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小班绘本美术教案西红柿女孩
活动目标: 1、害羞,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特征。有效的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害羞心理。 2、让我们一起,理解害羞、学会倾听、换位思考、表达尊重。 活动准备: ppt课件、纸、记号笔 、 绘本《西红柿女孩》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围绕“害羞”进行讨论:你害羞过吗?遇到什么事会害羞? 2、害羞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怎么想?怎么做) 二、现场采访,尝试记录 1、小朋友会害羞,你觉得大人会害羞吗?(爸爸妈妈老师) 2、鼓励幼儿勇敢地和陌生的老师交流,询问她们是否有害羞的时候,并尝试记录。 3、交流:大人们会害羞吗?什么时候会害羞? 4、介绍调查结果: ——共同交流,调查的人害羞什么?第一个老师害羞怕什么,第二个老师又害羞什么 ——你害羞的时候会怎么样?幼儿:脸红、躲藏、撒娇 三、寻找解决害羞的方法 1、害羞的时候,有些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勇敢一些,让害羞变的很小很小?(你会有什么好办法)? 2、观察课件,帮助幼儿归纳与梳理.
⑵ 如何利用绘本情境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绘本如果仅止于阅读功能,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在绘本运用中与教学互动,能让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饶富趣味。利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一定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绘本,玩创意!绘本能激发幼儿对绘画欲望和激情,每次手中捧着绘本时,也被书中的图画深深吸引。外出学习时,也听到将绘本阅读融入精彩的语言教学之中。于是,我也在思考:如何将绘本阅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欣赏美的同时,用手中的画笔,再创造心中的美丽图景。
一、用绘本进行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恰当的情景,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然情景教学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那该用怎样的手法创设情境呢?
绘本的本身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上面的一张张富有魔力的图画更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孩子们最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讲故事了,他们的精神马上就来了。用绘本作为美术活动的导入环节,无不是成功之举。现在的电教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创设更佳的情境,将绘本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大大渲染了绘本的魔力,会让孩子们走进绘本,定格在画面之中。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很快进入教学情景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借助语言的魅力,备课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二、培养幼儿造型能力
美术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学以致用,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张扬,达到创新的目的。传统纯技能的教学,虽然为学者造型表现提供了接近,却可能使学习者的发散思维窒息,培养出的只能是画匠,而不是具有真正创新造型表现能力的画家。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个个充满活力,让孩子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平时的教学时,常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画。我曾用简笔画的形式来教幼儿画动物,这样效果也不错,但是作品单一,缺乏个性和创新。在教孩子绘画母鸡时,我把《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绘本带到了课堂上。作者把母鸡萝丝的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一根根的羽毛清晰可见,给了孩子们很大的视觉冲击。作品的色彩明媚,故事诙谐幽默,线条简单流畅,贴近幼儿的视角。有了绘本的介入,让课堂的氛围异常活跃。在绘本欣赏的同时,我和幼儿一起探讨母鸡的形态特点,孩子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我最后,让孩子们想象:接下来母鸡萝丝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用你的画笔来告诉大家吧!接下来课堂很安静,只听到画笔发出的"刷刷"声……大部分幼儿都能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画母鸡。孩子们的作品也展现了一个个新的故事,有的孩子还以连环画的形式重新创编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些个性的表现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信心。
在人物画中,孩子们多以蝌蚪人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动态。美术教学中,人物动态的把握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也看到许多优秀的课例,许多前辈制作活动的木偶人或是纸板人,让孩子们制作中慢慢体会理解人物的结构造型和动态变化。这是个好办法,我想绘本《大脚丫跳芭蕾》一定也会让孩子们爱上人物画。埃米·扬用漫画手法夸张地画出主人公贝琳达像音符般的黑色发髻、橡皮般的长手、长腿和一双大脚,幽默地展现芭蕾舞伸展、跳跃的种种姿态,让画面充满了舞动的线条,突显芭蕾优雅的韵律感。在欣赏的同时,让幼儿来模仿贝林达优美的舞姿。此外,书中人物身体的曲线也巧妙地表达出互动关系,例如表演场景中的舞者、乐团和看得如痴如醉的观众,也都活泼地彼此应合。甚至人物和家具之间也相互对应,像贝琳达站在穿衣镜前看她的大脚那页,贝琳达弯腰,镜子则往前倾斜,贝琳达的脚和镜子脚形状相似,形成非常有趣的画面。这些画面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同时在欣赏、模仿中也学习了人物的动态变化,提高了造型能力的表现。
三、绘本能激发幼儿想象力
在重视个别差异的现代社会,也更强调孩子的多元化智能的发展。有的孩子很会说话,但是不太会绘画;而有的孩子沉默寡言,甚至被认为是孤僻的孩子,他们不太会察言观色,却善于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绘本能促进幼儿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使幼儿收到艺术的陶冶,培养审美的情趣,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绘本故事教学能把孩子们带进童话世界,在探索思维、发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活动中,不拘一格,因势利导,达到让全体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的合格人才。
