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

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30 21:57:27

1. 传统经典童谣

传统经典童谣:

1、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回你也去。

2、张奶答奶

张奶奶,李奶奶,俺家有个小婴孩儿,站得稳,坐不歪,好吃饽饽不吃奶。

3、保护眼睛

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4、剪指甲

手指甲,长又长,小小细菌把身藏,常剪指甲爱干净,小朋友讲卫生,个个长得胖又壮。

5、牵牛花

牵牛花,会牵牛,牵着牛儿到处游。一游游到银河边,洗个澡儿乐悠悠。

6、太阳地球和月亮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7、叫

黄狗、黄狗、汪汪叫。白鹅、白鹅、嘎嘎嘎。小羊、小羊,咩咩咩。花猫、花猫,喵喵喵。小宝、小宝,妈妈妈。

8、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咪来,骨碌骨碌滚下来。

9、剪纸歌

小姣姣,手儿巧,拿剪刀,铰呀铰。铰只狗,铰只猫,铰只麻雀喳喳叫。

2. 童谣有哪些

1、捉泥鳅.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 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 咱们去捉泥鳅,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2、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着一个大竹筐 清晨光着小脚丫 走遍森林和山冈 她采的蘑菇最多 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她采的蘑菇最大 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箩 噻箩箩箩哩噻 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 她却不肯尝一尝 攒到赶集的那一天 赶快背到集市上 换上一把小镰刀 再加上几块棒棒糖 和那小伙伴一起 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哩噻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哩噻 3、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校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可怜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4、小螺号 小螺号,嘀嘀嘀吹 海鸥听了展翅飞 小螺号,嘀嘀嘀吹 浪花听了笑微微 小螺号,嘀嘀嘀吹 声声唤船归啰 小螺号,嘀嘀嘀吹 阿爸听了快快回啰。 茫茫的海洋,蓝蓝的海水 吹起了螺号,心里美吔 5、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谁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6、谁会这样 谁会飞呀,鸟会飞 鸟儿鸟儿怎样飞? 拍拍翅膀飞呀飞 谁会游呀,鱼会游 鱼儿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点点头 谁会跑呀,马会跑 马儿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7、数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 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8、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神奇可爱的小星星 高高挂在天空中,好象宝石放光明 一闪一闪亮晶晶,神奇可爱的小星星 当那太阳落下山,大地披上黑色夜影 天上升起小星星,光辉照耀到天明 一闪一闪亮晶晶,神奇可爱的小星星 9、读书郎 小嘛小二郎 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哪 没有学问罗无脸见爹娘。 丁丁啦切个隆冬抢 没有学问罗无脸见爹娘。小嘛小二郎 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哪 不被人欺负喂不做牛和羊 丁丁啦切个隆冬抢 不被人欺负喂不做牛和羊 只能想起这么多了,嘿嘿……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3. 《颠倒歌》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腊月炎热直流汗,六月寒冷

顺序歌:

太阳从东抄往西落,听我唱袭个顺序歌。

天上响雷轰隆隆,地上石头滚下坡。

江里鲤鱼不下蛋,山上骆驼不搭窝。

腊月寒冷打哆嗦,六月炎热直流汗。

妹照镜子手梳头,门外驴把口袋驮。

(3)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在我国俗文学园地有一种别有意趣的颠倒歌,它的创作风格类似于打油诗体,其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这种歌因为其幽默谐噱的民间趣味,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4. 儿歌中的颠倒歌集中体现了什么美

【大红灯笼高高挂】
原曲:张建国、唐诃
填词:姚玉凤(红了樱桃)
编曲:专林崇
演唱:郭属洪领(快乐大使)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七彩绸 扭成向阳花
喜上眉梢欢歌起
姹紫嫣红映彩霞

大红灯笼高高挂
狮灯舞 龙船划
腾飞鞭炮空中炸
树上的喜鹊叫喳喳
狮灯舞 龙船划
腾飞鞭炮开心打
倒贴福字醉万家
大红喜字墙上挂
金唢呐 吹艳百合花
龙凤呈祥笑开颜
喜气洋洋一幅画

大红喜字墙上挂
糯米酒 咖啡茶
奥迪蓝鸟按喇叭
新娘子带着小车嫁
糯米酒 咖啡茶
奥迪蓝鸟开进家
全村乐得笑哈哈
红红爱字心中挂
心连心 浇开幸福花
和和美美家家乐
人寿年丰话桑麻

