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出色的歌手
(鄂伦春民族歌曲)
教学设计说明:
《出色的歌手》是鄂伦春民族歌曲。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出色的歌手》,让学生真正感受鄂伦春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 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时间:2012年4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师跳舞,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个舞蹈,你们想看吗?
(生)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约而同的说:“想看”。
播放课件音乐,教师跳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老师跳的舞蹈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蒙古族。
(师)看来,你们不仅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而且音乐的知识面还很宽。真了不起。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会跳蒙古族。你们想不想让老师带你们走出大草原去鄂伦春族人们居住的地方走走、看看,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鄂伦春族吧。(播放歌曲:出色的歌手)欣赏鄂伦春美景。
三、学习歌曲《出色的歌手》
1、聆听
(1)初听歌曲《喜欢》
思考:这首歌曲主要赞美鄂伦春的什么?
(2)复听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表现是什么样的?
2、教师范唱
3、学唱旋律(教师弹琴)
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旋律。
4、朗读歌词
(1) 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2)学生按节奏独立朗读歌词。
(3)师生互动,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学生独立填词演唱歌曲
(2)教师纠正个别错误唱法
(3)找难点、突破难点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哪位同学对这首歌曲还有不会的地方请你提一提,同学和老师帮你共同的解决。
学生任意提自己不会的地方,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跟音乐反复练唱歌曲
6、歌曲处理
(1)提问: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地情绪和声音来演唱?
(2)教师弹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带着演唱地情绪和声音练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
2、小组展示、评价
五、课堂小结
2. 音乐教案 校园多美好 学习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怎么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校园多美好》激发学生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将来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学会唱《校园多美好》。
2.用各种形式表演《校园多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掌握“XXX”与“XXX”的节奏。
2.四度、六度、八度大跳的音准。
3.结束句长音的气息与时植的把握。
教具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
听《校园多美好》的伴奏音乐拍手或做自己喜爱的动作进教室
二、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一小校园和过去的校园相比,哪个更美丽?更漂亮?现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你们喜不喜欢?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所有在学校里的学生都很喜欢我们美好的校园。我国已故作曲家施光南,还为我们美丽的校园创作了一首的歌曲,赞美我们美丽的校园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不过,你们听完这首歌曲,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它唱了哪些内容?<播放歌曲>
生:欢快的,轻快的,高兴的……
2.师:是啊。校园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赞美,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带上笑容,用上你最轻快的歌声,和最高兴的动作,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歌曲,老师要看看谁最能表达心中快乐的心情。<再次播放歌曲>
(走到同学中间,边听边巡视同学们天真的笑脸)
三、寓教于乐
解决难点
1.师: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我感觉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①校园里的歌声真动听,不过听得最多要数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呢。听,远处传来同学们有节奏的读书声呢。
<出示节奏课件> X XX X. X X XX X. X |
师拍,生跟拍
注意前八分后十六节奏和附点八分音符,重复练习。
师:(出示另一条节奏)X X X XX X0 X XX |
再看这一条节奏里面有个八分休止符,碰到休止符奏怎么办?对,这是八分休止符别忘了停半拍。〈师范念〉一起来。
生:注意空拍和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稍加练习)
师:现在把两段节奏连起来试试看。(出示整条节奏)
X XX X. X X XX X. X | X X X XX X0 X XX |
生:念念拍拍。(两遍)
师:谁能单独来用我们的小乐器来敲这条节奏呢?——双响筒
生:个别表演 (奖励)
②师:真是难不住大家,这下连我们的小音符也要唱着歌加入大家了。
出示歌谱<师范唱>
生:跟着师听琴声试唱(稍慢)
师:歌词也要加进来,试着自己把歌词填进去。
生:跟唱
2.师:同学们美妙的歌声还吸引了淘气的画眉,你看,它正跃上枝头在偷偷地瞧呢?
(出示图片,看和听)
生:看并听
师:你能跟着小画眉把音符唱出来吗?
