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创作音乐教案初中

创作音乐教案初中

发布时间:2021-01-03 23:12:45

A. 小学1年级音乐课教案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动课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 能创造几种声音;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要求: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 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重点与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1、多媒体光盘;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3 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 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
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
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讨论)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4、小结
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组织下课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一年级音乐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声音世界》,精品学习网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B. 生命之河 音乐教案怎么写

教材内容:省义务教育小学课本音乐二年级上册

课 型:综合课型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幸福》。

2、复习1、2、3、5、6五个唱名,视唱两小节旋律。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幸福》,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

(初步学会)

2、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唱名及二分、四分音符。(初步学会)

3、通过学习,感受沉重与优美两种不同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接受)

教材分析:《幸福》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歌词用鲜花、小树、禾苗离不开太阳、园丁、春雨来比喻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全靠祖国的关怀和培养,曲调具有民歌风味,清新优美,音乐素材集中,结构为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步曲式,宫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X X· 节奏和顿音记号的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磁带、红旗、五角星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1、 随歌曲《娃哈哈》律动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

①、1=F 2/4

5 3 1 3 | 5 - | 3 5 · | 3 5 ·|

开起 小汽 车, 嘀嘀, 嘀嘀;

6 5 5 1 | 3 - | 2 3 · | 2 3 ·‖

开起 大汽 车, 嘀嘀, 嘀嘀。

② 1=F 2/4

1 5 5 | 1 5 5 | 1 2 3 2 | 5 0 |

的 达达 的 达达 吹起 小喇 叭,

5 6 5 4 | 3 4 3 2 | 3 2 | 1 0 ‖

小狗 小马 也在 一起 的 的 达。

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用两条唱唱分别解决歌曲中的两个难点:X X • 的节奏和顿音记号。

二、









1、 视唱唱名:

(1) 多媒体出示空白音阶图,点击逐个出现唱名,会唱的小朋友站起来唱。

(2) 多媒体点击出现一个个缓慢上升的写有音符的气球,指名唱,唱对的奖一枚五角星。

2、听唱旋律比赛:

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全班分成两大组。

(1) 多媒体点击出示X X | X -|节奏,学生齐念。

(2) 第一轮:逐条出现两小节旋律,教师弹奏,小组派队员视唱,唱对得一面小红旗。(班长做裁判。)

5 6 | 5 - | 3 5 | 6 -|

3 1 | 2 - | 2 3 | 1 -|

(3) 第二轮:“学做小音乐家”,照样子写出两小节由二分、四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写对、唱对均可得一面红旗。

唱名训练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别指导,同时设置了坡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学生创作旋律视唱,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一) 谈话导入,忆苦思甜:

1、复习歌曲《打砖歌》。了解旧社会的老人和孩子为生活所迫做苦工的艰难。

2、师:看到今天的小朋友,老师觉得你们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真是非常的幸福,沈老师想用一首歌来表达我对今天幸福生活的赞美。

(二) 熟悉旋律,练唱创作歌曲:

1、 多媒体出示歌词(鲜花开放,禾苗成长,小树长大,国旗上升的画面)及歌曲伴奏,教师朗诵并范唱歌曲:

有了太阳,鲜花才会开;

有了春雨呀,禾苗才能栽。

有了园丁,小树能成材;

有了祖国呀,幸福才会来。

2、 连续放歌曲伴奏录音若干遍,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句歌词添画,实物投影展示。

3、 自由学会自己所画的这一句歌词,既可以用“LU”哼唱,也可以直接唱歌词,还可以为自己的画配上动作来表现。

4、 相互展示,学习歌词,指名学的比较好的同学把自己学的这句歌词教给大家唱。有困难的歌词由老师帮助学习。

5、 重点纠正X X 时值和顿音记号的演唱。轻声齐唱。

6、 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7、 多媒体演示制作的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 学唱书本歌曲:

1、 师导入:小朋友今天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不但画了美丽的图画,还创作了这么好听的一首歌。但是请小朋友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太阳、春雨、园丁,鲜花、禾苗和小树会怎么样呢?如果没有了祖国,幸福还会来吗?

2、 学生发言,引出课本歌曲,多媒体出示。
3、 自由学唱。

4、 轻声有感情的齐唱。

5、边唱边配上简单的歌曲律动表演,形成高潮。

通过歌曲的复习使学生感受沉重有力的情绪。从而更有利于体会《幸福》优美的情绪。

将歌曲内容作合理改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多媒体设置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强烈的音乐感受。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避免了课堂上一遍一遍放录音的枯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小组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群体的力量,使学生学得主动。

通过创作歌曲的学习,使课本歌曲的演唱变的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音、画、舞结合,形成课堂的高潮,给学生完整的情感体验。

四、









1、沈老师觉得能和你们这样聪明、可爱、活泼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是一种幸福。那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学生谈话。

2、小结: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不象笑那样容易表现,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我们可以用甜美的歌声、优秀的成绩、杰出的表现来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尊敬。

