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小班音乐洗手帕教案

小班音乐洗手帕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8 19:50:31

❶ 浅谈小班音乐课教学怎样渗透游戏情境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如在幼儿进餐、活动前,入厕后,以及游戏时间等,都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配以不同的活动。这样的安排,给我带来了以下好处:(1)在新出的《纲要》中提倡我们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减少隐形的浪费,生活环节中安排音乐活动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2)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3)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那么,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安排幼儿的音乐活动呢?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我的做法:
(一)选一些优美的乐曲给幼儿欣赏如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我会先选出一些曲子,然后根据乐曲的音乐形象用编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了解乐曲表达的意思,当音乐响起时,幼儿来创编各种动作。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有的孩子还能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因此,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就这样,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之后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尝试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又如,《赶花会》,我根据乐曲内容改为《小鸭看花》的故事,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出:小鸭走、小鸭游,及各种姿态美丽的花。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幼儿对于这个活动兴趣很高,通过欣赏乐曲及创编动作,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
另外,还可以欣赏音乐与活动同步进行。如在幼儿进餐时,给幼儿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
(二)拍打一些节奏,提高幼儿的乐感1、拍打生活中的节奏,使音乐生活化。我在这方面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将节奏放在首位,利用身体做打击乐器(如拍手,跺脚,拍膝盖等)。结合语言,借助这些形体动作来进行练习,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 下 雨 了 :║ 来 请坐请坐 :║X X X -X- X X X X幼儿先反复朗诵,感受节奏的长短,然后再拍打节奏。
2、拍打一些幼儿熟悉的歌词节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词节奏:
小兔走路 跳 跳跳X X· | X X· | X- | X- | X- |小鸭 子 走路 摇摇 摇X X X | X X· | X- | X- | X- |由于这些歌词幼儿很熟悉,节奏拍打起来也比较容易。
3、幼儿自己创编一些节奏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儿歌,童谣等编成具有一定的节奏进行教授,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有创编节奏的欲望。幼儿一开始创编时,往往节奏型很混乱,不大成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可以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这样,教师一方面及时了解了幼儿掌握节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创编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形式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舞蹈动作不能都在音乐课中进行,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入厕后、活动前及户外活动的短短的时间,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和基本舞步,丰富幼儿的舞蹈语汇。教师也可以用做游戏"跟我学"的方法,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别的幼儿向他学习,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这个活动幼儿也十分感兴趣,常常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得以发展。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摘果子》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❷ 幼儿园打水仗音乐

