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打击乐音乐教案

打击乐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1 21:39:56

A. 幼儿园打击乐赣南采茶戏教案

设计思路: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配以勾筒正反弦与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加上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的独特服饰,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它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地区,竟相传演,蔚然成风,成为客家人最喜爱的戏曲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喜庆时,我们瑞金也能看到这种戏曲形式。为了让幼儿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步幼儿初步了解赣南采茶戏的有关知识,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2. 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关于家乡采茶戏的知识,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活动难点: 如何让幼儿在不失兴趣的情况下学习这种知识,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采茶戏影像、唢呐、锣鼓、勾筒(胡琴) 活动过程 1. 好看的赣南采茶戏。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看一段很好看的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采茶戏) ——这段戏好看吗?小朋友有没有看过这种戏?在那里看过了?(幼儿自由回答) 2.说说采茶戏。 ——刚才我们看的戏曲名字叫《哨妹子》。它是我们赣南特有的一种戏曲叫赣南采茶戏。 为什么它叫采茶戏呢?(幼儿讨论)我们赣南是客家人聚集区,而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来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逢年过节或喜庆时,我们经常都能看到。采茶戏的内容都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为来源而编写的。它一般都以喜剧、闹剧为主。 ——我们再来看一段戏(播放采茶戏片段)。 ——戏里唱的话,小朋友能听懂吗?赣南采茶戏,它使用的语言都是以当地的客家方言为主。就像我们瑞金的采茶戏,唱的就是瑞金话。它的音乐主要是由这些乐器演奏出来的,看看都是些什么乐器呢?(逐一出示唢呐、锣鼓及勾筒) ——你知道采茶戏一般是由几个人来表演?它的服装是怎么样的?(请幼儿个别回答) ——采茶戏通常都是由三个人来演,二女一男,女的叫大姐、二姐,男的叫茶音。三个人当 中只有男的服装有讲究,我们来看看(指向采茶影像男的),男的一般都是头戴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脚穿灯笼裤。在演的时候以扇子花和矮子步最具特色,有的时候也会模仿动物,如猴子撒尿、猴子洗脸、蜻蜓点水等。 3.我来表演采茶戏。 ——采茶戏有趣吗?小朋友想不想学? ——幼儿三人组站好(两女一男),播放采茶戏,幼儿分角色学演。 ——我们的家乡,除了有采茶戏,还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 4.延伸活动 将采茶戏相关装扮投放于活动区角,供幼儿继续学演。

B. 中班音乐打击乐教案 影子歌

活动目标:
、 听辨不同的节奏型X—|X—|,X X|X X|,和X X|X X X|,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2、 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活动重难点:
能听辨不同的节奏型会用拍手动作表示,并能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活动准备:
1、 图谱、节奏谱、小动物图片。
2、 铃鼓、碰铃、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四位小伙伴,他们想和小朋友们一
起来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你们看,谁飞来了?”(小鸟)“它还带来了一张节奏谱呢,想请小朋友帮助它演奏一下,你们愿意帮助它?”出示节奏谱“X —|X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幼儿拍打节奏)
2、“下面这位小伙伴可害羞了,不好意思出来。它想先请你们来演奏一下,你们愿意吗?”(幼儿:X X | X X |)“你们演奏得真棒,通过这个节奏,你们觉得它是谁吗?”(幼儿猜)出示小兔。
3、“看看,大嘴巴青蛙来了,可它把节奏谱丢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想一想,它表演的节奏谱是什么样的呢?我悄悄的提醒你们一下哦,它的节奏谱是叫出来的,你们猜出来了吗?”(幼儿)X X X |XX X |
4、“咦,那第四位小伙伴呢?不要急,它来了。你们看,它是谁啊?(小猪)小猪他说:‘我是一名指挥家,我的出现就表示大家一起来演奏。’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三、分组用身体动作来演奏(1—2遍)
四、配乐器演奏图谱
1、教师:“四位小伙伴,想得真周到,都为我们配上了小乐器,小鸟请来了哪个乐器宝宝?小兔请来了哪个乐器宝宝?小青蛙请来了哪个乐器宝宝?我们也把乐器宝宝请出来吧!”教师指图谱,幼儿演奏。(2—3遍)
2、请幼儿当小指挥,教师协助。(2遍)
五、活动结束。
“下面,我们和小伙伴到教室里去交换乐器演奏吧!”

