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
大家伸出手儿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
2. 小班健康活动《该不该洗小手》教案及反思
设计思路 秋冬季节,孩子感冒发烧的情况特别多,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就已能听从教师的建议,有的已主动会把小手洗干净,但有的孩子还是会忘记。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养成爱洗手的好习惯,我设计了此教案。 活动目标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活动过程1、 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老师: 你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吗?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晚点来了。我们吃晚点时,觉得幼儿园的晚点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还没有吃过,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点送来啦。老师: 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给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吃,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谢谢哥哥姐姐!)
2、请幼儿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 提问: 1) 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 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3)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4)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3、小实验:它们干净吗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1) 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 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哥哥姐姐有好吃的东西,想着送给我们小弟弟妹妹吃,他们真好!
3. 小手真干净小班健康教案视频
设计背景
以小班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让幼儿自主的探究,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小手脏了是怎样做的,通过引导幼儿对生活的感知体验去懂得养成清洁卫生的重要性,通过让幼儿观察画面、讨论画面来探究正确洗手的奥妙,利用手偶的表演来吸引孩子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来感知活动的乐趣,在整节活动中,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为主线,培养幼儿建立初步的健康行为为目标,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
活动准备
洗手的课件、 两个小熊手偶、幼儿人手一条小毛巾、温水、盆子、香皂。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小手小手前拍拍,小手小手后拍拍,小手小手上拍拍,小手小手下拍拍,小手小手把小眼睛蒙起来。”
(二)集中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医生嘟嘟来做客”(激发幼儿观看手偶表演的兴趣)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小医院的医生嘟嘟要来我们班里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吧!”(出示扮演小医生的手偶,向小医生问好)
2、观看手偶表演:(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啊?
它应该怎样做呀?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问题: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4、小医生嘟嘟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 “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课件,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
3、师幼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搓手心手背——冲肥皂——擦手
(教师根据画面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洗手的顺序及方法)
我有一双小小手,快来快来洗洗手,白衣袖,花衣袖,洗手前快卷袖,不让水滴沾衣袖,打开水龙头,冲冲小小手,关上水龙头,搓出肥皂泡,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打开水管冲一冲,肥皂泡冲干净,再用手巾擦擦手,小小手真干净。
5、师幼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幼儿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教师引导语:“现在已经是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附:故事: 小熊豆豆生病了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有一天,他玩完回到家里口渴极了,看到盘子里的水果一把抓起来就吃,也没有去洗手。妈妈回来了为豆豆准备好了午饭,喊豆豆来吃饭,豆豆听见了连忙从厕所里跑出来,手也没有洗就坐下吃饭了。到了晚上,豆豆突然说自己肚子疼,妈妈吓坏了,抱着豆豆去了医院,医生给豆豆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然后对豆豆说:“你的了急性肠炎了,是不是玩完玩具没有洗手呀?”豆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医生给豆豆开了药,并对豆豆说:“以后在玩完玩具之后、上完厕所之后、手脏的时候要记得洗手,因为这时小手上会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细菌,这些细菌吃到肚子里,会使我们得病。所以我们应该勤洗手,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那样就不容易得病了!记住了吗?”豆豆乖乖的点点头说:“记住了!谢谢医生!”
教学反思
幼儿在听故事时很感兴趣,并能结合自己说洗手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练习洗手时出现幼儿嬉闹现象,如抢香皂、把水弄泼、互相彭水,孩子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使课堂有些乱。还有要是把课件放在可最后播放,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是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尽快的提升。
4. 小班12月份健康教案《该不该洗小手》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回教学设答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5. 中班上完厕所勤洗手的教案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 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 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 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 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 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 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 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 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 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 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 幼儿园托班健康教案该不该洗小手
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引起参与兴趣。 2. 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勤洗手的兴趣。 1)情节一: 幼儿讨论:小鸭怎么了,为什么会肚子疼? 小结:没洗手就拿东西吃会肚子疼,生病就要去医院,小鸭应先洗手再拿东西吃。 2)情节二:幼儿讨论:细菌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小细菌到了我们身上会怎样? 小结:细菌最喜欢不爱干净、不讲卫生的孩子,如果小细菌跑到我们身上,就会浑身发痒,患皮肤病。如果用不干净的小手拿东西吃,就会肚子痛。 3.什么时候要洗手 幼儿讨论:我们什么时候要注意洗手? 小结: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完玩具后、做游戏后…… 4.怎样洗干净小手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小手洗的干干净净? 方法:幼儿边说边演示,运用课件将洗手各环节一一呈现。 (挽袖子—淋湿手—打肥皂—冲洗—甩水—用毛巾擦干) 2)将洗手步骤编成儿歌,边做洗手动作边念儿歌 附: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流动水里冲一冲, 甩一甩、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7. 谁的小手最干净小班健康教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谁的小手最干净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幼儿园经常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会出现洗手马虎、玩水等现象。有的幼儿不会洗手,有的幼儿把手淋湿就算洗完了,有的幼儿洗手时不会用毛巾擦,有的幼儿不会用肥皂……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之后,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很少自己独自洗手,都是长辈们帮着洗或是用毛巾擦干净。针对我班幼儿存在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洗手,我根据小班孩子好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使孩子了解、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学会洗手的方法,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通过学念儿歌、找图片,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自制苹果宝宝图片1个、洗手盆8个、肥皂若干、幼儿自己毛巾
活动过程:
一、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引出主题
1、幼儿唱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
教师:今天苹果宝宝来和你们一起玩了(出示苹果宝宝图片),引导幼儿和苹果宝宝打招呼。
2、老师提问刚才大苹果怎么说的?它喜欢什么样的宝宝?(小手干净的宝宝)
3、怎样让自己的小手变干净呢?
