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蓝色多瑙河音乐教案

蓝色多瑙河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3 23:17:10

① 谁给推荐几首像蓝色多瑙河一样的经典音乐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6396/
这个链接是哪种音乐都有的。
如果要古典类的经专典,就找那些世界名曲就好属了,很简单。

② 有谁能帮我运用音乐欣赏的4个层次来欣赏,分析蓝色多瑙河

音乐欣赏可以被分为消遣、了解、领悟和研究四个层次.
【作品简介】《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是约翰•施特劳斯所作170首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为振奋人心,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的委托写作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曲名和创作动机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公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很快被介绍到英国、美国及其他国家,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而后合唱曲也开始流行,歌词由诗人格尔纳特重新创作。
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忱。每当远离家国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支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正如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说的那样: "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什么地方,这首没有歌词的《马赛曲》,就是他们的无形身份证。100多年来,《蓝色的多瑙河》经久不衰。十九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瓦格纳赞誉这部作品在优美、精致和真正的音乐方面,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作品.

《蓝色的多瑙河》旋律优美、流畅,色彩丰富,始终给人以新鲜变化无穷的感觉(每个小圆舞曲有两个旋律),节奏鲜明,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十分明显突出,整体风格乐观向上,辉煌华丽,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

白桦林中的鸟语,蝶恋蜂迷的花香,微风漪澜的河水,拥有三百条支流的多瑙河,让我们为之心潮澎湃,让我们伴随着那优美、抒情、流畅的序奏,轻轻地徜徉在那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
作品分析① 序奏:

第一阶段,小提琴碎弓奏出轻弱的震音,如同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在它的衬托下,圆号以其富于节奏的柔和音色如歌的奏出整首圆舞曲核心主题。(分解和弦构成的主导动机)这是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音调黎明的到来,使人联想到晨曦映照的河岸,日出拔开了多瑙河上空的薄雾,这一段的速度比较舒缓。情绪较温和、宁静。
第二阶段,速度变快,三拍子圆舞曲节奏的出现带来了勃勃生机,活泼清新的旋律,使人为之一振,这一段是序奏的小高潮部分。

② 第一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主题素材来自序曲的主导动机,速度较快,旋律明朗,如同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来到奥地利人的故乡。

第二乐段:对比段,活泼轻快,充满生气,表现了 “ 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峰嗡嗡叫,风吹树梢多美妙 ” 的景象。

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全曲灵魂曲调请学生一起哼唱。

③ 第二圆舞曲(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主题跳跃起伏,给人以健美、朝气蓬勃的感觉,好象是姑娘们在阿尔卑斯山下,穿着天鹅绒舞裙在跳舞。

中段:情绪变为婉转柔情,歌唱性的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第三段:第一段的再现。

④ 第三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三度和声音程的连续进行,情绪典雅高贵,表现了 “ 云象面网在头上飘荡,遍地鲜艳的花朵,在她脚下开放,这段的旋律极富于流动性。

⑤ 第四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旋律开始是琶音上行,优美动人,乐观向上。音乐形象从外在的歌唱变为内在的感受, “ 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使人欢畅 ” 。

第二段:放声歌唱 “ 春天来了,多么美好 ” 。旋律又具有舞蹈性质,好似舞步在飞旋。

⑥ 第五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奏出柔情似水的旋律

第二段:在激烈的打击乐的伴奏下,出现了热情欢乐的对比阶段,从而将全曲推向高潮。

⑦ 结束部:规模较大,它再现了前面圆舞曲的几个部分,一般的顺序是三、二、四、一的部分圆舞曲旋律,最后在 D 大调上,主导主题后,乐曲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片段1)。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片段2);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片段3)。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片段4)。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片段5)。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片段6)。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在乐曲优美的旋律,欢快的风格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维也纳故乡的无限深情和强烈的爱,许多移居他乡的奥地利人一听到他就会热泪盈眶,在奥地利《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 “ 第二国歌 ”.

③ 谁有《蓝色多瑙河》的音乐赏析

音乐赏析《蓝色多瑙河》音乐赏析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纯,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这是诗人卡尔·贝克的诗句, 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

大自然中秀丽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它从德国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因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多种颜色: 棕色、浊黄色、绿色、铁青色、宝石绿……是一条多彩的河,是一条奇特的变色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因此,人们把多瑙河称作为“蓝色的多瑙河”。

音乐,是维也纳的骄傲;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自古以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仿佛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从地图上看来,奥地利的地形就像一把金色的小提琴。宁静的多瑙河泛着轻轻的波浪,狭窄的维也纳河从市中心流过,两条河流就像一粗一细的两根琴弦,弹奏着生生不息的歌。美泉宫后花园里,那修剪成的一排排数丈高的大树,像整齐的琴键,而那林中的雕塑便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当你漫步在维也纳街头或小憩公园的座椅,人们几乎到处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看到那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音乐家雕像,他们著名的乐曲就仿佛又在人们耳边回响……..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里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圣地,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维也纳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 “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就是在这种意境的孕育下, 写出了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那美妙的旋律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