随着夏季高温的到来,幼儿接触水的机会很多,近段时间我们发现幼儿经常以喝水或洗手为由,长时间的在玩水逗留,有的在用香皂搓泡泡,有的用小杯子反复倒水,有的甚至忘乎所以的玩起了打水仗的游戏,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水的热爱,借此,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兴趣,开展了关于“水”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作用,激发幼儿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教育幼儿养成讲卫生、爱清洁、多喝水的良好习惯。活动中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初,我们请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有关水的书籍、图片、及光盘,通过多种形式使幼儿对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于是对水的性质展开了探索,通过实验,运用幼儿的感官,孩子们发现水是无色、无味、无形能流动的液体。(我们在科学发现区放置了水、醋、奶等不同液体,幼儿在看看、尝尝、闻闻、倒倒的过程中,明白了水的性质。) 有一次洛洛提出了“透明水是干净的”观点,引起了争议。卓雅说:“我妈妈说,透明水不一定是干净的,里面有许多细菌。”于是我们进行了“为什么不能喝生水”的讨论。通过看有关光碟,幼儿知道了显微镜下一杯水中有许多细菌,孩子们终于信服了卓雅的观点。 由于自来水厂不适合孩子们实地参观,我们就请了在自来水上班的黄一辰的妈妈做起了“妈妈老师”,由于我班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所以仅靠语言描述他们很难听懂,于是我和一辰的妈妈商量最好用浅显易懂语言,而且具有演示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一辰的妈妈准备很充分。在讲解的过程中,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是过滤环节,为了进一步让幼儿认识水的过滤过程,我们准备了不同材料的过滤网, 幼儿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污水要经过好几次过滤才变成清水,使用不同材料过滤效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水和感受水的乐趣,我们请家长帮我们准备了玩水玩具,去了游泳池,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请孩子们记录了“快乐戏水”这一活动。“老师,我画的是我和刘小龙一起在玩游泳圈,刘小龙把游泳圈借给我一起玩,瞧!我们玩得多高兴啊!” “老师,我画的是小刘叔叔在教我们游泳,小朋友学得好认真,我一定要学会游泳。”崔如佳非常高兴得说。 在出通知玩水时,苛璇的妈妈非常细心,为苛璇准备了一件漂亮的泳衣,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和羡慕,有的孩子嘟哝着回家让妈妈买,为了给孩子们一点安慰,在孩子们充分的感知和认识泳衣后我们一起装饰了《漂亮的泳衣》。 玩水过程中,锡雪的一声尖叫,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我们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青蛙,这下洛洛神气的说:“胆小鬼,怕什么?不就是一只青蛙吗,又不是大鲨鱼,水里的大鲨鱼会吃掉你的”。尚英进也附和的说:“水里的蛇也很吓人”。孩子们议论开了,借此,我们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对《水里有什么?》进行了讨论并记录。 接着我们又提出了《什么需要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借着园内服务人员浇花和喂鸽子的机会,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实地观察,从而让幼儿知道了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水。 幼儿在《什么需要水?》这一活动中记录的非常好,于是我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水》幼儿进行了大胆想像。 黄佳奇:“假如没有水的话,我想整个世界太可怕了,那可能有怪兽的”。 王诗雨:“假如没有水的话,我想到处会变成一个大的垃圾厂,那可怎么办呢?” 曲宗洛:“老师你瞧,小草都死了,小朋友们也哭了,快救救他们吧”。 《假如没有水》幼儿想象中非常可怕,那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吗?通过谈话,孩子们想的办法非常的多,于是生成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老师,我要节约用水,随时关好水龙头,我还要看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如果他们不知道节约水的话,我要批评他们”。韩思鉴小朋友认真的说。 “老师,在家我要帮着妈妈一起打扫卫生,教育妈妈一块保护环境,还有告诉我爸爸以后不能吸烟了。”纪孜源告诉我。…… 孩子们记录的多数是围绕自己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我们生成了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幼儿讲述了在家和在幼儿园所能自己做的事情,幼儿讲的非常好,其中在幼儿园能做的有叠自己的被子、叠自己的手绢、自己收拾所用的彩笔、洗手绢、、、、、、多数的事情平时孩子们已经做的很好,可是洗手帕平时是老师洗,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让幼儿体验一次,在洗的过程中,几个小朋友在争论着谁的手帕漂亮,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手帕,我们开展了活动《方方得手帕》这一活动,活动初,请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料子、大小、图案不一的手帕制作了手帕展,在孩子们有了充分的认知后并添画了手帕。 “老师,我不喜欢方形的手帕,我想要一块三角形的,方形的不时髦”郭弘义说 王莅芊说:“我想要一块圆圆的和太阳一样漂亮的手帕”。 我发现仅仅装饰画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愿望,于是我又请孩子们制作了自己喜欢的手帕,孩子们制作的各具特色,什么样的都有,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还有许多很奇特的形状,幼儿展出并讲述了自己的制作品。 张晓晨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她告诉我们“瞧,我制的手帕会变魔术”,说着随手一折,一块方方得手帕变成了三角形的手帕了,孩子们非常好奇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生成了活动《按规律排序》和《会变的图形》,把材料投放在区角活动中,供幼儿学习和探索。 多数幼儿在游泳池戏水时只顾玩,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水,我们特设了玩水的区角供幼儿探索发现。 “老师,你说怎么办?”郭弘毅非常着急的问我 “怎么了?你慢慢的说”我反问 “瞧,这只小鸭子它一点儿也不听话,我想让它下水去捉条鱼,它却不肯。” 噢!我明白了孩子们的意思,由此,我们一起探索了物体的沉浮现象,孩子们并进行记录。 “我画了一条鱼”曲宗洛大声的喊了起来。小朋友凑了过来,原来,洛洛在玩水的过程中不小心水撒在了外面,洛洛借此用手画了一条鱼,这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画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甚至干脆把水倒在了地下,用手描绘了起来。看到孩子们对此有如此的兴趣,于是,我请家长帮助我们用各种材料做了用水写字的笔,有的用布做成、有的有毛线做成、有的用海绵做成、、、、、、然后,我们带着笔和水一起去了旱冰场,在旱冰场孩子们毫无拘束的挥画了起来。 对水的三兄弟的认识我们以幼儿熟悉的《雪糕》、《夏天的雷雨》、及《水蒸气》为题材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在《雪糕》的学习中,幼儿讨论了雪糕的种类及用途,并制作了雪糕。在雪糕用途的讨论中孩子们一致认为雪糕有制冷作用,我们提出还有什么有制冷作用,孩子们说的非常好。 盖苛璇说:“空调和冰箱都有制冷作用。” 李锡雪说:“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也有制冷作用。” 李彦姝说:“我热的时候,我奶奶用小扇子,给我扇扇,我就凉快了。”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漂亮的扇子》。 《夏天的雷雨》这一活动中,我们请孩子们观察了下雨,然后,记录了下雨的样子。 岳瑞浩说:“老师,你看我的雨下的真大,小草小树、小花在快乐的洗澡,它们好幸福呀”。 韩思鉴说:“老师,打雷是非常美的音乐,瞧!我的小草在音乐下快乐的跳舞,多好呀”。 在水的秘密的探索中,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泡在水中的芹菜快乐的在生长,反之,芹菜却白白的干死掉,从而引导幼儿认识水的流失现象,教育幼儿多喝水。 我们班开展了活动《好朋友俱乐部》,在我们的好朋友俱乐部里,孩子们之间得到了快乐的交流,家长之间也有了更好的沟通学习。

