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美术茶壶教案

美术茶壶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6 15:35:15

Ⅰ 茶壶设计算是什么设计大类

茶壶设计算是属于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Instrial Design),简称ID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专对工业属产品进行设计。
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工业发展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工业设计,与其它艺术、生产活动、工艺制作等都有明显不同,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

Ⅱ 手指操中班教案小茶杯

一节: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做什么(左摆一下)做什么(右摆一下)?左手是石头右手是石头,胖胖脸胖胖脸(握拳贴小脸两边)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剪刀右手是剪刀,小白免小白免(做小免)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布右手是布,小螃蟹小螃蟹(手心对前胸两大拇指靠一起、另外的四个指头只是前面弯曲一下)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石头右手是剪刀,小蜗牛小蜗牛(石头放剪刀上面)
二节:花园里百花开(先向下压腕再向上伸直),万紫千红多姿多彩(小舞花二次、手心合拢成没开的花苞),菊花张开小嘴吧(大拇指先开成菊花),兰花扬起小下吧(绕腕想对向下压成兰花指、手心面向大家),鸡冠花(手花状)真神气(手腕对在一起另一只手成花状直立),喇叭花开早早起(左上、胸前、右上、胸前),什么花儿(食指伸出放大脑边绕想问题)晚上开,节日喜庆(由上向下水波状)烟花开(手指握拳猛的张开分三次)。
三节:我家(拍一下手、移动对空合拢)有个玩具柜(打开、大拇指向上),柜子一共有几层(关上门再打开二次),一层二层三四层(从小指一层开始分别弯曲、二层无名指、三层中指、四层食指),我的柜子有四层,一层一层(小指放小指上面、无名指放无名指上面......)关上门。
四节:小桌子四方方(手背对外、手指相对、对缝插进、手腕向下压大拇指靠压食指),小朋友们坐边上(大拇指先开慢慢都打开),一个我(指我)一个你(指你)大家一起做游戏(拍两下手),一张纸(左手)一支笔(右手)画幅画儿真美丽(左右大拇指食指成长方形),画座楼房高又高(小指放小指上面、无名指放无名指上面......大拇指向上伸直直的),画座小桥弯又弯(楼房变变手腕向下压成桥),画群和平鸽飞过桥。
五节:好朋友(右手打开向外伸)在一起(左手打开向外伸),我们快来(握拳猛的打开手同时向外拉二次)锻炼身体(快速胸前绕绕拍一下),头儿(大拇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脖子(食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腰儿(中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屁股(无名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脚儿(小拇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大家来做钮钮操(两手交插握握再合并伸直),做个键康好宝宝 (右手慢慢爬,上拳下手撑变磨菇、左手再来一次)。
六节:拍拍(拍二下)插插(手指打开背靠一起手插进、手指并一起向前)开始拔。右拇指动动向右拔(右手弯曲左手伸直向右拔),左拇指动动向左拔(左手弯曲右手伸直向左拔),拔呀拔呀拔呀拔,两只小手(摊平)不分家(竖起两个大拇指碰到一起)。

