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三月三清明安全教案

三月三清明安全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12 13:59:08

① 清明节撞上三月三不宜做什么怎么避开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红布冲喜,“桃”离晦气,由于谐音,在清明节到来前夕,红布和桃罐头开始热销。近日,多位老家东北的年轻人接到家乡亲人的电话,被告知今年三月三与清明撞在一起,不吉利,老家盛传吃桃罐头、枕红布可避邪。专家认为,该传言带有迷信色彩,是对节气和民俗的误解,市民勿信谣言。 桃罐头红布近期销量增加 今年“三月三”恰逢清明节。在东北一些城市流传“枕红布吃桃罐头可避邪”。 昨日,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刘女士接到老家的电话,姥姥告诉她一定要买桃罐头,还要在枕头下放红布避邪。刘女士说:“只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人是一番好意。” 昨日,在两广路家乐福,多种罐头货品充足,但桃罐头较少。一名店员称,桃罐头虽然没有抢购现象,但销量比前一段时间多。 昨日傍晚,官园批发市场许多摊位已收摊。一位摊主说,红布最近卖得比以前好,许多商户增加进货量。 东北人称家乡频出此传言 昨晚,多名网友发微博称被家人要求买桃罐头。 老家辽宁鞍山的李先生说,由于最近老家盛传吃桃罐头,前几天舅舅来北京时特意带来两瓶桃罐头给他。 李先生说,在他老家,每隔一两年就出现类似的民间流言,进而使某种商品成为“吉祥之物”,一时间十分抢手。“有一年流传姐姐给弟弟买红背心,有一年流传望儿山倒了,母亲必须给儿子买桃罐头保平安”。 市民担心商家借流言牟利 昨晚,家住延庆的王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最近亲友中流行起家长给孩子买红背心、红裤衩及吃桃罐头。昨日,他去县城的超市,买这些的人很多,但超市货源充足。王先生担心有不法商家在扩大谣言传播,从中牟利。 家住天桥的张先生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老百姓中也出现过买桃罐头、扯红布“图个吉利”的传言。“那时流行一次买7瓶桃罐头。当时食品店的桃罐头被一抢而空。”张先生及多位市民表示,这种行为带有迷信色彩,也不排除某些商家借着谣言推销商品。 献上菊花、折千纸鹤、唱歌、朗颂……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北京多个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发起各种文明祭奠活动,居民们共同祭奠已故亲友,表达思念之情。 专家观点 迷信观念引发流言传播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与一些封建迷信观念有关。这种传言往往容易被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中老年相信,并继续传播。 夏学銮说,在现代社会,信息渠道高度发达,这种民间传言很容易借助手机短信等方式快速传播,市民如果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就很容易跟风。媒体应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辟谣,让市民保持信息的通畅,引导百姓不至于跟风。 清明节与三月三不相关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双林说,清明节与三月三没有任何关系。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虽有折柳、踏青的习俗,但因清明要祭扫先人,所以这个节气也显得比较突出。他说,在老北京传统节日中,三月三要举行蟠桃宫庙会,传说当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人们便去往东便门的蟠桃宫赶庙会。 张双林认为,把吃桃罐头与传统节气联系在一起是对传统民俗的误解。

② 幼儿园中班关于三月三的教案

“五彩三月三”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三月三”壮乡歌圩节习俗。
2、培养和激发幼儿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3、通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体验节日的欢乐及感受壮乡的民族风情。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8:30——11:00
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教师
活动主题:“五彩三月三”
活动背景: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圩节”又称“歌仙节”,是壮乡的传统歌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活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抛绣球,欢度节日。而在这节日的前夕为了让幼儿真正的贴近“三月三”,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流程:
一、进行竹竿舞
时间:9:00——10:00
场地:塑胶跑道(学前班、大班)、内操场(中班、小班)
负责竹竿舞的老师必须在8:50到位准备,内操场分四组竹竿,为两位老师一组手持竹竿,其中三组每一组两人,另一组四人,分四个点。跑道分两组竹竿,每组六人各手持竹竿。(注:对歌教师先到竹竿舞里帮忙,竹竿舞完了之后,带班教师带孩子会教师休息喝水再进行对歌)
二、对歌
时间:10:00——10:30
先全园按班级集中大舞台前进行对歌,对歌老师上到舞台对歌,后引导孩子一起对歌。播放背景音乐。
三、抛绣球
时间:10:40——11:30
中、小班在内操场小舞台,学前、大班外面舞台。绣球为十个,先又老师引导,后邀请孩子上前,接到绣球的孩子来抛绣球。
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当天负责带班的老师:

活动当天负责竹竿舞的老师:

(内操场)

(外操场塑胶跑道)
活动当天负责对歌的老师:

背景音乐:
摄像:
照相:

