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识教案

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识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31 13:04:53

『壹』 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是一个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贰』 幼儿园大班家居生活要注意哪些隐患安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课上的交流互动,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这些家庭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后果,找到避免危险发生的方法,提高家庭安全生活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安全树,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课后与家长进行的消除家中安全隐患的活动,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这些家庭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后果,找到避免危险发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消除家庭安全隐患,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在家中做一次检查,完成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你家有哪些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后果;避免危险发生的办法。 2.教师准备。 录自家安全隐患,课上让学生发现隐患。做好安全树干及用于让学生整理信息的树叶。收集由家庭安全隐患引发的一些事故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自家安全隐患 1.导入。 播放《可爱的家》这首歌曲,同时利用大屏幕出示几幅反映家庭安全隐患的画面。 师问:听着温馨的歌曲,看着这样的画面,大家有什么感受? (意图:通过视听反差,使学生意识到家庭安全隐患的存在是家庭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 2.介绍家庭安全隐患。 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家中做了一次家庭安全隐患的调查,并填写了家庭安全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你家有哪些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后果;避免危险发生的办法。)课上让学生先和同位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预估: 指名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第一个学生介绍的是哪方面的安全隐患,教师就随机板书概括出来:防触电或防天然气泄漏或其他方面。围绕第一个学生介绍的某一方面的安全隐患,让其他学生把有关这一方面的调查表的内容归类介绍。某一方面交流完,再介绍其他方面,依次类推。在说到某一家庭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后果时,让学生介绍一些由家庭隐患引起事故的真实事例,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由家庭隐患引起事故的图片,进行补充。) (意图: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课前对自己实际生活的观察、课上的交流互动,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这些家庭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后果,找到避免危险发生的方法,提高家庭安全生活的能力。学生调查的内容是分散的,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归类。由家庭隐患引起事故的惨不忍睹的图片的展示,警醒学生,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活动二:发现老师家中的安全隐患 1.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家庭安全隐患,了解了它们的危害和避免危险发生的办法。现在,教师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帮教师检查一下,我家有没有安全隐患存在,该怎样解决它们? (录像内容:孩子自己从高处取下暖壶倒水,易烫伤;水烧开没及时关火,易引发天然气泄漏;使用电烫斗,把加热中的电熨斗平放在衣服上去干其他的事情,易引发火灾......) 2.播放录像,学生观看后交流。 (意图:老师作为一名参与者,课前也寻找家中安全隐患,课上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制作安全树 1.师:为了让所有家庭都安全,让我们一起做一棵安全树来帮助大家(教师在小黑板上贴出树干)。让我们分工合作,一起动手把刚才所学的安全知识整理到叶子上,把茂盛的安全树摆放到学校一楼中厅,让它提醒大家。 2.请组长到前面抽一个叶子,几个叶子上分别写有:在家中如何避免触电;在家中如何避免火灾;在家中如何避免烫伤;在家中如何避免摔伤;在家中如何避免天然气泄漏;家中如何防盗等。 3.以小组为单位在树叶上写出各种方法。 预估:哪个组课上整理完,就把写有方法的叶子贴在安全树上,如果有的组没有整理完,课下整理后再贴在安全树上。 (意图:让学生通过制作安全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整理信息和合作能力,以及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他人的意识。) 活动四:消除家中安全隐患 师:今天回家,我们和自己家里人一起消除家中的安全隐患,与其危险发生后后悔不迭,不如防患于未然。下节课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板书:今天,你安全吗 防火防摔伤 防盗防烫伤 防触电防天然气泄漏...... 防患于未然

『叁』 生活中的垃圾—六(下)思品教案

【六下】-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
教学反思
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

