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说古希腊的雕像艺术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由于古希腊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为文化艺术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过:“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因此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多取材于希腊神话。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和人既同形又同性,神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他们也像人一样地喜怒哀乐,具有常人的思想感情和弱点。因而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的化身,所以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像就是欣赏人的形象。
3.崇尚体育运动,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为艺术家观察和创造,写实提高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希腊的城邦国家制度,在军事技术落后,防卫和进攻能力低下的情况下,为了保存自己,侵略别人,掠夺奴隶和财富,必须具备强壮的体格。因此,希腊人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在气候温和的希腊,人们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常以裸体炼身,全身赤露成为希腊人特有的风俗习惯。这种社会风气造就了社会普遍赞颂健美的人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把肉体的完美看作神明的特性。由于裸体锻炼和普遍的竞技活动,使雕刻家有机会观察、研究和表现人体特别注意表现男子裸体的健美和力量,以及女子的柔美动态,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这种社会风气和艺术实践活动,促使了希腊的雕刻家们创造出空前高超的人体雕像。由于在古希腊的观念中所崇敬的神和人是同行同性的,神是最完美的人的化身,因此在创造神的形象中是以人间最完美的人体为典范的。由此可见希腊人的世界观是把神拉到人的境界中来,从神的本质中看到人性,也从人的本质中看到神性。希腊人的信神、实质上是意味着对人的肯定,这是它社会意识的独特之处。
古希腊雕刻的题材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呢是绚丽多彩的希腊神话,包括神的美妙传说和英雄的英勇业绩;
另一方面是反映时代风俗的日常生活,运动员的竞技等。
古希腊雕塑正是以它独有的题材和形式美怎确立了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典范作用,当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⑵ 西方雕塑史是怎么分时代的
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发展简史
1.古代雕塑艺术
西方古代时期的雕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
在美洲,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华坎河谷是伟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诞生地。而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
它被喻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它继承了中美洲文化传统,发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庙等。14世纪上半叶,墨西哥土著阿兹台克人统治了墨西哥河谷,建立了君主专制王国,形成了阿兹台克文化。16世纪时,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台克王朝,接着向南方掠夺并统治了印加文化的发源地——秘鲁。在非洲文化中,雕塑是最重要的美术形式之一。黑非洲的浮雕和圆雕大都是木制的,但也有石材、金属和陶瓷。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美术,为宗教、魔法服务,也有表现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美术。这两类雕塑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装饰性,富有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强。至今黑非洲雕塑仍具有独特魅力。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文化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星星。古埃及雕刻是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具有历史性纪念碑似的宏伟、博大和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如某些浮雕为了保持建筑的平面性,压缩体积与绘画形式中的线的组合,达到了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大洋洲和非洲有些文化是相似的。例如大洋洲的美术、雕刻也是为宗教和社会需要服务的。大洋洲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
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独有的艺术后来大多数已被西方文化同化,只残留了一小部分地方文化,以致造成了美学上的退化。
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希腊雕塑家努力地使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活力,他欧洲古典时期的艺术是一种在赤贫后产生的新的美术形式,这种美术形式给后来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希腊雕塑家努力地使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活力,他们努力并迅速地学习掌握了人体解剖结构,并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几何”风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体法则,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则保持松弛。从而利用这一动态的视觉错觉,在无知觉的石头上表现出形体外部的松紧和内部的运动。它标志了雕塑古典时期的真正来临。同时,在古典时期浮雕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此外,古罗马在艺术上深受希腊的影响,但仍保持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肖像雕塑上,他们更注重客观对象,追求个性化,而非希腊的理想化。
2.宗教对雕塑发展的影响
西方把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时期(也叫中间时期),它所包括的范围是从古典时期结束起,直到文艺复兴之前。这一漫长的日子被基督教统治着,所以形成了基督教美术。这一时期的雕塑,摒弃了关于自然比例的种种古典法则,而去寻求一种更适合基督教题材的、形式多样的、比例被拉长了的形象。这种用抽象法式来处理的雕塑,使作品每个部分都充满了生机。这种形式的雕塑,反映了雕塑家力求把身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的愿望,而这种美术风格上的创新竟成为13世纪伟大的哥特式雕塑的先躯。
与此相同,东方也产生了一种宗教——佛教。佛教诞生在印度,佛教的诞生也带动了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雕塑的发展。就佛教雕塑而言,印度人在这方面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印度人对视觉艺术的探索基本上是三维的。在印度,雕塑、建筑甚至绘画均能以被触觉感知的三维立体的观念来表现。他们制作雕塑不是有意模仿对象,而是创造出经概括的形体,这些雕塑有一种厚实的分量感,从而达到了一种对质感、三维空间,以及纪念碑气势的表现。两汉后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传入日本等地。3.西方文艺复兴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次著名的历史运动,始于1401年,是文化艺术的一次再生。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具大的变化。它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中的关于人文主义文化的含义,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客观事物,这种艺术作品突出地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的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特点。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其中多那太罗和米开朗基罗是雕塑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雕塑上,还深入到美术的各个领域.
