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布老虎是什么艺术样式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极具乡土气息的传统工艺品。
属于民间工艺品中的手工布艺样式。
B. 如何引导幼儿参与日常美术教学活动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的确,幼儿美术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散发出本真的、感性的、独特的绚丽光芒。可以说,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完整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幼儿整体智慧发展的一部分,更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日常美术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一、组织幼儿参与美化环境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包括活动室内外环境、校园环境等。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动脑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做环境的小主人,可以培养介他们的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参与美化环境活动时,首先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大班布置活动室环境时,我组织孩子分组讨论,应该布置什么、怎样布置、选用什么材料布置时;集思广益之后,让他们大胆创作,有的制作出千纸鹤、小风铃、小壁挂等小饰品,有的制出“动物游乐场”等大幅墙饰。活动中孩子们享受着创造的乐趣。其次启发幼儿尽情表现美。尽管幼儿的画线条稚拙,色彩杂乱,制作玩具粗糙、简单,但他们都爱自己的作品中,孩子们完会把剪得不怎么好的“作品”随手贴在窗户或墙壁上;会在自己的小脸蛋上贴上画上彩色图案等,这虽然会影响卫生,但却是孩子们在尽可能情况下自我表现美,老师和家长不能武断地批评孩子的行为,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幼儿正确地表现美。然后教育幼儿珍惜劳动成果,维护美好环境。可让大班幼儿轮流做值日生,互相监督,不乱折花、草、树木,不乱画墙壁或图书,保持活动室内外环境的清洁、美观。 二、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画画、玩玩、做做是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游戏可吸引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之中。 首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废旧物品,如各式小瓶子、纸盒子、碎布头、小棍子、易拉罐、火柴等,这些未成型玩具一方面起着以物代物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儿童提供创造的条件,他们能用电光纸和小棍做风车,用厚纸和绳子做望远镜,用纸箱做汽车身,套在腰部到处跑,便是开汽车的游戏了。 此外还需为幼儿提供泥沙、蜡光纸、图画纸、水彩笔等美术材料,供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自由选取,自由创作。 其次引导幼儿在游戏时有目的进行美术活动。如在玩水游戏中,可指导幼儿放鸭子、划小船等。这样幼儿为了游戏需要做鸭子和小船,他们就会自觉地选择材料用纸折出小鸭子和小船。木偶游戏中可让幼儿利用废乒乓球队和旧布制作简单的木偶,玩娃娃家时,幼儿可制作小家具、糕点、蔬菜等。有的游戏中会自己想出美术活动。老师要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计划。然后要积极开展美术游戏。如“接力画竞赛”、“染色”、“手掌画游戏”、“小巧手”、“母子同剪花”等以美术为主的游戏。 游戏与美术活动要有机结合,使美术活动成为推动游戏活动的润滑剂,也使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美术知识、技能,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美术欣赏中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欣赏可使幼儿对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解和创造能力。 首先要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提供易被幼儿理解的名画、工艺品、雕塑等,如让幼儿通赤欣赏《奔马》,了解这幅画的音乐韵味与气势,同时培养了孩子大胆创作的勇气。著名画家徐悲鸿为什么将马画得这样好,这样生动逼真。欣赏民间工艺品《布老虎》等,能从小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启发幼儿把美好的东西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手工制作中。此外,我选择了十多幅优秀的儿童画布置在活动室内的美术欣赏园地中,供幼儿欣赏。 其次引导幼儿发现自然景物之美。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投入到大自然,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人心中激起的感受,幼儿需要亲眼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然后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如欣赏玩具、欣赏节日装等。如国庆节来临的时候,我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到大街上,观察节日景象,画“节日的景象”,孩子们细心观察、体会着节日的变化。 四、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环境 轻松、自由、和谐的环境和气氛可以消除幼儿的胆怯心理,提高作画勇气,使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允许幼儿活动时间的自由。在不影响其他教学活动前提下我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如画《我最高兴的事》,有的画“看花灯”,有的表现“看马戏”,有的表现“捉螃蟹”等。允许幼儿活动时情绪自由。可以哼唱歌曲、小声讨论,互相询求帮助等。 引导幼儿参与日常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还有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C. 求中学美术教案越详细越好
中学美术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例
上海市黄浦区浦光中学 程 璐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例
上海市浦光中学 程 璐
一、背景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的,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授课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以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指导欣赏者直接与美术作品的交流,这也是本案例探究的主要目标。
二、过程
1、探究项目
本教案的探究项目是《中国民间美术》
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中国民间美术在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学生也很喜欢,尤其是APEC会议中领导人穿着的唐装,更具民间特色。学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更能体会中国民间美术在生活舞台上的艺术魅力。
2、实施过程
(1).设疑
在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寻找身边的实例)?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中国民间美术的寓意有哪些?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思考。