『肆』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我的大家庭怎样写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在献爱心活动中,掌握一些助人为乐的方法,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3、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物质: 1、爱心卡每人一张,爱心小屋一座、笑脸、哭脸、磁带 2、失学儿童、战争中的儿童、动物受伤、快乐的生活等图片(PPT) 活动经验:观察周围生活人们是怎样关心的 活动过程: 一、 音乐游戏《办家家》 T:小朋友,听,这是什么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T:我们都有一个家,家里有谁?你们生活在一起快乐吗?为什么? T小结:在家里,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相互关心、爱护,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二、 帮孩子过生日,协助幼儿体验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温暖、快乐的气氛。 1、T:我们都有一个小家,还有一个大家庭你们知道吗?(幼儿园)原来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象(妈妈),你们都是老师的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有两位宝宝要过生日,还有大蛋糕呢?那生日要怎样过呢?(唱生日歌、吹蜡吃蛋糕、还有要祝福他们)那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T:你们今天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过生日,心情怎样?那其他小朋友你们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开心吗?为什么呢?幼儿园里除了老师还有谁会关心我们?(院长、保健老师、厨房阿姨)他们怎样关心?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在关心爱护我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吧! 4、T:在幼儿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过着幸福生活。 三、看PPT,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也是个家,并体会各种幸福和难过的事情,能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1、 T:我们有个自己的小家,里面有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还个 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有老师、小伙伴还有我,我们都生活的很幸福吗?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是什么呢?猜一猜呢?(地球)。 2、T:在地球这个更大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看PTT。 T: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心情怎样?(幼儿讨论)(有幸福的,有难过的) 3、在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庭里有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幸福,有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很难过,那些觉得难过的事情你想怎样呢?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把自己的一片爱心献给他们。 4、献爱心活动,幼儿把自己祝愿全都藏在爱心里,放进爱心小屋,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1、T: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上都有颗爱心,请小朋友拿着它想一想,你想对那些有困难的人说些什么爱心的话?先和你边上的好朋友讲讲好吗?(讨论)把你想说的祝愿藏在你的爱心里,然后把它放进我们的爱心小屋里好吗? 2、你们把爱心都送出去了吗,心情怎样啊?那希望爱心小屋把我们每个人的爱心送给全国各地每个有困难的地方,好吗?也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到处充满爱心,变得更加温暖!

『伍』 急需如何引导合理消费的教案,求达人帮忙!!!!!!

第二单元 家庭生活
第四课 家庭理财

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和组织有关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是经常遇到的事情,通过消费,我们的生命得以生存,心智得到发展,社会得到进步。
2.使学生懂得在消费时要进行货比三家的选择,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3.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
4.通过学习和组织有关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具有风险意识,了解基本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
(二)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2.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
(三)知识目标
1.了解消费商品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2.认识消费者拥有的权益。
3.了解基本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明确理性投资的重要性。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这一课的设计意在使初中学生能够对消费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奠定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的思想基础。课文中首先就选择的物质基础——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产品进行了描述,指出了选择的必要。然而,在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环境中张大的中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在城市,有的家庭具有名牌消费意识,在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仍然强调节俭消费,能省则省。因此,没有必要让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下的学生认同统一的消费价值观。但无论如何,“量入为出”是应该遵循的消费原则,因为一个人的消费应该和他的消费能力相一致,当然这种一致还要考虑他的未来收入既未来消费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信贷方式将未来的消费能力转移到现在来消费。
在购买商品作决策时,都应考虑到消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状况、消费该商品的互补品的状况,做到总体把握消费支出。具体到要购买时,要在不同的商品和服务中,对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考察和对比,即“货比三家”,达到节约支出,尽量通过较少的支出达到最大满足的消费目的。
2.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本课的重点。
维护消费者权益也是维护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利益问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如果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减弱发展经济的动力,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同时应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协调、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五种途径来解决。
3.科学理财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家庭理财,是运用诸如储蓄、购买保险、证券、外汇和期货交易、收藏、住房投资等多种理财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从而规避风险,使家庭收益最大化。现代意义的理财,不仅包括“以钱生钱”,还包括管理负债。中国人有三个传统习惯或观念不符合现代意义的理财理念:
①节俭生财。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如果现在还秉持节俭的理财观,实在是一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理财习惯。节俭本身并不生财,并不能增大资产“蛋糕”规模,而仅仅是减少支出,这会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俗话说,理财,关键是开源节流,节俭虽然符合后面一项,但依靠节俭,不会成为富翁。
②理财投资是投机活动。
投机是投机取巧,是用损人利己的行为来谋取不义之财,而投资是“以钱养钱”活动,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投资与投机就象孪生兄弟,相伴而生,有投资必有投机。
③只有把钱放在银行才是理财。
应该说储蓄理财最安全、最稳妥。但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再扣除20﹪的利息税,结果并不一定划算
4.常见的家庭投资方式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1)储蓄。
(2)购买保险。
(3)购买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
(4)信托。
(5)住房投资。

