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有哪些歌曲 苏教版
我只知道,我们教的,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我和小树来比赛,回大树妈妈,小宝宝睡了,家答家就是妈妈,劳动最光荣,勤快人和懒惰人,守株待兔,差不多了,中间可能会有漏的现象,你去问你的儿子(妹妹)或者老师,你连谢谢都不说一声。,哦,把这先歌曲(我发的歌曲),帮我下载下来,尽请原谅,谢谢,大大的谢谢!
Ⅱ 三只小猪搬家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内容,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2、让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准备:
《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故事图片;词汇字卡。
活动重点:
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难点:
引导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活动过程:
1、以音乐进场,组织小朋友观看多媒体电教。
2、教师让小朋友坐好,并让小朋友欣赏《三只小猪》的故事。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故事《三只小猪》时,看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做了什么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3、发散思维。
(1)看故事时,故事中有那些动物?(三只小猪,呼呼、噜噜、嘟嘟……)三只小猪中怎么做的?做了那些房子?(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2)做好房子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后来为什么草房子、木房子倒了,而砖房子没有倒?
(4)最后大灰狼怎么样了?
4、教师逐步出示《三只小猪》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逻辑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
(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逐步出示图片。
(2)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6、结合现实教育小朋友做勤快的人。
7、教师小结: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嘟嘟是一个非常勤快的小猪,我们小朋友要向它学习,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做游戏,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勤快人的动作图片,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并学习,让幼儿学习做一个勤快人。
Ⅲ 如何 提升幼儿对音乐歌唱活动的兴趣
歌唱是指用嗓音来演唱有旋律、有歌词的歌曲以及节奏朗诵、唱名游戏等。歌唱,不仅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要使乐器成为大众的音乐有许多困难,而歌唱活动是使幼儿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在歌唱过程中,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显然,积极的歌唱活动对幼儿十分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在实践工作中,我就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点滴体会: 一、感受歌曲内容,产生歌唱兴趣。 理解是学习的钥匙,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也需要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启发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在学唱歌曲《理发员》前,让幼儿先去理发店看看,知道推子、剪刀的用途,丰富生活经验对歌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学唱《颠倒歌》时,我则将歌曲内容设计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用语言表述“什么地方颠倒了”,理解了颠倒的事物,再聆听老师的范唱,体会趣味性。除了丰富生活经验、运用图片外,还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个有趣的故事,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幼儿理解,如《蚂蚁搬豆》、《猪八戒吃西瓜》、《迷路的小花鸭》等歌曲。只要幼儿对歌曲理解了,有了歌唱的兴趣,再来学习演唱就容易多了。 二、体验歌曲美感,焕发歌唱兴趣。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幼儿不能从歌曲中体验到美感,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所以应该启发幼儿理解歌曲中的美,并产生美好的情感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如歌曲《拉拉钩》、《好朋友》中的团结友爱、《勤快人和懒惰人》、《小蜜蜂》中的爱劳动,《李小多分果果》中的分享等都是美好的情感。教师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对幼儿进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能否产生要演唱歌曲的欲望。在范唱歌曲《拉拉钩》时,我用断顿、生硬的声音和皱眉瞪眼的表情唱第一段,用连贯轻柔的歌声和微笑的表情唱第二段,使幼儿感到教师演唱的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激发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唱和体会歌曲中的团结友爱的美好感情,幼儿就能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地学习。 三、多样的歌唱形式,提高歌唱兴趣。 歌唱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随的表演方式等的总和。一般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轮唱和个表演等。如歌曲《郊游》采用歌表演的形式,让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表演,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演唱《小毛驴》时在合唱中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声部在每个乐句末加上“噢”、“啊”、“哈哈”等衬词,使歌曲更为幽默滑稽。