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软硬音乐教案

软硬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09 02:53:51

Ⅰ 急需一篇中班音乐欣赏教案,最好带音乐,,,,

您好,很高兴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中班的小孩对童话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例如这首歌《小兔子乖乖》。可以让孩子们边做边演。
1、首先唱一遍给孩子们听
2、分角色
小兔子乖乖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
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短尾巴。
一天,兔妈妈对孩子们说:“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你们好好看着家,把门关好,谁来叫门都别开,等妈妈回来了再开。”
兔妈妈拎着篮子,到地里去了。小兔子们记住妈妈的话,把门关得牢牢的。
过了一会儿,大灰狼来了,他想闯进小兔子的家,可是小兔子把门关得紧紧的,进不去啊!
大灰狼坐在小兔子家门口,眯着眼睛,在想坏主意,突然看见兔妈妈回来了,他连忙跑到一棵大树后面躲起来。
兔妈妈走到家门口,推了推门,门关得紧紧的,就一边敲门,一边唱:
“小兔子乖乖,
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
我要进来。”
小兔子一听是妈妈的声音,一齐叫起来:
“妈妈回来啦!妈妈回来啦!”他们给妈妈开门,抢着帮妈妈拎篮子。嗬,妈妈拔了这么多红萝卜!
兔妈妈亲亲红眼睛,亲亲长耳朵,又亲亲短尾巴,夸他们是好孩子。
那只大灰狼躲在大树后面,偷偷地把兔妈妈唱的歌记住了。他得意地想,这回我有办法了。
第二天,兔妈妈到树林子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把门关好,等妈妈回来。过了一会儿,大灰狼又来了。他一边敲门,一边捏着鼻子唱: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
我要进来。”
红眼睛一听,以为妈妈回来了,高兴地叫着:“妈妈回来啦,妈妈回来啦!”
短尾巴也以为妈妈回来了,一边跑,一边说:“快给妈妈开门,快给妈妈开门!”
长耳朵拉住红眼睛和短尾巴说:“不对,不对!这不是妈妈的声音。”
红眼睛和短尾巴往门缝里一看:“不对,不对!不是妈妈,是大灰狼。”
小兔子们一齐说: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没回来,
谁来也不开。”
大灰狼着急了说:“我是你们的妈妈,我是你们的妈妈!”
“我们不信,我们不信!要不,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一瞧。”
“好啦,我就把尾巴伸进去,让你们瞧一瞧。”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把门打开一点儿,大灰狼就把自己的尾巴伸了进来。嘿,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一,二,三,嘭——小兔子一齐使劲,把门关得紧紧的,大灰狼的尾巴给夹住了。
大灰狼疼得哇哇叫:“哎哟,哎哟,疼死我了。放了我,放了我!”
这时候,兔妈妈回来了,她放下篮子,捡起一根木棍,朝大灰狼的脑袋狠狠地打。
大灰狼受不了啦,使劲一挣,把尾巴挣断了。他拖着半截尾巴逃到山里去了。
兔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扔下木棍,拎起篮子,一边敲门,一边唱:
“小兔子乖乖,
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
我要进来。”
小兔子们听见妈妈的声音,抢着给妈妈开门,抢着帮妈妈拎篮子。嗬,妈妈采来了这么多蘑菇!
歌词大概是这样的: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小兔子乖乖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就开就开,我就开,
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Ⅱ 孔雀东南飞教案高中音乐

1、 了解“乐府”和“乐府诗”,了解《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点,指出“相”的用法。
3、 分析人物形象。
4、 学习铺陈排比的手法。
5、 分析本诗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一些爱情传说或故事呢?请同学们起来讲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介绍《孔》和“乐府”、“乐府诗”】
1、《孔》,见课文P95注释①,另增加:全诗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卮zhī言——卮,小酒杯。卮言,酒后之言,无稽之言)》中称为“长诗之圣”。
2、注释②上说《孔》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什么是“乐府”呢?
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用来入乐的,但并不全部入乐。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诗体的名称。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后,继之而起的就是两汉乐府诗歌,而《孔》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介绍小序】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成诗经过。序中的“遣”“逼”二字集中地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也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情节。
【生字词、文言基本知识点】(见课本,其中特别强调“相”字)
【内容介绍】
1、用5分钟时间快速看看每一段对话各是哪个人物说的,然后请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要求能切合人物性格特征(如时间不够,就不用分角色朗读)。
2、内容结构(为节约时间,教师直接划分段落并介绍内容结构,不用学生做)
起兴(首两句) 兰芝被遣 开端 夫妻誓别 发展
兰芝抗婚 发展 双双殉情 高潮 告诫后人 尾声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刘兰芝,其他人物一笔带过,点到为止)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分别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人物形象,要求找出描写这四个人物的段落或句子,然后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分别分析各自的性格特征。
★刘兰芝:美丽大方、才貌双全、勤劳贤惠、果敢刚强、从容镇定、重情重义、坚贞执着、不慕荣华富贵。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师:十三……,十四……,十五……,这叫什么手法?
花这么多笔墨写,突出了刘兰芝的什么?
刘兰芝在十三岁时只学习了织绢,十四岁时只学习了裁剪衣服,十五岁只学习了弹箜篌,十六岁时只学习了诵诗书吗?这叫什么手法?
本段用了铺陈排比、互文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的铺陈。罗列数字,是交叉表述,并非她在具体的那年里只做了一件事情。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后面的描写突出了她的勤劳贤惠、果敢刚强。
“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请用本段中一个词概括本段内容(严妆)
本段用了什么手法?此时此刻的兰芝为何要严妆?(兰芝是在什么情况下严妆的?按一般的逻辑推理,在这种情况下本该是怎样的表现?而兰芝却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什么?)严妆时又为何要“事事四五通”?
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事事四五通”表明了她欲去却又不忍遽去的矛盾心理和无奈,故意拖延时间。
“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
师:这段描写对刻画刘兰芝的形象有何好处?(提示郡守家富有吗?那么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兰芝想做什么——心思依然在焦身上。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突出了兰芝的什么?)
用铺陈排比手法写太守办喜事豪华场面,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情操,也形成了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人物对话塑造性格:
1、和家婆的对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2、和小姑的对话——有礼有节。
3、和焦仲卿的对话——对爱情的忠贞。
4、和家兄的对话——“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焦仲卿:忠于爱情、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是非分明。
★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对儿子软硬兼施。
★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和语言 2、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分析焦母时)

阅读全文

与软硬音乐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