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 课时
2课时

 教学工具
多媒体演示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是家庭的一员,在我们上节课中说到家庭的基本功能里有一个是家庭具有“消费的功能”那么,我们作为家庭的一员,想想看,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消费,是不是盲目地进行消费——市面上流行什么我就去买什么?到底要什么消费呢?我们说你手里的钱是一定的,那如何用有限的钱来购买最有益的东西呢?这就要讲到家庭理财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家庭理财

(二)讲解新课
第四课 家庭理财————————(板书)
一、合理消费
在生活中,人类本身就是消费者,只要生存着,就离不开消费。而什么是消费呢?
1. 消费的定义:
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商品和享受服务的行为和过程,叫做消费。
[举例]:买饮料,家庭购置电脑,全家人外出旅游,等等,这些都是消费。
p.19“四副图片”——各种各样的消费。
该四副插图反映了我们生活中面临的两大类的消费选择:商品和服务。商品又称有形商品,包括第一产业生产的农产品(如农贸市场上的蔬菜,鱼肉蛋禽类等)和第二产业生产的工业制品(如商场、超市里的服装、鞋、帽、家电、书刊等)。服务又称为无形产品,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所提供的各种有偿服务(如各种形式、各种规格和不同档次的旅游服务、客运服务、还有理发服务、美容和家庭保姆等各种不同性质的服务)。
商品和服务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我们的需要,都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提高福利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我们需要的无形的服务产品会越来越多。
在改革开放之前,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因为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购买东西需要有购物票,就是你有再多的钱,如果没有购物票,也没有办法买到东西。——卖方市场
而在我们现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物质和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供人们选择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也多样化了,形成了一个买方市场。面对这样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我们怎么去选择呢?
2. 适度消费——购买能力
①“量入为出”原则——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
“入”——家庭现有的收入,也包括家庭将来的收入。
[注意]:近年来,银行开展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可以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
p.30“大家谈”
“讨论”老年人与青年人的观念不同,如何说服?
②货比三家——(物美价廉)节约支出,尽量通过教少的支出达到最大满足的消费目的。
p.30“货比三家”图片——北市鱼便宜,南市鸡便宜。
全面衡量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性能、售后服务等因素。
[举例]相同价格之下,质量、品牌、性能、售后服务因素造成选购的导向。
③适时购买
p.30——适时购买
p.30——“知识窗”
成本决定价格——反季节蔬菜价格>正常季节蔬菜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④从实际出发
生活习惯、社会文化等因素造成每个人的消费需求不同。
选择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商品,不要盲目攀比、赶时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树立环保意识——不用不能分解的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中午吃饭的时候的筷子),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等。
不可回收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节约使用)。
p.31 “大家谈”
树立当代消费观:
第一:合理消费,同时要走出节俭的误区。
小农经济时代——节俭时一种美德。
现在:买方市场形成、生产过剩、消费引导市场的现代市场经济。
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节约悖论”:私人储蓄的增加,对个人来说时财富的增长,但对社会来说,则并不能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反而会减少社会财富。这是因为在收入不成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下的现代社会,时消费制约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资本的运动停滞,随后又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
第二:不能八消费等同于浪费,合理消费不是浪费。
消费对劳动产品和商品效用的享受,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商品是由人的劳动与社会资源共同创造的,其使用价值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享用过程即消费过程。
浪费则是对劳动产品和商品效用的占而不用或者随便丢弃,如果对商品占而不用或者随便丢弃,不仅浪费了人类劳动,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只要是与消费者个人收入和财力相适应,在资源的社会供应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有或消耗该种资源的消费,都应被看作是合理的消费,而不是浪费。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劳动者作为一个消费者,不仅需要生存资料,而且需要享受资料,同时也需要发展资料,决不能把人们对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需求看成是一种浪费。
总之,为合理消费正名,在中国就是要鼓励合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实现合理的家庭消费模式。