红红爱字心中挂
千朵花 万朵花
浓香漫过绿窗纱
激情的锣鼓震天涯
千朵花 万朵花
香飘四季美如画
繁荣盛世俏中华
啊 红红爱字心中挂
千朵花 万朵花
香飘四季美如画
繁荣盛世俏中华

5. 什么是童谣意实

童谣 网络名片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目录[隐藏]

释义
童谣的定义
童谣的特点
童谣的内容
童谣的历史
童谣的分类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
4、问答歌
5、连锁调
6、拗口令
7、颠倒歌
8、字头歌
9、谜语歌
童谣的表现手法
童谣的教育价值1、智识教育
2、情趣教育
3、文学教育
4、品德教育
5、童谣对3—6岁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童谣谚语集锦
中国民间童谣
春节话童谣释义
童谣的定义
童谣的特点
童谣的内容
童谣的历史
童谣的分类 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
4、问答歌
5、连锁调
6、拗口令
7、颠倒歌
8、字头歌
9、谜语歌
童谣的表现手法
童谣的教育价值 1、智识教育
2、情趣教育
3、文学教育
4、品德教育
5、童谣对3—6岁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童谣谚语集锦中国民间童谣春节话童谣

[编辑本段]释义
词目:童谣 拼音:tóng yáo 基本解释 1. [nursery rhyme]∶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 2. [children's folk rhymes]∶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详细解释 儿童传唱的歌谣。旧时认为能预示世运或人事。 《左传·僖公五年》:“八月甲午, 晋侯 围 上阳 。问於 卜偃 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谣之言,将有徵於此。”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夫童谣犹助圣人之耳目,岂况《坟》《索》之弦博哉?”《三国演义》第九回:“ 卓 问 李肃 曰:‘童谣主何吉凶?’”
[编辑本段]童谣的定义
杨德君《童谣》古人说:“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 大体说来,“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中,把“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等都归入“童谣”一类。此外,其他古籍中还有称“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的。名称虽不同,内容都是一样的。[1]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于没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谣。传统童谣属于民间文学之一,应该是包含在民谣中。基本上童谣没有很明确的范畴和界限,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都可以归类为童谣。当然,童谣的创作者未必是儿童,不论是成人为儿童制作,或是本属于成人的谣,只要是被儿童乐于接受或模仿、而活跃于儿童口耳之间的,都可以将它视为童谣。童谣通常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2] 《诗经》大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歌谣是人类企图强化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藉由语言的自然节奏,所表现出来的美化语言。这种人类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龄、身分、环境等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以语言为基础却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然而,将语言的自然节奏进而演化为具备音乐结构的歌曲,却不是儿童所能胜任。因此,不论自发或摹仿,儿童能力所及也止于“谣”的阶段,而谓之“童谣”。至于成人制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儿歌)。当然,童谣的创作者未必是儿童,不论是成人为儿童制作,或是本属于成人的谣,只要是被儿童所乐於接受或摹仿,而或跃于儿童的口耳之间的,都可以将它视为童谣。 说简单,通俗点,但不一定科学:“童谣,应该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1]
[编辑本段]童谣的特点
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编辑本段]童谣的内容
童谣的内容选择有三个基准点: 1、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童谣《布娃娃》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童谣《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童谣(注音版)——中国经典儿歌的。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 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编辑本段]童谣的历史
唱响新童谣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 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这时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谣,只是由于无人搜集记录下来,所以就湮灭了;即使记下来一点,也往往被附会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大量产生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比较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许多领域,加上当时印刷业的兴盛,童谣的创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较好的成绩。现存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是明代吕坤于 1593年编成的《演小儿语》,此后,这方面的专集才逐渐多了起来。 从现有材料看,我国古代童谣大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状况: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内外战争频繁,国家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也就比较多。在每一个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时期,都是童谣大量流传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现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造舆论。所以,有着产生童谣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这时统治者的钳制力则相对削弱,使那些生产出来的童谣不至于全部被扼杀。新上台的统治者对那些替自己造舆论的童谣,固然会乐于保留,就是对那些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持一种容忍的态度,甚至也乐于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顺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证明。反过来,在每一个王朝的初中期,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升平的东西之外,真正有战斗力的童谣就不容易创作和保存下来了。[1]
[编辑本段]童谣的分类
童谣百首按照国家划分:有中国和外国童谣。 按照年代划分:传统童谣和新童谣。传统的童谣是靠口头传诵。新童谣是新文化运动称之为“童谣”。有人把它谱曲,用它编操,以它作画成为一种能诵能唱,能舞能练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播。 按照地域划分:有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童谣。 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划分:我国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
