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教案 > 音乐多变的节奏教案

音乐多变的节奏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1 15:29:26

A. 《这是什么》音乐教案

【课 题:这 是 什 么】
一、年级:二年级
二、课型:艺术综合课
三、教学目标:
1、用轻松愉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2、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感受歌曲,表演歌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
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但这种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乐形象稍有些抽象他们便不知所动,加之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积累浅而少,体态语言就更显得匮乏了。此时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从音乐本身和其思想内涵上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内心与作品产生共鸣。
五、教材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五、教学重点:
用轻松愉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教学难点:
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学习
七、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打击乐器。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听音乐与教师律动:《在钟表店里》
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地表演。
教师:提示生活中钟表的声音。
学生:模拟小闹钟的叫声。
[初步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科综合、扩展知识:
猜一猜,想一想: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老师真喜欢,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师按节奏说,边说边做动作。)
生:“齐答”。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钟声等几个特征)
师:“你对钟表有那些了解呢?谁能说说?”
生:“说一说对钟表的了解”
师:“介绍钟表的历史”。(出示多媒体课件)
三、双基训练、解决难点:
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音:
小闹钟 八分音符 挂钟 四分音符 座钟 二分音符
1、分别模仿3种钟表的声音。
2、组成钟表的交响曲。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的声音,你们来听一听。
2/4 滴答 滴答 | 滴答 滴答 | 当0 当0 | 当 — ||
请同学们也来模仿。
四、学习歌曲、陶冶情操:
1、猜谜语导入: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
2、播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与教师律动。
3、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4、请你拍手为歌曲伴奏好吗?
5、播放课件歌词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1)以交替的形式朗读歌词。
(2)随钢琴完整朗读歌词。
6、模唱:(用 lu 、 la)
7、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8、听听闹钟的闹铃声(当当当—),提示应该用相对稍强,连贯的声音。进行两声部的节奏练习
9、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处理歌曲,创编节奏:
1、表演《这是什么》
2、编创与活动
教师:请你说一说钟表的作用。
学生: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学、下课、吃饭、起床、睡觉……
教师:还记得我们学过一首关于时间的歌吗?
让我们随着时间的转动唱起来吧。(音乐《时间象小马车》)
学生:自觉围成圆圈扬鞭跳跃,欢快地唱起来。
教师:谁能模拟时间的脚步,表现钟表的走动,展示一下双休日的生活呢?
学生(甲):在圆圈中间模拟钟表的指针——早九点、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四点、晚上六点、九点……
学生(群):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起床、吃早饭、看书、练乐器、踢球、跑步、下棋、看电视……
教师:指导学生把动作表演得夸张一些(渗透艺术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的道理),并不时地把每个人的表演介绍给大家。
教师:小闹钟日夜不停地辛勤工作,它病倒了,怎么办呢?
学生:再买一个新的…去商店退换…到厂家保修……
教师:小闹钟天天陪伴着我们,跟它有了感情,还真舍不得丢掉呢,让我们把它送到钟表店里去吧!
提示:在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聆听并分辨各种音响,然后回答——有音乐盒的声音、上发条的声音、上弦的声音、闹铃的声音、大钟摆摇荡的声音、卡通表发出的报时声……
教师:经过钟表店里老爷爷的紧张工作,那些有问题的钟表都修好了吗?
学生:老爷爷看到自己把坏的钟表都修好了,高兴地笑了——
他在擦汗,他在喝水,
他在欣赏着钟表发出的各种声音,
钟表店里的音乐真是太丰富了。
九、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说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提醒我们要有时间观念,提示我们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上学了!那我们能不能离开它呀?(不能)
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时间,懂得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B. 学前班音乐游戏星期之歌教案

大班歌唱教学《星期之歌》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积累,对于乐句已有了认识和感知,也掌握了语词节奏。而本次活动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于使幼儿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让他们在所学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歌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即注重语言的创造力,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活动。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升降音节的准确

2、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孩子歌唱的欲望。

3、教幼儿学习根据“星期之歌”的结构形式,进行仿编歌曲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学唱歌曲,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

难点:培养幼儿大胆的创编歌曲,并能大胆地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歌曲挂图1幅,三角铁、铃鼓、鼓槌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发声练习:

老师弹奏音阶,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老师用手拍打铃鼓,分别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节奏,让学生模仿

二、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歌曲的兴趣。

师:小朋友每天都要到幼儿园上学,经常会听到老师说第几周呀星期几呀,那么你们知道一周有多少天吗?都是那几天呢?

老师出示日历。

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一天、两天……七天,哦,一周有七天)都是那几天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叔叔将这几天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叫《星期之歌》,你们想听吗?

