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本书里有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昆虫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思考的能力及一定的表达能力,这节课利用生活当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昆虫来引发让幼儿独立判断
益虫和害虫的兴趣,培养幼儿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幼儿敢于表达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幼儿
分组来判断益虫和害虫的分类,并将昆虫卡片按照生活环境分别挂在大树上,大树下、土地里。
活动目标
1、让1、让幼儿通过看、听、做了解几种昆虫的外形及特征。2、使幼儿清楚的分辨出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3、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哪些昆虫可以分为益虫和害虫,哪些是在土里生活的昆虫。能按照昆虫的分类找到自己的小组。
活动准备
1、 带挂钩的昆虫彩色卡片(每种昆虫制作4份)。2、代表各种小昆虫的背景音乐。3、大挂图和大树模型。
4、摆放昆虫卡片的小盒子。
活动过程
一: 逐一播放代表昆虫的背景音乐,引起让孩子猜一猜是哪种小昆虫的兴趣。(蚊子、蜻蜓、蜜蜂、蝴蝶、蚯蚓、
七星瓢虫、蚂蚁、苍蝇、蝗虫、螳螂、蟋蟀、知了、枯叶蝶、苍蝇、蟑螂…..、有些昆虫没有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演示一下)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幼:想 这第一位小客人说:“我要考考大班的小朋友,
❷ 中班多变的昆虫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云朵是幼儿常见的事物,天气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云朵的多变,孩子喜欢善变的事物,因此设计美工活动《多变的云朵》。
活动目标:
1、 发挥想象,结合经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
2、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结合经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形态各异的各种颜色云朵,并能运用和谐的色彩表现。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云朵像什么。
2、 材料准备:水彩笔 、画纸、油画棒,若干单线描绘的动物外形图形、完整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 魔术导入:《蓝天白云》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魔术,这是一张白色颜色的纸,蓝蓝的天空中变变,变出了什么?(老师用蓝色水彩颜料在纸上涂抹着。幼儿:蓝天白云)
2、 提问引出示范画
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形状的云朵?”(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
老师:“你们说得对,云朵有各种形状、不同的颜色,请看这些云朵像什么?”(老师出示一幅单线描绘的云朵范画,一幅涂上漂亮的颜色,添画可爱的眼睛、嘴巴范画。)
3、 绘画活动:《多变的云朵》
老师:“刚才我们发现云朵真会变,变出不同的图案,变出漂亮的颜色,现在请小朋友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引导幼儿绘画出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云朵,并能运用和谐的色彩表现。)
活动结束:作品欣赏《多变的云朵》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画的云朵形态各异、色彩多样,谁来说说自己绘画的云朵变成了什么?” (幼儿说出画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欣赏、分享 )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云朵真能变,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云朵真漂亮! ”
❸ 虫虫的瓶子 美术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在探究虫虫世界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内心世界所感受到的虫虫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
2、尝试用铅笔进行创作。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享受成功的喜悦。
3、能大胆用语言和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铅笔、小张纸
2、插幼儿作品的虫虫故事书
3、《点虫虫》的碟片
4、。昆虫图片、书、前期活动照片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前期活动照片、引出课题
小朋友这是在干什么呀?
这些天,我们都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认识各种各样的虫虫,找找虫虫躲在哪里,找找虫虫的秘密。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一张很好看的碟片,讲的都是虫虫世界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下吧!
2幼儿观看《点虫虫》的碟片
刚才的碟片里讲了哪些有趣的虫虫故事?
除了这些虫虫,你还认识哪些虫虫,知道哪些虫虫的秘密?