❸ 小班下雨天人们是怎么挡雨的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幼儿知道歌曲名称,教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心情(烦恼地、开心地)来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钢琴
2、小朋友多多的头饰牌(正反各一个)
3、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练习:
《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小手爬》、《洗手帕》。
2、发声练习:
《小小乐队》
《蜜蜂做工》
《春天》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一)、多多的烦恼
1、有个小朋友,她叫多多,多多有个烦恼,(老师出示多多的头饰牌)有什么烦恼呢?小朋友猜猜?原来多多的烦恼是不知道下雨天能干什么。
2、我们来听听多多的烦恼歌。
3、教师弹唱歌曲第一段。
4、提问:多多为什么烦恼?歌曲里面是怎么说的?(我们不能出去玩)
(二)、雨天里能干些什么?
1、多多知道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忙出出主意,想想下雨天可以干什么事?
2、引导幼儿大胆的猜测,下雨天可以做什么?
3、小朋友真聪明,多多听到小朋友的主意很开心,不再烦恼了。
(三)、雨天快乐歌
1、你们瞧!多多现在怎么样了?(开心)对了,我们来唱唱雨天快乐歌。
2、老师示范多多“快乐”歌。
三、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多多是为什么而烦恼、快乐的呢?(下雨)老师把多多的烦恼和快乐都唱到了歌里面,歌曲的名字就叫《下雨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1、教师示范歌曲。
提问: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说出来。
2、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琴声完整的学念歌词两遍。
第一遍请幼儿念小声,老师念大声。
第二遍请幼儿念大声,老师念小声。
请幼儿跟随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两遍。
第一遍请幼儿唱小声,老师唱大声。
第二遍请幼儿唱大声,老师唱小声。
3、小朋友唱的真好,引导幼儿边唱歌曲时把情绪唱进去。
跟着老师没有琴声再完整的唱一遍,看看谁的歌声最好听谁表演的最像多多。。
4、幼儿分角色唱歌,男孩子扮演多多唱多多烦恼歌,表现出皱着眉头,不开心的样子,女孩子扮演多多唱多多快乐歌,表现出笑咪咪快乐的样子。
三、结束部分
下雨天除了可以搭积木还可以干什么?我们想好了,下课后把它唱到歌曲里面好吗?

