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卜算子咏梅》
Ⅱ 朗诵《卜算子·咏梅》,用什么背景音乐好呢
杨柳、方琼:《山雀子噪醒的江南》饶庆年
董卿:《南方的夜》 冯至
康辉:《思念北方》 杨晓内民
赵赫、敬一丹:《走向容北方》邹荻帆
朱迅、管彤:《屋顶之树》 羊令野
董浩:《蟋蟀》 李瑛
罗京:《星星变奏曲》 江河
小鹿:《春水》 冰心(节选)
鲁健:《小轿和村庄》 苏金伞
朱军、徐俐:《雪》 鲁迅(节选)
刘建宏:《夜客》 陈敬容
王小丫、刘芳菲:《别》 吴奔星
欧阳夏丹:《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国风
鞠萍、沙桐:《给他》 林子
曾湉:《离家》 潘漠华
季小军:《在英格兰》 多多
赵忠祥:《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张泽群、海霞:《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节选)
王世林、李修平:《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杨克
李瑞英、任志宏:《黎明的通知》艾青
杨晓民:《给我》
转的
Ⅲ 卜算子咏梅在朗诵时所用的背景音乐
陆游:用古筝演绎的《梅花三弄》
毛泽东的咏梅:用歌剧<<江姐>>主体歌<<红梅赞>>的曲子,可以低八度,或者降调做为背景音乐.这样词,曲就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
李清照一剪梅:林海的琵琶语
Ⅳ 卜算子咏梅(陆游)上课内容
可通过“朗读原文、讲解字词注释、原文翻译、文章赏析”等等步骤,教学过程中采取问答的方式,多和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朗读原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讲解字词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翻译全文】
在那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独自寂寞地开放。已到黄昏还独自感伤,又要经受那风雨的摧残。她并非有意争占春光,任凭那百花讥嘲嫉妒。纵然凋零后变成泥土,沁人清香却依然如故。
【作品赏析】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Ⅳ 卜算子咏梅的简谱
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①]: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②[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晚年退居家乡。所著诗词有激昂慷慨的爱国之志,也有失意苦闷和抑郁情绪。陆游咏梅词,即《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讲解]: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毛泽东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那么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也平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Ⅵ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没有歌
有的,还有京剧版的
Ⅶ 适合卜算子咏梅的古筝曲
是毛泽东的吗?
梅花三弄、汉宫秋月、蝶恋花
Ⅷ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陆游的记住是陆游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古今两首咏赞梅花的词。 1.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2.卜算子〃咏梅——陆 游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2.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3.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4.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 入: 在中国有一种植物,它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开在三九、走时春来,它的名字叫……下面我们一睹梅花的风采。(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完后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对梅花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赞美梅花的词,作者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毛泽东和陆游。 (一)、内容理解:
听朗诵,思考“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中“反其意”的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对比的方式学习两首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课件交代时代背景)
学习词的上半部分:(课件朗读)
1.首先,体会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生活环境。
朗读第一首词的上阕,体会一下在恶劣的环境下梅花留给你什么印象? 板 书:(勇敢、豪迈……)
2.朗读第二首次的上阕,思考:梅花所处的生活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板 书:(凄苦、忧愁……)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结合你所了解的资料,梅花的生活环境与陆游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回答) 3.面对冰天雪地,一个是( ),一个( ),让我们感受到不同。 4.推选两位两名同学对比读
思考:一种环境造就一种性格,它们各自又具有什么性格? 学习词的下半部分。
1.朗读两首词的下半部分,画出能够表明他们对春天态度? 无意苦争春 俏也不争春
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它们都是怎样的命运?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往往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从描写的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梅花怎样的性格,作者怎样的情怀? 香如故—— 高 傲
从中笑—— 豪 迈、谦 虚…… 思考:为什么会香如故、从中笑的区别? (二)、情感比较
通过学习你是否领会了“反其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毛泽东的眼中另一番情景: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满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仍有缀满梅花的美丽枝条。虽美好却不与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来预报,等鲜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同时是描写梅花,但在陆游的眼中是这样的:
在郊外的驿站旁,破损的断桥,有一株梅花孤独寂寞的开放着,既无人去欣赏,也没人来顾怜。已是傍晚黄昏时分,暮色四起,梅花似乎又在独自伤感和愁苦,何况还要遭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凌寒独放,只为报春无意争春,本是天生丽质却遭受群芳妒忌。梅花即使片片飘落被碾成灰尘,它的高雅香气在世间依然存在。
所以说: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
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