2、 师生再见。

3、 随着《大家笑笑笑》的旋律出教室。

简单的小结和师生交流,使情感得到升华。

本课所要探讨及表现的几个要点说明:

1、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与灵活运用:

《幸福》这首歌由于采用了“没有”、“不会”、“不能”等一些反义的歌词和X X • 的节奏加上顿音记号,给歌曲的学习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先把歌曲的意思倒过来让学生学唱的方式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同时又使教学有了创新。

2、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

《架起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桥梁》是我去年教学专题的获奖论文,其中阐述了很多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的方法,在这节课的不少环节中都体现了这一特色。如多媒体的运用,把图象和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特别是在熟悉歌曲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画的的方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作品化”教学模式在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初步运用:

“作品化”教学模式是我2000年的研究课题,在四年级的歌曲教学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于是我就尝试把它引进低段课堂。在歌曲学习时,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句歌词自主学习,同时设置坡度,分解难度,通过小组学习和互帮互学的方式来学会整首歌曲,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强化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的很多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内容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视唱旋律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创作旋律视唱:在熟悉歌曲时,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来配歌词,使学生学的快乐,学的主动。

人们常说,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要有敢创新的老师,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能说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但我想至少我已经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C. 教法和学法有哪些

1、教法:

(1)以语言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实回践为主的方法,答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

(3)以直观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

2、学法:

(1)读书方法的指导

(2)思维方法的指导

(3)迁移方法的指导

(3)创作音乐教案初中扩展阅读:

教法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于之相适应的方法。

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

D. 幼儿园学歌曲 游太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资料,准备记号笔、蜡笔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把教室布置成类似太空的环境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学生谈谈在“太空”的感受。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有关太空的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太空遨游模拟实验),并提问:看了录像你了解到哪些太空知识?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4)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教师小结。 2.畅述想法。 (1)学生谈谈: ①怎样把教室设计成太空舱,成为一艘宇宙飞船? ②如果想要去太空遨游,需要哪些必备工具? ③遨游太空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宇宙飞船的模型或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的构成。 3.动手创作。 (1)明确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教师建议:设计时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飞船和宇航服等的形状和色彩;注意飞船内外的环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手创作。 4.评价作业。 (1)学生介绍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5.课外拓展。 (1)继续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 (2)写写创作的体会或有关遨游太空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手工材料,课前分好合作小组 (教师) 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总结作业。 表扬优秀作业。(从创意、科学意识、情感投入等方面评议。) 2.欣赏思考。 (1)欣赏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 (2)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什么工具材料(注意材料的质感?)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 (1)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并在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2)交流创作意图,各组汇报创作计划。 (3)建议:可以用各种纸张及瓶子、纸盒等材料进行制作。(组员可以为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作业讲评。 (1)学生分组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自评。 (2)各组互评。 5.课外拓展。 (1)阅读有关太空的书籍。 (2)讲有关太空的故事给好朋友或父母听。 (3)将手工作品布置教室。

E. 欣赏教案写作。音乐欣赏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 一、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二、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变奏”编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 作品结构图(略) 4、 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A+A…… 6、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如果你作为被钓上的鱼,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1、欣赏歌曲《鳟鱼》 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鳟鱼》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 二、新课教学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教师:变奏一至变奏五将展现给大家不同的风貌,我愿做一名向导,带大家走进这五光十色的变奏世界,请大家注意我的向导提示。 向导提示: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 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 学生: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 教师: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 学生:阴沉、有些压抑。 教师: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 学生:是低音提琴。 教师: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学生:是钢琴。它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变奏五: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 学生: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黑暗将过去,善良永存。 三、赏析与体验 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变奏一 ⒈复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 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 学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⒊完整欣赏变奏一,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⒋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师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力度的增强、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一 主题移高八度 钢琴明亮的音色 三连音 变奏四 ff的强音 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 d小调 5、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变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变奏四

F. 幸福的脸 音乐教案怎么写

1教材内容: ,2课 型: 3教学内容 4教学目标: 5教材分析: 6教学重点 7教学难点 8教具准备: 9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省义务教育小学课本音乐二年级上册

课 型:综合课型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幸福》。

2、复习1、2、3、5、6五个唱名,视唱两小节旋律。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幸福》,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

(初步学会)

2、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唱名及二分、四分音符。(初步学会)

3、通过学习,感受沉重与优美两种不同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接受)

教材分析:《幸福》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歌词用鲜花、小树、禾苗离不开太阳、园丁、春雨来比喻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全靠祖国的关怀和培养,曲调具有民歌风味,清新优美,音乐素材集中,结构为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步曲式,宫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X X· 节奏和顿音记号的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磁带、红旗、五角星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1、 随歌曲《娃哈哈》律动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

①、1=F 2/4

5 3 1 3 | 5 - | 3 5 · | 3 5 ·|

开起 小汽 车, 嘀嘀, 嘀嘀;

