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教案安全教育入厕安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懂得入厕时应该排好队,学习有秩序的入厕。
2、学会轮流、等待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一个玩具、拥挤踩踏事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有一天,小猫买了一个新玩具,其它小动物看见了,都非常的喜欢,争着抢着去玩,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谁,结果小猴把小兔推倒了,小兔哇哇大哭。
讨论:小动物们这样做危险不危险?拥挤的后果是什么?(幼:这样会摔跤的,头会出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图片,一些因拥挤踩踏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画面。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故?
师:我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遵守规则,不能拥挤,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给别人,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平时活动、入厕都要养成排队的习惯。
情境表演:小兔有秩序入厕。
教师讲解入厕时的注意事项:
入厕前,先要按顺序排成两列纵队,两个两个依次进入厕所。
上便池时,要扶好栏杆,跨上台阶,再跨过便池。
下便池时,先要提好裤子,再扶好栏杆慢慢下。
入厕洗手后,要关好水笼头,以防水流湿地面,造成摔伤事故。
洗手后,要到指定地方排队,等待全体结束后,再回到活动室。
附儿歌:入厕时,要文明,大家不推也不挤,注意安全守秩序。
三、结束部分:
幼儿逐一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附儿歌:入厕安全
小朋友,要知道,及时入厕很重要。
进出厕所守规则,看清标记不滑道。
安全卫生记心里,争做文明好宝宝。
② 小学一年级下册安全教育走廊内守秩序课时教案
托班的孩子是园中最小的孩子,理解能力比大班或中班的孩子差些,他(她)们所学的也没有大班或中班的多,学习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和托班孩子交谈时要注意语言方面,要说能听懂的话,要多解释,勤问问听懂没。
③ 中班教案安全教育入厕安全
中班安全教育《入厕安全》的教案的写作思路在于: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程的一个活动目标,然后对活动过程做描述,包含故事导入、实践引导等内容。
正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向老师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明白有便意时及时入厕,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3.培养小朋友安全上厕所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课间、图片。
2、表格、哭脸笑脸标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小刚的裤子湿了》。
2、小结:此刻是冬天,天气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时告诉老师尿在裤子里,就会像刚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样,冰冰凉凉、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裤子里会很脏、很臭。
3、引导幼儿说说有了大小便该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课件一:蒙氏自主活动中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样啦?他是怎样做的?
2、课件二:群众活动中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样啦?他是怎样做的?
3、课件三:做操时
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样啦?他是怎样做的?
三、熟悉幼儿入厕环境,培养幼儿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四、决定对错
1、介绍表格及哭脸笑脸标志
2、引导幼儿根据图中幼儿表现决定对错,并贴到表格中适宜的位置。
五、组织幼儿群众入厕
活动延伸:
1、学习正确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强幼儿入厕潜力的培养,培养安全如厕经验。
④ 小学一年级下册安全教育走廊内守秩序课时教案详案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悬挂的倒过来的“福”字或红色对鱼、装饰鞭炮等装饰,引发幼儿关于春节的回忆。
2、说趣事、画趣事,初步了解春节的习俗,知道过年的传统做法。
⑤ 校内活动安全的安全教育教案
《校内活动安全》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守规则。
3.使学生明白在学校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 为什么校内活动要守秩序。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校内发生的不安全事故。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了解一些校纪校规。
教学过程:
一、 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 )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小结: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板书:活动守秩序
4.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二、校内的安全教育
1.给学生讲述其他学校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秩序。)
(1)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照自己是否还有上述行为。
(2) 交流:自己以后该怎样做。
2.说一说
上体育课、同学之间相处、参加运动会这些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3.模拟练习:(使学生知道校内怎样守秩序。)
(1)去厕所的路上
(2)上学、放学路上
(3)乘车时
(4)课间休息时
这些时候我们该怎样做?
4.小组交流:
(1)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
(2)观察他们的表情怎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3)小结:在校内,同学们都很守秩序、守规则,所以他们玩得很高兴,休息得好。
三、其他校内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四、总结:
校内安全不容忽视,希望每个同学今后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