三、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师示范唱《星期之歌》,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

2.朗诵歌词

老师指导幼儿朗诵歌词,使幼儿能够独立朗诵出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打节奏朗诵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打节奏,边打节奏(拍手)边朗诵歌词

分别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节奏并朗诵歌词。

2.试唱:

教师弹奏曲谱,引导幼儿逐句学唱,直到幼儿能够独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乐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别使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出音乐的节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着节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请七个小朋友分别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个小朋友来唱,星期二由一个小朋友来唱,以此类推,最后合唱。

六、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可以用颜色来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来代替,还可以用身上的器官来代替……老师要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反思

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能正确使用乐器,并能根据歌曲打击出正确的节奏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及。导致使用乐器的幼儿和唱歌的幼儿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很成功,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他们也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会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兴趣,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

C. 中班韵律游戏魔术国的节奏教案

一、课题研究目标
1、喜欢参加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体验在韵律游戏中的快乐;能用身体动作探索、表达音乐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
2、能够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体动作;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游戏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
3、能够在韵律游戏中感知、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关系,能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来表演韵律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感受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表现。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韵律活动(韵律及其韵律组合)
韵律游戏包括
音乐游戏
舞蹈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感受音乐,是律动的基础。
一日生活中渗透音乐。早上来园我们选择英文歌曲《Good morning》,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中开始美好的一天。晨午检的时候给他们选择轻声悦耳的轻音乐,也包括名曲例如:《寂静的山林》《秋日私语》,游戏玩耍的时候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小飞机》;喝水休息选择歌曲《虫儿飞》。以聆听音乐入手,达到感知、体验的目标。
2、律动游戏,获取节奏感;音乐游戏贯穿各个领域。
用“人体乐器”来组合音响,培养幼儿对节奏反应的灵敏性和内心节奏的感受,充分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开展一些节奏小游戏来引导幼儿,如:听音乐、看节奏卡拍手、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如拍腿、跺脚、拍脸、拍肚„„可以在《魔术国的节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耸胯、摆臂和同伴对拍游戏等简单的动作,来感知音乐的鼓点节奏,并将运动觉的思想贯穿始终。
音乐游戏与生活游戏、语言游戏、情景游戏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表现能力。
3、韵律形式体现音乐性、动态性。
以韵律和身体游戏这一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出发,以音乐感受、表达为切入点,以幼儿的快乐参与、大胆创意表现为追求目标。例:《小黄鸭减肥》《墨西哥草帽舞》引导幼儿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最终达到音乐的充分体验与在线,从而促进感统协调的生理发展。

D. 节奏乐音乐活动教案好饿的毛毛虫设计思路怎么写

小班音乐活动《好饿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
《好饿的毛毛虫》这是一首根据绘本故事原创的歌曲,歌词最后象生词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让幼儿多了解水果名称。通过前期对绘本的学习,孩子们对毛毛虫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他们这首歌曲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小班下期阶段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有很多孩子还能自发地享受音乐故事、并热爱表现。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唱歌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尤其是快乐的孩子更爱唱歌。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开展歌唱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孩子快乐参与;创设愉悦的情境,让孩子快乐歌唱;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创新。
活动目标
1. 能模仿学唱歌曲的关键句。
2. 能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毛毛虫的动作。
3. 热爱大自然,展开想象,尝试替换歌曲中的水果名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学唱歌曲,带有动作。
难点:简单仿编歌词中的水果名称并展示。
教学准备
1.有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经验
2.毛毛虫手偶
3.音乐钢伴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角色表演毛毛虫的蛹,边做动作边进场。引起幼儿兴趣。 (练声)
2、基本部分。教师清唱表演,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1)教师角色扮演边清唱示范,边做动作表演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师:刚才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2)教师手指扮演毛毛虫在身体上爬一爬,边表演边随伴奏演唱。
(3)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试一试毛毛虫每次吃完水果的身体变化。
小结:毛毛虫每次吃完一种水果都会有变化:吃完一个大苹果,变成食指;吃完两个大香梨,变成两根手指;吃完三个水蜜桃,小手变成“蛇头状”。
3、情景延伸,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
(1)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和“手偶毛毛虫—毛毛”一起寻找吃的。(教师提出要求:毛毛最喜爱吃会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师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让幼儿感受毛毛虫的身体成长变化。
(3)教师通过喂“毛毛”,引导幼儿尝试替换歌词中的水果名称。
4、结束部分。随音乐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场,充分让幼儿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并愉快表现。

阅读全文

与音乐多变的节奏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