❹ 幼儿园论文.怎样提高幼儿音乐表演能力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由于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美感的音乐意境,建立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启迪幼儿的思维,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丰富情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关键词:
拉近距离,建立默契;创设意境,启迪思维;利用教具,培养兴趣,;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由于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美感的音乐意境,建立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启迪幼儿的思维,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丰富情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具体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拉近距离,建立默契,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活动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活动中就常常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与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默契也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善于捕捉幼儿发现,创造的苗子,及时给予鼓励。
在日常活动中,我经常让孩子听不同的乐曲,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即兴用动作表现。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想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听了歌曲《小燕子》后,开始大多数幼儿只会表现小燕子捉虫子,飞来飞去的动作,我又用语言启发孩子,“小燕子,还会找哪些朋友?”在我的启发下,在孩子们相互的影响下,每个幼儿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尝试活动中,表现小燕子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有的在表现小燕子跟白云姐姐跳舞,有的孩子表现燕子妈妈用虫子喂养小燕子宝宝,有的表现一群小燕子在快乐地游戏……我以鼓励和肯定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孩子们都会热情洋溢地边跳边向我介绍他们的动作。我则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赞许他们。
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平等、互动的情感关系后,就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教师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倾听幼儿的愿望,并满足他们的要示,让每个幼儿有充分表现和乐意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创设意境,启迪思维,提高歌曲表达力。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幼儿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幼儿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幼儿带入情境之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采用直观具体的教具,能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幼儿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如在学习歌曲《春天》前,我先带着幼儿走出教室,引导在园内观察春天景色,并引导幼儿说说春天周围环境的变化,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中调动了视觉与感知觉,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在草坪上跳起了舞,还有的孩子学着柳树姑娘的样子随风摆动。他们有的说:“迎春花开了,好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的说:“许多小动物也出来了!”有的说:“春天来了,太阳变得很暖和。”还有的说:“小河里的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孩子们有了这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到了学唱歌曲时,就有了丰富的实际感受,孩子就能用表情和动作来确切地表现歌曲了。
三、利用教具,培养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幼儿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与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孩子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心理,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孩子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首先让幼儿边看图边听音乐,视听结合感知音乐形象,接着,我请幼儿讨论音乐里有些谁,孩子们听听猜猜,说出了音乐里有一个很凶猛的动物,有的说是老虎,有的说是狮子,有的小朋友听出了吹号的声音,于是,我就以音乐为背景,编了一个“猴子报到→狮王来了→吹号欢迎→狮王观看小动物表演→狮王大吼”的故事,然后,我就引导幼儿用手脚等器官表现音乐描述的内容,让幼儿以运动觉感知音乐意境。孩子们自发地分成了三组,有的表演狮王,有的做吹号的小动物,有的做表演节目的小动物,我也参与到了游戏中,表演报告“狮王驾到”的小猴子。-我和孩子们尽情地表演着,连平时很少喜欢表演的孩子也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在这里,我利用生动有趣的图谱,动听的音乐,抓住了一系列的契机,从而使幼儿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即提高了孩子们音乐欣赏的能力,又发展了其他能力。
四、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幼儿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励幼儿。激励是音乐活动中的一个秘诀。教师必须抓住幼儿学习状态最好的时机,逐渐引导他们较有把握地当众表达,并促使他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韵律活动《洗手帕》中,我事先请幼儿在家参加洗手帕活动,在活动中我先启发幼儿回忆洗手帕时的情景,并请孩子们说说他们是如何洗手帕的—(擦肥皂、搓手帕、洗手帕、绞干手帕、晾手帕)。然后给幼儿欣赏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边听边想边尝试用动作表现,鼓励幼儿听着音乐创编洗手帕动作。我边巡视观察着幼儿创造的情况,去发掘好的苗子,边鼓励表扬着幼儿。我会对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说:“试试看,行不行。”“你的动作真美,比昨天又有进步了!”我会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说:“你想得真好,太棒了!”接着说:“请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那样会更好。”这些孩子们会非常乐意地接受,并会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意志继续努力。接着我又请一些孩子上台听音乐表演他们创编的动作,并进行点评。我发现孩子们创作出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如:××/××;××××/××××/;××/×××××/等。动作也各有特点:有的左面搓搓,右面搓搓;有的拿起手帕举在上面看看,放在前后看看;还有的提着手帕自转一圈看看……。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并让每个幼儿特别是一些智力发展慢的、动作的协调能力不够强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特长和个性。我边点评着幼儿的动作,边让全体幼儿学做,将好的创作动作相互迁移,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使能力差的幼儿也能跟上,并有兴趣参与创作活动。最后,我又请幼儿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创编“洗手帕”的动作。我高兴地发现这次幼儿创编出来的动作更多了。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幼儿也能跟上旋律,表现“‘洗手帕”的动作。在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功感。
由此可见,运用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后,能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幼儿只动投入学习过程,增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还注意帮助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记忆音乐及歌词,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如在歌表演《办家家》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做动作。当表演到“我来做爸爸”时,有的小朋友说:“爸爸很神气,应该听起胸,叉着腰…”表演到“我来做妈妈”时,小朋友争着说:“妈妈很温柔的,应该双手像抱娃娃一样。妈妈很甜的,应该笑眯眯的。”最后表演到“炒小菜”时,连平时能力较差的幼儿也情不自禁地做起了炒菜的动作,而且是那样的专注。
在实践中,我发现许多音乐作品都能成为一幅画,采用根据歌曲作画的方法,能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我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进行。刚开始,我选择了简单的并为幼儿熟悉的歌曲。如歌曲《母鸭带小鸭》唱出了母鸭和小鸭欢快游戏的情景,我就请幼儿把母鸭和小鸭画出来,由于比较简单,许多孩子都愿意尝试,接着我又启发幼儿画成一幅画,这样更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如歌曲《好朋友》,小朋友学会歌曲后,创作出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作品。有的画出帮好朋友扭纽扣,有的画出了帮好朋友梳头,还一定创编出了歌曲以外的内容,帮好朋友系鞋带,跟好朋友做游戏等。根据歌曲作画,调动了幼儿的听觉和感知觉,促进了幼儿正确把握、体验、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要坚持从培养孩子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孩子多听多唱,放手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❺ 哗哗流水清又清歌曲教案反思