4.巴罗克和罗可可时期
十七八世纪,受罗马的影响产生了巴罗克和罗可可风格的雕塑。巴罗克雕塑很少是单件作品或单独存在,它的设计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与雕塑紧密相连的氛围。才华横溢的吉安·洛仑索·贝尔尼尼是雕塑家、建筑师、画家、舞台设计师和作家。这位天才是巴罗克的杰出代表,他把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选题方向,还是在制作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精湛的技巧。18世纪一些英法雕塑家以一种忠于客观对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新型的,通常是肖像的作品,这种风格被称为罗可可。如让·安托万·乌东的《伏尔泰》。5.19世纪的雕塑艺术
19世纪,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上安置了一大批显示出卓越技艺的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巴普希斯特·卡尔普以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创作了《舞蹈》。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气,节奏流畅优美。弗朗索瓦·吕德的《凯旋门》浮雕充满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达尔村·罗索把印象派绘画理论用于雕塑,从而把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表现了在色光的照耀下雕塑最闪动最精彩的部分,而让其它部分减弱,表现了丰富的光影和人物性格变化
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6.20世纪的雕塑艺术
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行主义、抽象构成和照象写实等等,不管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张有何不同,他们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
20世纪雕塑的两大主流之一是康丁斯坦·布朗库西(1876~1957)。
布朗库西对现代雕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始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物,这种象征物的雕塑形式简洁、强调形体的基本属性。由于现代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快节奏,以及杂乱无章的事物,人们要求在心理上接纳一种单纯的、简洁的艺术形式。另一种是立体派的雕塑,创立人是毕加索,但代表人物是乌克兰出生的亚历山大·阿基本科,他的作品特点是把坚实的平面与挖空的开放的体积对比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和动感,并用凹陷的结构取代原本坚实的甚至凸出的结构使空间流动起来,并探索了正负空间的转换。立体派的代表还有蕾蒙、杜桑·维隆、昂利·洛郎斯、雅克·李普契兹。
在立体派雕塑家创作的同时,意大利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一种不同的风格——“未来派”,恩墙托·波菊尼宣称:“绝对地和彻底地放弃有限的线条和封闭的雕塑。”“让我们把人体打开,把环境关闭到人体里面去。”
在这两大主流之外较著名的流派还有构成派。构成派雕塑家瑙姆、加博、安·培布索奈(1886~1962)在创作中,用一种新的方式把物体所占有的空间进行了新的塑造,他们提出用空间、时间来取代量感,也通过构成雕塑寻求一种建筑新型的表现形式,对建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采用和探讨了新型材料,从而把雕塑要素与建筑要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⑶ 求美术教案《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案~~~~~急用~~·
第一课 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的传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 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具准备:教材,相关资料。
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看视频)
大家认真观察影片。提问:看看影片中都展示了哪些美术遗存? 看影片,思考,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答:有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
提高积极性
哪些美术遗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些美术遗存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紧跟老师思路 导入课题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看幻灯片中的图片)将中西方的建筑作品从材料、布局、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思考、讨论
北京故宫
巴黎凡尔赛宫
中国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是以石材为主。中国多是“四合院”形,地面平铺为主,而西方朝纵深方向发展。中国用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木制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而西方色彩相对单一。 通过中西建筑的比较,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通过刚刚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中国传统雕塑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提问:谁能简单的介绍下云冈石窟或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
观看图片,并回想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师生介绍云冈石窟和阿芙洛蒂德。
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
(观看图片)
从造型、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中西雕塑的不同
中国雕塑注重写意,西方雕塑注重写实
中国的雕塑多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
西方雕塑强调直白、明晰、奔放。中国则强调委婉、内敛、保守 通过中西雕塑的对比,了解中国雕塑的特点。
以上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建筑、雕塑的独特之处。那美术四大家族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个,我们还没有分析,大家说是什么? 思考,回答问题。
绘画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识点。
(观看图片)
从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较中西人物画的不同。 思考、回答问题。
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笔墨纸砚
对于中国画而言,造型准与不准,要依靠对意的表达
程度而定。
通过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较中西人物画的不同,了解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欣赏“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霍贝玛”这幅作品。体会西方风景画特点。
西方风景画重视光的运用,重视色彩的配合,重视透视的应用 简单了解西方风景画的特点。
欣赏《千里江山图》
提问:1、请同学分析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技法。(透视、构图、色彩)
(2)你从中国的山水画中可以体会到哪些文化元素?