策划人:汉语教研组
<<<<幼儿园
20xx年2月28日

③ 三月三和清明节重叠意味着什么

清明节只是一年中24节气的一个节气 清明过后气温升高 细雨连绵 转入春天 有踏青,拜山,扫墓回 其中扫墓最为答重要,3月3是神话中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神界的节日和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道教会在那天进行科仪。没有什么意味! 所谓的什么吃桃罐头和挂红布只是罐头厂发出的造谣,在2009年沈阳新闻就报逃过沈阳“某”罐头厂造谣以卖出自己的罐头的新闻。
在这一天只要去扫扫墓即可,3月3是道教举行科仪的日子 有兴趣可以去自己所在当地的道观去看看热闹。
而且所谓的什么鬼节是农历7月15 也就是2011年8月14日

④ 状族三月三手工亲子活动铜鼓教案

活动内容:
一.校园广播每天定期播放壮族山歌,宣传壮族文化习俗。
二.召开主题会庆祝版:
1.班级主题会“壮乡权文化知多少”,引导学生了解壮乡文化习俗,体验壮家活动,如板鞋,制作绣球,铜鼓等。
2.学校主题会“传承壮乡文化 走进三月三”。通过壮族师生代表分享壮族文化习俗,壮族舞蹈表演,山歌对唱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壮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特色礼品等。
活动准备:
横额一条:东兴市第一小学“传承壮乡文化 走进三月三”活动
铜鼓手工品,五色糯米饭,绣球100个,山歌背景音乐,
民族服装:老师2套,学生6套(男2套)
活动分工:
组长:朱雄伟
副组长:方基袖
成员:政教处、少先队、音乐组、各班主任

⑤ “清明节”“三月三”的由来,活动,意义。

三月三来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源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⑥ 清明节要注意安全隐患

不良影响:抄攀比之风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攀比之风胜行,不少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耗费大量财物对先人表示“孝心”。这样不仅损失财物、污染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们的精神健康,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

安全隐患:
一是火灾隐患。据调查,清明节期间不少地区农村群众都要在坟场大量燃烧冥币、纸扎等物品。由于目前正处于干旱少雨季节,加之大风天气多,因此极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带来人员伤亡。二是烟花爆竹隐患。清明时节一些商贩在烟花爆竹存储、运输、销售过程中缺少严格的防范措施,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有的可能酿成较大的安全事故。三是交通安全隐患。据调查,一些集体乘坐拖拉机、三马车等农用车清明祭祀,由于祭祀车辆多、驾驶人员技术差、道路不平等因素影响,非常容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而且清明时节祭祀的人比较多,车也比较多,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时段。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⑦ 三月三和清明一天有什么讲究

三月三是登高,清明要祭祖。就这个区别

⑧ 农历三月三的清明是叫“真清明”吗

是的,如果清明节那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有些地方,如芜湖的老百姓就认为专这是百年难逢属,称之为“真清明”。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百年不遇,阴历三月三,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神节)和清明节(鬼节)同在一天。

(8)三月三清明安全教案扩展阅读: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⑨ 幼儿园三月三活动教案

“五彩三月三”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三月三”壮乡歌圩节习俗。 2、培养和激发幼儿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3、通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体验节日的欢乐及感受壮乡的民族风情。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8:30——11:00 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教师 活动主题:“五彩三月三” 活动背景: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圩节”又称“歌仙节”,是壮乡的传统歌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活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抛绣球,欢度节日。而在这节日的前夕为了让幼儿真正的贴近“三月三”,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流程: 一、进行竹竿舞 时间:9:00——10:00 场地:塑胶跑道(学前班、大班)、内操场(中班、小班) 负责竹竿舞的老师必须在8:50到位准备,内操场分四组竹竿,为两位老师一组手持竹竿,其中三组每一组两人,另一组四人,分四个点。跑道分两组竹竿,每组六人各手持竹竿。(注:对歌教师先到竹竿舞里帮忙,竹竿舞完了之后,带班教师带孩子会教师休息喝水再进行对歌) 二、对歌 时间:10:00——10:30 先全园按班级集中大舞台前进行对歌,对歌老师上到舞台对歌,后引导孩子一起对歌。播放背景音乐。 三、抛绣球 时间:10:40——11:30 中、小班在内操场小舞台,学前、大班外面舞台。绣球为十个,先又老师引导,后邀请孩子上前,接到绣球的孩子来抛绣球。 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当天负责带班的老师: 张晓明、商 乔、刘 莹、宁小明、黄南容、吕 婷、庞晓华、黄福敏、韦回英、赵玉笑、许清妮 活动当天负责竹竿舞的老师: 梁丽萍 |、刘素梅、梁晓峰、谭会静、杜雅梦(内操场) 黄妹丽、陈世燕、黄金琼、张彦芳、韦建枝、(外操场塑胶跑道) 活动当天负责对歌的老师: 蒙 燕、杨 媛、王之琦、李 慧、吴敏娴、韦建枝、周慕婷、吴慧芳、莫秋仁 背景音乐:苏沛凤 摄像:王 婕 照相:李丽秀 策划人:汉语教研组

阅读全文

与三月三清明安全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