Ⅲ 如何开展高中美术陶艺教学

陶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陶泥制作的艺术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玩泥巴”。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实中国的陶瓷艺术早在五千多年前就闻名世界。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到秦汉时期震惊中外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再到明清时期被世人赞为绝伦的青花瓷,中国的陶瓷艺术似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随着生产工业化的出现,某些陶瓷技艺的失传及国外陶瓷艺术的异军突起,被世人喻为陶瓷发源地的中国,似乎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陶艺吧”的出现,无疑给现代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它既能满足都市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又能使他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真正在陶艺的时空里驰骋。然而往返出入“陶艺吧”的很多是些都市时尚的“白领”,和很多在校的小学生似乎不沾边,直到校园陶艺课程的开设、兴起,才使祖国的下一代真正有了认识陶艺、接触陶艺的机会。它既使学生接触、了解到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他们离开狭窄的书本和课堂,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着一件件陶艺作品从自己手中诞生,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信可乐也”。从这点上来说,陶艺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就以我个人短暂的陶艺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赏——利用多媒体,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艺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而且操作性很强。所以在给学生上第一节陶艺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带领他们走进陶艺室,而是带领他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播放了一张自己到宜兴去学习陶艺时买回的VCD——《陶艺入门》。光盘中重点讲解了我国陶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及陶艺制作的工具、要点、技法等,目的让学生对“陶艺”这门新兴课程有个感性的认识,对祖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充满自豪感。随后我和学生进行“即兴提问”,把自己在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一些不懂和疑问都提出来,老师能解决的尽量在课堂上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以后具体操作中来解决,学生发言很踊跃。然后我带领学生走进陶艺室,让他们去接触真实的陶艺创作环境。当学生看到周围的东西和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一模一样时,一个个都兴奋不已。随即我邀请他们坐下来,触摸自己眼前的这些陶艺制作工具有何感觉?谈谈这些陶艺工具有那些实际的用途?小朋友们又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最后我邀请他们每人上台领取一块陶泥,利用这些陶艺制作工具,学习、模仿一些刚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艺创作方法,感受陶泥与众不同的特性。这样一堂课在学生的敲敲打打声中结束,学生虽然没有像模像样地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但对学生认识陶艺、接触陶艺,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思——挖掘各种创作素材,作品要具有个性。
在结束了入门学习后,接下来就要投入到正规的学习创作阶段,苏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确实安排了几课陶艺教程,但很多的社会实践课、兴趣活动课却没有正规的教程,即使是到书店买回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独具匠心地安排设计了。“生活即教材”这是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贯倡导的。其实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为陶艺教学的素材,衣服、鞋子、动物、家电、器皿、交通工具等,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模特儿”。记得有一次学做“鞋子”,我先让几位小朋友上台,伸出自己所穿的鞋子,说说它的名称、外形、色彩、图案及穿上去的感觉,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花,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展示”。然后我要求他们回忆自己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如爸爸妈妈穿的,老师穿的,在鞋子店里看到的等等,随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其它类型、用途的鞋子,如溜冰时穿的溜冰鞋、下雨时穿的雨鞋、骑马时穿的靴子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拓宽眼界,认识了解鞋子“家族”里有着形形色色的“成员”,最后我要求他们利用陶泥为主要材料,写生或创作一双自己喜爱的鞋子,孩子们的创作兴致都很高,也完成了一些出乎意料地优秀作品。
“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没有了个性,艺术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要简易的抄袭或临摹教材中的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少示范,即使示范,也只要介绍一些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完成一些“半成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极地思考,积极地探究,艺术创作最怕学生照着老师“依葫芦画瓢”。如果完成的作品都是“拷贝不走样”的话,那还谈得上什么创新?谈得上什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米开郎基罗、罗丹、亨利摩尔等雕塑大师的作品,若干年过去了,怎么还会被人们牢牢记得,推崇为典范?
(三)融——从其它艺术门类吸收灵感,培养独特的审美趣味。