3.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①破坏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假冒伪劣、缺斤短两的商品或劣质的服务、欺行霸市、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
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a.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b.情趣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协)协调;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根据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p.31“知识窗”——消费时的注意事项
消费者权益日“3•15”的由来
1962年3月15日,美国地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地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地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求安全的权利;有权获得真实情况的权利;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国际范围内保护消费者的活动。正如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主席帕金女士所说:“人们的交往,产品的交换,技术和通讯的活动,等等,要求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并行动。当这种斗争每天继续下去的时候,我们每年选择一天,让各方面都能听到我们为消费者而发出的声音,并且获得为未来的任务而努力的精神动力。”
“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纪念活动包括: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情况,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传单或消费者刊物、播放有关的电视节目、咨询和多种形式的展览等活动,介绍“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内容,努力提高一般消费者的认识。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者组织后,每年的3月15日都组织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举办大规模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并且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来强化社会各个方面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2004年,该协会更名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消费者运动和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
消费者运动,指的是在近、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为争取公正、维护自身权益,同损害消费者利益行为进行斗争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运动。消费者运动直接导致了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的诞生。
最初在欧美一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企业无视消费者利益,生产和推销劣质产品,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例如美国就曾出现过在食品、药品中加入许多有害物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乃至生命的情况。
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有人提出了对食品、药品进行检验的主张。广大消费者逐渐形成共同的认识,要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进行斗争,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认识到仅凭个别消费者的力量无法对抗有组织的企业人,必须团结才能产生力量。于是,消费者运动便应运而生。
1844年,英格兰北部以制造毛毯、法兰绒而知名的罗奇代尔市,首创消费者合作社,当时叫做消费协作组合,它是世界上消费者运动的最早的源流。
1891年,纽约消费者协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的组织。
1899年,美国消费者联盟诞生,成为世界上第一各全国性的消费者组织,美国并于1914年设立了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1953年,德国消费者同盟成立;1957年,英国成立了消费者协会;1960年,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比利时5国消费者组织在海牙发起成立了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1962年,欧洲消费者同盟成立。到1994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中的会员和通讯会员有110多个国家,300多个消费者组织。
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于1984年12月26日,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并成为正式会员。联合国组织也非常重视这种世界性的消费者运动,为此,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的代表已被吸收并成为联合国惊社理事会、工业发展组织、粮食组织和贸发会议等机构中的顾问和联络员,代表消费者并反映他们的利益,参加有关会议和文件的制定。
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敦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者运动的蓬勃发展。
消费者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自发的群众性活动到有组织的群众性活动,从政府的行政干预到用法律维护消费者利益,从生产者、经营者对保护消费者的放任状态到积极参与的历史过程。现在,全球一个总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国民生活,把保护消费者利益列为社会及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诞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消费者告别了短区的时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1987年9月4日,全国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经福建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顺利通过。
《福建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的颁布在全国掀起了巨大的威权浪潮。在此之前,沈阳市政府于1987年1月率先颁布了《沈阳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若干问题暂行规定》,10月4日,又正式颁布了行政法规《沈阳市消费纠纷仲裁暂行办法》。随后广东、湖北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纷纷出台类似的地方性法规,到1993年10月31日《消法》正式出台前,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制定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条例。

阅读全文

与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识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