C. 大班音乐《狮王进行曲》打击乐教案及视频

教学活动目标
、初步欣赏音乐,并根据音乐故事和图谱了解作品所表现的情节和内容。(重点)
2、初步探索用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内容。(难点)
3、师幼合作,共同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谱一幅。
2. 狮王进行曲音乐。
3. 自编故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音乐《加沃特舞曲》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的动作进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了解并表现音乐故事中的情节和内容)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块来欣赏一首很好听的音乐,大家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然后用你的耳朵用心地倾听,能做到吗?
1、通过倾听音乐故事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让幼儿初步了解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有一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休息。忽然,远处隐隐传来狮王的吼叫声。猴子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小动物们赶紧排好队,吹着小号准备迎接狮王的到来。只见狮王威风凛凛、十分神气地走了过来,小动物们热烈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小动物们害怕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了讨好狮王,小狐狸为狮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动物也一个个表演起来,狮王看了高兴极了,也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了舞蹈。
师:这首乐曲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有谁能讲一讲故事里发生的事情?
小结:这首乐曲表现的是狮王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情,它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成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首乐曲叫《引子狮王进行曲》。
2、利用图谱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理解并表现作品情节和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分段来听一听,在动物狂欢节里,狮王和小动物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①欣赏引子音乐和图谱(老师一边听,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图谱)
师:老师刚才在黑板上画的这些符号是什么?(图谱)这些神奇的图谱就讲述了乐曲中的故事。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眼睛)眼睛是怎样的?(闭上)是谁在睡觉啊?(狮王、小动物们)这些圆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越来越大?(狮王醒了,在吼叫,而且声音的力度上是由小变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这个下划线的箭头从上到下,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先听见狮王的声音,于是急忙从树上滑下来报告“狮王驾到!”)
师:这个引子部分讲述的故事就是这些了,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 ,你会怎样表演睡觉的姿势?(放引子音乐,幼儿尝试表演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师:狮王怎样吼叫?(声音由慢到快,由小变大)
②欣赏第一段乐曲和图谱(老师一边听一边画)
师:听到狮王来了,猴子大声报告什么?(狮王驾到)这时候小动物做了什么?(排队、吹号,欢迎狮王)这些竖线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动物排队吹号。
师:这些脚印表示什么?狮王走路时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表演时,看幼儿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难度就让幼儿主要集体表演排队吹号,老师扮狮王。)
③欣赏第二段乐曲和图谱(老师一边听一边画)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音乐。
师:圆圈表示什么?曲线表示什么?(着重指导幼儿表现小动物害怕的发抖的样子,如:腿哆嗦,眼睁大等)
④欣赏第三段乐曲和图谱(老师一边听一边画)
师: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看来狮王还没生气,只是小动物被吓着了。接下来狮王和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乐曲第三段。
师:谁先出来为狮王表演舞蹈?如果你是狐狸?你准备表演什么样的舞蹈让狮王开心呢?如果你是其他小动物,你会怎样和狮王一起狂欢?
三、结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一遍,老师扮狮王,另一位老师扮猴子,幼儿扮小动物。)
评析: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CD式,内容上是一个递进关系,欣赏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其中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征。因此,在一堂课中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在第一课时,将重点放在这个音乐故事上,目的是让幼儿大概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而对于它的结构、音乐性质不做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从表演这关来讲,要考虑的东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儿对不同动物睡觉姿势的了解;对狮王的形态、动态的观察和把握;幼儿即兴表演舞蹈的天赋和水平差异等。这些主观条件都将决定幼儿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对老师和孩子来讲,都是一个难度和挑战。我们考虑到幼儿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这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只让幼儿扮演小动物,一个群体的大众角色,猴子和狮王则由老师表演。这等于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让幼儿能够间接地模仿和创新。因为在接下来的第二、第三课时,老师将重点启发和引导幼儿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并表现音乐。