1、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这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童谣。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像《找朋友》、《丢手绢》、《拍手歌》等,
3、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如:传统童谣《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有的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数数歌的特点是: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4、问答歌
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例如,朱晋杰的《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问答歌的特点就在问答。既然要回答问题,总得动点脑筋,所以问答歌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5、连锁调
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逐句相连。如金波的《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连锁调的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连锁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童谣,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的。 如钱德慈的《夸骆驼》:“骆驼驮着货,货用骆驼驮。伯伯牵骆驼,一个跟一个。穿过大沙漠,不怕渴和热。伯伯夸骆驼,干活真不错。”总之,拗口令绕弯、咬嘴,又要求读得快,重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
7、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童谣。如河南的童谣《小槐树》:“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蚊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 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8、字头歌
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如:“小珍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好孩子。”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受到儿童的欢迎。
9、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编辑本段]童谣的表现手法
童谣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编辑本段]童谣的教育价值
1、智识教育
益智童谣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儿歌的内容,又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快乐童谣,让宝宝轻松学说话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智识。
2、情趣教育
儿歌的内容,特别重视情感和趣味,能够陶冶儿童性情,变化儿童的气质,使他们养成活泼、爽朗、优雅、天真的性格。孔子不是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话吗?
3、文学教育
宝宝童谣儿歌丰富了儿童的字汇,增强了儿童的表达能力。儿歌中的词句,通常是浅白而简练的。由于浅白,使儿童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期中的意境,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由于简练,使儿童容易学到生动优美的句子,无形中增强了儿童语文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地说,儿童的语言能力,都是从简单的语汇慢慢累积而培养起来的,他们不但从吸收到的各类语汇中扩充了知识的领域,更从这些语汇中的运用中增强了联想及叙述的能力。
4、品德教育
有些儿歌也蕴含着伦理道德或劝勉讽戒的教育性内容教忠教孝,使儿童能得到陶铸品行、美化性灵的好处。因此,若将儿歌运用到音乐、舞蹈、戏剧、游艺等学科的连结教学活动上,更能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儿童在半游艺、半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必能更深入地领悟到诗歌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受到深刻而具体的熏陶。如此,不但能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和需要,充实儿童的涵养,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尤其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童谣对3—6岁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亲子童谣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我园的童谣教学,让童谣进驻我们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这里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2]
[编辑本段]童谣谚语集锦
001、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来又卖醋。 002、黄毛儿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喉儿辣的,谁让你专门儿挑大的! 003、数一数二数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儿对杆儿,不多不少十六点儿。 004、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005、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三年级的耍大刀,四年级的上子弹。五年级的一开枪,六年级的就滚蛋。 006、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不点儿,一打一瞪眼儿。三年级的吃饱了饭,四年级的饿死了算。五年级的发了火,六年级的全滚蛋。 007、一只小花狗儿,坐在大门口儿,两眼黑溜溜,想吃肉骨头。 008、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009、妞妞骑牛,牛拧,妞妞拧牛,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 010、下雨了,冒泡儿了,老头戴着草帽儿了。 011、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012、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013、吃汽水,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下了皮包往北走,看见一个人咬狗,拿起狗来砍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 014、虫儿虫儿虫儿虫儿飞,拉屎一大堆,大虫往家跑,小虫后面追。 015、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在河里蹦,我拿叉子一叉,你盖子还挺硬。 016、报告司令官,没有裤子穿,穿个小裤衩儿,露着肚脐眼儿。 017、编编编花篮儿,花篮里面有小孩儿,小孩儿的名字叫花篮儿。 018、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你不吃不吃,全让老猫给你叼走了,呕! 019、剃头打三光,不长虱子不长疮。 020、老狼老狼,拉屎靠墙,墙倒了,老狼蹶着屁股逃跑了。
我想就这些了,希望能对你有用处。

