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奥尔夫音乐教案歌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歌曲

发布时间:2020-12-24 23:56:28

⑴ 奥尔夫音乐云朵上的歌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2、通过《芝麻开门》的游戏学习8拍的即兴节奏。
3、通过游戏学习英语:Open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
活动准备:鼓, 大鼓和小鼓 的音乐,
即兴节奏游戏《芝麻开门》
(1)老师念童谣《芝麻开门》,与幼儿创编童谣里的人物。
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弟弟一起来。
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老鼠一起来。(小动物可以用英语来说,如moush\cat\rabbit……)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xx一起来。(孩子的名字)
(2)老师念完童谣带领幼儿即兴节奏(8拍),老师以铃鼓敲8拍,稳定孩子的节奏。
(3)引导孩子以拍腿、拍肩的形式以表现8拍
Titi titi titi ta
芝麻 开门 快点 开,
Titi titi titi ta
我带 弟弟 一起 来。
活动过程:
一, 让孩子练习节奏。
A: 把膝盖变成大铃鼓,敲膝盖--嗵嗵;
B: 把双手变成小铃鼓,拍手--咚咚咚
二 ,不断交换拍打大小铃鼓,巩固孩子拍打的节奏。
2.歌曲《大鼓和小鼓》
儿歌:大鼓的声音嗵嗵,小鼓的声音咚咚咚,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嗵嗵、咚咚咚。
教师手摇铃鼓,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
教师手拍铃鼓,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
(3)以游戏的形式幼儿进行拍膝盖练习大铃鼓tong tong的节奏, 拍手练习小铃鼓。dong dong dong的节奏。
(4)教师带入歌曲《大鼓和小鼓》,幼儿反复练习边唱tong tong和dong dong dong歌曲部分,边拍膝盖、拍手。
(5)请两位幼儿上台演奏大鼓和小鼓,其他幼儿用身体乐器演奏歌曲(拍膝盖、拍手)。
(6)幼儿分2组,自选大小铃鼓,完整演奏歌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集中在三处,即引子、第二段和第四段,2/4拍的节奏主要在第一、三段和尾声。
作曲者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老虎磨牙》《鸭子拌嘴》《黄河激浪》《大唐六骏》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为他题词:“古有花奴,今推志顺”。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借鉴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清晰
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鸭子拌嘴》,从而引发学生欣赏和教授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2、知识目标:深入欣赏《鸭子拌嘴》音乐,并掌握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练习、图形谱、打击乐合奏、根据节奏创编歌谣与律动等基本教学手段。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德国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外国音乐教学法为我所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按声势谱击打声势,让学生学会熟练识读声势谱,并通过声势活动感受《鸭子拌嘴》的基本节奏。
2、通过按节奏谱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学生的器乐合奏能力及器乐合奏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教师设计的图形谱,使学生了解音乐与图形的关系,进而自己为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图形谱。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全曲图形谱、乐曲第一段节奏谱)
打击乐器(小镲、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若干)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老师回顾以前上过的奥尔夫课,启发学生总结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答:1、综合性2、创造性3、参与性4、简约化5、本土化6、大众化
思考: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将它的方法运用于我国本土的音乐教学当中呢?
二、聆听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引子和第一段
师问:能否对这段音乐留下深刻印象?能否记住这段音乐的节奏?
生答:不能。
师问:如果我们在中小学进行《鸭子拌嘴》的欣赏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音乐,深入欣赏这段乐曲呢?
总结:我们今天上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作品简介:
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他的作品《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大唐六骏》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的大奖。《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二、填词律动
1、看节奏谱,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做示范,学生直接读第一遍。
(注意:一共六句,前四句都需反复一次。)
2、学生集体读歌词,并学习老师表演动作(加入律动,帮助记忆)。
3、学生边读歌词边做律动。
4、两声部卡农练习,再次对节奏巩固记忆,锻炼学生专注力和抗干扰力
三、声势练习: --小镲--拍手
--三角铁--拍手
--双响筒--拍腿
--鼓--跺脚
四、打击乐合奏:
1、换打击乐器(小镲、双响筒、手鼓、三角铁),分声部练习。
第一遍:小镲和三角铁合奏;
第二遍:鼓和双响筒合奏;
第三遍:集体合奏,注意乐曲强弱力度的变化。
2、即兴创作与表演:
以“出门、嬉戏、吵架、回家”四个场景为主题,让学生即兴表演《鸭子拌嘴》中的各种场景,可以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四个主题会有什么样的情节内容,然后两人一组做“小镲对话”的即兴演奏,教师要启发如何使对话更有趣、更丰富。
五、图形谱详解全曲:
1、老师展示自制的图形谱,并引导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看图形谱,
(教学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图形谱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并以此引出《鸭子拌嘴》的全曲结构图。)
引子(散板)
第一段(四二拍)--第二段(散板)
第三段(四二拍、四三拍)--第四段(散板)
尾声(四二拍)
2、观看民族打击乐队演奏的《鸭子拌嘴》视频
(教学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聆听、建立初步的听觉经验基础上,增加视觉的体验,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欣赏音乐,并通过观看民族打击乐队的演奏,了解各种民族乐器及其奏法。)
课堂小结(连线题):
师问:这节课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分别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
学生回答:
律动教学、听奏法学节奏--幼儿园、小学低年级
视谱读节奏、视谱练习声势合奏--小学中、高年级或中学生
视谱练习打击乐合奏、图形谱--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
1、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兴趣基础。
2、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四、布置作业
欣赏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并完成下列作业(任选其一):
1、设计一个故事
2、创编一套律动
3、设计一份图形谱