艺术是相通的,陶艺的范畴属雕塑,雕塑又和绘画、工艺、建筑等同属美术范畴,所以绘画、工艺、建筑等艺术门类对陶艺的影响可想而知了,我个人认为影响最深的当属绘画。如果绘画是二维艺术的话,那么雕塑可以划为三维或者四维艺术,历来很多的雕塑家都善于绘画,而善于绘画的却不一定熟悉雕塑,陶艺实际上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折。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多学些绘画,高年级学生可以学一点素描,因为素描对陶艺教学的促进很大,低年级学生多画些写生以及富有创意的想象画。另外,其它姊妹艺术对陶艺教学的促进也很大,如音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制作过程中,经常播放一些优秀的中外乐曲,悠扬的古筝、抒情的小提琴、欢快的唢呐及深沉的钢琴、萨克斯等,目的是让学生借助音乐营造氛围、发挥想象,提高他们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独特的审美趣味。当然音乐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合理运用,不然会适得其反。
展——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增强学生创作信心。
“信心是兴趣持久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保证。”当学生的作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举办一些展览了。小到课堂展览,大到学校、社会展览,目的是让学生保持创作兴趣、增强创作信心及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我在每堂陶艺教学课结束时,都要利用数码相机,把学生的作品,不管好坏、成败拍摄下来,然后在下课前几分钟当堂展示。一方面让学生清晰了然地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评价,欣赏了解哪些作品最富有创意,哪些作品最耐人寻味,哪些作品有待完善和改进。当这些泥胚晾干,放进火炉烘烤、冷却、上铀,完成最后一道程序后,教师就可以将作品集中一起,举办一些小型的展览会了。如上完了“我喜爱的鞋”一课,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鞋子展销会”,把学生制作的各种民族、各种风格的鞋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顾客,你会挑选怎样的鞋给自己穿;上完了“我设计的茶壶”一课,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茶壶博览会”,把学生制作的“精品”和大师的作品加以比较,体会大师和学生制作时不同的构思和技巧;上完了“火红的端阳”一课,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端午风俗周”,把学生制作的有关端午节的事物,如粽子、香包、龙舟等放在一起,让他们说说端午节的由来,人们过端午节的传统,一边渗透爱国、节日教育,一边把学生对端午节的看法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有机地表达出来。
诚然,陶艺教学还刚起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它的独特魅力已经得到了无数专家、学者的认可。一方面,它继承发扬了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确实锻炼了学生的手和脑,使学生在人格和心灵上都得到了升华。陶艺教学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同时,也不能以单纯地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获得尊重、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陶艺教学的“春天”还刚来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去迎接这美好的“春天”,使之在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Ⅳ 茶具的艺术风格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茶具的选用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兴制作的紫砂陶茶具。宜兴的陶土,黏力强而抗烧。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它的造型古朴,色泽典雅,光洁无暇,精美之作贵如鼎彝,有“土与黄金争价”之说。明代紫砂壶大师时大彬制作的小壶,典雅精巧,作为点缀于案几的艺术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制作的调砂提梁大壶呈紫黑色,杂硇砂土,泛出星星白点,婉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壶身上小下大,重心稳定,是一种古朴雄浑的精品。紫砂壶是陶瓷家族中的骄子,它表里不施釉。据传苏东坡设计的一件树提壶,取以自然的古青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和精妙的书法,清雅古朴,色彩对比也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
紫砂壶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货(无花无字),花货(拟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几何图案)。艺人们以刀作笔,所创作的书、画和印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古朴清雅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壶艺术家有了用武之地。今天,不论是紫砂壶的造型还是质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大师顾景洲的“提璧壶”和“汉云壶”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礼品。此外,我国还专门为日本消费者设计了一种艺术茶具--横把壶,按照日本人的爱好在壶面上雕刻以佛经为内容的精美书法,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品茗佳具。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新产品。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用它烧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冬季放在炉上煮茶不易炸裂。
茶具式样繁多,如何评价一套茶具的优劣?从总体上说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赏价值,即外观的形态美。以壶为例,具体要求应注意把握以下各点:容积和重量比例恰当,壶把提用方便,壶盖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造型、色地和图案脱俗和谐,实用和艺术美得到融洽的结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而宜兴的紫砂茶具就具备了这些特点。