当然,这些歌唱形式的确定,可以是由老师设计指定的,也可以让幼儿参与设计构思。以处理歌曲《小树叶》的演唱形式为例,我鼓励大班幼儿根据歌曲的形象和情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出理由,然后全体幼儿按方案尝试。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可以第一段独唱,好象一个小朋友在问小树叶,第二段齐唱,好象许多小树叶一齐勇敢地回答;也可以男孩子唱第一段关心小树叶,女孩子唱第二段勇敢地回答……通过多样化的歌唱形式,避免了反复练唱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饱满的教学情绪,引发歌唱兴趣。 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幼儿学习兴趣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激发作用。教师情绪饱满,则幼儿情绪容易亢奋;教师情绪低落,则幼儿学习兴趣下降,这种影响关系是成正比变化的。如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调朗诵歌词,并充满激情地讲解歌曲,都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把幼儿愉快地带进音乐的欢乐天地去,而且还能使幼儿积极地模仿歌曲中各种小动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大胆地表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幼儿学习,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和激发幼儿以歌曲角色的身份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去培养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参考资料:http://www.jy135.com/html/jingyanlunwen/yinyue/55827.html 望采纳~
Ⅳ 小鬼显身手看看我有多能干教案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小鬼显身手
主题来源: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蒋佳亿说:“今天早上我吃了团子,是我奶奶做的,我跟奶奶学做,现在也会做了”。在孩子的眼里,成人是多么了不起。每个孩子都希望快快长大,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过。顺应孩子的需要,引领他们从成人那里吸取一切有利于自省发展的养料,让他们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潜能,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创造良机。
预设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每一样食品都凝结了众人的劳动,享用时,对劳动者产生感激之情。
2、大胆、创造性地“设计”建筑,满足当设计师的愿望,感受设计房屋的乐趣。
3、利用绳子的柔软可变,创造性地玩出多种造型,尝试合作玩绳,体验用绳子造型的乐趣。
4、尝试画圈,并学习在圈上借形想象,体验用圈圈创造绘画的乐趣。
5、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弯曲的物品,和同伴一起将画页装订成册。
主题环境:
1、收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图片、照片、布置在活动室中。
2、墙面张贴教师与幼儿讨论并制作的“班级工作表”,让幼儿明确自己在班内所承担的任务。
3、设置“圈圈画廊”,展示幼儿以圈圈为基础的绘画和手工作品。
4、开辟“弯弯饶饶天地”,引导幼儿搜集、展示各种弯绕物品。
活动区域:
美工区:
1、提供油泥与辅助材料,幼儿自制各种各样的“糕点”。
2、提供水彩笔与白纸,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设计的小屋。
3、提供各类绘画、装订工具,继续制作《弯弯写真集》。
4、投放能够表现弯绕特征的结构玩具,供幼儿拆拼各种物体。
益智区:
1、提供各行业劳动者与所用工具的卡片,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和配对。
2、提供迷宫游戏,幼儿练习绕行的动作。
建构区:
1、提供积木、拼插胶粒玩具,引导幼儿拼搭各种造型的房屋。
2、用纸箱、积木等材料建造房屋。有的当瓦工用积木盖房,有的当电工接“电线”,有的当木工用纸盒做门窗,有的当漆匠“刷”纸盒,等等。
语言区:
1、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百人糕》的故事,让幼儿看图讲述、表演等。
2、提供各行各业人员工作时的场景图片(可从画报上剪下来),幼儿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在哪里工作。
3、提供弯的物体图片,让幼儿仿编诗歌,进行对歌游戏。
家园共育:
1、协助孩子收集有关不同行业的工具与工作内容的图片。
2、向孩子进行爱惜物品和尊重成人劳动的教育。
3、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观察成人劳动场所,协助孩子将代表家长工作特点的一件物品带到幼儿园来。
4、与孩子一起寻找家中有弯绕特点的物体,能从造型美或实用方面领会其变形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仿编《对对歌》
5、亲子游戏:我也会弯。家长和孩子一起想像、体验身体弯曲的不同造型。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
2、语言:百人糕
3、健康:谁的姿势好
4、数学:哪里一样
5、儿歌:过节吃点心
6、英语
7、科学:大灰狼该不该救
8、数学:点心屋
9、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
10、泥工:我来做 糕点师傅
第二周:
1、体育:送货忙
2、社会:不浪费水水
3、音乐:加油歌
4、美术:我是建筑师
5、歌表演:我来自中国
6、数学:数数圆形有几个
7、数学:数三角
8、语言:曲里拐弯
9、诗歌:我们的妈妈是祖国
10、科学:民族娃娃在一起
第三周
1、诗歌:我们的节日
2、科学:沙漠里的骆驼
3、打击乐:大中国
4、故事:快乐的阿嘟
5、健康:我会擦屁股
6、数学:做并干
7、线条画:一瓶花zhao
8、英语
9、六一汇演
10、水果冷餐会
活动一、故事:快乐的阿嘟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啊嘟热爱工作的快乐情绪。
2、喜欢小火车头阿嘟的角色,从中体会工作者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啊嘟有份快乐的工作
1、 教师出示故事角色,用欢快的语气模仿角色口吻向幼儿打招呼,嘟突、嘟突……我是快乐的小火车头啊嘟!你们好!
