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生小报一年级预防传染病和食品安全方面
甲型H1N1流感(又称猪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最常版见的是H1N1亚型,权但是也存在其它的亚型(如H1H2,H3H1,H3N2)。这些流感病毒并非是新病毒,是我们常说的甲1型流感病毒,1918年在欧洲就曾经流行。发病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基本相同,根据墨西哥病例反映出来的特征多数死亡病例有呼吸道方面的症状表现患者出现呼吸加快,憋气等症状。
② 食品安全︱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牢记食品安全五复要点,打赢餐桌保胃制战
一、保持清洁
1.享食品前需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2.便后洗手
3.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4.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实物
二、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2.处理生的食物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道具和切肉板
3.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
三、做熟
1.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
2.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最好使用温度计
3.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1.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2.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却(最好在5℃以下)
3.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
4.及时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冷冻食物不要再室温下化冻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1.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2.挑选新鲜和友谊健康的食物
3.选择经过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温消毒的牛奶
4.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如果要生食
5.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③ 跪求一些关于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多锻炼身体,什么传染病都不怕
④ 保健食品的标签上有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应该按《食品安全法》那条处理
《食品安全法》
第四十八条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回虚假、夸大答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第五十一条 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⑤ 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教育目的:
1、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的知识,使学生了解食品中毒的相关教育知识。
2、教育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育重点:
对食品污染和中毒的预防
授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优良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认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认识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优良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4、尽量不吃剩饭菜。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三、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⑥ 经营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的食品,如何查处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十一)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条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内容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 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七)、(九)、(十一)、(十二)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为何没有涵盖第二十条的第二款(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肯定不符合,而且还违反国家强制标准。GB7718 对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依照安全法查处。 (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为何没有涵盖第二十条的第二款(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只要安全法有规定就可以了。 可以用反法,对商品做引人误解的宣传。
⑦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卫生处理是如何规定的
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除了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恐慌外,还有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污染,引起某些疾病的传播或者流行,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危害。因此,需要对事故现场卫生处理,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发生食品 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主要的措施是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所谓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 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重 要措施。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销毁污染食品及其原料,也是有效的卫生处理办法。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包括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 卫生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食品、学校卫生等卫生学监测; 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学生常见病及意外伤害、中毒等发 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对 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中毒、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和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等。
所谓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 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预防疾病及保健对策和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 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就是通过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个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二代病例发生。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各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包括开展对包括食物 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 价等职责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 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派出入员到达事故现场,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 方案。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对食品安全事故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 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上供参考。
⑧ 什么不属于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除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外的疾病,不属于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2、根据《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第十六条: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内容:
(一)对从事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化妆品生产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主要检查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和皮肤病等疾病。
(二)主要检查项目: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内外科常规、X光胸透、粪便细菌学培养(某些地区无此项)等。
(8)预防食品安全预防疾病教案扩展阅读:
根据《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对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擅自开展本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范围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单位,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体检活动,没收非法所得。
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⑨ 食品安全手抄报资料: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⑩ 食品安全手抄报,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手抄报;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