家庭与幼儿抄园之间保持经常的沟通,形成积极的,和谐的一致教育。

1、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处世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应向孩子传达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孩子从小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交往能力,培养爱心、自信心与责任心,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2、家长配合,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具体内容有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脸、刷牙,自己上厕所,独立进餐、收拾整理房间、洗手帕和袜子,能帮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总之,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立足于新一代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人,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孩子的社会化水平需要一步一步地培养,要引导、诱导、辅导,不能拔苗助长,有待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❻ 小班毛巾怎么上好这一课

活动准备

彩色正方形小毛巾, 小盆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音乐律动( 洗手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1、毛巾律动进活动室 。

二、初步感知毛巾的颜色形状

1.师:我们刚才拿什么跳舞的啊?

老师介绍自己的毛巾, 我的小毛巾漂亮吗?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2.师:请你们拿起自己的小毛巾,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悄悄话,告诉他你的小毛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师:请你让你的小毛巾在自己的小腿上休息休息,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他的小毛巾呢?

4.师总结:小朋友的小毛巾也是正方形的,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真漂亮

5.颜色对对碰小游戏

三、教师引导幼儿“变魔术”,探索方法,巩固基本形状。

1.师:小毛巾还想请小朋友来变魔术呢,想不想变?看!小毛巾什么形状的呀?能不能变出长方形呢?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快快开动小脑筋,想想怎样把正方形的小毛巾变成长方形?

2.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变出长方形的?(教师用语言小结:用这2边的角对折过去,让2个小角做了好朋友,长方形就变出来了。)

3.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呀,能变出三角形吗?变变变,变成三角形。

4.请一个幼儿演示变三角形。教师讲解:拎住一个小角去找对面的那个小角做好朋友了,瞧,一个三角形变出来了,你是这样变的吗?

四、了解毛巾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

1.师:我们能用小毛巾来干什么呢?

2.师:对呀,可以用小毛巾来擦汗,擦鼻涕,擦嘴巴,擦手。

3.来,让我们一起拿起小毛巾,试一试:小小毛巾,四方方,软软身体,本领大,擦擦头发,擦擦汗,擦擦嘴巴,擦擦手,感冒时候用处大,阿嚏,阿嚏,擦鼻涕。

五:变脸小游戏

师:小毛巾本领真大啊,小毛巾想和大家玩变脸的游戏!准备好了吗?(用小毛巾把脸遮起来)变变变,变笑脸,变变变,变哭脸,变变变,变生气。

六、延伸活动

师:小毛巾又有用又好玩,是我们的好朋友,用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一起爱护它,这样小毛巾就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啦!我们刚才用小毛巾来擦手擦嘴巴,还用小毛巾来变魔术、做游戏,小毛巾都有些脏了,那我们一起来洗洗小毛巾。跟着音乐律动《洗手帕》:(模仿动作)挽起袖子,拿小盆,准备开始洗,最后晾毛巾结束。