3. 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格式过怎么写!做好有样子!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五、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孔雀舞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 生(们):孔雀。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啊,老师哪个动作最像孔雀呀?(出示孔雀图片) 生:孔雀的手势看出来的。啊,好漂亮的孔雀啊!(学生看图片) 师: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觉得老师跳的好不好呢? 生(们):好,好漂亮的孔雀。 师:那老师怎么没有听见掌声呢? 生:(啪-啪-啪)的拍掌声响起。 :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大孔雀,小朋友想不想学小孔雀怎么跳舞的呢? 生:想。 (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小朋友们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课堂回放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 师:小朋友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希望小朋友记住,呆会跳小孔雀肯定是活泼的孔雀。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 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 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六、案例分析: (一)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 “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二)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舞蹈老师。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我的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表演作为课堂的开场、新颖的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通过听、说、想、做、跳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始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创。我以大孔雀的出现,始终贯穿整堂课,和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音乐是重点,学习舞蹈是难点。 五、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孔雀舞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 生(们):孔雀。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啊,老师哪个动作最像孔雀呀?(出示孔雀图片) 生:孔雀的手势看出来的。啊,好漂亮的孔雀啊!(学生看图片) 师: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觉得老师跳的好不好呢? 生(们):好,好漂亮的孔雀。 师:那老师怎么没有听见掌声呢? 生:(啪-啪-啪)的拍掌声响起。 :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大孔雀,小朋友想不想学小孔雀怎么跳舞的呢? 生:想。 (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小朋友们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课堂回放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 师:小朋友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希望小朋友记住,呆会跳小孔雀肯定是活泼的孔雀。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 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 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六、案例分析: (一)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 “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二)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舞蹈老师。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4. 初中新课程音乐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的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基复础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与教制学基本理念
(一)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二)基础音乐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
(三)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音乐教学案例设计的要求
第二部分初中音乐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渴望春天
二、梁祝
三、印度音乐之旅
四、运动的旋律
五、送别
六、二泉映月
七、美妙的人声
八、春晓
九、如歌的行板
十、叫卖之声
十一、念故乡
十二、梅花三弄
十三、龙的传人
十四、茉莉花
十五、卡门序曲
十六、红色娘子军
十七、唱脸谱
十八、瑰丽的电声
十九、这里是歌舞的海洋
二十、长江两岸的歌
二十一、念故乡
二十二、步伐之歌
第三部分初中音乐教学案例与课例实录
一、京剧的行当
二、卡门序曲
三、非洲音乐之旅
四、旱天雷
五、歌唱美丽的家乡
5. 如何写音乐课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一个好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记忆深刻,能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整堂课都在这个美丽的情境中学习。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如在上《小动物唱歌》这课时,我用充满神秘的语调做好开场白,同学们:“大象伯伯给老师打电话要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联欢会,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说:“想参加的同学,最少要会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同学们开始模仿起小动物的叫声。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同学们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寓教于“玩”,挖掘潜能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1、角色表演
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在《保护小羊》中,同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了小羊们的温顺;狼的凶残;狗熊、小刺猬、大象、小猎狗的友爱;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2、自由创编。
音乐的教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对于低中年级学生,鼓励他们进行口头创作、自编歌词,在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时,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强弱、歌词的变化使这段话读起来更有情趣、更加丰富。
总之,“长城非一日之功,实效非片刻使然”,只要我们努力改变观念,褪去课堂华丽的外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让课堂回归本真。让“实效”向音乐本质更深处漫溯……
6.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案例
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实验小学 冯琳
年级:二年级1班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教学难点: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学生分析:
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大于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发扬我国传统民间
乐器的知识与文化,是小学音乐课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让学生查阅和搜集有关我国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教学准备:“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
教学设计: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 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5、通过服饰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并延续“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学生在教室找到关于彝族的服饰及装物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舞蹈使学生掌握5拍节奏型,先可以用简单的手来表示,123拍不动,45拍拍手;然后加上脚,123用脚来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较强难度。
7、结束,同学们安静的等待和倾听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节之夜”,教师用“哈利·波特”的魔杖变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听着《阿细跳月》的旋律,穿着彝族服饰,跳着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请一位同学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来,融入到我们团结的大家庭里。
8、弘扬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