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考驾驶证一共有几个科目
考驾驶证现在一共有四个科目。
一、考试科目:
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考试题库的结构和基本题型由公安部制定,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题库。
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考试项目包括:倒车入库、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侧方停车。
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科目,考试基本项目包括:上车准备、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通过路口、靠边停车、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会车、超车、掉头、夜间行驶。
科目四: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项目:安全文明驾驶相关知识。
二、科目一科目四可不限次预约考试
科目一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没有预约次数的限制。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必须在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考试不合格的,可以直接申请补考,之前已通过的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合格成绩有效。
三、考试没通过预约考试不能超5次
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有效期内,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的预约次数各不得超过五次(即各有十次考试机会)。第五次预约考试仍不合格的,已考试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绩作废,学员需要重新从科目一开始考试。
(1)山区道路安全驾驶教案扩展阅读:
合格标准
1.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一)——笔试,100分为满分,90分以上为合格(包括90分)。
2.场地驾驶(科目二)——场内,实车。只分合格和不合格。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S弯、直角拐弯、坡道定点起步与停车,这五项必考且依次进行。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合格(包括80分)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90分以上为合格(包括90分)。
3.道路驾驶(科目三)——公路或模拟场地,实车。100分为满分,90分以上为合格(包括90分)
4.安全文明驾驶相关知识(科目四)——笔试,100分为满分,90分以上为合格(含90分)
⑵ 山区道路驾驶应如何安全行车呢
行车前应先检查脚刹、手刹是否正常、有效,然后检查四个轮胎的胎压是否正常,如果近期调换过轮胎,再检查一下螺栓是否有松动。清理后备箱的杂物,不用的物品将其卸载,其余物品最好装在一个纸箱或容器内,以免车辆颠簸物品乱窜或发出响声。山区道路行驶,最好用一挡起车,但如果不是上坡的路段,如需要也可以临时用二挡起车。
行车时要提前观察前方路况和车辆通行情况,上坡时应根据其坡度选择合适的档位行进,为了保险起见,当坡度较陡时应采用较低的挡位挡,匀速前进。尽量避免由于动力不足造成上坡过程中的降挡操作。下坡时如果前方的道路不是很直很长,建议不要增挡,用原挡位来牵制车辆的行驶速度,未遇见特殊情况尽量不要踩刹车以防侧滑。用油门的大序待速来控制行车速度,严禁踩下离合空挡滑行或熄火行进,因为熄火后刹车助力和转向助力就都没有了,非常危险。
山区道路行驶需要泊车时,尽量在平坦和视野良好的路段停车,如果在坡路停车,踩刹车后应大力将手刹拉紧,然后熄火将变速竿放入一挡以防溜车。遇到半填半挖的路段时,有交通标志线的要按线行驶,无标志线的靠山一侧的应尽量靠里行驶,以给对面车辆让出足够的空间。靠外侧的车辆要镇定自如稳速行进,在条件容许的路况下,尽量不要太向里靠,以给对方车辆通过提供方便。
夜间会车时应减速并暂时将大灯关掉。转弯时不仅要减速、鸣喇叭还要闪动大灯以提示对方车辆注意。在视野不好的非直线路段尽量减少超车次数,如实在需要超车建议先仔细确认前方路况,再行超车,最好采用原挡位超车,情况容许也可采用增挡超车。遇雪天、雨天、雾天应将前后雾灯打开并要降低挡位低速行驶,尽量不要紧急制动,适当减少刹车的次数以确保安全。
底盘较低的车,遇到坑洼路段应使两轮尽量骑在高处行走,遇到横沟或横台应提早减速,平稳路过,防止将车颠起。该车尺寸稍宽,右倒车镜小有盲区,转弯或超车时一定要左右察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行操作。山区道路一般绿化较好,有时树的枝叶会低垂路面,切不可为了躲避刮噌,随意打方向变车道,应减速缓行。
⑶ 车辆在山区道路跟车行驶时,应适当缩小安全距离。
应该是错的吧,在山区道路视线不好,安全距离应该更大才好。
⑷ 山区道路行车前应进行哪些安全检查
山区道路多为依山傍水,临崖靠涧,盘山绕行,穿洞过栈,路幅狭窄,坡多弯急,崎岖起伏,视线受阻,山体落石,天气变化无常。汽车在山区道路行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山区行车,要对车辆的转向、制动、照明等装置进行检查,确保技术状况完好,并携带防雨、防滑、顶车等用具,了解气候变化,选择最佳行驶路线。
(二)如前方通视良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沿道路中间或靠山一侧按规定车速行驶;注视点侧重于道路交通情况及信号,不要探视悬崖、深涧,防止产生眩晕或紧张;在路边设有石桩、石墙的,通常都是急弯、临崖等危险部位,要特别注意。