⑶ 跟着线走的课后反思
一、主题背景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提供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呢?中班打击乐《粉刷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动开始,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张没有颜色的小猪的新房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猪的新房漂亮吗?”小朋友马上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没有颜色的”、“不好看,给它涂上颜色才好看”。这时王老师“好,那我们就来做小小粉刷匠,帮小猪来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话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动的内容“粉刷匠”。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师此时则是静静地观察孩子的动作,并不时地用鼓励及赞同的眼神回应着孩子。
音乐一停,老师就已经将目光注视在孩子们身上,“谁来试试,你是怎么刷房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一个男孩子上前,随着音乐双手做摸墙状,快速地上下移动,表现八分节奏的动作,“哦,你是这样快快刷的,真棒!请你来教教我们吧!”刚才还有点羞涩的男孩,俨然像个小老师似的教了起来,王老师却像个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间认真地学着,
教学反思《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http://www.unjs.com)。“哎呀,那你们知道哪个节奏在说这个快快刷的动作呢?”大家学好这个动作安静下来后,老师求助似地拿出三张节奏卡(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带休止符的八分节奏)。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发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横线的是要快快刷的”、“这张只有2个X,那张有4个X,是要快一点的”。“哦,是这样吗?”老师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们试试不就知道了吗!”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提议。“你的办法真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被老师这么一说,乐得这个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孩子共同验证了结果。“对了,我们说对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们的小粉刷匠真能干,那你们还能用其它动作来刷这个节奏吗?”“可以,老师我可以横着刷”、“我会画圆刷”……片刻,孩子们就巩固掌握了八分节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师关切地说。“那你可以怎么刷让自己放松一下呢?”“慢慢刷”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太好了,你来教教大家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家又乐此不彼地学了起来,并且同样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节奏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又掌握了四分节奏。
高-潮过后,老师提出那张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节奏卡(休止符用红笔画),这是只听见孩子开始窃窃私语:“哦,这么难的!”。这让我们几个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一阵心揪:“这个节奏这么难,让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老师要如何解决呢?”。只见王老师神态自若地将节奏卡贴到刚才的八分节奏卡下面,用挑战的语气问:“你会这个节奏吗?它与前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呢?”室内一片寂静后,又马上沸腾起来:“老师我知道,这里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红灯”、“下面有横线”,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活动也相当投入。“有线的有红圈的这个节奏要怎么刷?”老师追随着孩子的回答紧接着问。站起了一个小男孩,他镇定地说:“刷房子的时候有一个装颜料的桶,那个0(指休止符)像桶一样,刷的时候先把刷子在桶里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来快来做小老师教教我们怎么刷!”伴随着音乐,师生开心地玩着、学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节奏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最后,老师请小朋友完整欣赏音乐,回忆音乐的那里是快快刷?哪里是蘸一下、刷一下?哪里是慢慢刷?经过完整的动作练习后,用上乐器进行伴奏。整个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
分析:
⑷ 小班美术画线《彩条变变变》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剪贴的方法为蛋宝宝进行装饰。
2.在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
3.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红、黄、绿标记的蛋各一个,贴在展示板上。
2.彩条,剪刀、小篓子、操作材料纸每人一份
3.录音机、音乐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着教师进入教室,跟彩条宝宝打招呼(彩条宝宝好)
二、通过与彩条宝宝做游戏掌握剪的技能。
1.创设情景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
"你们看,彩条宝宝在干什么?"(跳舞)"彩条宝宝会跳舞,跳到头上,变成什么?"(头发……)"彩条宝宝会跳舞,跳到下巴上,变成什么?"(胡子……)"彩条宝宝会跳舞,跳到腰上,变成什么?"(裙子------)"你们想想彩条宝宝还会跳到哪里呢?还会变成什么呢?"(启发幼儿讲述)"彩条宝宝说小朋友好聪明哟!知道它可以变成……,彩条宝宝想亲亲你。"
2.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撕纸
(1)现在彩条宝宝想变成小纸片,怎么变呢?"(可以撕,也可以用剪刀剪)
(2)"看 ,老师的手变成什么了(小手枪),小手枪要睡觉了,睡在哪里呢?(剪刀洞洞里),剪刀张开大嘴巴,阿呜一口吃掉它。变出了什么呀?(小纸片片)""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师幼一起说儿歌、做动作)儿歌:小手变把小手枪,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阿呜一口吃掉它。
(3)"老师的彩条宝宝都变成小纸片了,你们的彩条宝宝该着急了,赶紧去变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小纸片放入筐子里)
3.在找一找,说一说的游戏中,发展综合能力。
(1)"小朋友,你们都变好了吗,带着你的纸片宝宝到老师这儿来你一筐,我一筐,就变成许多筐了!"
