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小班一串红的美术教案

小班一串红的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9 11:12:34

㈠ 幼儿园小班手工一串红剪贴纸制作

建议关注公众号亲子游戏大全,里面有好多

㈡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慕练习,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教学内容也是按照老师的意图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式的技法训练。孩子无从体验绘画的快乐,绘画兴趣被一点点地扼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此,现代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首位,所培养的创造精神金和创造思维能力,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受益终身。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而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更新绘画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条件。 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往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是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是从临慕开始,幼儿绘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 生活中教师尽可能发展孩子的感观能力,让孩子看、摸、闻、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由依赖事物思维变成脑中的表象思考,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欣赏活动,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我上小班的“一串红”绘画活动,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只要在花茎上画上红色的花就行,为了加深幼儿对一串红的认识,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参与体验过程的乐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活动前几天就从园内搬来几盆一串红,摆在活动室。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花儿是怎样长的,闻闻花有没有香味,看看叶子是怎样的。使幼儿积累了表象,绘画时表现起来就比较自如。最后作品展示,教师对每一幼儿的作品都给予肯定,使孩子自信。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通过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开学初,我就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作品展览,给他们讲解画面内容。去看大班哥哥姐姐作画,让大班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还把几幅打大班孩子的绘画作品贴在活动室,供幼儿欣赏。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边看边赞叹:“哇,真漂亮啊!”我抓住时机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你们愿意画、大胆地画,也一定能画得这样美,甚至比哥哥姐姐的还要漂亮。 2、鼓励孩子,激发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创作的欲望,但是这种欲望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很多孩子因为得不到鼓励而使作品半途而废。有的幼儿担心“画不好”受到指责而不敢下笔。经常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愉快大胆地作画,每一个鼓励都能使孩子在下次绘画中取得新的进步。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积极的创作氛围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途径。 3、开展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蜡笔画、棉签画、手掌印画、树叶拓印、纸团印画、泡泡画、以及涂色等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愿望。同时,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4、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用形象性的怨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笑和哭》活动中要求幼儿添画哭和笑的表情,我是这样说的:笑宝宝,眼睛弯弯,嘴巴翘翘。哭宝宝,眼睛翘翘,嘴巴弯弯。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把我哭和笑的表情的区别。又比如画“美丽的烟花”,先画一个点。上面画画、下面画画、左面画画、右面画画,红色画画、绿色画画、黄色画画。孩子们边念边画,不知不觉中,一簇簇美丽的烟花就画好了。形象性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很好。 三、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孩子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消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一堂成功的绘画教育活动,应该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中得到智力、个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满足,幼儿的绘画兴趣自然随之提高。