(三)道路转弯对面不能通视时,要降低车速,多鸣喇叭,注意观察交通信号或反射镜。如左转弯时,左侧要留出对方车辆行驶的通道,谨慎前进,待前方无妨碍时,及时驶向靠山一侧。
(四)山区行驶,应根据坡度的陡坦和长度,选择合适档位,通常选用中低速档,加档时机稍推迟,减档时机要提前,以保持车辆行驶惯性和发动机的足够动力。切记不要空档滑行,不要在转弯过程中同时进行换档操作。
(五)下长坡时应多减一个档,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脚制动只作为辅助方式间歇踩踏,以防止车轮制动器发热,驶入转弯和悬崖处禁止紧急制动。
(六)跟车行驶时,要加大纵向间距,时刻注意观察前车动态,遇有运输超长物件车辆、放牧人和挑担人等要特别注意他们的特殊变化。
(七)会车时,靠山一侧的车辆应主动靠右,让对方车辆先行,双方互选路幅较宽、安全的地点交会。坡陡时禁止超车。
(八)遇有山体易出现落石的路段,要提高警惕,观察悬石动态和地面有无散落石块,此路段险情可能随时发生,尤其风雨天气更要特别小心,此路段不能停车,趁交通情况允许时,快速通过。
(九)山路行车发动机冷却液和车轮制动器的温度容易升高,应适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休息,使其降温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十)下坡行驶遇制动失灵时,首先要控制住方向,尽快逐级抢挂低档,用发动机牵阻力降低车速后,均匀拉起手制动。如车辆再无法控制,为防止坠入山谷,可利用车身侧面刮擦山体等障碍物强制车辆降速和停止。
⑸ 山区车辆行驶安全距离是多少米
、山区大雾天气行车
大雾天气行驶应及时打开防雾灯和近光灯,降低速度,严格遵守靠右通行的原则,车辆之间要保持充分的安全距离,尤其是通过村庄、路口及转弯处时,应仔细观察周围情况,适时鸣喇叭,以引起行人和车辆注意,做好避让停车的准备,以免发生碰撞和刮擦,浓雾能见度非常低时,应及时靠边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打开小灯、尾灯或示宽灯,待浓雾散后再继续行驶。
2、雨天行车
大雨天气山区道路易出现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行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切勿在可疑地段停车,若遇到前方路段突然坍塌,应立即停车、后倒避让,如有碎石落在车上或车旁时,切勿停车察看,应加速前进一段路程,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处理,遇到塌方严重、短时无法排除时,应及时调头迂回,找安全场地停车等待,切勿强行通过。
3、会车
会车时,右侧是山体可紧靠右行,给对方让出比较安全的空间,右侧是山涧时,不要紧靠右行,而是在自己车辆的右侧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如果道路的宽度不允许两车同时通过,而对方又无礼让意识,可让对方先行。
4、傍山道路行车
在傍山道路上行车时,要注意观察靠山一边的路面,尽量选择道路中间或靠山的一侧谨慎驾驶,不要探视崖下深涧,以免精力分散和产生恐惧心理。
5、山区弯道行车
山区道路弯道较多,在连续弯道行驶时,应将车速放慢,注意行车距离,山路行车距离应比一般水平道路要大一些,两车之间距离应不少于30米,车辆在接近转弯处时要先鸣喇叭,以通知对方可能来车或行人靠道路右侧行驶。
6、避免坡道停车
在山区道路中行驶时,应避免在坡道上停车,不得已在坡道上停车时,应选择坡度较缓、视线良好的路段,停车时一定要拉紧驻车制动,最好还用石块垫在车轮后,并在靠右侧路边远距离放置随车三角警示牌。
7、下坡
下坡行驶时,要严格控制车速,在运用发动机和低速档位的牵阻作用控制车速的同时,合理使用制动器稳定车速,严禁熄火、空档或踏下离合器踏板滑行。
8、上坡
上坡行驶时,应提前将汽车换入中、低速档,稳速行驶,当动力不足时,应迅速减档,以防拖档熄火,如错过换档时机,可越级减档,如果遇到换不进档或发动机熄火的情况,应使用行车制动器与驻车制动器强行停车,防止车辆后溜,然后重新起步。
9、山区道路超车
在山区道路超车时,应选择宽阔上坡路段超越,车辆在下陡坡时,不得超车。
以上就是关于山区道路如何安全行车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⑹ 驾驶汽车在山区道路怎样安全会车
驾驶汽车在山区道路转弯下陡坡路段遇对面来车怎样行驶?A、转弯前减速
B、进入弯道后加速
C、靠路右侧行驶
D、挂空挡滑行
答案:AC
陡坡不能挂空挡,过弯道不能加速。
⑺ 在山区道路行驶,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应比平坦路段小,对吗
错误。下坡时由于惯性会出现加速现象,若两车间距过小,而前车降速更加缩短间距,则两车相撞。因此下坡路段的安全距离应该比平坦路段大。
⑻ 交警支队支队长深入到临汾西部山区调研雨雪道路安全通行状况
近日,临汾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高岭一行深入到临汾西部山区调研雨雪道路安全通行状况。
临近2020年春运,针对近日连降大雪,道路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冬季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提前启动恶劣天气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应急预案,高岭同志先后来到国道G520尧都区山区道路土门段、一平垣段、蒲县等地,现场调研道路安全通行状况,并对沿途蒲县蒲城镇荆坡村交通安全劝导站警保联动工作进行了指导。