2、瓷器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生于陶器之后,按产品又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产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到元代发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珍爱,而且还远销海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派。景瓷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龙泉青瓷产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瓷器重要产地之一。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其优良产品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当时皇朝对外贸易交换的主要物品。特别是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产品,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哥窑瓷,以“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著称,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北极碎”,还有“蟹爪纹”、“鳝血纹”、“牛毛纹”等。这些别具风格的纹样图饰,是釉原料的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给人以“碎纹”之美感。
弟窑瓷,以“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著称,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无类。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据北宋蔡襄《茶录》记载:“茶色白(茶汤色),宜黑盏,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四川的广元窑烧制的黑瓷茶盏,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也不相上下。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生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件“天鸡壶”,视作珍宝。在古代,由于黑瓷兔毫茶盏古朴雅致,风格独特,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较好,因此常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波阳、宜春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别具艺术魅力。其中尤以福州漆器茶具为最佳,形状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多个品种,特别是在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后,更加绚丽夺目,逗人喜爱。
4、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品茶饮酒兼用而受人青睐。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壶)泡茶,尤其是冲泡各类名优茶,茶汤的色泽鲜艳,叶芽朵朵在
冲泡过程中上下浮动,叶片逐渐舒展亭亭玉立等,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别有风趣。玻璃茶具价廉物美,最受消费者的欢迎。其缺点是玻璃易碎,比陶瓷烫手。不过也有一种经特殊加工称为钢化玻璃的制品,其牢固度较好,通常在火车上和餐饮业中使用。
5、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用金、银、铜、锡制作的茶具,古已有之。尤其是用锡做的贮茶的茶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锡罐贮茶器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圆筒状,比较密封,因此防潮、防氧化、避光、防异味性能都好。至于金属作为饮茶用具,一般评价都不高。在唐代宫廷中曾采用。1987年5月,我国陕西省扶风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代宫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时使用的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11种12件。这是迄今见到的最高级的古茶具实物,堪称国宝,它反映了唐代皇室饮茶器具十分豪华。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茶具基本上已销声匿迹。
6、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茶区,很多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了。在我国的南方,如海南等地有用椰壳制作的壶、碗用来泡茶的,经济而实用,又是艺术欣赏品。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乌龙茶木盒,在盒上绘以山水图案,制作精良,别具一格。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二黄竹片茶罐,也是一种赠送亲友的珍品,并具实用价值。
7、搪瓷茶具
由于搪瓷茶具经久耐用,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在50年代~60年代我国各地较为流行,以后又为其他茶具所替代。
另外,用玉石、水晶、玛瑙为材料制作的茶具,历史上曾有过,因器材制作困难,价格昂贵,少实用价值,主要是作为摆设,以显示主人的富有,因此并不多见。
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碗饮用。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饮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为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乌龙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冲泡时,茶叶投放前,先以开水淋器预温;茶叶投放后随即以沸水冲泡,并以沸水淋洗多次,以发茶香。因此冲泡乌龙茶使用陶器茶具最为适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后难以欣赏壶中芽叶美姿是其缺陷,这对泡饮名茶就不适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的优越性,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至于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虽在欣赏价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经久耐用,携带方便,适宜于工厂车间、工地及旅行时使用。而塑料茶具,因质地关系,对茶味亦有影响,除特殊情况临时使用外,平时不适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温杯冲泡高级绿茶,因此种杯长期保温,使茶汤泛红,香气低闷,出现熟汤味,必然大煞风景。

