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求教案
一年级新生入学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 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
2、认真吸取安全事故血的教训,树立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小学生安全事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小学生了。新学期开始了,安全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学习和健康成长。为了大家的安全,使安全伴我们成长。我们呢今天来学习一些安全知识。
二、教师讲解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小学生安全事故。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说一说,为什们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三、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使大家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做到这些:
1、严禁学生擅自下河、池、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游玩),洗澡、钓鱼等。
2、严禁到高速路施工场地或危险楼房、地段、桥梁、游玩、逗留。
3.注意户外活动安全,确保学生不在危险地带玩耍,不做危险游戏,不私自外出游玩。
4、不准攀爬电杆、树木、楼房栏杆、不翻越围墙、不上楼顶嘻闹。
5、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准骑自行车上路,不攀爬车辆,不在铁路、公路上停留、游玩、奔跑、嬉闹。
6、防火安全。不准玩火,不准私自上山带火,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随便放烟花,爆竹。寄宿学生要有监护人,注意做饭用火安全。
7、严防煤气中毒。住房内要注意通风,严禁晚上将煤炉放置室内。
8、不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在雷雨时避于树下、电线杆下或其它易发雷电的地方。
9、 不准随便吃零食、野果,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10、不准进行不安全的戏闹,如抛石头、土粒、杂物,拿弹弓、木棍、铁器、刀具等追逐戏打。
11、不准未告知家长私自外出。外宿和远游,防止被绑架、拐骗或走失。
最后,希望同学信自觉遵守学校安全规定,每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②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有哪五个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四、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拓展资料:
幼儿园特性
一、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体质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三、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四、潜在性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