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疾病健康宣教案例解析

疾病健康宣教案例解析

发布时间:2021-01-09 23:01:09

❶ 肿瘤外科疾病健康宣教

食道癌术后常规护理方法:

1.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胃肠减压护理按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3.胸腔引流的护理除按一般胸腔引流护理外应特别注意胸液的质和量。若术后血清样胸液过多或粉红色中伴有脂肪滴,应警惕乳糜胸可能。

4.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5.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护理,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或气管镜吸痰,食道癌晚期能活多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

6.严密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密切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裂开及吻合口瘘的征象。

7.食管癌饮食护理

(1)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持输液通畅,观察药物反应。

(2)食管及奔门术后5-7d,根据胃肠功能的恢复及术中吻合口张力、血供情况而决定进食时间。自少量饮水起,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结肠代食管术后进食时间宜适当延迟。

(3)胃代食管术后,加强饮食宣教:少量多餐,避免睡前、躺着进食,进食后务必慢走,或端坐半小时,防止返流,裤带不宜系得太紧,进食后避免有低头弯腰的动作。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饮食,中华食管癌,并观察进食后有无梗阻、疼痛、呕吐、腹泻等情况。若发现症状应暂停饮食,食道癌治疗网。

食道癌术后可以采用中医药进行调理,中医治疗食道癌,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❷ 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
1、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脑卒中(版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性病权,
从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2、对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肿瘤进行自我关注、参加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3、是对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见传染病主要从认识和防止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❸ 健康生活的案例,急!

最重要的是要心态乐观。加上好的生活习惯,抵制不良诱惑等。

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❺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材料分析题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做好误服毒物后的措施

首先,搞清宝宝误服了什么药,服了多长时间,服了多大的剂量。这对于自己的紧急处理以及医生的治疗都很有帮助。

然后,稀释、催吐和排毒。如果误服的药物副作用很小,而且剂量很少,例如普通中成药或者维生素等,可喂宝宝大量的水,从而稀释药物并及时使其从尿中排出;如果误服的药物副作用大,或者剂量较大,便应该采取催吐排毒的对策。父母应立即用手,刺激宝宝的咽喉部位或者舌根,使其呕吐,从而把胃内的容物排出。同时,喂其大量白开水,反复刺激催吐。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情况比较严重,例如丧失意识,便千万不可催吐,要立即就医。

另外,根据不同的药物,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降低风险。例如,对于强碱药物,可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橘子汁等,弱化碱性;对于强酸药物,可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保护胃黏膜;对于碘酒或来苏水儿等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的药物,应立即口服稠米汤或面糊等含淀粉的液体,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此外,及时送往医院。如果服药时间在4~6小时之内,可立即采用催吐方法进行急救。但是急救措施不等于万无一失的治疗,如果发现宝宝误服药物量过大,时间过长,特别已出现中毒症状,必须立即送宝宝去医院,进行洗胃、解毒的治疗处理。同时,不要忘了把宝宝误服的药物以及吐物的“样品”随身携带,以协助医生的诊断

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大神回答: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
在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是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大家庭中。
二是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要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❼ 怎样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体验案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一、计划设计的概述;(一)计划设计的概念;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计划是有利于选择优先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明;(二)计划设计的原则;1.目标原则:计划要有明确的总目标和可行的具体目;2.整体性原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是整个卫生;3.前瞻性原则:制定计划时要预计未来,有一定的先;4.弹性原则: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

一、计划设计的概述

(一)计划设计的概念

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计划是有利于选择优先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明确目标,指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行动。计划是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的依据。

(二)计划设计的原则

1.目标原则:计划要有明确的总目标和可行的具体目标,使计划设计有明确的方向,计划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开展,以保障计划目标的实现。

2.整体性原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是整个卫生发展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不仅应全面理解和考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自身,而且需要考虑项目与整个卫生发展规划的协调一致。

3.前瞻性原则:制定计划时要预计未来,有一定的先进性,考虑人群需要、资源、环境条件的长远变化。

4.弹性原则:在制定计划时使计划留有余地,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5.从实际出发原则:在计划制定中要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才能真正符合目标人群的需要。

6.参与性原则:计划涉及到的各人群、机构都应参与计划制定,如目标人群、合作伙伴、投资者、健康教育人员等。

(三)计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在实践中,人们可能依据不同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工作方法进行计划设计,不同机构或组织的健康教育项目招标也可能对健康教育计划提出特定的要求。但一般而言,进行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基本上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划前研究

(1)对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优先项目;

(2)对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3)进行政策、环境与资源分析,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4)目标人群分析,以便确定适宜于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和方法。

2.计划设计

(1)制订健康教育目标;

(2)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活动;

(3)确定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4)制定活动进度表;