2、 虽然,我只是一个最最小的火车头,但我觉得非常快活,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我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唱《快乐工作歌》。
3、 教师操作角色形象,模仿啊嘟快活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唱出《快乐工作歌》嘟突、嘟突,啊嘟我来了,嘟突、嘟突,啊嘟多快乐!
二、啊嘟的故事
1、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小火车啊嘟》一遍。
2、提问:啊嘟在修理厂的工作是什么?
他喜欢他的工作吗?
漂亮火车头没有请啊嘟帮忙,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最后啊嘟帮助漂亮火车头了吗?
当漂亮火车头道歉时,啊嘟是怎么说的?(再次讲述故事)
3、工作着是快乐的
你喜欢小火车啊嘟吗?为什么?师再次出示啊嘟形象,请幼儿跟着小火车啊嘟一起唱《快乐工作歌》
活动反思:
当我看到嘟嘟的图片,第一眼就觉得十分有趣。
刚张贴在黑板上,孩子们就开始猜测起来:是汽车?公共汽车?火车?你一言我一语,都认为自己说的对,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寻找理由争辩。教室里七嘴八舌,沸腾起来。
我一看这情形,皱皱眉头,心想:真是见鬼了!需要你们说的时候,一个个变成哑巴;不请你们说的时候,说的眉飞色舞,劲头十足。就在准备“惊天动地”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举手了。不得已,为了遵守自己的诺言,我强压心头之火,勉强点头示意他发言。(只要小朋友举手,我就必须尊重他听他说话。——这是我在小朋友面前保证信守的一个诺言。)
“苏老师,这是汽车还是火车?没想到他问的一针见血。
这时候,小朋友都自发安静下来。看来,他们也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举手的小朋友真像是一场及时雨,帮我浇灭了心头的怒火。我现在知道,“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让人记忆深刻了。
既然他们想了解,那真是太好不过了。这很像汽车,是吧?不过,这是不是汽车呢?请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我一边说一边特意指了指车顶上的烟囱。在我的暗示下,聪明的孩子早就领会了并得意起来:这是火车!这是火车!
这是火车,但它只是个火车头,并不是完整的火车。那这个火车头叫什么名字呢?“啊嘟”
“啊嘟”?小朋友不约而同都笑了起来,可能他们觉得很新奇吧。我也笑了。这个名字的确很有意思。
啊嘟唱歌才好玩呢?想不想听?想,孩子们说。
于是,嘟突,嘟突,啊嘟我来了;嘟突,嘟突,啊嘟我去了;嘟突,嘟突,啊嘟我多快乐。
小朋友情不自禁都拍起手来。有的还跟我轻轻念。那想不想听听关于啊嘟的故事呢?想。好吧,你们可要认真听呀。啊嘟的故事开始了……
活动二、语言:百人糕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每一样食品都凝结了众人的劳动。
2、享用食品时,对劳动者产生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糕点哪里来
你们知道这好吃的糕点是怎么来的?
二、“百人糕”的故事
1、那么知道“百人糕”吗?它是什么样的糕呢?