Ⅳ 美术小组的同学围在桌边画茶壶。 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画的


Ⅵ 潮汕功夫茶语言教案中班

潮汕功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功夫茶的影子!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
潮汕地方特色浓厚。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而功夫茶却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潮汕功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功夫茶能如此负有盛名定有他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他的泡沏方法上。泡沏功夫茶一般分为八个步骤:
一、治器。所谓治器,就是把茶器洗工净。一般的功夫茶是几个茶杯配一个茶壶(茶杯由三个为宜),治器就要用开水把茶杯和茶壶洗工净。
二、纳茶。所谓纳茶就是把茶叶放进茶壶里。纳茶时候一般不用手直接去拿茶叶,而是用一个小勺来盛茶叶,这样避免茶叶带着手气、汗味,还要向客人介绍茶的特点、产地。茶叶放进茶壶的时候还要注意把茶碎放在茶壶里面,把整颗整颗的茶叶放在茶壶上面和出水口处,这可避免冲茶的时候茶碎随茶水流出来。
三、候汤。候汤则是等待水开。这个环节是有讲究的,水开则汤沸,可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开始冒水泡的时候太稚,温度不够,不宜泡茶,叫做婴儿沸;当水顶水壶盖时,汤已太开了,太老了,叫做百寿汤也不宜泡茶;只有当水泡连串冲上来,水面浮珠的时候才是最合适泡茶的汤,这样的汤才能泡出茶的最佳颜色和味道。
四、冲茶。冲茶切忌把汤直接冲壶心,汤要沿着茶壶的边缘冲入去,高冲低洒。如果把汤直接冲在茶壶中心则茶的香气挥发得太快,容易散发出来,减少了茶香。这叫做玉液回壶,以水到壶口为度。
五、刮沫。汤进茶壶必定会冲出一些泡沫,刮沫就是要把这些泡沫刮掉。这个程序也是检查茶壶好坏的时候,看看茶壶制作得是否"三山齐".如果茶壶制作得好,能做到"三山齐",那么冲茶的时候冲满水,水不会流出来,泡沫也刚刚好浮上茶壶口,这样便于刮沫。
六、淋罐。用开水把茶壶淋一遍,这样有三个作用。其一,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迅速挥发出来,追加热气;其二,小停片刻,等到罐身的水干,标志着茶熟;其三,可以除去壶外的茶沫。
七、烫杯。功夫茶全过程追求一个“热”字。烫杯就是要让茶壶具有一定的高温。要做到低、快、匀、尽。"低"则是开水要低低地冲入茶杯中;"快"就是烫杯的时候动作要快;"匀"就是整个茶杯都要烫得均匀;"尽"则是烫杯后要把杯子里的水倒干净。
八、斟茶。这就是把泡好的茶斟出来,茶杯一般是有三个摆成品字形,在斟茶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的动作,开始是沿着三个茶杯一圈圈、循环的斟沏,以三四圈为宜,当茶到最后,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动作要连惯,这两个动作人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切忌满一杯之后再斟其它杯。
经过这么八个工序,一杯热杯终于泡好了,看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呢?看起来麻烦可喝起来可就香了,此时你才体味的劳动换来的果实才是最香甜的。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刚接触功夫茶的朋友不懂得这一层,举起茶杯一口喝尽,这并不是功夫的啜茶方法。啜功夫茶,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两腋生风,回味无穷。虽然要喝上真正的功夫茶是不得不费一么一番功夫的,但愿意花功夫的人也不少,泡沏功夫茶可谓是每个潮汕家庭每晚的必修课,有的一天要泡好几轮呢!喝上一杯功夫茶更是海外游子的渴求,一杯热茶系着的是潮汕儿女的情思。
潮汕功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潮汕功夫茶自然不同日本的茶道,潮汕功夫茶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习俗,平民百姓就可享用的,而日本开始时茶纯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尝得到,后来才慢慢地世俗化,是一种文化下移。日本的茶是在中国唐朝时由遣唐使传去的,直到十六世纪才盛行,虽然晚于潮汕功夫茶,但日本茶道却无独辟蹊跷,具有日本浓厚的民族特色,由唐风茶礼变为倭风茶汤,日本茶道里包含了日本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这也是这个学生可怕之处。
蒋子龙在日本时当过日本的"今日庵"的座上客,他写了《形式的魅力》一书,在此书中,他建议潮汕功夫茶能在理伦上总结一番,渗透进宗教、哲学等地些理伦,得出一套完整的潮汕茶道,弥补潮汕茶道理伦上存在的缺陷。
朋友,在潮汕喝上功夫茶绝非是一件难事。你若到潮汕为客,可要记住一定要品尝一下潮汕这一美食,才不枉你到潮汕一趟呵!这几年在潮汕还开了不少茶馆呢!未进茶馆,走到门口你就能闻到一种古朴古香的味道,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曲典雅的风味。