㈢ 小班科学教案《花儿迷宫》

教材简解:花是幼儿最熟悉的植物之一,是幼儿心中"美的代表"。在教室的自然角里有各种花供幼儿观赏,小班幼儿在观赏花的时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对着美丽的花朵会有采摘的行为出现。对此,我借助于幼儿对花的熟悉度、感兴趣程度、好奇度和采摘花的不良行为来选择《花儿开了》这一教学活动。
目标预设:1.通过看一看、闻一闻知道一些常见的花的名字,如:菊花,一串红。
2.知道花是多种多样的。
3.激发幼儿对花朵的好奇心,喜欢花朵,能在教师的感染下表现出关 心、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重点: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认识常见的花,知道花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能在教师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设计理念:这次集体活动的题材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是最基本的科学经验,适合展开集体教学活动。符合科学活动的要求"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在闻一闻、看一看的活动中帮助幼儿感受各种感官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先是在室外观赏花坛里的花,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它的名字。再是到室内观赏图片上的花。从易到难,从现实到图片。先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花的名字,再通过图片看到各种各样的花,从对花的认知度来说更广了,同时也达到了第二条目标,"知道花是各种各样的"。接下来是用这些美丽的花来引导和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个幼儿都有一双明锐的眼镜。这节科学课给幼儿做了很好的引子,最后的延伸活动正是让幼儿去发现,亲近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园内的菊花和一串红花坛看一看、闻一闻,观赏花朵。知道它们的名字。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去看一些漂亮的小伙伴,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是谁?"2.看一看、闻一闻。
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伙伴呢?闻一闻它是什么味道。"3.说一说花的名字。
师:"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些小伙伴,知道它们的名字?"(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提问:像什么?进行猜一猜。在猜过或者想过之后告诉它们答案,更容易记住。)二、知道花是多种多样的。
1.带领幼儿回教室。
师:"还有更多漂亮的小伙伴在教室里等着我们呢,我们回教室去看看吧。"2.出示梅花的图片。
师:"我们来听一听这朵花在说什么?"师:"大家好,我叫梅花,我生活在冬天。"提问:它的名字叫什么?生活在哪个季节?
3.出示水仙花的图片。
师:"大家好,我叫水仙花。我生活在水里。"提问:它叫什么名字?它生活在哪里?
4.出示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
师:"你们看!好多好多漂亮的花。"提问:你们觉得这些花一样么?
颜色一样么?形状一样么?(不一样)师:"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他们和小朋友一样,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三、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的关心、爱护的情感和态度。
提问:花儿把幼儿园装饰的美不美?
如果没有了这些漂亮的花幼儿园还美吗?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如果我们把花儿采下来的话,花宝宝会疼,会伤心的。我们的幼儿园也就不美了。所以我们要关心、爱护花草树木,不去采摘。
四、拓展延伸激发幼儿对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出示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花叫什么名字呢?课后可以和老师来说一说,也可以去看看其他的花儿,看看有没有你没见过的花。

㈣ 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兴趣。
绘画活动往往需要参与者带有巨大的热情。对生活冷漠、缺乏热情的人是创造不出感人的作品的,幼儿也不例外。如果采用单一的方法导入课题,会使幼儿感到厌倦,不能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所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创造一个美妙的充满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与环境,使之亲临其境,产生追求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进行绘画“小金鱼”教学活动中,运用表演导入法。首先准备大幅的主体背景,有水草、卵石、各种生物等等。再画几条不同形状的小金鱼隐藏在水草里,并系上线以便随时拉出。绘画活动中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如采用实物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儿歌导入、游戏导入等等,以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
二、采用多种作画手段,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小班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次绘画中,也用多种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要帮助他们画,使画画更完美,幼儿尝到成功的愉悦,就会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
三、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增强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基本处于涂鸦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在绘画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感情,激发兴趣。例如,幼儿学习绘画线条,先带幼儿去观察饲养角,看看里面的小动物,观察一下笼子的样子,在进行绘画时,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印有大灰狼的白纸,用故事的形式开头:“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跑出来了,会伤害我们的小动物,现在请小朋友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孩子们自然而然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里面。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绘画过程中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例如:孩子在绘画中,把头发涂成绿色,不要加以指责,反而表扬他的勇于创作的精神。

㈤ 如何开展小班美术活动

“学习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美术作为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幼儿的其他能力和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但因幼儿初入园的不适应,家长对孩子乱涂乱画的不理解等原因而挫伤幼儿自信心,使幼儿产生恐惧,不爱画画的心理,那么要使小班幼儿在美术教育中达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其美术活动呢?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幼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各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孩子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作,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作,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如,为了激发幼儿感知曲线和直线的兴趣,我带来一件旧毛衣,当场和孩子们一起拆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童话、音乐和情景化的语言等能唤起幼儿的记忆表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及绘画,比如:在引导三岁幼儿画泡泡之前,老师先讲一个故事:“妈妈用高压锅煮饭,高压锅开始吹泡泡啦,嗤嗤嗤……泡泡越来越多。”孩子们对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泡泡充满整个厨房想到充满整个屋子,还想到泡泡飘到窗外,跑到隔壁家,等等。最后,他们饶有兴趣地在整张纸上画满了泡泡,嘴里还“嗤嗤嗤”地念个不停。

儿童的视觉发展与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有很大关系,而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后三四年内,即主要在小班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如较大的色块、图案)来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使之产生绘画的冲动。如将大幅挂历纸贴满墙面,把颜色鲜艳和富有动感的广告图案贴满整扇门或窗等。另外,多媒体、录象、图片、幻灯片等也能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