(5)制定经费预算。

二、健康教育诊断

(一)概念

健康教育诊断又称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是一个为科学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的过程,指在人们面对健康问题时,综合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学、统计学有关方法和技术,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健康教育诊断的目的是了解社区的特点,确定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内组织机构、政策、资源现状等的过程。

当代健康教育领域最有代表性、也被最广泛应用的健康教育诊断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PRECEDE_PROCEED模式,又称为格林模式(图11-2)。

PRECEDE-PROCEED模式中

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着重应用于健康教育诊断;

PROCEED-----指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侧重在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与评价。

PRECEDE-PROCEED模式不仅是一个健康教育诊断的模式,也是开展健康教育评价的模式,对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都具有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诊断是计划设计的基础

依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诊断

1.社会诊断内容

内容:目标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所处社会环境

生活质量:如人均收入、住房条件、交通状况、环境质量、食物供应、卫生服务、教育 社会环境:分析影响健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服务等因素,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群的受教育水平、人群崇尚的信念和信仰、风俗习惯,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等。

2.社会诊断方法

对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评估,通常通过问卷调查等定量方法直接从人群中获得,可以参考已有的生活质量量表设计问卷,也可以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或研究的特定问题进行专门的设计。

社会诊断同时也必须十分重视反映群众主观感受和社会需要的定性研究。

常用的方法有:①知情人座谈会,邀请社区卫生行政领导、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等知情者提供社区需求的信息;②个别访谈,与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③利用常规资料,如卫生部门提供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入院率、出院率等资料,以及从既往文献中获取数据;④现场观察;⑤当用上述方法仍有不足时,可用专门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甚至普查,但提倡采用快速社会学评估方法。

(三)流行病学诊断

确定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包括躯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并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

重点评估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分布、强度、危害等

可能涉及躯体、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资料最终能够回答:

1.威胁人群的主要疾病/健康问题是什么?

2.该疾病/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

3.哪些人群受这些疾病/健康问题的影响,有什么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

4.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地区分布、持续时间等;

5.需要优先解决的是什么疾病或健康问题?对哪个(些)疾病或问题进行教育干预最敏感,效益可能最好?

(四)行为与环境诊断

区分影响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与非行为因素

以高血压为例,酗酒、高盐饮食是行为因素,而遗传倾向、糖尿病等即非行为因素。 分析行为因素的重要性和可变性,确定优先干预行为

分析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可变性,选择环境改变对象

行为的重要性:

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密切程度。

关系越密切,行为的重要性越高;

②行为发生的频度。

发生频度高,行为的重要性相对而言更大。行为诊断通常采用个别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定性调查方法进行,也可以通过复习文献资料、问卷定量调查等方法进行。 行为与环境诊断

行为的可变性

低可变行为的特点:

①形成时间已久

②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之中

③既往无成功改变的实例

高可变行为的特点:

①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时期

②行为与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关系不密切

③在其他教育中已证明可成功得以改变

④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五)教育诊断

分析影响行为的因素: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

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

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促使某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包括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发生在目标行为之前

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减弱的

包括社会是否支持、同伴影响、周围人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发生在行为产生之后。

管理与政策诊断

分析组织机构内可能促进或干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发展的政策、资源

包括:拟干预项目所需的、可利用的资源,影响项目实施的组织阻碍因素或促进因素,可利用的政策或必须改变的政策

获取资料的方法

收集现有资料: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各种统计资料、相关文献等

定性:专家座谈、目标人群访谈、利用现场观察等

定量:抽样调查或普查等

三、确定优先项目

重要性原则

致残致死率高、受累人群数量大、分布广、行为因素与疾病结局的关系密切

可变性原则

具有较高可变性,通过干预能改变

可行性原则

可控、可测量、易被接受、成本低、效益高

四、制定计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是对计划的理想最终结果的描述,是宏观的,给出计划在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二)具体目标

为实现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具体、可以测量的目标

具备以下特征:具体、可测量、可实现、有时间性

WHO——谁?即目标人群是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即目标中具体要改变的是什么?

WHEN——时间范围?即计划在多长时间内实现上述变化?

WHERE——在哪里?即计划实施的场所?

HOW MUCH——变化程度?即发生多大幅度的变化?

分为三类:

1.教育目标:改变内容为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如卫生保健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行为技能等。执行该计划一年后,项目学校:

(1)知识方面:80%青少年能说出三项以上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2)态度方面:75%青少年更喜欢与不吸烟的人交朋友。

(3)技能方面:60%青少年学会如何拒绝第一支烟的技巧。

2.行为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预期改变的内容为健康相关行为,以某行为的发生率、改变率表示。执行该计划一年后,项目学校:

阅读全文

与疾病健康宣教案例解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