D. 中班打击乐春天在说话教案

活动目标:
.理解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运用肢体动作,感受并表现歌曲中休止符和间奏。
3.感受拉拉勾做好朋友的情境。
活动准备:图谱、指偶、钢琴伴奏过程:
一、游戏《拉勾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 来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来拉勾勾做朋友吧。
师:请你跟着我一起做(教师边念边做动作两遍)师:那我们现在来做好朋友拉拉勾吧!(教师边唱歌边与小朋友拉勾勾)二、欣赏歌曲《拉勾勾》,理解歌曲第一段1、教师有表情的清唱歌曲一遍师: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好像不开心我们听听看发生了什么!
提问: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开心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歌曲里面是怎么表现出不开心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2、欣赏第二遍,边唱边画休止符。
师:它是怎么表现不开心的? 这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生气了就不说话了,就会做这个动作。你也可以一起生气3、教师唱歌,幼儿做生气的动作师:哈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也很生气,我的歌唱得更好了,你们要不要来试一试?
4、大家一起边做动作边唱三、理解歌曲第二段1、师: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不理对方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重新变成好朋友吗?(补充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出示图谱)师:谁来跟我拉拉勾(教师与一名幼儿拉钩)师:我们一起跟你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吧!
师:咦,这中间的四条线什么意思?它们在两段的中间,是让我们休息一下。
师:这首歌真有意思,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是好朋友,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2、出示指偶,师:这两个小动物生气了,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吧!
三、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名字叫《拉勾勾》,以后我们好朋友生气了,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重新变成好朋友。

E. 小班奥尔夫打击乐一起来教案

活动名称:虫虫历险记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很熟悉故事中的小动回物。 物质准备:答CD、故事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进行故事引导
冬天的天好冷啊,宝宝着凉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边陪伴着他,宝宝想,要是这些玩具能动起来,来陪他一起玩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宝宝睡着了,梦见一个小仙女手拿魔棒轻轻一点,哇!动物们真的动起来了。
2、听辨音乐,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分段放音乐(师分别一段一段放音乐,让生感觉听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动物。若幼儿听辨有困难,师还可变化语气,代表小动物说话,提升幼儿识别能力。由此,幼儿会知道,缓慢笨重的音乐代表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乐情境中是指狗熊,欢快轻巧的音乐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动物,以此种方法类推出其他五种动物形象) 你听音乐中是哪种小动物呢?
这种动物怎样走路?请你来学学它们的走路。 3、情景带入
小动物好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那样一定会很开心。
给幼儿分发头饰,请他们模仿动物走路。听音乐,根据音乐律动。 4、活动延伸
根据听到不同的音乐,想象出其他的动物进行模仿。

F. 幼儿园大班艺术《人体打击乐》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并能通过活动创编出不同的姿态来做小鼓。 2、懂得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小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节奏和身体姿势、方位敲鼓。 【活动难点】同伴合作敲鼓。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乐《欢沁》。 经验准备:幼儿已感知过音乐及其节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提问:你们看到过鼓吗?鼓是怎么敲的。 小结(过渡):原来你们看到过这么多的鼓,今天请你们看一看,我的鼓在哪里。 二、单人鼓。 1、教师跟随音乐示范身体鼓的动作。 提问:我的鼓在哪里?(身体上) 我的鼓都敲在身体的哪些部位?怎么敲的? 小结:我的鼓在脚上、腿上和手上,我的这些部位都会活动;而且是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敲,还有一个调皮的小鼓藏起来了。 2、师生共同跟随音乐做身体鼓的动作。(坐在座位上) 语言指导:我的小鼓很听话,它在脚上敲一敲……变——拍拍拍,小鼓藏起来,骨碌骨碌啪。 重点指导:“变——拍拍拍”的节奏,变的后面要停一下,然后再拍三下手。 3、师生再次跟随音乐做身体鼓的动作。(站在空位上) 重点指导:踏步走的时候,头要(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左右摆动,面带微笑。 三、创编“变”的动作。 引导语:调皮的小鼓还会变不一样的动作来敲呢?看看我是怎么变的。 1、教师变出不一样的动作,请幼儿观察。(教师演示鼓的高度变化、方位变化) 2、幼儿创编动作。 引导语:请你们也来做做调皮的小鼓,变出不一样的动作,看谁的身体最灵活! (1)教师单一说“变”——;“变”——;“变”—— (变得有创意的幼儿,教师就去拍拍这面鼓) (2)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展示动作。 提问:他们的动作有创意吗?好在哪里? 小结:他们的身体真灵活,可以蹲下,可以把手举得高高的,还可以变换不同的方向,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 (3)再次尝试创编。 四、朋友鼓。 引导语:刚才是一个人敲鼓,我现在想要找个朋友跟我一起敲。 1、教师与一名幼儿尝试合作示范朋友鼓。 提问:我们的朋友鼓是怎么敲的? 小结:我们首先分配好鼓和鼓手的角色,面对面站好,然后鼓手去敲鼓,左右手交替拍,小鼓要变出不一样的动作。 2、个别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敲朋友鼓。 重点指导: (1)两人协商确定好鼓和鼓手的角色。 (2)在敲鼓的时候左右手交替拍。 (3)“变”——的动作要有创意。 (4)眼睛看着朋友,面带微笑。 3、邀请同伴,全体幼儿共同敲朋友鼓 教师参与其中,观察指导并与幼儿共同游戏。