2、师完整讲述故事,为什么这种糕点叫“百人糕”?
3、出示挂图,再次欣赏故事。
4、故事里的糕点是什么做的?米是从哪里来的?糖是从哪里来的?农民种稻子时需要什么?
5、甘蔗和甜菜熬成糖时需要什么?铁锅和煤又是从哪来的?农民种稻子时需要什么?
三、感谢“百人糕”
1、分成六人一组,围成圆圈,选出其中一个幼儿扮演“百人糕”其余幼儿分别扮演米、甘蔗、甜菜、铁锅、煤。
2、游戏开始,每组确定从一个幼儿开始,依次说出自己扮演的物品,说完后将手搭到扮演“百人糕”的幼儿身上,最后大家一起说“百人糕”做好了。
活动反思:
本周轮到我们准备教具,在备课时,当我看到《百人糕》的教案,我就欣喜不已。这样的教材,不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吗?当我听着孩子吃点心时说:我不喜欢吃;当我看着他们还在互相扔衣服,对我的善意提醒丢在一旁;当我一直教育孩子节约用水,却发现个别孩子趁洗手时间最早去,最后也未必肯出来;偷偷地一遍又一遍冲水……我听着哗哗的水声,看着不肯努力学的孩子,心痛不已。现在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是不是太幸福了,孩子们就不懂珍惜了?饿不着冻不着了,上学都是接送了,补丁衣服消失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接受着一场风暴。
《百人糕》的故事,真像一场及时雨。教材本身非常适合现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他们只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超市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东西到底怎样做成的?对幼儿来说,不亚于神秘的星空、海底 ,一切都是谜。有了直观教具,我从旁讲解,幼儿就能初步了解原来一块普普通通的糕,他的经历是如此不同凡响。从稻子——米——米粉;从甘蔗、甜菜——糖……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加工才能制作出糕来。小朋友津津有味地看着、听着,图上是日本小朋友听他的爸爸在介绍糕的来历。我想到班里不认真学的小朋友,就借题发挥道:瞧,日本小朋友多爱学本领呀!听的是那么认真,我们跟他比一比,好不好?这么一说,小朋友都挺了挺身子,专注地看着我。
我想:如果小朋友能亲眼看一看整个制作过程该多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产生的效果将远胜空洞的说教。现在的孩子应该去贫穷的乡村经历一番,当他有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经验,肯定会更懂得珍惜。
活动三、美术:我是建筑师
活动目标:
1、大胆、创造性地“设计”建筑。
2、满足当设计师的愿望,感受设计房屋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造型风格丰富多样的建筑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看到过的建筑物。
1、出示建筑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欣赏、讲述。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还见过哪些奇特的建筑。
二我是建筑设计师。
1、如果你是建筑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房子?
2、请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构想,如果造蛋形的房子、或可以飞行或可以潜入海底的房子,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
3、幼儿绘画,大胆地在画纸上表现自己的想法。
4、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欣赏活动材料,然后再“设计”
三、谁是最佳设计师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2、幼儿评选最佳作品及最佳设计师。
活动反思: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的代表性建筑物也越盖越多,农村的建设也不甘落后,一幢幢高楼拨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我是小小建筑师》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大胆、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的房屋建筑。在活动前我先出示了一些图例供幼儿参考欣赏,接着我就请小朋友上来讲一讲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建筑?从小朋友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的阅历还很丰富,葛婧小朋友说:“我看见过华西的金塔,很高很高,站在上面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呢。”赵渝希说:“我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的时候,我看到有的房子造在树上的呢……”被他这么一说,一些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都被吸引住了,他们也纷纷议论开了。
经过一番讨论,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今天,设计师叔叔阿姨又要设计新的建筑物了,但是他们想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帮忙,看看哪个小朋友设计的房子最有创意,最特别!”赵欣怡说:“我要设计蝴蝶房子,我的房子它不但会飞,而且还会采花粉呢!”多有创意的想法啊。赵昱柯小朋友说:“我要设计一幢变色房子,它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等等。
瞧,孩子们正紧张而又认真的设计着自己心中最独特的房屋呢。赵家棋小朋友设计的是现代高楼,它设计的高楼的独特之处是楼顶有探照灯,随时能照到那些有可疑的人物,而且他的房屋用线条装饰的非常漂亮。高衡周小朋友设计的是水陆两用房子,既可以在陆地上走又可以在水里开。刘嘉琦设计的是蜗牛房子,既美观又舒适。戴杰设计的是面包房子,当肚子饿的时候还能当食物呢!……
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他们,让我们为他们提供创造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一舞台上尽情的展示吧!
