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要描写踩踏楼梯事件和怎样预防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路上行驶的车辆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国家也制定了许多安全条规,比如:不能酒驾;不能闯红灯;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不能无照驾驶;不能车辆超载
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人无视了这些条规,使得我们美好的世界里存在了一部分隐患。
前不久,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了一起校车交通事故,一辆核载9人、实载64人的校车与货车发生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也就是因为这些贪婪的司机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却违反了交通规则,导致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遵守交通规则,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是多么重要。但是,在昨天下午,又发生了一起交通安全事故。
昨天下午我去上学时, 亲眼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我看到了一个男孩骑着一辆自行车飞快地向学校奔来,他差一点撞着我,于是,我便友好地提醒他,骑车太快,会发生交通事故。可惜他不听我的劝告,把我的提醒跑到了九霄云外。果真不出我所料,过了一会儿,在拐弯处,他因没有刹住车闸,和一辆电动自行车撞了个满怀,腿被蹭破了,流出了鲜红的血,许多人都围过去看热闹,一个同学把他扶了起来,背到了校医务室。
如果把时间比作金钱,那么就把交通安全比作生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虽然是句俗语,却蕴含深刻哲理。 一万次并不可怕,怕的是万里有一,哪怕一次疏忽大意,哪怕一次违章违纪,就可付诸东流,前功尽弃;就能使一生平安的愿望,化为泡影,离你而去。遵章守纪,春风一世;违章一次,痛苦一生。 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要想灭事故,先把违章除。宁肯等三分,不抢一秒;宁肯绕百米,不抢一步。
交通安全,连着我和你,它在我心中,在你心中,在大家的心中!
让我们一起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让我们一起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积极!交通安全,人人有责!
Ⅱ 幼儿园避难踩踏事件应做好哪些防范措施
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 1、教师职责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 1)、 各班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幼儿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行,不要拥挤,不要跑跳,防止踩踏积压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有这样现象的幼儿要给予正面教育,引导其改正错误行为。 2)、 上下楼梯时教师要对幼儿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 3)、 学生在经过楼梯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时,所在教师要及时组织疏导,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应对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确保走廊、楼道的畅通。 4、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凡组织大型活动都要经园长同意,落实负责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贯彻谁审批谁负责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 西周幼儿园现正火热招生中,欢迎上我们的官网了解看看
Ⅲ 预防校园楼梯踩踏动画宣传片
教学目标:
1、了解踩踏事故极易发生原因。
2、使学生认识到踩踏事故的严重性。
3、知道如何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应如何防止出现踩踏事故。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法,教授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频频发生的校园踩踏事故——
①、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市第二中学发生学生拥挤造成楼梯护栏坍塌事故,事故中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
②、2004年3月11日早上8时许,山西临猗县孙吉初中突发踩踏事故,两名女学生当场身亡、13名女学生被挤伤、踩伤……
③、2005年10月下旬,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一所小学晚上八时许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45人受伤;
④、2005年11月初,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估衣小学发生学生上下楼梯时踩踏事件,12人受伤……
⑤、2005年11月18日晚,又一起踩踏事件在江西都昌县土塘镇中学发生,6名学生在下楼时被踩踏死亡,39名学生因受惊受伤住院……
⑥、2008年12月1日上午8时许,尉氏县某小学的学生正集体下楼参加升国旗,一名学生由三楼下二楼时不慎摔倒,并将前边的学生砸倒,后边的数十名学生没有收住脚则被绊倒在楼梯上。这起事故共有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
⑦、2008年12月16日中午12点左右,重庆市某中学。当天中午12点左右,学校初中部3000余名学生,参加歌咏比赛后,返回教室,在一楼的楼梯间发生拥挤,造成25名学生受重伤的重大事故。