Ⅶ 紫砂壶美术师周丹梅介绍

周丹梅抄,高级工艺美术师

出生于袭宜兴紫砂世家,祖辈以陶业为主,躬耕于紫砂制壶。自小在古龙窑畔长大,耳濡目染,对紫砂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周平一(研究发明的紫砂土制成的陶坯烧成后,其含铁量高于一般紫砂土,磁铁能吸附壶上,特别是他最近研究发明的天茶星、黄金段泥,就是以黄龙山出产的老段泥为单一原料,利用颗粒的粗细之分,适量配比,制成紫砂壶后在特定的窑温中按不同的升温曲线升温,把烧成温度与窑内气氛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黄龙山老段泥的纯天然材质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形成了色泽类似老庙黄金般华丽,犹如失传已久的紫砂“天茶星”)。凭着对紫砂艺术的执著和爱好,并和众多工艺师广泛交往,互结为良师益友,并得他们的亲悉指点,技艺突飞猛进,善设计、善制作,其作品古朴而具有现美感,流畅具有大家风范之气。
由于对紫砂工艺的偏爱和理解,不同的造型,不同的风格,精挑不同的泥料,其作品表现在紫砂壶上,肌理毕现,或古朴深沉,内涵丰富,深受紫砂爱好者之喜欢,其作品常在国内展览会上获奖,被新加坡、港、澳、台及国内收藏家收藏。作品常在国内展览会上获奖,被新加坡、港、澳、台及国内收藏家收藏。

Ⅷ 小班温暖的水壶教案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泡茶过程,学习用礼貌用语接待客人。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

1.水壶、茶托、茶壶、茶杯、茶叶等泡茶用具。

2.背景音乐:儿歌《大茶壶》、歌曲《大茶壶》。

活动过程 :

入场:播放音乐《大茶壶》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入场。

导入语:

师:欢迎小朋友来到文老师家做客,(鼓掌)小朋友请坐,(谢谢老师)小朋友想喝点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牛奶、果汁、咖啡、、、)对不起!老师没有准备果汁和牛奶,但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非常好喝的水果茶,你们想喝吗?(想)但是呢?要想喝到美味的茶叶,就需要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学习一下我们美味的茶是怎么来的?老师去你家的时候你也给老师泡美味的茶好不好?(好)

1. 认识泡茶工具:

师:小眼睛看这里,看看这是什么?(茶壶)

(1)观察茶壶、茶杯的外形特征。

师:(茶壶)分别观察壶身(鼓鼓的、圆圆的、大大的)、壶盖(像顶帽子)、壶把(弯弯的,方便人们抓握)、壶嘴(尖尖的、翘翘的)。茶壶是用来做什么的?(泡茶)

(拿起茶杯)这是什么?(茶杯)它长什么样子?(圆圆的口、大大的肚子,有的有把,有的没有把)茶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喝茶的)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茶壶大、茶杯小。

通过目测方式,巩固对大小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师:茶壶和茶杯放在一起,比一下谁大?(茶壶大、茶杯小)哦!这是大茶壶,这是小茶杯。

(3)这是茶叶,美味的茶叶,这是开水,咕噜咕噜的,很烫,注意安全哦!

小结:泡茶用具主要有:茶壶、茶杯、茶叶、开水。可以用茶具泡茶,让人品尝茶水。2.演示泡茶过程。

师:那谁知道怎样泡茶?(幼儿分别回答)

师:请你们看看张老师是怎样泡茶的?