活动四、手工:我来做糕点师傅
活动目标:
1、大胆地设计、制作“糕点”,体验糕点制作的过程。
2、为自己能模仿糕点师傅的劳动内容和过程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橡皮泥、牙签、雪花片、泥工板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小小糕点师
1、糕点店里的师傅真能干,会做各种各样的糕点,让我们吃的很开心。今天,我们来做糕点师傅,设计各种各样的糕点吧。
2、幼儿用橡皮泥尝试制作糕点。
3、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引导其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来制作,如糕点成形需要切割,然后在糕饼上刻上花纹和压印花纹,加上辅助物,模拟“巧克力豆”、“奶油”等,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的、富有创意的糕点。
4、请幼儿将自制的点心富有美感地摆到点心盘里。
二、瞧!我做的糕点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糕点特征为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引导幼儿相互谈论哪些糕点很漂亮,为什么?
3、启发幼儿从材料、形状、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等方面来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糕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美食之一,它不仅色彩鲜艳、形状奇特,而且特别的好吃。像我们华士有名的糕点是马蹄酥;无锡有小笼包;天津有麻花;苏州有酥糖、麻饼、雪片糕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糕点店里的糕点更是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吃了赞不绝口啊!
糕点也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每个小朋友都吃过不同的糕点,但是让他们来做糕点,大多数孩子还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听说要做糕点兴奋的不得了。在活动前我给他们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等等,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有牙签、树叶、雪花片等。东西准备好了,要开始做了,在做以前我先请部分幼儿上来介绍:“你吃过哪些糕点?你看到的糕点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糕点?”经过一番介绍后,孩子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大胆的设计,制作出了不同的糕点。不仅色彩搭配的漂亮,而且形状各异:有的做了以前吃过的糕点、有的做出了小动物、有的做出了飞机、有的做了枪、还有的做了双层的三层的糕点等等。
在开心而又愉快的介绍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更尝试了自己模仿糕点师傅的劳动过程的乐趣。
Ⅳ 幼儿园的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
现在幼儿园都要写教案?这个社会太疯狂了。。。
Ⅵ 67《勤快人和懒惰人》适合中班孩子演唱吗
中班音乐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反思
《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懒惰人描写得惟妙惟肖。第一段描写了勤快人在厨房里劳动的场景,旋律快。第二段描写了懒惰人在厨房里睡觉的场景,旋律慢。旋律得快慢是这首歌曲比较突出有心意的地方。非常巧妙地让孩子理解了“勤快”“懒惰”两种词的不同意思。歌曲诙谐、幽默,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学习。通过活动,孩子懂得了要做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家、在园都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导入阶段,让幼儿教师弹琴请幼儿欣赏不两段音乐的不同地方。感受音乐的快慢也情感处理。然后我以保育员阿姨的事例引出“勤快”这个词,先提问:保育员阿姨每天要做些什么?孩子们说了很多,扫地、拖地、洗碗、擦窗等等,当孩子们说好后,我说,我想送一个好听的词给奶阿姨,让孩子们猜,孩子们说出“辛苦”、“勤劳”、“谢谢”,我揭晓谜底“勤快”,并让孩子们说说,“勤快”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掌握了“勤快”的含义后,又很快地说出和勤快相反的是“懒惰”。这个环节既是理解歌词,同时也为后面的创编歌曲做好准备。
在学习歌曲时,我提问勤快的人在厨房可以干什么呢?“可以炒菜、洗碗、做饭、拖地”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说的? “有的炒菜,有的煮饭,有的在蒸馒头”,在此基础上,启发孩子创编第二段歌词,“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
用不同的力度与速度演唱歌曲是活动的重难点,这个环节我先示范用不同的节奏、音量演唱两段歌曲,并让孩子比较两段之间有哪些不同,让幼儿感知以了解用快快地,有精神的声音演唱第一段,用慢慢地,无精打采的的声音演唱第二段。为了让幼儿区分地更加明显,我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勤快的人,一组扮演懒惰的人,不仅要在歌曲上体现勤快人懒惰人之分,还要在表情上体现。这样让孩子们加入表演的成分,他们学得更带劲了。
有了开始时的谈话,进入到了创编阶段,幼儿就能说出许多内容,来劲了“有的洗碗,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打扫卫生”我们都把这些编到歌曲里,并让孩子边表演边唱。
但是因为马上创编歌词马上唱出来,孩子们对歌词还不是太熟悉,所以孩子们没有把“快”和“慢”唱出来表现出“勤快”和“懒惰”,而且跟不上伴奏。其实可以先创编歌曲,然后再进行节奏活动。