爱玩泥、爱撕纸是孩子的天性,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因为这种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操作的乐趣,因而为幼儿所喜爱。如在学习用棉签画一串红之前,我们先让幼儿用纸撕出一串红以熟悉花形,然后再让幼儿绘画。

二、根据幼儿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内容

儿童对丰富认识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像力。

2—3岁的幼儿很喜欢在地板上、墙上乱涂乱画,对这种自发的偶然的绘画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启发和引导。幼儿一般到三四岁时,便能用线条画出简单的不规则形状。所以2—4岁幼儿的绘画练习主要以画线为主,内容上应体现循序渐进。当然,也可以适当增加涂色练习红苹果、香蕉等。由于涂色需要一定的臂力和腕力,对小班幼儿只能作适当要求。另外,幼儿对不规则形状的掌握易于规则形状,尤其是幼儿学会画封闭圆的过程较长,所以,开始时可让幼儿先画一些圈形之类的(勉强封闭即可)练习,然后进行圈形内容的变化练习,如:画泡泡、太阳、气球、大苹果、饼干、糖葫芦等。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少量线条或三角形等规则形状的内容。如:飞机、彩旗、格子布等。

三、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组织绘画活动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小班幼儿,这与其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联系,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分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儿童泛灵论”。所以,教师应顺乎幼儿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幼儿用几个圈圈画青虫的身体,但幼儿往往将圈与圈之间的距离分得很开。这时若告诉幼儿,小青虫的身子断开了,会很疼很疼的,它会哭的,孩子就会很容易注意到间距问题。

小班幼儿的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阶段,还不能长久地注意某个事物,也很难长时间地绘画同一个主题。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如:画“下雨了”这一内容时,我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大纸,让每位幼儿大胆作画,我说“打雷了,下雨了”,幼儿就画很多雨丝,因为纸很大,幼儿可以将雨丝画得很长、很多,我说“雨停了,出太阳了”,幼儿就停止画画,来回走动,我说“又下雨了,雨越来越大了”,幼儿就又开始画大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一幅“大雨图”,又通过画雨点、雨丝,增进了对大雨、小雨、毛毛雨感受和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绘画热情和关注周围生活的兴趣。

我们经常看到幼儿画一事物,开始画得挺好,老师或家长在一旁看得正满意,忽见幼儿在原画上又重叠画上一些其他东西,甚至乱涂一气。例如:原先画的是一颗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最后却只看见一片红,什么形象也没有了,这时你若问幼儿:“这是为什么?”他可能会告诉你“苹果太多了”,“苹果掉到地上,摔烂了”之类的话,显得轻松而自然,而你可能变得恼怒不堪。其实,这完全是因为成人与幼儿的心理期待有差异,小班幼儿只对绘画过程感兴趣,而对绘画结果则兴趣不大,绘画对他来说仅仅是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游戏或娱乐过程,而成人则相反,他们的兴趣指向是作品本身,我觉得成人应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并创造条件使孩子真正体验绘画的乐趣。

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小,东西画不多就应该给孩子小其实不然。第一,幼儿手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对形状亦不易把握,所以更应该给他们大纸,让他们大胆画画,不受拘束,尽情作画。第二,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在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绘画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纸,并且,儿童绘画纸张的大小、颜色和笔的种类也以各异为好,以满足幼儿各自的表现需要。不应有孩子画画过程中“教”得过多、过死,或随意阻止,扼杀幼儿的创造活动,这是极其有害的正如日本教育家石原慎太朗所说:“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是它的表现,表现没有一定的规则,惟有‘表现’是真正的自由”。

四、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

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和认知发展水平。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于维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建立与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美术教育目标相对应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以保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应在过程中评价,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它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作品,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责任心,不厌其烦;第二,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鼓励;第三,要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自言自语,边画边说,不要因为课堂纪律而限制孩子交流;第四,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课堂气氛做到活而不乱。

每次活动结束时,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在评价具体作品时,则要依据“新、奇、稚、满”的标准进行评价。“新”指构思新颖,“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满”指画面丰满。这个年龄的幼儿喜爱单色线条画,因此,对色彩不作过多要求,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色彩进行线条画,不作大块面涂色要求。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像、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育的目标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逐步地增强小班幼儿自信心,消除其对幼儿对绘画活动的恐惧感,使小班幼儿爱画画。