⑧、2009年11月3日上午10时许,常宁市某小学学生进入操场做广播体操,学生集中出入时,显得十分拥挤。5.2班的唐玉斌、4.1班的占玉霞,还有3.2班的王玫、4.1班的刘颖等同学被后面一拥而下的人流推倒,从楼梯上滚下。后面的学生来不及避让,纷纷从他们的身上、头上踩踏而过……楼梯间里的哭声、惊叫声陡然响起,现场一片混乱。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时间,造成6名学生死亡。
⑨、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湘乡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惨剧,当天晚自习下课后,1名女生下楼时滑倒,后面潮水般涌来的人群,一层叠一层地压了上去……结果导致8名学生不幸殒命,26名学生受伤。
⑩、2010年11月29日12时许,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此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23名学生入院检查,目前41名住院学生中有1人因脏器严重受损病危,有6人重伤,另有34人为轻伤。当时正是课间操时间,学生从楼上蜂拥而下,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引起踩踏,楼梯扶手被挤歪,造成孩子被挤伤或摔伤,近百名孩子已被送往医院。,
一段普普通通的楼梯竟然瞬间吞噬了众条鲜活的生命,此情此景何其惨烈!一位幸存者事后在病床上回忆说,“我当时根本没办法动弹,更可怕的是,我感到呼吸极为困难,于是,我张大嘴巴,通过左边的一个小空隙透过来的一丝凉风维持呼吸。”
看着这些鲜花般生命的凋零,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为这些无辜生命的逝去感到无比的惋惜。为何拥挤踩踏事件在校园频频发生?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二、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人群较为集中时,由于拥挤或不慎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导致踩踏。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尖叫声、爆炸声、其它刺耳的声音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导致踩踏。
5、在上下楼梯时,故意拥挤、起哄、恶作剧、打闹、推搡、突然停留和开玩笑等,特别在人多时,有上述情况发生,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三、楼梯踩踏事故的预防
1、上下楼梯要严格按照政教处对各班规定的楼梯行走。
2、上下楼梯要按规则:靠右、慢行、礼让。做到:遵守秩序、轻声慢步、礼让右行,不能拥挤。
3、上下楼梯时,不系鞋带、不捡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声喧哗、不搞恶作剧(尖叫、乱喊、开玩笑、大闹、三两打肩而行)、不快跑乱窜。
4、要避免人员高峰期(上课、下课、放学、集合),可适当提前或延后上下楼。做到“集体上时切勿下、集体下时切勿上”尤其是手上持有重物、身体有病或伤更应注意。
5、如有偶发事件发生,要沉着冷静,立即停止脚步,千万不能惊慌失措、高喊大叫、乱挤乱窜,不能往人多的地方去探究竟,服从值周老师或学生的指挥。
6、六年级傍晚上下楼梯时如遇突然停电,应慢慢的靠墙和靠栏杆行走。
7、偶发事件发生时,所有学生和老师有权利和义务组织安排在场人员有序疏散,特别是班干部,应主动站出来指挥。在指挥过程中,应尽量及时联系外援求助,就近报告学校领导或老师。
8、任何时候不能爬在栏杆上往下滑行。
四、楼梯踩踏事件安全脱险
1、在行进中,发现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应快速躲到一旁,等人群过去后再离开,千万不要让自己也混入慌乱的人群,更不要乱跑,以免摔倒。
2、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或靠墙。或随人流慢慢移动,注意不被挤倒,时刻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更不要无序乱挤。
3、时刻注意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或重要的物品丢在了地上下,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系鞋带或拾取物品。
5、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
偶发事件、自然灾害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面对偶发事件沉着冷静、处乱不惊、正确应对、服从指挥,便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同学们,你们的天性一般活泼好动,但缺乏安全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学习成绩不好,还有加倍努力提升的机会,可安全成绩一不及格,便是血的教训。
Ⅳ 防踩踏楼梯设计
一、保证楼道畅通,设置明确提示。1、保持楼梯及过道无杂物堆积。2、在过道及楼梯明显位置设立“安全通道”指示标志。3、在过道及楼梯明显位置张贴“靠右行走”、“请勿拥挤”等提醒标志。4、雨雪天时在过道及楼梯设立防滑物质和树立防滑标志。5、保证过道宽度、楼梯坡度及栏杆、扶手的高度符合国家建设设计规范。6、保证楼梯及过道的照明设施完好,在重要通道装应急灯,以防停电。二、 精心组织,及时疏导。1.在学生大型集会、做操前后上下楼梯时,年级主任和值日教师按要求到岗,要到本年级学生所经过的过道及楼梯处负责安全;控制上下楼梯的流量,及时疏导,防止学生拥挤。2.在学生大型集会、做操前,班主任应对学生反复进行上下楼梯安全进行教育,对品行不端的学生要加强安全防范教育。3.在大型集会、做操前后上下楼梯时,应以班级为单位,按划定的楼梯,排队行走。下楼时的顺序是:七年级、八年级,上楼梯的顺序是:八年级、七年级。4.老师要随时提示学生靠右行走,不拥挤打闹,不追逐起哄,不骑跨栏杆、扶手,不将身体探出栏杆。5.集合、做操时应给学生充足的上下楼梯的时间,集合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三、应急处理办法 1.发生拥挤、混乱等情况时,班主任或在场的其他老师应立即制止拥挤局面,维持秩序,组织疏导,查看有无受伤学生,如有学生受伤,应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同时迅速疏散学生。2、可能出现的事故有扭伤、骨折、挤伤、踩伤、坠楼等。3、当出现扭伤、骨折等情况时,在场者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4、校医务室应备有活血止痛膏、冰块等急救药品和物品,并有完整急救措施,对于严重伤情,卫生室应在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后,立即送医院救治。5、值日教师、班主任应立即报告学校值日领导,并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四、责任追究与奖励在上下楼过程中,由于值日教师脱离岗位、现场教师不作为造成严重踩踏事故,影响学校声誉的,学校将视其情节进行处理。对于在现场组织、施救、疏导有功的老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Ⅳ 防楼梯踩踏倡议书