⑵ 奥尔夫音乐小象进行曲教案

1、教材分析:《可爱的小象》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四课中的一首新歌,该单元包含两首管弦乐曲《小象》、《大象》和两首儿童歌曲《可爱的小象》、《两只小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细腻的感受、了解大象和小象不同的音乐形象及其与音乐要素的关系,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象的有关小知识,了解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引导学生热爱象、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2.听唱法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学习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为歌曲《可爱的小象》编创舞蹈动作,感受小象热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表演歌曲《可爱的小象》,采用对唱法表演歌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象图案的装饰品、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乐曲管弦乐《小象》
1.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聆听了欢快的爵士乐《小象》,我们还编创了表现小象的舞蹈动作,现在请你们把上节课自己编创的动作亮出来
学生亮出各自编创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小象》律动。
学生随着音乐律动,教师到学生中间鼓励、表扬学生。
师:同学们跳得真棒!
二、 导入新课
(一)初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师:我想问同学们两个问题,你们喜欢小象吗?为什么?
请5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评价。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象欢欢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看,它就在我们的讲台上,它的鼻子真长!小象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它,现在,我们 了解一些小象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并讲解
师:象会帮人类做很多事情,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想和象成为好朋友吗?
生回答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和小象成为好朋友呢?
生回答
师:我们要爱护小象,保护小象,同时也要保护其它小动物。今天,小象欢欢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可爱的小象》,请听歌曲《可爱的小象》。
学生聆听歌曲
(二)按节奏朗读歌曲的歌词
师:欢欢希望我们都学会唱歌曲《可爱的小象》,我们先来看看歌曲的歌词。
出示歌词
师:我们看,歌词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的,小朋友问,小象答,请听老师朗读一次歌词。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歌词,注意角色的区分。
师:小象最喜欢谁呀?
生回答
师:小象最喜欢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生回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歌词
学生学习朗读歌词
师:我要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同学扮演小朋友,另一位小朋友扮演小象,为我们朗读一次歌词,谁愿意来?
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歌词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得好吗?能得多少分?
请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三)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师:欢欢说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动脑筋,为这首歌编创动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句句为歌曲编创动作
师:好的,欢欢说你们编得真好!
(四)听唱法学唱歌曲
师:我们学会了歌词,还编了动作,当更要学会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学生学唱,然后由学生跟着音乐表演歌曲
(五)对唱法表演歌曲
师:现在我们请1、2组同学扮演小象,3、4组的同学来问小象,我们分角色来表演歌曲。
学生先在原位上演练一遍,然后全体起立,相对而立,表演歌曲。
教师作出评价和肯定
三、 总结与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象的知识,知道了要与小象成为好朋友,要保护小象和其它动物,学会了表演歌曲《可爱的小象》,今天的作业是:预习歌曲《两只小象》。

