打算。
尋:隨即,不久。
未果:沒有結果,意思是沒有實現。 果:實現。
問津:問路,這里指訪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編輯本段]考點
1.重要實詞
緣、異、窮、具、咸、妻子、邑人、絕境、間隔、無論、語、足、及、詣、津
2.重要虛詞
乃、為、其
3.一義多詞
(1)緣、扶=沿著 (2)要、延=邀請 (3)悉 、咸 、皆=都 (4)具=詳細地
4.古今異義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妻子(古義:(兩個人)妻子和兒女;今義:(一個人)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鮮美(古義:鮮艷而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 註:今義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掛齒
間隔(古義:隔絕; 今義:兩個地方分隔開)
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緣(古義:沿著 ;今義:緣故,緣分)
津(古義:渡口。指訪求、探求的意思。 今義:口液)
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
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彷彿(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開朗(古義: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義:樂觀,暢快)
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
延(古義:請;今義:延伸,延長)
悉(古義:都;今義:熟悉)咸(古義:全;今義:一種味道)
既(古義:已經;今義:關系連詞,既然)
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
5.詞類活用
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焉:兼詞,「於之」,即「從這里」。
志:做標記,名詞作動詞。
未果,果:名詞作動詞,實現
6.一詞多義
尋:①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②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動詞,「下船」丟棄。舍棄)
②屋舍儼然[舍(shè),名詞,「房屋」)
中:①中無雜樹(「中間」)
②晉太元中(「年間」)
③其中往來種作(「裡面」)
志:①處處志之(動詞,「做記號」)
②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①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②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③處處志之(助詞,起協調音節作用,無實意)
為:①武陵人捕魚為業(讀wéi,動詞,作為)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讀wèi,介詞,對,向)
遂:①遂迷,不復得路(「最終」)
②遂與外人間隔(「於是」)
向:①尋向所志(原來)
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出現)
②得其船(找到)
聞:①雞犬相聞(聽見)
②問有此人(聽說)
7.多詞一意
文中出現了三對詞都是一個意思,這種詞類叫做多詞一義。有:"便要還家",「要」(通假字)和"餘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都是"邀請"的意思;"緣溪行」,「緣」與「便扶向路」,「扶」都是「沿著」的意思;「悉如外人」,「悉」和「咸來問訊」,「咸」,還有「皆出酒食」,「皆」都是「都」的意思。"不足為外人道也",「道」與「此中人語雲」,「語」都是「說」的意思
8.同義詞
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嘆惋
3)咸:咸來問訊
4)並:並怡然自樂
5) 具:具答之
沿------1)緣:緣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請—1)要:便要還家
2)延:餘人各復延至其
9.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問所從來,具答之(具,通「俱」,詳盡)
10.古漢語句式
1)判斷句
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句意: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是「(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殺了雞准備食物款待他。)
省主語:
例一: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是「〈小口〉彷彿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口裡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從口入。(是「〈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的省略。句意:〈漁人〉就丟下船,從洞口進去。)
本文省略主語有多處,如:「(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武陵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村中人)皆嘆惋。」翻譯時一並補出。
省賓語:
例一:問所從來(是「問之所從來」的省略。「之」代「漁人」。句意:問〈漁人〉從哪裡來。)

④ 求解答。九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十八課的課後題,第二,三題的答案,麻煩把全解書的答案拍過來,謝謝。

⑤ 語文八年級下23課24課25課26課27課28課29課30課,課文

26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eì)環,心樂(版lè)之。權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⑥ 八年級上冊語文29課《湖心亭看雪》課後練習題答案

一、背誦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說說本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

2.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設題意圖:背誦課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基本功,培養語感,鞏固所學的文言詞。要當堂完成。第1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風格有所感知。第2題是為了使學生對白描這種寫作手法有比較透徹的理解,教師可以不局限於本文,適當地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明白白描手法不僅用於文言文,還可以用在現代文里,不僅可以寫景,還可以寫人。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讓學生當堂做白描的口頭訓練。

參考答案:

1.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設題意圖是培養學生初步的比較閱讀能力。這比《三峽》一課的比較閱讀要求更高了。《三峽》一課是求同比較,本課是求異比較。

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三、課外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並互相交流。

設題意圖是通過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了解有關西湖的文化,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還為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怎樣搜集資料」積累一些經驗,教師可以對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先做一些介紹。交流可以在完成教學內容以後進行,也可以放在課前進行,最好在課堂上完成。

⑦ 急需: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課時掌控27到29頁答案,請網友們幫忙……謝謝了!急急急急……THANKS

也許你可以把內容拍成照片上傳,因為我們的書不一樣,沒法幫你解決

⑧ 八年級上冊第29課翻譯

[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遊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這一天天剛剛亮,我劃著一隻小船,穿著皮袍,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樹掛晶瑩,白氣彌漫,天、雲、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對坐在那兒,一個小僕人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痴情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痴,還有像你一樣痴的人。」

⑨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26、27、28、29課的翻譯。很急的啦.!!那位高手幫我解決一下

是人教版的吧。

26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太陽和天空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若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的船隻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乘著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沒有船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7課短文兩篇:①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翻譯 :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②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照在門上(註:很多地方翻譯這句都翻譯為「月光從窗口射進來」,其實是錯的,這里「戶」指門口,與《木蘭詩》中「木蘭當戶織」中的「戶」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28課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méngchōng)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gě)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sè)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jiù 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jiān)也。

翻譯:錢塘江大潮是天下雄偉的奇觀。從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時候。當潮遠遠地從海口湧起的時候,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不久越來越近,就看見玉城雪嶺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好像吞沒了天空,沖盪了太陽,其氣勢非常的雄偉豪壯。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的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不久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樣。突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和物彼此一點也看不見,只聽見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燒的「敵船」,隨著水波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爭相奮力迎著潮水逆流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隱忽現,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但是旗尾一點也沒有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誇耀自己高超的本領。
在江岸十多里的區域之間,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車馬擠滿了道路,所販賣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價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還是非常多,中間即使是僅容一個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擁有。

29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譯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 這一天初更以後(大約八點以後),我撐著一隻小船,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能遇見你這樣有(閑情雅緻)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痛飲了三大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⑩ 八年級語文上冊 21課。22課。24課。25課。26課。27課。29課。30課。的課文

21、桃花源記
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
劉禹錫
愛蓮說
周郭頤
23、核舟記
魏學洢內
24、大道之行也
《禮記容》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三峽
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28、觀潮
周密
29、湖心亭看雪
張岳
30、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使至塞上
王維
渡荊門送別
李白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閱讀全文

與八上語文人教版29課練習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