教师按照放茶叶——洗茶——泡茶的程序泡茶,边操作边讲解。

师:“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摇一摇、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泡茶时需用开水,要请大人帮忙,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Ⅸ 如何在初中美术第二课堂开展陶艺教学

陶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陶泥制作的艺术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玩泥巴”。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实中国的陶瓷艺术早在五千多年前就闻名世界。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到秦汉时期震惊中外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再到明清时期被世人赞为绝伦的青花瓷,中国的陶瓷艺术似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随着生产工业化的出现,某些陶瓷技艺的失传及国外陶瓷艺术的异军突起,被世人喻为陶瓷发源地的中国,似乎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陶艺吧”的出现,无疑给现代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它既能满足都市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又能使他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真正在陶艺的时空里驰骋。然而往返出入“陶艺吧”的很多是些都市时尚的“白领”,和很多在校的小学生似乎不沾边,直到校园陶艺课程的开设、兴起,才使祖国的下一代真正有了认识陶艺、接触陶艺的机会。它既使学生接触、了解到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他们离开狭窄的书本和课堂,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着一件件陶艺作品从自己手中诞生,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信可乐也”。从这点上来说,陶艺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就以我个人短暂的陶艺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赏——利用多媒体,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艺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而且操作性很强。所以在给学生上第一节陶艺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带领他们走进陶艺室,而是带领他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播放了一张自己到宜兴去学习陶艺时买回的VCD——《陶艺入门》。光盘中重点讲解了我国陶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及陶艺制作的工具、要点、技法等,目的让学生对“陶艺”这门新兴课程有个感性的认识,对祖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充满自豪感。随后我和学生进行“即兴提问”,把自己在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一些不懂和疑问都提出来,老师能解决的尽量在课堂上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以后具体操作中来解决,学生发言很踊跃。然后我带领学生走进陶艺室,让他们去接触真实的陶艺创作环境。当学生看到周围的东西和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一模一样时,一个个都兴奋不已。随即我邀请他们坐下来,触摸自己眼前的这些陶艺制作工具有何感觉?谈谈这些陶艺工具有那些实际的用途?小朋友们又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最后我邀请他们每人上台领取一块陶泥,利用这些陶艺制作工具,学习、模仿一些刚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艺创作方法,感受陶泥与众不同的特性。这样一堂课在学生的敲敲打打声中结束,学生虽然没有像模像样地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但对学生认识陶艺、接触陶艺,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思——挖掘各种创作素材,作品要具有个性。
在结束了入门学习后,接下来就要投入到正规的学习创作阶段,苏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确实安排了几课陶艺教程,但很多的社会实践课、兴趣活动课却没有正规的教程,即使是到书店买回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独具匠心地安排设计了。“生活即教材”这是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贯倡导的。其实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为陶艺教学的素材,衣服、鞋子、动物、家电、器皿、交通工具等,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模特儿”。记得有一次学做“鞋子”,我先让几位小朋友上台,伸出自己所穿的鞋子,说说它的名称、外形、色彩、图案及穿上去的感觉,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花,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展示”。然后我要求他们回忆自己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如爸爸妈妈穿的,老师穿的,在鞋子店里看到的等等,随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其它类型、用途的鞋子,如溜冰时穿的溜冰鞋、下雨时穿的雨鞋、骑马时穿的靴子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拓宽眼界,认识了解鞋子“家族”里有着形形色色的“成员”,最后我要求他们利用陶泥为主要材料,写生或创作一双自己喜爱的鞋子,孩子们的创作兴致都很高,也完成了一些出乎意料地优秀作品。