1、“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
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人文理想、追求和深邃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意境和品位。
2、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确立,体现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中国山水画欣赏的最大乐趣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意蕴。
(回顾中西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上的不同。)
提问:和同学讨论,在中西美术的比较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中和 平易 深沉 含蓄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观看幻灯片)
这种民族文化精神在古城方面的体现。 欣赏图片,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自拟
内容: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艺术传统”为主线写一篇小论文
字数:300字左右
作业上交时间:4月2日(本周六) 记录作业要求 会用书面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⑷ 圣经对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有什么影响
西方社会笃信、尊荣耶稣基督的时候,他们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教育、知识上都有很容大的提升。反则反之。
绘画、雕塑、建筑是文化艺术的一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处境,比如心中说敬重的。
当西方社会在这些文化艺术上多方面表达出圣经的人物或教导时,他们是尊荣耶稣基督的。所以,你会看到有很多很雄伟的礼拜堂。这些礼拜堂都有很多精致的雕塑、绘画。
但是,当西方社会自我膨胀、放纵情欲的时候,他们在文化艺术上的表达就违反了圣经的教导。所以,你会看到也有不少挑起情欲的绘画,雕塑或空间设计。
其实,圣经也一样影响东方社会的文化艺术。只是,比较起来,西方社会所受的影响比较大、深远。
⑸ 为什么说西方古希腊雕塑在 西方美术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
古风初期雕刻具有理想化、程式化、正面律古典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到古风中期逐渐摆脱程式化、正面律,向进一步写实与理想化结合的艺术道路上迈进,继而发展到古风后期现实主义理想美,雕刻造型生动自如,形象逼真,艺术家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到艺术作品中,形成古拙的微笑。到了古典时代模仿自然与理想化相结合美学思想使雕刻艺术达到全盛时期,雕刻人体更显得庄重、含蓄和内在,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情色彩,表现出古希腊民族的自信、尊严和力量。进入希腊化时期,由于社会的骚动,希腊雕刻现实主义美学风尚一度受到抑制,但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又在艺术的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或是崇高的悲壮的理想美得到生动的形式,恰到好处的手法,高超的技巧,对人类对自身自然美的崇高揭示,它付予大理石以弹性的肌肉感和光洁的美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塑造艺术语言和宝贵的遗产。
美提高了希腊人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它们的美,它们的庄严,它们的完美无瑕的本性”(马克思语)把希腊雕刻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世界艺术追求的向往,而永驻人间。
⑹ 中班美术欣赏雕塑教案
美术《葫芦》,让孩子体验画指纹画的乐趣。
⑺ 从外表、题材、材料、绘画等方面简述中西方雕塑特点
摘 要: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关键词:雕塑;差异;中西方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3-0079-03
如果说历史是人类谱写的一部气势宏伟的交响曲,那么雕塑艺术就是其中一部精致而独立的乐章。雕塑是造型艺术种类中最早出现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建筑艺术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实体空间的艺术。雕塑是有三维空间的由人类创造的存在于实际空间的立体形象。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中国的四大石窟、兵马俑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雕塑永远表现动态,甚至完全静止的雕像也被看作具有一种内在的运动,一种不但在空间、也在时间上持续的伸展的状态。人们可以从这一瞬间的造型中想象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想象行为的连贯,持续的活动过程,从而体味出它的活力和精神,体味出它的冷冰冰的物质材料后面的体温和感情。雕塑是可视的、可触摸到的并能反映一定意识形态及较高审美意义的实体。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根植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颗常青树。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大最鲜明的文明。尽管两者都产生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这同一种社会基础上,都受制于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故而在雕塑艺术上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题材差异
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中国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文明,使人与自然及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因而中国早期雕塑题材以动物为主,《四羊方尊》、《莲鹤方壶》等就是其中的杰作。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宗教佛像也成为中国传统雕塑的表现对象之一,最有名的当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和敦煌石窟这四大雕塑群,此外还有大量的寺庙造像。同时在中国厚葬习俗的影响下,君主及达官贵族大势修造陵墓及陪葬品,使得陵墓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上的又一珍宝,最具代表性的就属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对比之下,西方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宗教性的商业社会,城市化的生产培养了西方人的外向性和冒险性的性格,再加上海上,陆路交通发达,同东方交流广泛,这一切都有利于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神话传说是两方雕塑题材之一,如希腊人认为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神的力量显现的结果,人和神是同源的,神就是人最完美的体现,神同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是他们长生不老、神通广大而已。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牛了关于缪斯、阿波罗为主神及其统率下的缪斯的神话。
对人体美的表现也是两方雕塑家们的又一题材。体育竞技和大型的敬神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竞技大多以裸露身体的方式进行,这也许是为了在竞技比赛的同时显露强悍,优美的体型。这种社会风尚的流行无疑给雕塑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和创作的环境,给比赛胜利者雕像也成为雕塑家的一项任务。如米隆的《掷铁饼者》。
⑻ 美术高中教材外国雕塑一课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拉奥孔》米开朗基罗那几段文字
《拉奥孔》、《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等古希腊雕塑作品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专题材多取自属神话或体育竞技。古希腊人完全以人的形象和思想情感去雕造神灵。因此,它的神像雕刻从外形看就是人像。此外,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向他们敬奉的神灵展示人体,是对神灵的最大奉献。这使古希腊的雕刻人体具有完美的形体和沉着高贵的气质,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界。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最高水平,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他和达·芬奇、拉斐尔被成为“艺术三杰”。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等。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