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术老师让画我的童年,怎么画啊,还有我最不会画人了,谁能教教我怎么画
其实不一定画人呀,可以画童年时的一个令你记忆犹深的地方,比如说,游乐场,公园,海边。。。
⑵ 美术作业 要求画关于童年的封面,就是书的封面,不要太复杂了最好有点创意。有图最好 给高分
你看行不?但是我劝你作业还是要认真对待自己完成。
⑶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
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张晓青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⑷ 创意美术之我的童年
<
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还记录下来《隐专士和勇士》这篇优美属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
⑸ 幼儿园中班美术快乐的童年教案
《创意美术》适合3-7岁宝宝阅读。月刊, 《创意美术》随意看,自由想,快乐画,轻松做。培养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性,开发智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艺术眼光。 我觉得这个比较适合中班的孩子集体学习。
⑹ 童年绘少儿美术教育机构招聘启示
这里不能打广告的,去别的平台吧。
⑺ 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童年是怎样的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个美术教师,耳濡目染使他深深爱上了绘画。小时候趁家人不在家时版,他权常拿起父亲的画笔作画,先在纸上画人物、房子、树木、小猫、小狗、小鸡、小鸟,虽然不怎么像,可他自己却非常欣赏。小毕加索画得兴起,连墙上、地上也都画上了他的“美术作品”。自己的手上、身上、脸上也不知什么时候涂上了五颜六色。妈妈回来看了哭笑不得。他却稚气地说:“妈妈,看我画得多美!”妈妈说:“看你乱画得多脏!”假装生气要打他。他却坚强地说:“不!不!我要画画。”爸爸回来听见了哈哈大笑,说:“哈,我们家里又多了一个小画家!” 多年以后,那位曾喊着要成为作家的小男孩,最终成为了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伟人。
⑻ 小班美术童年的礼物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亲近朋友,有和朋友一起过生日的愿望。
2、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图形。
活动准备:小兔头饰一个、扎有丝带的生日礼物盒一个及礼品若干、彩色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小兔的生日礼物(本环节旨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初步引发幼儿愿意亲近朋友的愿望。)
教师:小朋友们,这是兔子姐姐。昨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我给兔子姐姐准备了一份礼物。瞧,这是礼物盒,我们看看这个礼物盒是什么样子的?
1、欣赏礼物盒:引导幼儿说说礼物盒的形状、图案及包装的丝带。
师:猜一猜礼物盒里会有什么?(先视觉后听觉)
2、打开礼物盒,走到幼儿面前和幼儿一起欣赏送小兔的生日礼物:巧克力、蛋糕、苹果……说说物品的名称、颜色等。
3、兔子姐姐收到这么多礼物开心极了,你们想不想送兔子姐姐礼物?
二、讨论礼物的包装办法(本环节旨在在交流讨论中初步知道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图形)
1、来看看我们给兔子姐姐准备了哪些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没有包装的漂亮,让我们一起来把礼物都包装好吧。
2、把礼物放进礼物盒里 :在礼物的周围,用封闭的图形表现礼物盒。
师:把礼物放在盒子里,用图形给它包起来,要包好哦不然礼物就漏掉啦!要一个礼物包装完之后再去包装另一个。
三、帮小兔包装礼物(本环节旨在在操作过程中初步知道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图形。)
1、礼物放平整了吗?引导幼儿检查是否粘贴牢。
2、礼物盒要盖上,不要让它掉下来:检查添画的图形是不是封闭。
四、欣赏分享(本环节旨在欣赏分享中产生愿意亲近朋友,有和朋友一起过生日的愿望。)
1、大家检查礼物包装好了没有,发现有破损及时修补。完成的幼儿自己把作品贴在大礼物盒上。
2、交流分享:跟兔子姐姐说说送了哪些礼物给兔子姐姐,礼物包住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