㈥ 如何使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快乐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慕练习,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教学内容也是按照老师的意图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式的技法训练。孩子无从体验绘画的快乐,绘画兴趣被一点点地扼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此,现代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首位,所培养的创造精神金和创造思维能力,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受益终身。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而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更新绘画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条件。 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往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是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是从临慕开始,幼儿绘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 生活中教师尽可能发展孩子的感观能力,让孩子看、摸、闻、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由依赖事物思维变成脑中的表象思考,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欣赏活动,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我上小班的“一串红”绘画活动,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只要在花茎上画上红色的花就行,为了加深幼儿对一串红的认识,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参与体验过程的乐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活动前几天就从园内搬来几盆一串红,摆在活动室。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花儿是怎样长的,闻闻花有没有香味,看看叶子是怎样的。使幼儿积累了表象,绘画时表现起来就比较自如。最后作品展示,教师对每一幼儿的作品都给予肯定,使孩子自信。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1、通过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开学初,我就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作品展览,给他们讲解画面内容。去看大班哥哥姐姐作画,让大班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还把几幅打大班孩子的绘画作品贴在活动室,供幼儿欣赏。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边看边赞叹:“哇,真漂亮啊!”我抓住时机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你们愿意画、大胆地画,也一定能画得这样美,甚至比哥哥姐姐的还要漂亮。2、鼓励孩子,激发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创作的欲望,但是这种欲望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很多孩子因为得不到鼓励而使作品半途而废。有的幼儿担心“画不好”受到指责而不敢下笔。经常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愉快大胆地作画,每一个鼓励都能使孩子在下次绘画中取得新的进步。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积极的创作氛围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途径。3、开展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蜡笔画、棉签画、手掌印画、树叶拓印、纸团印画、泡泡画、以及涂色等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愿望。同时,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4、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用形象性的怨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笑和哭》活动中要求幼儿添画哭和笑的表情,我是这样说的:笑宝宝,眼睛弯弯,嘴巴翘翘。哭宝宝,眼睛翘翘,嘴巴弯弯。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把我哭和笑的表情的区别。又比如画“美丽的烟花”,先画一个点。上面画画、下面画画、左面画画、右面画画,红色画画、绿色画画、黄色画画。孩子们边念边画,不知不觉中,一簇簇美丽的烟花就画好了。形象性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很好。 三、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孩子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

㈦ 美术小班教案美丽的一串红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串红,知道一串红是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一串一串的。
2、学会用棉签画出一串红。
3、知道花儿是不能摘得,是让大家欣赏的。
活动准备:棉签每人一根,红颜料一组一份,画有叶子的白纸每人一张,盆景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今天,秋姑娘给小朋友带来一样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盆景一串红)这是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
二、观察一串红的花和叶子老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一串红长得什么样子?
提问:一串红的花象什么?一串红的叶子象什么?一串串的小红花长在什么地方?(径)小结:一串红的花是红颜色的,是一串一串一个接着一个相连在一起的,有点象一串串的鞭炮,叶子是绿色的,它可以种在花盆里,也可以种在土地上。
三、讲解、示范1、老师今天带来了棉签和颜料,用它们来画一串红。
2、一串红的花红红的,很漂亮,长在茎上,就象小朋友排队一样,排得很整齐的。(边示范边讲解)3、谁也想来试一下画一串红的(让幼儿示范)四、幼儿操作,老师指导1、棉签要放在盘子里,花要画在茎上,颜料只能画在纸上,不能画在其他的地方。手脏了可用抹布擦干净。要保持画面干净。
2、有几根茎就画几串。
3、一边画一边说说美丽的一串红。

㈧ 小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有哪些教案

1、知识目标:抄通过文学活动、科学活动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变化,认识“菊花”、“一串红”等花卉,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活动、美术活动、韵律、歌唱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大带小”的远足活动,走进大自然,带领幼儿寻找秋天的变化,培养幼儿爱秋天、爱大自然的情感。

阅读全文

与小班一串红的美术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