1、各班主任抄和科任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下课或放学、两操时,上课的教师要尽量错开与别班下楼梯的时间,负责本班学生(包括对别班学生的管理)上下楼梯的秩序和安全。
3、教师上下楼梯时,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站楼梯口、在过道做游戏等不良现象给予教育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
4、教学楼的楼梯和通道禁止堆放杂物,一旦发生拥挤踩踏或者火灾等问题,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
5、楼梯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时,所在教师必须及时组织疏导,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且尽快报告学校领导。
6、上课期间一旦发生火情,所有老师都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并负责组织好本班学生,做好疏散等工作,能抢救的马上组织人力抢救(如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等),但不能让学生走近危险地方;根据火情及时电话报警(电话号码110)。
7、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在场的教职工都要服从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按疏散指示、标志和图示进行合理正确的疏散学生;同时参与义务消防。
8、做好事故分析报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Ⅵ 学校应该如何预防踩踏事件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学校有效预防踩踏事件的措施:1、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楼道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在楼道张贴警示行走标语,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想方设法减小安全事故发生。(建议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2、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如何应对火灾、暴力、高楼遇险、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与技能培养,做到突发事件不惊慌,要沉着,不起哄。(建议各班主任负责)3、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出操、集合、上下课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上楼,安排教职工(下一节上课教师上课前,在楼梯口守候学生上楼梯并做好疏散工作;上一节上课教师在下课后组织本班学生下楼梯)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学生晚间下自习,上自习教师必须值班,上午、下午最后一节上课教师要特别注意疏散学生下楼道。(建议各跟班教师负责)4、楼梯间必须安装应急照明设施,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建议后勤处负责)5、要针对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的现实和各楼层相对较拥挤、安全隐患较多的现状,提出有效的事故防范要求。要尽可能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尽可能调配、分散安排教室,减少二、三楼教室数。(建议教导处负责)6、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防范。(建议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学校预防踩踏事故十条建议: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Ⅶ 预防楼梯踩踏事件安全知识
防止踩踏事件发生的10条有效措施
在学校里,怎样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学生面对踩踏事故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身安全?消防人员提出了10条建议——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记者 张 扬 王劲松(春城晚报)
Ⅷ 如何防止踩踏事件
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Ⅸ 教育部防楼道踩踏规定
教育部要求,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学校必须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回安排学生疏散时间答和楼道上下顺序,使学生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上下楼。对楼梯数量少、学生多的学校,可采取分班下课、有序错峰等方式,保证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应当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教育部要求各地学校迅速组织一次安全检查。重点落实学校学生集中上下楼梯的各项安全制度、学校各部门及教师在学生上下楼时的安全防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