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是于1867年所创作的。它的全称是《在美丽兰色的多瑙河》它原是一首男女声合唱曲,在维也纳首演,半年后由作曲家改编成管弦乐,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的演奏会上公演,获得成功。从此流传全世界,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是闻名全球的圆舞曲的经典直之作。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让我们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乐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较长的序奏、5首小圆舞曲和简短的尾声组成。渗透了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

乐曲的序奏一开始,圆号象一道霞光,在小提琴弦乐群碎轻轻奏出震音的衬托下,吹奏出音乐的主题。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又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展现在人们眼前,一切生物都开始了新的一天。

接着,木管乐器与小提琴相呼应,速度转快,配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的律动,情绪活跃起来,如河水击岸,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振奋。紧接着小提琴与双簧管以妩媚的音调并以跳动、轻柔的音型对答起来,为第一圆舞曲的出现做好准备。

第1小圆舞曲是整个圆舞曲的主要主题。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犹如春之神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的欢乐情景,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充满生气,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2小圆舞曲第1部分的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第2部分突然变得婉转而柔情,好象南阿尔卑斯山麓的青年们在热烈、欢快的舞蹈间隙,窃窃私语,相互倾吐内心的秘密,与第1部分形成对比。

第3小圆舞曲的主题A饶有新意的曲调,显得典雅、高贵,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盈的节奏中,仿佛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在欢乐地舞蹈;主题B铿锵有力、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刻画出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幸福田园生活的狂欢场面。

第4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节奏拉宽,富于歌唱性,奏出乐观向上的主题;主题B欢快的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 喧闹热烈,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流畅的旋律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急切奔放、粗犷的音响,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

第5小圆舞曲的主题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旋律的扩充与发展。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A段由木管与小提琴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优美动人、舒展柔情的旋律,由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多瑙河上无忧无虑荡舟时的情景,接着在渐次的暗涨的力度中,B段在热闹的打击乐伴奏下,出现热情、欢乐的对比乐段,从而达到全曲高潮。

乐曲的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乐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的主题。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

五段旋律连接起来就好象河水有时平稳如镜,有时微波荡漾,有时汹涌咆哮。。。。

乐曲通过旋律对比,调性的转换,音色的变化,情绪的起伏,不断给人以欢快、活跃的感受。每一首圆舞曲,每一个音乐主题的变化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既表现了人们对多瑙河的赞美,又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劳斯家族里前后五位圆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誉为维也纳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

1866年由于在奥普战争中奥地利人惨败给普鲁士人的原因,使整个维也纳处于悲愤、沉寂的氛围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鼓舞市民的勇气,使人们重振起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伯特向约翰·施特劳斯请求写一部充满生机和爱国之情的合唱圆舞曲。于是,他想起了德国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歌的末尾:“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蔚蓝色的多瑙河边……”,诗人丰富的幻想,给了约翰·施特劳斯极大的启发,于是这部不朽的《蓝色多瑙河》起初,这首合唱圆舞曲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在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上演奏,顷刻间轰动了整个巴黎。

④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乐曲赏析

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⑤ 简单介绍一下蓝色多瑙河的这首名曲

《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
1866年,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之约,根据卡尔·贝克的诗作《蓝色多瑙河》的意境写成了充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作品,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其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引子分为两个部分。乐曲开始,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如黎明时平静的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圆号吹出一个充满希望的音调,好似晨曦拨开了多瑙河上的薄雾,黎明到来。音乐生机盎然,安谧宁静。第二部分是序引的小高潮,这个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活泼清新的动机,配以典型的圆舞曲律动,如河水拍岸,生机勃勃,使人振奋。
随后,是第一圆舞曲。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轻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如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着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着洒遍春晖的奥地利人的故乡。第一段的主题素材来自引子的动机。第二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在高音区断奏,充满喜悦,活泼而轻快。
第二圆舞曲是三部曲式。第一段旋律起伏、跳跃,给人以朝气蓬勃的美好感受。中段的音乐婉转而柔美,小提琴奏着主题,竖琴用琶音伴随着,好像阿尔卑斯山麓的青年们在热烈、欢快的舞蹈间隙,窃窃私语,互诉衷曲。
第三圆舞曲是二部曲式。第一段饶有新意,典雅而高贵。反复以后,对比性的第二段曲调生动活泼,富于流动性和旋转性。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第一段由木管乐器和小提琴弱奏出优美动人、舒展柔情的旋律。然后,在热闹的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欢腾、热烈的对比乐段使全曲达到高潮。
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规模较大,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素材—一再现,最后全曲在疾风骤雨式的节日狂欢气氛中结束