Ⅶ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创造性教育的一个方面,通过音乐创造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开发其它领域的智力,将起到积极的影响。我们引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节奏朗诵、声势训练、歌唱、韵律、绘画、演小剧、演奏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了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音乐,即兴创作,享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实现了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一、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有趣。 1.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我们可以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动物猜谜歌》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们在“什么个子高又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创编歌曲中关于描述小动物的谜面和谜底,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什么脖子长又长,什么尾巴像把扇,什么身上有房子,什么唱歌呱呱呱…… 2.对一些季节性歌曲,可以启发孩子根据季节的特点和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歌词的创编。如《雪花和雨滴》、《小雨沙沙》等。 3.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歌词创编。比如《勤快人和懒惰人》、《小小男子汉》等歌曲。我们发现,幼儿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二、动作造型,让韵律活动充满活力。 在韵律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或提供主题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让音乐韵律成为幼儿即兴舞动的载体,让“律动”真正动起来! 1.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在音乐中,孩子们可以将这些平时看似最普通的动作创造成带有稚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例如同样的走,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 2.为孩子创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风中的小树叶”、“暴风雨中的树苗”、“水族馆里的鱼”、“沸水里的水饺”等等,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地去联想、尽情地去表现和发挥,我们会看到“孩子的世界”。 3.将好的乐曲与律动结合起来,给孩子更深的体验和创作的空间。例如乐曲《泉水丁冬》是AB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开始优美、舒缓,到后来又变得欢快、强烈。我用它作为音乐活动《音乐喷泉》的配乐,幼儿充分欣赏,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旋律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动作。幼儿自然而极富创造性的动作造型让我们的音乐也随之更具童趣和音乐性了。 三、即兴表现,让音乐欣赏更具个性。 学会倾听和欣赏音乐,是音乐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综合体。在欣赏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让幼儿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比如大风、下雨、雷声、火车进站与出站、小动物的叫声、妈妈炒菜的声音、活动室里的声音等等,从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声音入手,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兴趣,并请幼儿通过画声音线、口技模仿等表现出来,为欣赏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2.分辨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如《小兔和狼》,老师在高音区弹奏欢快、轻松的音乐,幼儿自由模仿小兔子;在低音区弹奏低沉、缓慢的音乐,大灰狼凶狠地走来,小兔子赶紧藏起来。 3.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模拟一些现象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如在欣赏《喜洋洋》后,请幼儿想象并作画,有的孩子画“过大年 放鞭炮”,有的画“舞龙舞狮”,有的画“包水饺吃水饺”,还有的画“新郎新娘结婚”……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表现,老师首先应给予接纳和鼓励,然后请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引导所有孩子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四、节奏性创编,让节奏乐乐趣无限。 1.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如:在音乐教学活动《小动物找家》中,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让神奇的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可是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叫声、跑步的声音分好类,用适合的乐器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了。 2.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如在打击乐《波基进行曲》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意愿尝试将大鼓加在合适的地方,设计不同的节奏型,选择演奏的姿势。在加大鼓时,不光让孩子们打击出多数孩子的想法,还给少数孩子的想法也留下了尝试的余地,真正让每个孩子的意愿都得到了表现和表达。 3.将节奏乐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存在着生动的音色和节奏:雨声、雷声;拍手声、跺脚声;用勺子和筷子敲打小碗的声音,用积木敲击塑料瓶的声音;将皮筋绑在纸盒上弹拨的声音,将废水桶制成小鼓敲击的声音……孩子们对它们很熟悉,很好奇,很喜欢。所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那么我们的节奏性活动就无处不在。 在创造性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激励创造,关注个性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反思”过程中,音乐如同一架彩虹桥使孩子们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就让孩子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快乐地创造、快乐地飞翔吧!
