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12 21:45:31

A.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排排坐》

教学内容:桂林童谣《 排排坐 》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 ,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手绢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 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 排排坐 》

1.导语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 排排坐 》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 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 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 ”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 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B.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我和小鼓玩游戏》教案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
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
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教学隹备:
1、知识准备:
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
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教育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 (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
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童谣: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C.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看看、摘摘、做做的情景中,感知音乐,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
2、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材料与环境的创设】
1、知识准备:认识苹果的形状、颜色,了解苹果的味道。
2、多媒体:丰收的许多苹果
3、学会儿歌《大苹果》

【活动过程】
一、律动
幼儿一边念《苹果》儿歌,一边按节拍拍手。
儿歌:红苹果,绿苹果,树上苹果多又多;
苹果香,苹果甜,吃的脸儿红又圆。

二、语言节奏
X X X X / X X X X/
(师)这 是 什 么? 这 是 苹 果。
这 是 什么? 这 是 香 蕉。
这 是 什么? 这 是 橘 子。
教师准备一个水果篮,内放苹果、西瓜、香蕉、草莓、菠萝等水果,教师按节奏问:“这是什么?”幼儿按教师出示的水果有节奏的回答。

三、练声
1 2 3 4/5—/5 4 3 2/1—/
这 是 什 么 这 是 苹 果

四、新授
(一)在情景中感知,在《许多苹果树》多媒体背景下感受音乐。
1、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里有什么?(苹果,苹果树)
2、教师问:看看,苹果树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讲出有圆圆的、香香的、脆脆的、红红的大苹果。)听听,这首歌曲好听吗?
3、教师放音乐,幼儿听两遍音乐。
4、第三遍,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
(二)边看大屏幕,边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两遍,注意口形。问“小朋友,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呀?”
2、教师用铃鼓当装苹果的篮子,边唱边表演第四遍。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呀?
树上长着大苹果,老师要用力地把它摘下来呀。(一个一个摘下来)启发幼儿咬准字音,重点练习一个一个摘下来。
3、教师再次一边表演一边清唱。
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什么?
4、教师边表演边用天空式方法提问。
“树上有许多什么?”(红苹果)“什么叫许多?”
“苹果长在什么地方?”(树上)
“我是怎么摘苹果的?”边做摘的动作边唱出来一个一个摘下来。
“我们喜欢吃什么?”(苹果)“多吃苹果怎么样?”
5、教师再边表演边完整唱一遍。
(三)告诉幼儿歌曲名称。
教师问: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水果?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苹果》,反复认读汉字苹果。
(四)幼儿参与活动,随意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
幼儿起立看大屏幕丰收的苹果,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D.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握紧拳头》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专2、喜欢打击乐活动,属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I love you>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hello>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解放军走路。

E. 小班音乐游戏含哲理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反思一:小班音乐游戏《小手拍拍》案例与反思
主要是因为本土环境因素,幼儿多为3、4岁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够,有部分幼儿动作协调能力不足,同时为了激发幼儿对于音乐游戏的兴趣爱好。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乐意用小手指出来。

2. 认识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在音乐游戏快速的用手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小手拍拍》的音乐、组织幼儿坐好准备学习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做“指五官”的游戏。

师:今天老师要来考一考小朋友的小手本领大不大,我们来玩一个“指五官”的游戏。老师问XX在哪里?小朋友就要很快地用小手指出来,还要说XX在这里,好吗?

2、教师示范歌曲。

音乐伴奏,教师唱歌曲《小手拍拍》,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3、幼儿学唱歌曲。

在老师的带领下,请幼儿跟着学一学《小手拍拍》,并反复几次,加深印象。

4、引导幼儿边唱边随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边唱边做动作,巩固五官的名称和位置,并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5、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小手拍拍》。

教学反思

在音乐快乐活跃的节奏中游戏,能够充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边玩边学习更加容易被幼儿接纳。在一开始就表明呆会儿会请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表演,那么在学的时候无疑又给了幼儿们一种心理动力,启发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培养努力向上、竞争的意识。而且从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老师去了解每个幼儿们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这堂课师生互动贯穿全堂,但是在课后感觉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游戏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拓展训练。

小班音乐游戏反思二: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捉小鱼》案例与反思(1492字)

在一次晨接过程中,一名幼儿的家长正好端着一小缸金鱼,当看到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时,全班幼儿顿时活跃起来,一边喊着“小鱼”一边不停地做小鱼游泳的动作,由此,我想到小班的幼儿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同时喜欢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而《捉小鱼》这一游戏正好符合幼儿这些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而生成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幼1.知识目标: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学会小鱼游得动作,能跟着音乐积极参与游戏。

2. 2.能力目标: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能随着音乐旋律积极地创编不同的小鱼游泳动作。

3. 3.情感目标:幼儿能通过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小鱼游得动作

难点:幼儿能根据音乐自由的创编不同的小鱼游动作同时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许多小鱼游来了》; 小鱼头饰若干 ; 小猫头饰一个 ; 渔网一个 ; 自制池塘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引起幼儿兴趣

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踏着碎步,做一些简单的小鱼游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复习儿歌,理解歌词

(1)师:鱼宝宝们(师呼唤幼儿),我们学过一首有关小鱼的儿歌,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是怎么唱的?