⑥ 蓝色多瑙河前奏的歌曲

轻音乐1. 回家 2. 蓝色多瑙河 3. 茉莉花 4. 献给爱丽丝 5. 人鬼情未了 6. 魂断蓝桥 7. 秋日私语 8. 美酒加咖啡 9. 永恒的爱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 11. 昨日重现 12. 莫扎特摇篮曲 13. 牧童短笛 14. 仲夏夜之梦 15. 天鹅湖圆舞曲 16. Snow(静静的雪) 17. Annie s Wonderland(安妮的仙境) 18. 万种柔情 19. 水晶音乐 20. 海边的星空 21. 天鹅 22. 只此一生 23. 蓝色狂想曲 24. 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25. 水边的阿狄丽娜 26. 欢乐颂 27. 卡农 28. 爱的纪念 29. 春之声圆舞曲 30. 天空之城 31. 把爱留给你 32. The First Snowflakes(初雪) 33. 天鹅湖 34. 迷情仙境 35. 昔日情怀 36. Love Of My Life(一生爱恋) 37. Earth Melody(大地之歌) 38. 夜曲 神秘园 39. 平安夜 40. 蓝色的爱 41.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42. 睡美人圆舞曲 43. 最后的华尔兹 44. 春风 45. 爱的协奏曲 46. 绿袖子 47. 归乡之路 48. 忧郁的爱 49. 漫步神秘园 50. 永恒的记忆

⑦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蓝色多瑙河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教师自制的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问: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
(4)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五圆舞曲。(方法同上。)
3、介绍曲作者。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5、拓展。
6、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在听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⑧ 蓝色多瑙河乐曲简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The Blue Danube),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被作为保留曲目演出。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⑨ 蓝色多瑙河,是什么音乐吗我想听听

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 钢琴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1866年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⑩ 歌曲《蓝色多瑙河》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于1867年。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具有音乐传统的城市。1866年,其邻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发动普奥战争,奥地利军队在萨多瓦战役中失利,国内充满战争创伤,民众情绪压抑。《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起到振奋民心的作用,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和“没有歌词的《马赛曲》”。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了四百多首圆舞曲、一百多首波尔卡 及其它舞曲,此外还创作了十六部轻歌剧。约翰·施特劳斯享 有“圆舞曲之王”的美名。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四百多首 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于1867年。现在人们常听到的是管 弦乐曲。其实,这支曲子当初是作为一首男声合唱曲写成的。 1867年,奥地利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供表演用 的合唱圆舞曲。当时,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创作了大量圆舞曲, 于是大家提出最好请约翰·施特劳斯来写。“合唱协会”的指挥赫 尔柏克找到这位著名的作曲家,请求他为“合唱协会”创作一首 合唱圆舞曲。当这一要求提出以后,约翰·施特劳斯并没有马上 答应,虽然,他早就想写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作品,但是人 家要求他写的是一首声乐曲,而他过去从没有写过合唱。经指 挥一再请求,他才答应试一试。 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 主要河流。这条河流对作曲家来讲,如同母亲一样的亲切、熟 悉。约翰·施特劳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两岸。 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 说,使作曲家感到犹如投身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经常留连 忘返,不愿离去。他更喜欢阅读诗人们赞美多瑙河的诗篇。所 以,当赫尔柏克一提出要他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 时,一幅幅多瑙河秀丽景色的生动画面和柏希的诗句“在那多瑙 河边,在那多瑙河边 …… ”立即浮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约翰 ·施特劳斯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友人格涅尔听。这位诗人也有同感 ,他很快写下一首歌颂多瑙河的诗歌。当约翰·施特劳斯拿到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诗篇时,乐思如同奔腾的河水,激荡在 他的心头。关于约翰·施特劳斯是怎样创作《蓝色的多瑙河》 圆舞曲的,是人们感兴趣的事情,于是传说纷纭。有人讲:那 天,他忘了带谱纸,于是在自己的衬衫袖子上匆匆记下了这些 乐思。这天夜里,他没有回家去,直到清晨,他才回到家里脱 掉衬衫入睡。 他的夫人杰蒂·德雷弗丝是一位歌唱家。她发现丈夫衬衣袖 上的乐谱,知道这是他的什么新作,就没有动它。可是,当她 有事出门归来时,发现这件写有乐谱的衬衣被仆人当作脏衣服 拿去洗了。她不由得一惊,急忙跑出去找。幸好洗衣妇刚刚将 衣服丢进洗衣盆里。杰蒂从水中将衬衣捞出。还好,乐谱墨迹 还未泡掉。所以,今天,人们能听到这支动人的圆舞曲,真应 该感谢杰蒂救谱之功。当然,传说并不一定和事实完全相符, 但它说明人们对这支曲子的热爱和想追根求源的迫切心情。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阅读全文

与蓝色多瑙河音乐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