Ⅷ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指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作品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选择恰当的作品是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该如何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作品呢? 一、有赖于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幼儿年龄小,好想像,爱幻想,因此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与节奏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同时,儿童情感外露,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能唤起儿童的内心感受,还能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为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样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情感,就会被幼儿所喜爱、理解、接受,并能唤起他们的兴趣。 具有丰富多样性。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可见,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它有反映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作品,也有反映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从形式上看,它有不同形式的歌曲、器乐曲等;从风格上看,它有进行曲、摇篮曲、圆舞曲等,同时还包含了不同时代的中外优秀作品和优秀的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富有艺术美的音乐欣赏作品,能扩大儿童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音乐欣赏的知识与经验。 结构应当工整。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活动作品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该作品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一般而言,形式简单、结构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比较适于幼儿欣赏。而我们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外著名作品,或是为幼儿专门创作的音乐童话,在结构或长度上有时很难符合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作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进行提炼,使之符合或接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它原本的结构是“引子—A—B—A—B—A”,经过教师的思考和节选,将作品压缩成了一个“引子 —A—B—A”的单纯的三部曲的结构,这样既尊重了作品的本身,又符合了教育的要求。 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此时的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小朋友散步》,让幼儿随着音乐中不同的音响变化,理解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看天气、刮大风、下大雨、跑回家等一系列的感知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演模仿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 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元素进行欣赏。如,音乐作品《小兔跳》以欢快的跳音和优美的快节奏旋律来表现小兔跳跃的画面;《小熊吹喇叭》通过低沉、缓慢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出小熊笨拙可掬的可爱形象;《小燕子》舒缓、优美、流畅,让孩子们感受到燕子自由、惬意地在天空飞翔,等等。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但他们会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用身体去进行模仿,去创造性地表现,来获得身心的愉悦,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为今后欣赏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做好铺垫。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性质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或单纯的器乐形象。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之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比如一些AB结构的乐曲和一些简单的ABA结构的三段体的作品。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发展,对音乐的创造性表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一时期的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如语言文学、美术绘画、韵律动作和舞蹈等。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他们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的变化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彼得和狼》、《牧童短笛》等。 三、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为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如,《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作品讲的是厨房劳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娃娃家”的经验,为欣赏活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可以唤起每位幼儿参与欣赏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联想和感受到: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洗菜、择菜,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切菜,还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炒菜,等等。渐渐地,孩子们在浓郁的兴趣中,愉快地欣赏了音乐,同时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与之相符合的音乐形象结合,起到了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 我们也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对一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能够随口哼唱几句。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成人世界的流行音乐同样可以作为幼儿音乐欣赏的一个题材,但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认真的思考、推敲、提取和升华,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过滤。如,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孩子们特别喜欢,将歌曲中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描写爱情的情感转化为友情的情感,这样经过升华后的作品更适合幼儿欣赏,也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走出了“流行音乐不适合幼儿欣赏”的误区。 四、紧密联系主题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目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正被各级幼儿园广泛采纳和实施。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如,在大班主题《中国娃》之《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