3提出创作要求
小朋友知道这么多的虫虫故事,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了,这里有一本虫虫的故事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里面的故事都不见了,请你们选一张喜欢的小彩纸,把知道的虫虫故事画下来,装进故事书里,如果你有很多的故事,就可以画很多张。
4、幼儿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记录创作语言。
轻声与幼儿交流作品
幼儿碰到困难时,给与恰当的引导、帮助
5、自由欣赏故事书,分享成功的快乐
6、延续活动:互相欣赏虫虫世界的故事,讲讲虫虫世界的故事。(用视频转换仪) 。
❹ 幼儿园美术欢迎来到虫虫王国教案
综合活动:虫虫王国 活动目标: 1、认读带“虫”偏旁的汉字,发现带“虫”偏旁的汉字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2、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并喜爱昆虫。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幼儿前阅读能力。 活动重点:认读带“虫”偏旁的汉字,发现带“虫”偏旁的汉字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偏旁与汉字地分合。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蜜蜂、蜻蜓、蝴蝶、蚂蚁、螳螂、蟑螂、蟋蟀7种昆虫的立体教具;与昆虫相对应的汉字卡片。蜘蛛、蝙蝠、蜗牛等非昆虫类的立体教具。(昆虫与非昆虫立体教具教师事先用磁铁吸在黑板上布置成一个“虫虫王国”) 2、幼儿操作用具:7种昆虫图片4套(幼儿分成4组);汉字“蜜、蜂、蜻、蜓、蝴、蝶、蚂、蚁、螳、螂、蟑、螂、蟋、蟀”4套;“宓、虫,虫、青”等偏旁与汉字拆开的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寻找昆虫。 1、展示“虫虫王国”,区分昆虫与非昆虫。 “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 2、说说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足3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 3、认读汉字。 (1、汉字与昆虫图片配对,教师带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翘舌音:蟑、蟀)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 (1)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虫”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虫”有关。) (2)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虫”都藏在字的什么地方?(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既有“上下结构”--蜜,又有“左右结构”--蜻、蜓等。)
❺ 幼儿园小袋鼠中班美术虫虫大集合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和装饰昆虫的翅膀。 2、乐意扮演会飞的昆虫,体验昆虫飞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饰翅膀用的各种材料,如彩色粘贴纸、手工纸等。 剪刀、双面胶、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 会飞舞的昆虫翅膀。 ——你知道哪些会飞的昆虫?这些昆虫的翅膀...是怎样的? ——你们想和昆虫一样有对会飞的翅膀吗?幼儿想像和模拟某一种昆虫,自由地展翅飞舞。 二、 制作翅膀。 ——讨论:翅膀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幼儿可以独自制作,也可与同伴—起制作。引导幼儿注意翅膀的对称。 ——怎样把翅膀装饰得更美丽? 我长出翅膀了。 ——介绍自己制作的翅膀,请幼儿相互猜猜这是什么昆虫。 ——请幼儿想办法怎样使翅膀固定在身上。 ——在教师的帮助下穿戴好美丽的翅膀,扮演某种昆虫在户外边念“虫虫飞虫虫飞”,边翩翩起舞,并模仿昆虫的行动。如蜜蜂飞到花丛中吮吸花蜜,围着花儿舞蹈等。
❻ 幼儿园中班美术手工《昆虫大集合》教案
目的:引导幼儿运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技能制作成各种动物。 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没用的碟片、各色卡纸、剪刀、双面胶、范例作品 2、材料使用:先构思做什么动物,接着画出动物的五官,然后剪下来粘贴在碟片的相应位置上,最后说说动物的基本特征。 3、教育功能: (1)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要点: (1)幼儿创作有困难时,可以启发幼儿参考老师的范例,并且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
❼ 幼儿园美术教案叶子上的小爬虫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瓦楞纸,再通过学习观看步骤图,自主完成作品。
2.体验利用废物进行绘画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
波浪瓦楞纸,铅画纸、蜡笔、记号笔泡沫胶。昆虫ppt。
教学过程:
一、观察昆虫,引起制作兴趣。
1.师:夏天来了,森林里有一群小伙伴来我们幼儿园做客。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小伙伴?(昆虫)漂亮吗?(漂亮)
2.出示“昆虫”,师:这些昆虫真漂亮,咦,为什么这些昆虫那么漂亮啊?原来这些昆虫有几个共同之处,那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小结:原来今天来做客的小昆虫,都有这些相同之处啊,都有一个小头和大背壳、两只眼睛、两根触角、六条腿、背壳图案是对称的、涂色方法是渐变。
二、介绍材料,知道废物利用。
今天的制作材料很特别,出示瓦楞纸,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看这纸和我们平时画的纸有什么不一样?(一面糙糙的,一面平平的)
三、口述过程,引出步骤巩固。
1.师:现在老师要把制作过程说一遍,等会你们告诉我,老师用了几部完成这个昆虫的,老师会说得很快!
师:记不住,没关系,老师准备了一张步骤图。
2.请个别幼儿尝试说过程,最后集体说。
3.教师小结:按照步骤图的顺序和图示做,就能做出美丽的昆虫。
四、幼儿自主绘画制作,教师从旁指导。
五、昆虫秀。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能把废旧纸板做得这么好,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六、昆虫世界。
观看关于昆虫的ppt,了解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昆虫。
❽ 有关昆虫的文学作品
昆虫记
《昆虫记》一书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内行着不懈的努容力。
在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❾ 急求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美术教案。。。。
2011年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共25页
第一课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
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部分: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奇妙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