国道G520尧都区一平垣路段、蒲县黑龙关路段部分路面积雪过厚,尤其是弯道下坡背阴路面出现结冰层,给道路交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对此,高岭同志下达了交通安全管制命令,要求尧都和蒲县公安交警无缝隙对接,进行联合管控,同时,对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安全分流,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蒲县蒲城镇荆坡村交通安全劝导站,高岭同志就“两站两员”警保联动工作进行调研,并与执勤民警、辅警和交通安全劝导员进行了亲切交流,对交通安全劝导站工作人员劝导和劝返机动车不系安全带、未安装防滑链以及摩托车不带头盔,并帮助机动车安装防滑链等辛苦工作给予肯定,该站交通安全劝导员孙艳玲随口说出:“只要村里邻里邻居都安全,我们遭点罪都没啥”。
高岭同志代表市局党委、交警支队领导班子全体向全市奋战在工作岗位和一线的民警、辅警、交通安全劝导员及家属,送上平安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科目二,打卡满几小时可以约考的
以C1为例,复科目二打卡满16小时可以制约考的。科目二要完成 16小时的学习后才可以约考,但每天打卡练习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所以学习时间就要五天半了,学够时间后约考。所以最快的时间是七天。
总的过程:报名拿学员卡→打理论卡,每天8小时→理论考试(科目一)→拿上车单上车练习1-3天→到训练场进行倒桩学习(科目二),包括倒车,移库,单边桥,陡坡起步,连续障碍,S路,直角转弯,侧方停车每天打卡4个小时,总计33个小时→科目二考试→道路驾驶练习(科目三)→打卡,每天4小时,总计22小时→科目三考试→拿证。
(9)山区道路安全驾驶教案扩展阅读:
根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的规定:C1驾照总学时是62学时。包括:
科目一——12学时——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
科目二——16学时——场地驾驶技能
科目三——24学时——道路驾驶技能
科目四——10学时——安全文明驾驶常识
1个学时时长60分钟,其中有效教学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天理论和上车均不能超过4学时。按照要求,每个科目必须学满规定的学时,由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审验合格,然后传输到公安交管互联网服务平台,学员才能预约考试。
⑽ 在山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理清思路,抓住主体,不断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
(一)针对人力因素引发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强化对人的教育和管理,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一,对机动车驾驶人的教育管理。首先,申请办理驾驶证的人员,要到正规培训学校按教学大纲接受培训和操作,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法规、机械常识、桩考、路考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实习,实习期满半年以上的,方可领取正式驾驶证。对于不能正确掌握安全驾驶技能或其它原因不能保证安全因素的人员,坚决不能核发正式驾驶证。其次,国家应增设机动车驾驶人适应性检测机构,统一标准,对驾驶人的道德伦理、生理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测试。明确规定,必须经过驾驶人适应性检测部门的检测合格后,才能申请办理驾驶证手续,该检测表存入驾驶人档案备查。同时必须规定,如果驾驶人在今后驾驶中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时,须到驾驶人适应性检测部门重新检测并调出原检测单实行责任倒查。再次,对从事危险化学物品和旅客运输的驾驶人,应在其原有驾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危险化学物品运输和客运安全行车方面的特殊培训。最后,要切实抓好机动车驾驶人的继续教育工作。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驾驶人,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对年轻驾驶人应着重培训和训练,单独驾车2至3年后,要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肇事原因教育,使他们遵纪守法,礼貌行车;对30岁以上的驾驶人应在提高理论技术和心理素质上下功夫,使他们熟知交通法规,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和操作技巧;对40岁以上的驾驶人应总结他们安全行车的经验和出事的教训,让他们现身说法,以亲身感受和体验教育年轻驾驶人;对50岁以上的驾驶人应重点教育他们注意休息、防止疲劳、少加班、少跑长途车,不能逞能不服老,更不能跟年轻驾驶人比“英雄”气概;对60岁以上的驾驶人主要是做好劝退工作。
第二,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管理。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管理和社会教育管理。一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一切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二)针对车辆因素引发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分析表明,在一些车毁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中,车辆制动、转向部件的失效或效能不良占有较大比例。尽管当今世界上的车辆性能已有很大改善,但车辆方面的原因仍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是要加强对汽车安全技术性能的检测,确保汽车转向、制动、灯光等机件符合安全标准,减少因机械故障而引发交通事故。