教学反思

用毛巾律动开始,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在教育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活跃,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怎样使用毛巾,怎样爱护毛巾。

❼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能力

由于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所以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充满美感的音乐意境,建立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启迪幼儿的思维,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具,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丰富情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具体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拉近距离,建立默契,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活动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活动中就常常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与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默契也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并善于捕捉幼儿发现,创造的苗子,及时给予鼓励。

在日常活动中,我经常让孩子听不同的乐曲,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即兴用动作表现。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想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听了歌曲《小燕子》后,开始大多数幼儿只会表现小燕子捉虫子,飞来飞去的动作,我又用语言启发孩子,“小燕子,还会找哪些朋友?”在我的启发下,在孩子们相互的影响下,每个幼儿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尝试活动中,表现小燕子的内容就更丰富了:有的在表现小燕子跟白云姐姐跳舞,有的孩子表现燕子妈妈用虫子喂养小燕子宝宝,有的表现一群小燕子在快乐地游戏……我以鼓励和肯定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孩子们都会热情洋溢地边跳边向我介绍他们的动作。我则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赞许他们。

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平等、互动的情感关系后,就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教师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倾听幼儿的愿望,并满足他们的要示,让每个幼儿有充分表现和乐意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创设意境,启迪思维,提高歌曲表达力。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幼儿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幼儿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幼儿带入情境之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采用直观具体的教具,能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幼儿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如在学习歌曲《春天》前,我先带着幼儿走出教室,引导在园内观察春天景色,并引导幼儿说说春天周围环境的变化,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中调动了视觉与感知觉,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在草坪上跳起了舞,还有的孩子学着柳树姑娘的样子随风摆动。他们有的说:“迎春花开了,好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的说:“许多小动物也出来了!”有的说:“春天来了,太阳变得很暖和。”还有的说:“小河里的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孩子们有了这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到了学唱歌曲时,就有了丰富的实际感受,孩子就能用表情和动作来确切地表现歌曲了。

三、利用教具,培养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幼儿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与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孩子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心理,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孩子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首先让幼儿边看图边听音乐,视听结合感知音乐形象,接着,我请幼儿讨论音乐里有些谁,孩子们听听猜猜,说出了音乐里有一个很凶猛的动物,有的说是老虎,有的说是狮子,有的小朋友听出了吹号的声音,于是,我就以音乐为背景,编了一个“猴子报到→狮王来了→吹号欢迎→狮王观看小动物表演→狮王大吼”的故事,然后,我就引导幼儿用手脚等器官表现音乐描述的内容,让幼儿以运动觉感知音乐意境。孩子们自发地分成了三组,有的表演狮王,有的做吹号的小动物,有的做表演节目的小动物,我也参与到了游戏中,表演报告“狮王驾到”的小猴子。-我和孩子们尽情地表演着,连平时很少喜欢表演的孩子也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在这里,我利用生动有趣的图谱,动听的音乐,抓住了一系列的契机,从而使幼儿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即提高了孩子们音乐欣赏的能力,又发展了其他能力。

四、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幼儿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励幼儿。激励是音乐活动中的一个秘诀。教师必须抓住幼儿学习状态最好的时机,逐渐引导他们较有把握地当众表达,并促使他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韵律活动《洗手帕》中,我事先请幼儿在家参加洗手帕活动,在活动中我先启发幼儿回忆洗手帕时的情景,并请孩子们说说他们是如何洗手帕的—(擦肥皂、搓手帕、洗手帕、绞干手帕、晾手帕)。然后给幼儿欣赏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边听边想边尝试用动作表现,鼓励幼儿听着音乐创编洗手帕动作。我边巡视观察着幼儿创造的情况,去发掘好的苗子,边鼓励表扬着幼儿。我会对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说:“试试看,行不行。”“你的动作真美,比昨天又有进步了!”我会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说:“你想得真好,太棒了!”接着说:“请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那样会更好。”这些孩子们会非常乐意地接受,并会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意志继续努力。

❽ 儿歌[洗手帕]课题解析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备材料: 《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重点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希望喵喵能够帮助到您哦!