6 5 5 1 | 3 - | 2 3 · | 2 3 ·‖

开起 大汽 车, 嘀嘀, 嘀嘀。

② 1=F 2/4

1 5 5 | 1 5 5 | 1 2 3 2 | 5 0 |

的 达达 的 达达 吹起 小喇 叭,

5 6 5 4 | 3 4 3 2 | 3 2 | 1 0 ‖

小狗 小马 也在 一起 的 的 达。

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用两条唱唱分别解决歌曲中的两个难点:X X • 的节奏和顿音记号。

二、









1、 视唱唱名:

(1) 多媒体出示空白音阶图,点击逐个出现唱名,会唱的小朋友站起来唱。

(2) 多媒体点击出现一个个缓慢上升的写有音符的气球,指名唱,唱对的奖一枚五角星。

2、听唱旋律比赛:

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全班分成两大组。

(1) 多媒体点击出示X X | X -|节奏,学生齐念。

(2) 第一轮:逐条出现两小节旋律,教师弹奏,小组派队员视唱,唱对得一面小红旗。(班长做裁判。)

5 6 | 5 - | 3 5 | 6 -|

3 1 | 2 - | 2 3 | 1 -|

(3) 第二轮:“学做小音乐家”,照样子写出两小节由二分、四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写对、唱对均可得一面红旗。

唱名训练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别指导,同时设置了坡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学生创作旋律视唱,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一) 谈话导入,忆苦思甜:

1、复习歌曲《打砖歌》。了解旧社会的老人和孩子为生活所迫做苦工的艰难。

2、师:看到今天的小朋友,老师觉得你们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真是非常的幸福,沈老师想用一首歌来表达我对今天幸福生活的赞美。

(二) 熟悉旋律,练唱创作歌曲:

1、 多媒体出示歌词(鲜花开放,禾苗成长,小树长大,国旗上升的画面)及歌曲伴奏,教师朗诵并范唱歌曲:

有了太阳,鲜花才会开;

有了春雨呀,禾苗才能栽。

有了园丁,小树能成材;

有了祖国呀,幸福才会来。

2、 连续放歌曲伴奏录音若干遍,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句歌词添画,实物投影展示。

3、 自由学会自己所画的这一句歌词,既可以用“LU”哼唱,也可以直接唱歌词,还可以为自己的画配上动作来表现。

4、 相互展示,学习歌词,指名学的比较好的同学把自己学的这句歌词教给大家唱。有困难的歌词由老师帮助学习。

5、 重点纠正X X 时值和顿音记号的演唱。轻声齐唱。

6、 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7、 多媒体演示制作的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 学唱书本歌曲:

1、 师导入:小朋友今天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不但画了美丽的图画,还创作了这么好听的一首歌。但是请小朋友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太阳、春雨、园丁,鲜花、禾苗和小树会怎么样呢?如果没有了祖国,幸福还会来吗?

2、 学生发言,引出课本歌曲,多媒体出示。
3、 自由学唱。

4、 轻声有感情的齐唱。

5、边唱边配上简单的歌曲律动表演,形成高潮。

通过歌曲的复习使学生感受沉重有力的情绪。从而更有利于体会《幸福》优美的情绪。

将歌曲内容作合理改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多媒体设置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强烈的音乐感受。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避免了课堂上一遍一遍放录音的枯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小组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群体的力量,使学生学得主动。

通过创作歌曲的学习,使课本歌曲的演唱变的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音、画、舞结合,形成课堂的高潮,给学生完整的情感体验。

四、









1、沈老师觉得能和你们这样聪明、可爱、活泼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是一种幸福。那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学生谈话。

2、小结: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不象笑那样容易表现,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我们可以用甜美的歌声、优秀的成绩、杰出的表现来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尊敬。

2、 师生再见。

3、 随着《大家笑笑笑》的旋律出教室。

简单的小结和师生交流,使情感得到升华。

本课所要探讨及表现的几个要点说明:

1、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与灵活运用:

《幸福》这首歌由于采用了“没有”、“不会”、“不能”等一些反义的歌词和X X • 的节奏加上顿音记号,给歌曲的学习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先把歌曲的意思倒过来让学生学唱的方式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同时又使教学有了创新。

2、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

《架起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桥梁》是我去年教学专题的获奖论文,其中阐述了很多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的方法,在这节课的不少环节中都体现了这一特色。如多媒体的运用,把图象和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特别是在熟悉歌曲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画的的方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作品化”教学模式在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初步运用:

“作品化”教学模式是我2000年的研究课题,在四年级的歌曲教学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于是我就尝试把它引进低段课堂。在歌曲学习时,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句歌词自主学习,同时设置坡度,分解难度,通过小组学习和互帮互学的方式来学会整首歌曲,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强化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的很多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内容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视唱旋律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创作旋律视唱:在熟悉歌曲时,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来配歌词,使学生学的快乐,学的主动。

人们常说,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要有敢创新的老师,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能说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但我想至少我已经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阅读全文

与创作音乐教案初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