二、学习洗手、擦手的方法
1、根据孩子平时洗手经验,先和孩子讨论洗手的方法。
2、利用儿歌《洗手歌》学习洗手的步骤。
儿歌:卷卷袖,冲冲水,打打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手指缝搓一搓
大拇哥转一转,小手腕也要洗
冲冲干净甩甩手,再用毛巾擦擦手。
3、老师演示正确的洗手过程。
4、分组请幼儿练习洗手。
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组、小狗组、小兔组)
要求:
(1)每个盆两个小朋友
(2)甩手要将水甩在盆里
(3)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小结幼儿洗手过程,以大苹果的口吻对于洗手认真的幼儿给与鼓励。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个别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顽皮,但是经过耐心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另外,本节活动,理所当然的以为孩子一定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忽视这方面的引导。但其实小班的孩子,部分对家长过于依赖,没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以后应该在活动前对孩子的情况做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把握每次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8. 小手拧一拧拖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怎样洗手,身体各个部位。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一盆清水,一条干净毛巾,一条脏毛巾。2肥皂一盒。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u 通过出示一双脏手,引起幼儿的观察力。
如:孩子们,很奇怪哦,怎么我的两只手长得不一样呢?一只白,另一只怎么是黑的呢?我的手究竟怎么搞的呢?(幼儿回答脏手)
u 故意触摸幼儿,试探幼儿的反应。
如:孩子们,我现在用这只黑手去握你们干净的小手,你们可千万别不理它哦。(幼儿肯定回避)
u 表演伤心难过,激发幼儿的怜悯之情,引起幼儿的思维。
如:孩子们,你们都不愿意让我碰你们的手,都没有孩子要理我,我好难过哦,呜呜,难道你们就不能给我想想办法,把我的手变干净吗?(幼儿回答洗手)
u 再次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做示范。
如:那我不知道怎么洗手,哪个孩子能上台给我演示一下。(幼儿自会自告奋勇)
u 通过犯错的形式,引导幼儿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如:孩子们,你们看我洗手后用的脏毛巾擦手,怎么样了呢?我的手洗掉了没有?怎么还黑乎乎的,哎,那旁边黄色的是什么啊!孩子们,你们谁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幼儿回答肥皂)
u 出示肥皂,引起幼儿说出它的用途。
如:孩子们,那你们知道肥皂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幼儿回答洗衣服、洗脸、洗手等等)
u 通过用肥皂洗手,让幼儿了解肥皂的奇妙之处。
如:那我试一试用肥皂洗洗手,看我的手有什么变化没有,哎哟,真神奇,那黑乎乎的手不见了,看,黑色的东西进水里去了,我的手现在怎么样了?(幼儿回答干净)
u 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洗手步骤,改正其中不正确的方法。
如:孩子们,我这里有一张挂图,上面有如何洗手的步骤,大家都看一看,我们洗手的方法对不对,错,错在哪里?
u 引导孩子动手能力,指正一二。
如:孩子们,现在我要请一个孩子按照上面的步骤来洗手,我们观察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最后拿出脏毛巾和干净的毛巾,让幼儿选择)
u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可不要轻视它,它非常有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天天给它洗洗,这样细菌就不会粘在上面,也就不会进小肚肚里面,变成小虫,咬我们了,也就不会感到疼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了,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还有千万不要双手在地上乱爬,脏了手就要去洗,而且要洗得干干净净,从现在起,我就要天天注意你们的卫生习惯,也希望你们认真做好个人卫生。
9. 幼儿园中班阅读识字洗手教案怎么写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 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 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 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 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 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 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 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 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 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 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