G. 幼儿园音乐韵律课 踏雪寻梅的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习按照音乐节奏一拍一下地做刷牙、洗脸、梳头的话功能生活模仿动作。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不同的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3、乐于参与创编动作,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牙刷一支,刷牙、洗脸、梳头等图片,梳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亲亲我》。
(1)随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唱歌曲《亲亲我》。
(2)教师:妈妈亲过了,你还想要谁亲亲呢?
(3)师生歌唱仿编的歌曲。
二、欣赏生活模仿动作。教师:你看见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学习生活模仿动作。
(1)教师: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
(2)教师哼唱音乐,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大家一起做模仿动作,教师在一旁用体态动作提示幼儿一拍一下地做动作。
(3)播放音乐,师生随着音乐一下一下地完整表演刷牙、洗脸、梳头等动作。
四、启发幼儿创编生活模仿动作。
(1)教师:你还会做哪些事情?谁会用动作带领大家一起做?
(2)教师哼唱音乐,鼓励幼儿带领大家一起做一做?
(3)播放《生活模仿动作》音乐,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做仿编的动作。
(4)韵律活动《快来拍拍》。教师:小朋友,早上梳洗完毕后,让我们《快来拍拍》做游戏吧!
(5)师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边唱边拍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
在活动中,提供了牙刷、脸盆、梳子等实物,让孩子利用这些用品一拍一下有节奏地模仿刷牙、洗脸、梳头等动作。

H. 小班音乐打靶归来打击乐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 
 1、认识歌曲的调号、拍子以及对词、曲作者的了解。  2、了解歌曲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挥下完整的跟伴奏唱。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演唱军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唱出军歌的特点,使歌曲唱的铿锵有力,意气风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的背唱《打靶归来》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引导和指挥下能够完整的跟伴奏演唱。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U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靶归来》这首歌曲,著名的歌曲是音乐家“王永泉”于1960年在部队期间创作的。歌曲旋律的清新优美,不言而喻。创作手法也新颖别致、独具匠心。歌中根据“旋律的音名”所加的衬词和末尾的 “口令” ,更充分的展现了革命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战斗风貌 和乐观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打靶归来》和《共青团员之歌》,请同学回答刚播放的这两首曲子的共同点。——都是进行曲。 播放幻灯片本节课的歌名《打靶归来》。 二、认识歌曲曲谱的基本知识  
1、认识歌曲的调号、拍子以及对词、曲作者和歌曲内容、风格的了解。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挥下有感情的跟伴奏唱歌。 三、分声部唱歌  1、分声部唱歌,在齐唱。 2、全班合唱。  
四、表现歌曲的风格和力度。  
唱出军歌的特点,使歌曲唱的铿锵有力,意气风发。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还有很多的红色歌曲没有学过,希望大家都要爱唱红歌,因为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丰盛的饭菜,是我们党用热血换来的,今天的安逸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时刻铭记那战斗的岁月,我们要做好祖国的接班人多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阅读全文

与打击乐音乐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