二是大力推行客运车辆“门检”制度,即:客车出站前,由各客运公司门检中心工作人员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和纠正事故隐患,防止“病车”上路危及乘客生命安全。此外,驾驶人日常应对自己的车辆勤于保养和维护,出车前应仔细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
三是严格机动车报废制度。机动车本身部件严重缺陷或已达到报废年限仍在投入运营,由于车况本身不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必须严格防止这类车辆上路行驶。一方面要严格机动车年度检验制度,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避免因车况不良造成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
四是推广安装汽车新型安全装置。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人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PS卫星定位系统,凡未安装记录仪或GPS的,禁止参加春运或旅游等高峰季节的运输。
(三)针对道路因素引发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是科学设计新修道路线形。道路线形分为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平面线形设计必须从汽车行驶力学特性出发,保证汽车行驶时的安全、迅速、舒适,符合交通心理和视觉特性。平面线形应直接、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各级公路的转角应铺设为半径较大的圆曲线,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相连。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断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避免能看见近处和远处而看不见中间凹处的线形。
二是不断改善现有道路状况。在这方面,要将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路作为重点加以改善。严格按照(JT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改善道路纵断面线形、降低纵坡及增大竖曲线半径;改善平面线形、裁弯取直、消除瓶颈、消除路边障碍物,确保交叉口和弯道的视距;提高路面的粗糙度及排水能力,改善路面防滑性能。特别是要提高平面交叉路口的灯控率及完善主干道路的隔离设施。
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危险路段排查整改工作。据美国非营利机构信息项目“TRIP”(the road information program)研究表明,“采取施划道路标线,将路肩变宽,增加隔离带等措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四)针对环境因素引发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在一些超速现象严重的路段定点设岗,运用酒精测试仪对酒后驾车的嫌疑对象进行测试,用雷达测速仪对超速车辆进行查处;做好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及可变信息牌的设置工作,如有损坏应及时补上;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或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控制道路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要向车主和驾驶人发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二是要努力构建和谐的道路景观。良好的道路景观不仅会给交通参与者带来美的享受、心情愉悦、不易疲劳,而且还可起到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景观设计不合理,对交通安全不利。因此,路旁建筑物不能过于拥护,树木不能过于浓密或靠近道路,路堑边坡不能过大,否则,都会使驾驶人产生压抑感,容易造成疲劳。种植或修剪树木不应掩蔽交通信号、交通标志、视线诱导标志等,否则,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对广告牌、标语牌、霓红灯等易与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相混杂,产生干扰作用的要坚决清除。总之,单调、萧索的路旁景观,会对驾驶人心理上产生催眠作用,导致疲劳驾驶。和谐的道路景观会产生视觉上的和谐性与连续性,使乘客和驾驶人在路上感受到环境优美,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安全性。
三是在国道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服务站和强制休息点,专司客车安全检查工作。各服务站一律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对过境客车,做到逢车必查,坚持做到“一查二问三嘱咐四登记”,即查行驶证、驾驶证、保险证、防滑防冻设施和防车匪路霸器材;询问乘客,了解驾驶人是否存在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嘱咐驾驶人安全行车;登记客运车辆和驾驶人有关信息。对外籍长途客车驾驶入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的,一律强制休息2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