❾ 教案能干的小小人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许多事情;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概念。
重点难点
难点:1、手指的名称不同。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丰富的手工操作材料:橡皮泥、积木、串珠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游戏引入法:
玩一玩手指游戏。
三、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复习认识小手。
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大小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巩固: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穿衣服、扣纽扣,会刷牙、洗脸,会梳头……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着音乐扣纽扣、刷牙、洗脸、洗手帕。(师幼听音乐模仿日常生活动作)
四、感知操作法:
1、变一变: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老师的大手也很能干。小朋友你知道吗,老师的手还会变魔术呢,看一下老师的手变出了什么?(孩子观察讲述)
2、听音乐幼儿自选材料游戏:我们的小手好能干,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用你能干的小手去玩一玩吧!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撕纸、搭积木、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❿ 小班幼儿教案认识小手帕是什么形状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手帕,初步了解手帕的用途。 2、能正确使用手帕,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幼儿如何正确使用手帕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漂亮手帕 2、幼儿平时使用手帕的情景图片 3、实物投影仪 4、录音机、磁带 5、娃娃若干教学课时:一课时教育理论: 1、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使用过手帕,知道手帕可以擦鼻涕,擦嘴等,但现在随着餐巾纸的泛滥,如何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手帕,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所以有必要设计《小手帕》的健康活动,让幼儿在玩手帕的游戏中,学会这个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知道节约是一种美德。 2、遵循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为活动的引导者。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出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 3、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有意注意为次要地位,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本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老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课题手帕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老师会送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呢? 师:瞧:礼物就在你们的椅子下。(在幼儿的小椅子下放一块手帕)师:宝宝们赶快找一找,老师送你们的礼物是什么?(丰富词汇:手帕) 二、在幼儿玩、说、看、叠中学会正确使用手帕师:你们喜欢老师的礼物吗?知道这小手帕可以干什么呢?请你们拿出手帕,一起玩一玩。 师:手帕可以帮助宝宝们干什么是呢?(手帕可以擦汗、擦鼻涕等)师:娃娃家的娃娃流鼻涕了,谁来帮帮他?这样擦对吗?谁有不同的擦法?(请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样擦鼻涕?(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师:娃娃的脸出汗了,谁来帮他擦擦?娃娃的手脏了,谁来帮他擦擦?(幼儿学习用手帕擦汗,擦手)师:手帕的本领真大,会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让我们变得干净漂亮,你们喜欢手帕吗?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手帕呢?(幼儿讲述)师:宝宝们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宝宝是怎样做的?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出示3张图,让幼儿讲讲怎样正确使用手帕) (1)图片一:一位小朋友在叠手帕,放进口袋里; (2)图片二:一位小朋友在洗手帕,放在太阳下晾干; (3)图片三:一位小朋友在用脏手帕擦嘴,并放在嘴里咬。 教师小结:宝宝们都知道怎样爱护自己的手帕,手帕脏了自己洗,来我们一起来洗手帕。 (放洗手帕的音乐做洗手帕律动)。 师:手帕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和你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应该爱护它,来,我们一起来学叠手帕。看看谁叠得最整齐?(教师示范叠手帕,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教师边讲边叠。边对边、角对角、折一折)教师小结:听,手帕在说什么?“宝宝们,我喜欢干净,你们用完我后,请你回家后把我洗干净晾干,我喜欢每天换,用好后会叠好放在口袋里,每天要带我上幼儿园,和宝宝们做好朋友。” 三、结束活动,大家一起玩手帕变变变的游戏师:今天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就是手帕,我们带上手帕一起出去玩一玩吧! 教学评析: 本活动在小班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并提供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手帕。在活动开始时,采用“送礼物”的方式,给幼儿带来礼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手帕的用途,在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帕”的这个教学重点时,先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我再出示三张图片,让幼儿对手帕的使用有直观的了解。其次顺其自然引出正确使用手帕这个环节,最后又以送礼物的祝愿回到和手帕交朋友上来。在这节课中,一直以手帕为幼儿的活动对象,幼儿通过玩一玩、说一说、看一看、叠一叠的活动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手帕。在设计本活动时,处处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参与性,教师始终是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

阅读全文

与小班音乐洗手帕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