(2) 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打着节拍唱歌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有什么小动物?(小鱼)

小鱼在做什么?(游泳)

三、幼儿学习小鱼游泳动作

师:歌曲里面的小鱼在快乐地游泳,那我的鱼宝宝们会游泳了吗?(会) 那谁来游给鱼妈妈看看呢?

(引导幼儿做不同的小鱼游泳动作)

扩展引伸:

(1)鱼宝宝向上面游是怎么游的?(或向下游,左右游)

(2)鱼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又是怎么做的?(嘴巴做吃东西的动作,摇尾巴)

师:鱼宝宝们真能干,学会了小鱼不同的游泳姿势,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捉小鱼》的游戏,怎么样?

四.介绍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们要到大池塘里去游戏,鱼宝宝们要随音乐在池塘里自由地游泳,听到小猫叫的声音,小鱼就要蹲在池塘的中间,围在鱼妈妈的身边,不要发出声音,以免被小猫抓走了。如果你被小猫抓走了,你就不能玩游戏了,就要被小猫捉到小猫家去,被小猫吃了。

五、玩音乐游戏

1、第一遍游戏,玩后发现了什么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出来,并提出要求。

2、第二遍玩游戏,提示幼儿要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泳的姿势。

3、继续玩一次游戏,提示幼儿要注意躲闪小猫的渔网。

4、请一个小朋友当小猫,其余幼儿当小鱼,继续玩一次游戏。

六、结束部分

1、师:鱼宝宝们,今天的游戏玩得高兴吗?还想玩吗?(如果小朋友还想玩,根据时间,可以另请一个幼儿扮小猫,再玩一次游戏。)我们下一次又来渔塘玩好吗?今天快到中午了,太阳晒得好热,我们回家吧。

2、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幼儿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儿歌:

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小鱼游来了,快快捉住

教学反思
本次游戏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都很融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鱼妈妈”的角色引导让幼儿能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鱼宝宝”的角色中去,教师的正面鼓励与引导让幼儿能很好地学习了小鱼游水的动作,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用语言多鼓励幼儿让其自主地去做不同的小鱼游水的动作,在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都应用正面鼓励的话语总结前一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重声游戏规则后再玩下一次游戏。其次,在游戏时,老师扮演的是“鱼妈妈”的角色,所以当“小猫”来网鱼时“鱼妈妈”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或者营救被捉的“小鱼”,而不是帮着“小猫”把“小鱼”送出“鱼塘”,另外,在对幼儿的提问中尽量避免选择性(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提问多一些启发性(如: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F. 幼儿托班或小班的音乐游戏,或者体育游戏教案

小班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 2. 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 活动准备 PPT;盒子;眼罩;卡片;乐器等。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 (1)出示礼物盒,说说自己是否收到过礼物,是什么礼物。 (2)这是谁要送礼物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 2. 引导观察 (1)画面上的是谁?老鼠阿姨要送礼物了,引出故事名字 (2)观察图片,老鼠阿姨会把这么多礼物送给谁呢?(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征去猜测) (3)观察图片,长长的耳朵,是谁呢? (4)观察图片,大鼻子,是谁呢? (5)观察图片,大嘴巴,是谁呢? (6)观察图片,灵巧的手,是谁呢? (7)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我们要礼物! (8)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呢,只有猜出来才能拿到礼物哦! (9)老鼠阿姨把他们的眼睛蒙住了,他们还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礼物吗? 3. 体验操作 (1) 老师展示乐器,让小朋友们猜猜是哪些乐器?让小朋友们用眼睛看,小手摸,耳朵听,鼻子闻。 (2)继续观察图片 小兔---耳朵---听;小猪---鼻子---闻; 松鼠---手---摸;青蛙---嘴---尝;(为什么要小心摸;尝之前要问“可以吗”) 突出理解身体这些部位的作用。 (3)让小朋友们来摸盒子里面的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4)观察图片,看看小动物们猜出来的礼物是什么,是糖果! 4. 完整欣赏故事。 5. 游戏:变魔术 ,分享盒子里的礼物 这是教案哦,如果你要相应的老师讲课视频,以及课件,书籍,

G. 小班音乐游戏《生日快乐》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幼儿生日活动。在每次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我感觉到幼儿的思维范围狭窄,语言不够完整。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到设计一节《生日快乐》课。
活动目标
1. 认识生日,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爱友之心和尊重父母,爱父母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生日快乐歌曲,生日礼物,各种水果、蛋糕及间食。
活动过程
活动一。听生日歌并谈话
-- 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
-- 我们什么时候唱这首歌曲呀?
-- 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呀?谁来告诉老师?
活动二。认识生日
◎ 摆放情景
-- 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小朋友们能给老师唱生日歌吗?
-- 小朋友们知道生日是什么日子吗?(自己出生的日子)
-- 小朋友们是怎么出生的呀?
-- 我们应该对妈妈怎么做呢?
-- 那么小朋友们过生日的时候家人都为小朋友做什么呀?
活动三。自由发言。
-- 今天又是××的生日,他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先祝他生日快乐好不好?
-- 小朋友们想跟过生日的小朋友说什么话?
-- ××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们应该怎么说?
-- 小朋友们对××有什么期望?
-- 小朋友们想和××说什么话?
活动四。进行生日宴会
-- 对过生日的小朋友表示感谢。
活动五。总结并整理。

阅读全文

与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