(2).搜索
学生为了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要收集有关书面材料进行社会调查,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主题网站(中国民间美术),并指导学生通过校园网查阅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3).讨论
在课堂上,学生们带来了中国结、玩具布老虎、年画、绣球、泥娃、风筝等中国民间工艺品(说明课前同学们非常积极地浏览教师制作的中国民间美术的主题网站和相关的英特网资源,对民间美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形式比以前用图片、录象等方式展示更有直观性、参与性,信息量更广了,学生也更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可以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讨论,还有的同学组成了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把本组预习后的体会,制作成网页在网络上和同学们共享,并提出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在网络上交流,如:这么多的中国民间美术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和其他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中国民间美术能否溶入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反馈,在BBS上同学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审美意识,说明学生能主动地去研究有关中国民间美术的知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一民间美术。
(4).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如有的同学带来的不是民间美术品时,要让他再一次通过网络资源的可视性,让他马上上网查询;又如有个同学带来了玩具布老虎,她只认为这件玩具很好看、很好玩,但对布老虎这一民间工艺品所代表的寓意并不清楚,教师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百事大吉”(图案:百合花,柿子,大桔子;寓大吉大利,事事如意)、“龙凤呈祥” (图案:龙凤呈祥;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又如用谐音的鱼来表示对生殖繁盛和生活富裕的祝福;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牡丹来祈求富贵平安;用莲蓬来寄托多子的愿望;用蝙蝠、鹿、鹤来表示福、禄、寿。中国民间美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最形象、最生动的一种载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而且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拉近了欣赏者与美术作品的距离,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发下获得思想的启迪,感悟到一件小小的民间美术品意义是那么深远。
(5).应用
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再探讨的机会,促使他们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布置:
课堂讨论题:逢年过节你会挑选哪一件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送给你的亲友,谈谈你的理由?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学习的BBS讨论区上发表,没过几分钟,学生送出的礼物纷纷在讨论区上发表了,教师适时选取部分学生的文章进行交流和点评。
课后讨论题:APEC会议中领导人穿着的唐装是最富有中国情调的服装,图案的设计来源于民间美术“团花”的启发,纽扣的设计来源于民间的“结节”艺术,但在设计中还借鉴了西服的做法,显得古朴风韵、洒脱自如;在申奥宣传片中,导演把音乐、舞蹈、建筑、服装等中西方文化特征有意识地糅合了起来,使整个申奥宣传片具有极高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请结合以上事例,谈谈中国民间美术如何能更好地溶入现代社会,并在世界舞台上传承她的艺术魅力?通过BBS在校园网上发表。(一周后,校园网上纷纷有了同学们发表的文章,有的同学建议开办一个中国民间美术的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这一民间艺术,还有的同学建议在世界各地开办连锁民间工艺品店,来传承我国这一民间艺术等等,教师从每篇文章中都能感触到一个莘莘学子的爱国之心,为能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大家出谋划策,看了很感动,达到了教学目的。
3、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
首先,学生对单元计划的概念并不清楚,教师通过计算机在单元中的作用,通过校园网,事先布置了单元计划,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知识面,开拓了视野,节省了时间。
其次,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溶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调查活动中,关心活力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有积极性,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
第三,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第四,课后在BBS上的讨论如何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的问题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民间美术如何被当今青少年接受甚至传承更具深远意义。计算机提供了人机交互、相互讨论的平台。
4、 需探索的问题
(1).学生收集的图片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制作的网页不够精美。
(2).因学生上网条件、搜索快慢等存在个人差异,个别同学在BBS讨论过程中交流较困难。
D. 美术布老虎是哪个朝代作品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于虎图腾崇拜。原始社会,风雷闪电,猛兽出没,人类自身的脆弱,强大的老虎被人们看作是世界上的强者。而老虎不仅勇猛无敌,而且对自己的幼崽特别保护,民间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因此,人们把虎作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双头虎枕为多见,是崇虎习俗在民俗中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双头虎枕是一个象征阴阳相合的母体,可以祛灾,保护娃娃的平安。而单头虎、直卧虎等则是作为全家保护神的镇宅图腾虎类型.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布老虎之所以成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为它与中国民间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距今约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画,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虎与龙分别居于死者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数十年陆续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大量汉朝早期的岩画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画中的老虎正扑向羊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