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年级音乐我怎样长大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审议稿明确指出: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在音乐整体体
验和感受中,享受审美过程的愉悦;恰当的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
艺术模仿,积累感性经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
意境,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此基础上
本课教学设计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
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让学
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二)理论依据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以情感体验为
主线,
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合唱的音乐表现力比齐唱要丰富的多。
两声部间的制
约,
和声的织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立体音乐思维
能力。
学生通过二声部歌唱的训练,
亲自参与体验了两声部的和谐,
感受到和声
的优美,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及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
词意简练,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
情感。这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歌曲。
2/4
拍,宫调式。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
第一句曲调平稳,
并以亲切的语气借物抒情,
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
第二
乐句以弱起进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强了孩子们快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愿望。
第三、四乐句是前面两个乐句的旋律模。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
曲调舒展,
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旋律基本以平
行三度和声进行,
特别是句中音程大跳,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成长中坚忍不拔的精
神面貌,
突出了主题。
最后是歌曲的扩充部分,
再重复了第四乐句后旋律更加平
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38
名。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歌曲的
情感体验,
大多数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
具备了用和谐的音色表现歌曲的
能力。学生唱歌的状态好,但音色一般,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很浓,但又
由于自身条件或其他原因,
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少部分学生音准不佳,
视
谱不会等。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课上多鼓励多表扬,寻找闪光点,培
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体验与表现
体验:
教学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线。
让学生在一次次聆听中感受、
体验歌曲的情感,
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表现:
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现来理解音乐,
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手段:视唱法
、对比法、模仿法
(四)技术准备
1
、
TT
软件制作的歌曲曲谱(教师自己制作)
2
、范唱、伴奏录音、课件
三、教学目标
1
、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不怕困难、幸福
成长的情感。
2
、通过对比法、讲授法等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3
、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比较准确的演唱合唱部分
教学重点: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不怕困难、幸
福成长的情感。
教学难点:大跳音程和长音的音准。
四、教学过程
(一)合唱训练,导入歌曲
1
、音阶练习
2
、三度构唱
1 3 2 4 3 5 4 6
Ⅱ 我可爱的“家”教案
教材分析抄:
《可爱的家》选自歌剧《袭克拉丽》,也译作《甜蜜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首民歌,实际上它是19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罗里。比肖普和美国诗人佩恩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克拉丽》写的主题曲。
课本歌曲为D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之外,其他的均为弱起小节,并且第一、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下移了一个三度,第六乐句的旋律则是第四乐句的重复。学生在歌唱时很容易就记住这悠扬流畅、略带伤感的曲调。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思念,对宁静家庭生活的向往。
Ⅲ 幼儿园可爱的蓝精灵音乐教案
男性蓝精灵:
开始的时候,除542岁长一脸漂亮白胡子的老施通福穿红衣服外(没有蓝妈妈回也是比较奇答怪,不知道蓝爸爸是怎么搞出这一堆蓝精灵来的?),其他的小人长得都一模一样:蓝色的身子,圆圆的脑袋,四个手指,屁股上还长个尾巴根儿,身高约三个苹果,住在蘑菇形房子里。人们只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爱好、举止或者待人接物的态度加以区分。如戴眼镜的整天要训戒人(聪聪?),爱打扮的老是在照镜子(蓝妹妹),爱开玩笑的经常把一包不伤人的炸药放在礼品盒里分送给别人(乐乐要不是就是闹闹);好埋怨的不论发生什么事,他总是说:“我讨厌这样。”(厌厌)
女性蓝精灵:
当时,所有的施通福都是男性。由于画家妻子提出指责,于是佩约就命令巫师格格梅尔去做一个女性的。巫师用了许多种不同配料,其中有蝰蛇的舌粉和鳄鱼的三滴眼泪创造出褐发、轻飘专横的饶舌女人,然后再把她变成一个讨人喜欢的金发施通福。这就是蓝妹妹,她有一头夸张的金色卷发,以及超厚的鲜红嘴唇,而且,她穿高跟鞋。
Ⅳ 中班艺术教案秋天多可爱(歌唱)
这里是关于秋天的幼儿园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秋天多么美
教师:屈老师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耕地越来越少,幼儿园的孩子与农田接触不多,秋收时带孩子到外面去体会秋天丰收的情景,幼儿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同时细心地观察到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树叶变黄了,庄稼丰收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秋天真好!"发出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抓住孩子赞美的情感,我想在艺术中会得到更好的升华。因此,回幼儿园之后,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秋天多么美》,让孩子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渲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
难点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棉花、高梁、水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活动前搜集实物,让幼儿看到植物真实的外部特征,加深对植物的印象,同时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形、色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幼儿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秋天的序曲教师同幼儿一起随《秋天多么美》的音乐进活动室。
师:棉桃宝贝们咧开你们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师:看来,小宝贝们对秋天的认识可真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请宝贝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多么美》mtv,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听完后让幼儿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优美抒情)
2、聆听秋天师:棉桃宝贝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宝贝们听完后要告诉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么?由老师范唱,幼儿捕捉歌词里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风、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棉桃、高粱、水稻三种植物。
3、朗诵秋天师:秋风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们看他笑的多开心啊,我们要使出小宝贝们的绝活--说儿歌,把开心的棉桃姐姐说出来。
(1)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让幼儿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强弱,为儿歌伴奏。
4、轻颂秋天师:小宝贝们说得这么好了,棉桃姐姐听了更高兴了,棉桃姐姐想请你们把她开心地唱出来,看看谁唱得最好!让幼儿随音乐小声哼唱第一段,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帮助。
5、赞美秋天(歌曲的感情处理)
(1)"秋风秋风轻轻吹,"应唱得轻柔。
(2)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对歌曲感情处理的帮助。
(3)"秋风吹黄了庄稼,吹得人们大丰收"应唱的高兴喜悦。播放多媒体课件《收获的秋天》让幼儿欣赏。
6、舞蹈秋天师:宝贝们唱得这么高兴,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我们来跳一段丰收舞。让幼儿自己创编舞蹈,自由发挥,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7、歌颂秋天师:宝贝们这么高兴,棉桃姐姐建议我们来开一个大班的专场演出,每一位宝贝都要参加,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乐队献给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棉花舞蹈队,稻花合唱队,高梁小乐队同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美丽的秋天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踩一踩、听一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师幼随《秋天多么美》音乐离开活动室。(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丽。)四、活动延伸小宝贝小宝贝要记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忙收获,高兴背后也有辛劳。幼儿通过背诵古诗《悯农》总结不能浪费粮食。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Ⅳ 中班音乐教案感觉自己萌萌哒教案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版)
二.教学权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