6. 来唱颠倒歌,歌词是什么

《颠倒歌》-小蓓蕾组合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倒唱歌儿顺唱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 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倒唱歌儿顺唱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 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倒唱歌儿顺唱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 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6)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颠倒歌》是小蓓蕾组合演唱的歌曲,收录在专辑《044、儿歌曲库-幼儿唱游歌曲》中。

小蓓蕾组合是童声合唱的一个组合,所在地区为香港,被称为“儿歌爷爷”的吴颂今是他们的老师。其成立于1980年,成员是5至15岁、嗓音条件好、歌唱水平高的小歌手。

小蓓蕾组合其成员由5至15岁、嗓音条件好、歌唱水平高的小歌手组成,曾经以小蓓蕾组合、小蓓蕾歌唱组合、小百灵歌唱组合、小红星歌唱组合、小青蛙合唱队、小可爱组合、小菩提组合等多个艺名,演唱录制过上千首不同题材风格的优秀儿童歌曲,出版发行过40多个唱片磁带专辑。

7. 童谣的分类

1、按照国家划分:有中国童谣和外国童谣。

2、按照年代划分:传统童谣和新童谣。传统的童谣是靠口头传诵。新童谣是新文化运动称之为“童谣”。

3、按照地域划分:有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童谣。

4、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划分:我国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

(1)、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这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童谣。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

(3)、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有的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数数歌的特点是: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4)、问答歌

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问答歌的特点就在问答。问答歌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5)、连锁调

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逐句相连。连锁调的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连锁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童谣,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的。拗口令绕弯、咬嘴,又要求读得快,重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

(7)、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童谣。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8)、字头歌

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受到儿童的欢迎。

(9)、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

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7)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童谣特点:

1、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童谣《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

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8. 关于民俗文化的童谣

童谣,就是儿歌,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歌曲,曲色多半较为简单,歌词亦以浅白和富教育意义,使儿童容易明白。这类的歌曲多半反应了儿童的思想和内心世界,现在有相当数量成为动画卡通的主题曲。

1.《哆啦哆嗦嗦咪啦嗦》:哆啦哆嗦嗦咪啦嗦,钢笔水儿、哗啦啦,我和姐姐摘棉花。姐姐摘了二两半,我刚摘了一小把。教师夸我好宝宝。宝宝闹,妈妈累,爸爸说我是累赘。我不哭,我不闹,爸爸送我上学校。不打架,团结好。

2.《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起得早,他怕宝宝睡懒觉,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宝宝不见了!宝宝正在院子里,一二三四做早操,太阳公公眯眯笑,夸我是个好宝宝。

3.《小板凳儿》:小板凳儿,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说我嗑得香,我给奶奶熬鸡汤。奶奶说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个头。奶奶嫌我嗑的慢,我给奶奶煮鸡蛋。

4.《小姑娘蛋儿》:小姑娘蛋儿,梳俩辫儿,抹红脸蛋儿; 上井沿儿,打出溜滑,摔屁股蛋儿,回家抹点二百二儿(红药水)。

5.《拉大锯》: 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姑娘,唤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姥姥煮个鸭蛋屁,煮也煮不熟。 烧也烧不热,气的小外甥直冒油。

(8)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谣的记录。如中国的《三字经》,英国的《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按照国家划分:有中国童谣和外国童谣。按照年代划分:传统童谣和新童谣。传统的童谣是靠口头传诵。新童谣是新文化运动称之为“童谣”。有人把它谱曲,用它编操,以它作画成为一种能诵能唱,能舞能练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播。

按照地域划分:有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童谣。

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划分:我国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

