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奥尔夫音乐歌曲我们爱祖国教案
活动目标
1 感受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学习用连贯舒缓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 体会歌曲的情感,萌发爱国之情,尝试用声情并茂的演唱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准备
1 提前带领幼儿通过录像、书籍等了解长江、黄河的位置,感受它们的壮阔,了解它们对中国的意义,初步激发幼儿对长江、黄河的热爱。
铃鼓1个。
2 中国地图1张。
3 录音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游戏“打气",引导幼儿练习气息。
教师交替敲、摇铃鼓,引导幼儿听铃鼓声做动作:敲铃鼓时模仿骑车动作,按节
奏小跑步;摇铃鼓时模仿打气动作,同时口中发长音“哧”。重点引导幼儿发音时深吸慢吐,“哧——”的声音要和摇铃鼓的声音一样长。
复习歌曲,欢迎新来的小朋友,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性质。教师:这首歌和《欢迎新来的小朋友》听起来感觉一样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介绍长江和黄河,并再次范唱歌曲。
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歌里唱了什么?长江是什么样子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重点解释“源远流长”和“奔腾万里”的意思,并介绍歌名。
带领幼儿拍节拍说歌词,引导幼儿拍出三拍子的韵律和强弱特点。说歌词时嘴张圆,发声时口腔内软颚上拾。并注意引导幼儿一句话一换气,控制气息、深吸慢吐。熟练后加入旋律,进行配乐朗诵。
幼儿学唱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时口腔内软颚上抬,高位发声,一句话一换气,深吸慢吐。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玩游戏“传球”,引导幼儿注意听鼓声节奏,按节奏传球。
『贰』 绘本爱音乐的马可教学设计怎么写
X
故事目标:
1.通过绘本认识乐器。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着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
3.告诉孩子音乐是一种很神奇的艺术,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音乐而丰富多彩,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可以帮助人抒发感情,要学着接纳它、享受它,一个幸福的人必须具备的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对享受音乐的耳朵。
绘本导读: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关于爱音乐的马可的故事。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角色,他们有的爱音乐,有的起先不爱音乐,后来也和马可一样,和马可的妈妈一样,都爱上了音乐,加入了演奏音乐的行列。故事简单,可是,读完这本图画书,我们会生出很多联想和思考。
音乐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艺术门类之一。马可很有音乐天份,也酷爱音乐,可是,他对音乐的热情最初并没有得到妈妈以外的其他人的认可和接受。我们看到,在第四、第五和第十、十一两个跨页中,马可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这与八、九跨页中邻居们抱怨的表情和反应形成了一种对比。在这里,马可与周围的人们仿佛处在两个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世界里,而马可的音乐成了引发这种对立和冲突的导火索。 原因当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也许是马可的演奏还不够漂亮;也许是爸爸和邻居们还不懂得音乐之美;也许是他们之间的沟通还没有找对感觉…… 看来,即使是美妙的音乐,它的美在天地间和人世间存在,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它的演奏和呈现应该是完美的,它的听众应该拥有一副音乐的耳朵,还有,它的美妙或许还需要恰当的时间、环境和心情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