⑶ 奥尔夫音乐伤心与快乐教案

活动目标抄:

1、 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我要亲亲你》,能根据演唱对象的名称替换部分歌词。

2、 能够在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能大胆地用歌声、动作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喜爱情感。

活动准备:

1、小娃娃、小兔子、小鸭子的毛绒玩具各一个。

2、小青蛙的手指偶一个。

⑷ 奥尔夫音乐教案《库乞乞》教案并求助此歌的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版巨细都罗列进去权,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⑸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幸福的花朵

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2、并用演奏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的应答部分。
3、喜欢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 歌曲《幸福拍手歌》。
2、 乐器:沙锤、圆舞板若干。
3、 手偶:小熊、小马、小兔。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让我们听听歌曲中是怎么做的。"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谙幼儿欣赏。
2、 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练习应答部分的声势节奏|××|。
(1)"今天我给大家还请来了三个好朋友.让我们来问问他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老师分别拿出小熊、小马、小兔。)出示歌曲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指导幼儿发音要清晰准确、有节奏感。
幼儿:"(小熊、小马、小兔)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做什么?"老师以动物的口吻用歌唱的方法回答。
小熊说:"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手,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啊那么大家都来一起拍拍手。"小马说:"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跺跺脚,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啊,那么大家都来一起跺跺脚。"小兔说:"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肩,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啊,那么大家都来一起拍拍肩。
(2) 引导幼儿回忆小动物们表现幸福的形式"拍手、跺脚、拍肩",并把这些声势动作加入到歌曲中。
老师:小朋友刚才小熊、小马、小兔幸福的时候它做了什么动作?(拍手、跺脚、拍肩。)播放歌曲和幼儿一起做声势动作|××|,并自愿跟唱歌曲。
3、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歌词。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当你幸福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如:哈哈笑、耸耸肩、拍拍退、点点头……把幼儿创遍的歌词加入歌曲当中,进行表演。
4、用演奏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的应答部分。
(1)每位幼儿自己选择一种乐器,并接乐器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沙锤:按照节拍为唱歌词的部分伴奏;一组圆舞板:按照节奏|××|为应答部分伴奏;进行合作表演。
(2)两组幼儿交换乐器,进行合作表演。
老师提醒幼儿看指挥。
活动建议活动延伸: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快乐的笑脸。
区角活动:可在音乐角投放多种乐器,供幼儿自由选择为歌曲伴奏。

⑹ 奥尔夫音乐歌曲我们爱祖国教案

活动目标
1 感受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学习用连贯舒缓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 体会歌曲的情感,萌发爱国之情,尝试用声情并茂的演唱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准备
1 提前带领幼儿通过录像、书籍等了解长江、黄河的位置,感受它们的壮阔,了解它们对中国的意义,初步激发幼儿对长江、黄河的热爱。
铃鼓1个。
2 中国地图1张。
3 录音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游戏“打气",引导幼儿练习气息。
教师交替敲、摇铃鼓,引导幼儿听铃鼓声做动作:敲铃鼓时模仿骑车动作,按节
奏小跑步;摇铃鼓时模仿打气动作,同时口中发长音“哧”。重点引导幼儿发音时深吸慢吐,“哧——”的声音要和摇铃鼓的声音一样长。
 
复习歌曲,欢迎新来的小朋友,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性质。教师:这首歌和《欢迎新来的小朋友》听起来感觉一样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介绍长江和黄河,并再次范唱歌曲。
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歌里唱了什么?长江是什么样子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重点解释“源远流长”和“奔腾万里”的意思,并介绍歌名。
带领幼儿拍节拍说歌词,引导幼儿拍出三拍子的韵律和强弱特点。说歌词时嘴张圆,发声时口腔内软颚上拾。并注意引导幼儿一句话一换气,控制气息、深吸慢吐。熟练后加入旋律,进行配乐朗诵。
幼儿学唱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时口腔内软颚上抬,高位发声,一句话一换气,深吸慢吐。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玩游戏“传球”,引导幼儿注意听鼓声节奏,按节奏传球。

阅读全文

与奥尔夫音乐教案歌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