9. 儿歌中的颠倒歌集中体现了什么美

在我国儿歌除一般形式外,还形成了一些特殊形式:
1、摇篮歌
摇篮歌也称摇篮曲、催眠曲,古代名为抚儿歌。摇篮歌有的是母亲等长者在婴儿的摇篮边随口哼唱而成;有的则是成人作者创作或加工的歌谣。摇篮歌可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韵律舒缓、乐音谐美,使襁褓中的幼婴松弛神经,悄然睡去。有的摇篮歌没有完整或明确的意思,只是用柔和的声音连缀起几个词语或短句,如:啊哦……啊哦……乖乖哟……觉觉喽……狗不咬哟…… 猫不叫哟……乖乖睡觉喽…… (四川儿歌) 有的则融入了母亲的亲昵和爱护,如;睡吧,我可爱的小宝宝,睡吧,睡吧,月儿静悄悄,把你摇篮儿照。我给你讲故事,我给你唱歌谣。你闭上小眼快睡觉,睡吧.睡吧!(俄罗斯莱蒙托夫《摇篮曲》) 世上流传的摇篮歌,大都以母亲为抒情主人公,有的纯粹抒发母亲的温情,有的寄托了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有的借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对理想的懂憬和对事业的向往(如印尼摇篮曲《宝贝》)……由作家创作的摇篮歌更是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流露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念唱的儿歌。孩子们边玩边唱,且歌且舞,可以提高游戏的兴趣,增添欢乐的情绪,可以协调游戏的节奏、动作,还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在游戏歌中,有一类叫“哄耍歌”,是母亲或其他长者对语言能力较弱阶段的婴儿所唱,它们或帮助婴儿认知动作,或哄逗孩子戏耍。如:点点虫,虫会飞。点点鸡,鸡会啼。点点乌,鸟会飞,嘟啦。(传统儿歌) 就是母亲等长辈把着孩子的手,指点着周围具体的事物念唱的。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咬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传统儿歌)这首广泛流传于我国许多地区的哄耍歌,风趣幽默,歌词语调都充溢着长者对孩子的亲昵与爱抚,使孩子沉浸在无比愉悦之中。游戏歌中更多的是儿童玩乐时所唱的歌谣。如配合拍手游戏的《拍手谣》,配合踢毽的《一个毽儿踢八踢》,配合跳绳的《跳绳歌》,等等。
3.数数歌。
这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幼儿识数能力的儿歌。它把初步的数字和一些有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引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学会数数。数数歌中有的着重帮助幼儿识数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序。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金近《数字歌》) 有的把数字和动植物等知识相结合,既帮助幼儿练习数数,又得到一些知识。如:小黑鸡,两条腿,小黄牛,四条腿,蜻蜓六条腿,蜘蛛八条腿,螃蟹十条腿,蚯蚓蟮鱼没有腿。 (安徽儿歌《没有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妞妞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北京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 还有一类数数歌,不仅能帮助幼儿识别简单的数和数序,还训练他们初步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能力。如《数蛤蟆》: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传统儿歌) 随着蛤蟆的数目依次递进,要求念唱者迅速推算出它们的嘴巴、眼和腿的数目,边唱边算,也起到了训练儿童思维敏捷、语言准确的作用。
4.谜语歌。
谜语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儿童,成人也很喜欢;谜语的形式可以用诗歌,也可以用其他短语或散文体写成。 谜语一般由谜面(喻体)和谜底(本体)组成。谜底就是所猜测的对象;谜面则是启示猜测者的话语,往往运用比喻、拟人、描述等方法去暗示本体的特征。用儿歌形式表述谜面的谜语即是谜语歌。猜谜是一项富有游戏趣味的活动。谜面中蕴含着强烈的悬念,正投合幼儿好奇好胜的心理;谜面的描写往往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认识事物,把握概念。谜语歌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的辨别和联想能力都很有益处。供幼儿念唱的谜语歌一般以事物为谜,谜面的文字浅近,让他们稍加思索即能说出谜底,比如传统儿歌:初一一根线,初二看得见,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圆又圆。明确的现象中包含着谜底“月”又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到了夜里毛对毛。(陶行知的《眼睛》) 形象地描绘了眼睛的外观,突出它在晚间的变化,谜底就在说谜者的身上,既亲切又有趣。
5.连锁调。
连锁调也叫连珠体、连句或衔尾式。这种儿歌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去结构,即将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句的起头,或者前后句“随韵接合”,逐句相连。传统儿歌中的连锁调意思往往不完整,甚至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节奏韵律感很强,有趣的连语谐音顺口易记,幼儿很爱诵唱。比如:盖!盖!盖花楼。花楼低,碰着鸡。鸡下蛋,碰着雁。雁叼米,碰着小孩就是你。(河南儿歌) 每个句子都很短,极易上口,是在孩子玩“盖花楼”这一游戏时唱的。现代创作的连锁调往往表达一定的意义,让幼儿从中得到启示。比如金波的《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蓠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哒嘀嘀哒!嘀哒嘀嘀哒! 巧妙地把野牵牛的自然形象与连锁调的形式生动风趣地联系起来,既介绍了牵牛攀援的特征,又善意地批评了胆小怯懦的心理行为。