“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没有了个性,艺术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要简易的抄袭或临摹教材中的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少示范,即使示范,也只要介绍一些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完成一些“半成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极地思考,积极地探究,艺术创作最怕学生照着老师“依葫芦画瓢”。如果完成的作品都是“拷贝不走样”的话,那还谈得上什么创新?谈得上什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米开郎基罗、罗丹、亨利摩尔等雕塑大师的作品,若干年过去了,怎么还会被人们牢牢记得,推崇为典范?
(三)融——从其它艺术门类吸收灵感,培养独特的审美趣味。
艺术是相通的,陶艺的范畴属雕塑,雕塑又和绘画、工艺、建筑等同属美术范畴,所以绘画、工艺、建筑等艺术门类对陶艺的影响可想而知了,我个人认为影响最深的当属绘画。如果绘画是二维艺术的话,那么雕塑可以划为三维或者四维艺术,历来很多的雕塑家都善于绘画,而善于绘画的却不一定熟悉雕塑,陶艺实际上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折。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多学些绘画,高年级学生可以学一点素描,因为素描对陶艺教学的促进很大,低年级学生多画些写生以及富有创意的想象画。另外,其它姊妹艺术对陶艺教学的促进也很大,如音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制作过程中,经常播放一些优秀的中外乐曲,悠扬的古筝、抒情的小提琴、欢快的唢呐及深沉的钢琴、萨克斯等,目的是让学生借助音乐营造氛围、发挥想象,提高他们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独特的审美趣味。当然音乐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合理运用,不然会适得其反。
展——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增强学生创作信心。
“信心是兴趣持久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保证。”当学生的作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举办一些展览了。小到课堂展览,大到学校、社会展览,目的是让学生保持创作兴趣、增强创作信心及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我在每堂陶艺教学课结束时,都要利用数码相机,把学生的作品,不管好坏、成败拍摄下来,然后在下课前几分钟当堂展示。一方面让学生清晰了然地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评价,欣赏了解哪些作品最富有创意,哪些作品最耐人寻味,哪些作品有待完善和改进。当这些泥胚晾干,放进火炉烘烤、冷却、上铀,完成最后一道程序后,教师就可以将作品集中一起,举办一些小型的展览会了。如上完了“我喜爱的鞋”一课,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鞋子展销会”,把学生制作的各种民族、各种风格的鞋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顾客,你会挑选怎样的鞋给自己穿;上完了“我设计的茶壶”一课,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茶壶博览会”,把学生制作的“精品”和大师的作品加以比较,体会大师和学生制作时不同的构思和技巧;上完了“火红的端阳”一课,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端午风俗周”,把学生制作的有关端午节的事物,如粽子、香包、龙舟等放在一起,让他们说说端午节的由来,人们过端午节的传统,一边渗透爱国、节日教育,一边把学生对端午节的看法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有机地表达出来。
诚然,陶艺教学还刚起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它的独特魅力已经得到了无数专家、学者的认可。一方面,它继承发扬了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确实锻炼了学生的手和脑,使学生在人格和心灵上都得到了升华。陶艺教学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同时,也不能以单纯地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获得尊重、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陶艺教学的“春天”还刚来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去迎接这美好的“春天”,使之在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Ⅹ 角色游戏茶馆教案

活动背景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娃娃家里的小朋友对喝茶很感兴趣,我就上前和他们交谈后了解到平时他们在家只喝过茶而没有参与到泡茶,
所以很想自己泡茶喝。于是我设计了主题活动“来泡茶”,快乐茶吧由此产生了。
活动目标
*认识了解茶壶、茶叶及泡茶的步骤。
*通过不同的感知途径来观察比较几种茶叶的异同。
*培养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活动流程
参观活动-------感知交流活动 ------- 操作活动
认识泡茶用的工具——辨认不同的茶叶并学会分类泡茶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已有和父母共同泡茶的经验、认识,并带来园一些一些茶叶。
2、茶具五套、茶叶、开水、矮桌子、台布。
3、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茶吧。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语“我是快乐茶吧的茶艺培训师,今天将带你们到快乐茶吧学习茶艺。”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快乐茶吧。
2、参观完后老师提问:泡茶需要什么?(茶具、茶叶、开水)
3、幼儿相互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茶具和各种茶叶。
4、请茶艺馆的叔叔向孩子们介绍泡茶的方法并演示给大家看,
5、孩子们自己动手泡茶、品茶,做个“小小茶艺师”
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快乐茶吧》

阅读全文

与美术茶壶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