6.问答歌。
问答歌又叫问答调、对歌,有的地区称为盘歌,它的特点是以设问作答的形式表述内容,以此帮助孩子观察、分辨事物的能力。问答歌可以一问一答,如:我说一来谁对一,什么开花在水里?你说一来我对一,菱角开花在水里!我说二来谁对二,什么开花把道沿?你说二来我对二,马兰开花把道沿! 我说三来谁对三,什么开花叶尖尖?你说三来我对三,韭菜开花叶尖尖! (吉林儿歌《十数对花谣》) 有的则是多问多答,如: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伞?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尾巴像把伞!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最好看?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尾巴最好看! (程宏明《尾巴歌》)什么船儿上月球?什么船儿海底游?什么船儿水面飞?什么船儿冰海走?宇宙飞船上月球。潜水艇儿海底游。气垫船儿水面飞。破冰船儿冰海走。 (李海松《什么船儿》) 问答歌也可以和连锁调结合起来,连续提出问题,这种形式的儿歌往往句式短促、谐音相连、生动活泼,很有趣味。如:嘭嘭嘭,请你开开门。你是哪一个?我是隔壁张小宝。你来干什么?我来借个火。借火干什么?生炉子。生炉子干什么?打劈刀。打劈力干什么?劈竹子。劈竹子干什么?做蒸笼。做蒸笼干什么?蒸米糕。蒸米糕干什么?明天请你杨姥姥来吃糕。…… (陕西儿歌) 歌中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浅近而又必要的生活常识。
7.绕口令。
绕口令又称拗口令、急口令。它由一些读音相近的词语组合而成。由于语言拗口,而又要求清晰、快速、顺畅地念出,可以用来训练幼儿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提高口语能力,促进思维的敏捷,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儿歌。比如传统儿歌:天上星啦斗,地上鸡啦狗,园里葱啦韭,河里鱼啦藕。又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谁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四十是“事拾”,谁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听,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北京儿歌《四和十》)
8.颠倒歌。
颠倒歌又称倒唱歌、古怪歌、滑稽歌。它通过大胆的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颠倒歌把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产生一种反常、奇特、滑稽的感觉。在引发孩子们好奇之后,促使他们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比如: ‘ 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酷热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姐在房中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成鱼下饭淡如水,油煎豆腐骨头多;黄河中心割韭菜。龙门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抱了田螺看外婆;外婆在摇篮里哇哇哭,放下田螺抱外婆。 (北京儿歌)
9.字头歌。
字头歌是一种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这些字词大都是;子;“头”“儿”等,以它们作为韵脚,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每首歌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往往幽默、风趣。比如: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 (徐青《好孩子》) 从西头,到东头,这边来了个小老头。穿着靴头,带着帽头,腰里掖着个小斧头,上山头,砍木头,砍了这头砍那头,跟上山来个小丫头,拿着一篮小馒头。摔了一个小跟头,碰了丫头的花花头。小丫头,不啼哭,理理头,拾馒头。找到了砍木头的小老头,小丫头,叫老头:“爷爷 爷爷我给你送馒头。” (河北儿歌) 小小子儿开铺儿,开开铺儿两扇门儿,小桌儿小椅儿,马木筷子儿小碟儿。十棵小树儿,排成一排儿,手儿拉手儿,不怕大风儿。 (北京儿歌)

10. 颠倒歌的歌谣

颠倒歌

原唱:佚名

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东西路,南北走,顶头碰上人咬狗。版

拾起狗来砸砖头权,又被砖头咬了手。

老鼠叼着狸猫跑,口袋驮着驴子走。

另一版本是:

吃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10)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颠倒歌几乎都是这样,把自然界的某些规律、某些常见现象来个颠倒,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四季可以打乱,雄雌可以混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等等,可以让想象力自由驰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曹县有这样一首:“颠倒话,话颠倒,石榴树上结樱桃。蝇子踢死马,蚂蚁架大桥。丫丫葫芦沉到底,千斤秤砣水上漂。我说这话你不信?老鼠衔个大狸猫。”它把多组事物放到一起颠倒着唱,思路非常活跃。

阅读全文

与颠倒歌童谣音乐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