⑸ 小班绘画教案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一根线可以牵着狗,或是牵气球(一个或一堆),为主题去画
或是小朋友拿粉笔,边走边在墙上画出一条线,等等主题
⑹ 幼儿中班美术《长长的地铁》教案
活动名称:乘地铁(偏艺术)目标: 1、尝试用方形连接的方式画车厢。 2、感知地铁的方便与快捷,体验大家一起乘地铁的愉快。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经验准备): PPT课件、彩色纸(已画好铁轨和两个方向的车头)幼儿人手一张、黑色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交流 1、认识地铁标志。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2、回忆幼儿乘地铁的经验。 提问:地铁是在地铁站里开的,那么它和小汽车、公共汽车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更快呀? 提问:在隧道里有没有红绿灯?会不会堵车呀? 小结:哦,原来地铁跟我们在马路上乘的小汽车和公共汽车是不一样的,地铁里没有红绿灯。 过渡:你都和谁乘过地铁?你喜欢和谁一起乘地铁呀? 四、尝试在已画好铁轨和两个方向车头的彩色纸上装饰地铁 1、根据PPT课件展示说说地铁的外观。 提问:谁来说说地铁是什么样形状的呀? 小结:原来地铁是长长的,有一节一节车厢的,而且有两个车头,跟马路上的车不一样,是开在铁轨上的。 2、在已画好车身的彩色纸上画出车厢。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乘的长长的地铁上,还有一节一节的车厢,请你们来画一画。 小结:车厢要画的牢牢的哦,每条线都要手拉手,车厢才能牢固哦。 3、延伸:请好朋友一起乘地铁。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地铁都画好了吗?想不想请你的好朋友一起乘地铁呀?试试看,把自己和好朋友画在你的地铁里。 小结: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画了地铁还邀请了好朋友一起乘地铁,高兴吗?
⑺ 求一份大班美术教案,关于线描画的,并且在点、线、面中以面的画法教学为主。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 ,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作业 要求:用线条正确表现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
1、 观察、分析、概括物体的形体
2、 用线条正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条来正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过程 :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按中学美术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2分钟)
总结上一节课--用线生动地描绘物象,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三、讲授新知识: (15分钟)
1、 分析物体的结构,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1) 体的形成:演示。
(2) 体的构成结构 :分析几何形体的长、宽、高。
(3) 如何将复杂的物体用几何形体加以概括。
2、 讲解和演示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的方法。
四、学生实践,教师视导: (22分钟)
1、作业 要求:
(1) 临摹课本第二页学生的作品。
(2) 学习作品中用线表现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3、 辅导要点:
(1) 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所临摹作品。
(2) 要求学生按方法步骤临摹。
(3) 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五、课堂小结: (5分钟)
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临摹掌握了一些表现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引入新课: (2分钟)
上一节课通过临摹,学习了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这一节课进行实物写生。
三、讲授新课: (15分钟)
写生一组静物,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
演示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 用辅助线定出物体的大体轮廓,找出对应的中轴线。
2、 勾出物体结构的轮廓线,比较各部份比例关系。
3、 从形体结构出发,进一步画出具体形象结构特征。
4、 用肯定的线条深入描绘。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20分钟)
1、
作业 要求:
(1) 提倡严谨的造型。
(2) 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 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2、
辅导要点:
(1) 整体地把握物体的形体结构。
(2) 运用基本形体去概括物体结构。
(3) 辅导学生注意比例关系,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
五、课堂小结: (5分钟)
启发学生观察、体验和理解线在造型中的功能和作用,,用线条生动地描绘物象。
⑻ 跟着线走读后感怎么写
每次到小书屋我都忍不住翻看《跟着线走,环游世界》这本书,跟着一条线,走遍世界,这真是一条神奇的线,一条魔法线,时而变幻成撒哈拉沙漠的骆驼,时而变幻成澳大利亚的袋鼠,时而变幻成俄罗斯的针叶林,时而变幻成繁华纽约的摩天楼,创作者创意无限,想象力之丰富、构图之新颖大胆、色彩运用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一本好书,如何阅读好呢?
1.我首先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有感情地朗读了扉页上的文字:“跟着线走,来一次旅行。可以乘公交车、直升飞机或者轮船。在路上,谁知道我们会看见什么呢。各种各样的动物,令尊惬意地漫步。有的可能很大,有的可能很小,有的可能很长,有的可能很短……”
玉儿跟读,读着读着玉儿便催促,让我们出发吧,让我们翻开这一页。
2.跟着线,以走迷宫的形式游世界
玉儿最喜欢走迷宫了,我引导她用小手指比画来比画去地跟随线条走迷宫,实在走不通,我就示范。绘本中将五大洲的自然景观、特色动物、特色植物和代表性建筑以线条的形式融入画中,我们走过一幅幅迷人的画,以走迷宫形式走过未知世界,寻找自己心仪的风景,穿越时空,一会儿跋涉在沙漠,一会儿沐浴在亚马逊雨林,一会儿驻足在长满仙人掌的墨西哥,一会儿和小企鹅拥抱……我们跟着线走,去感知世界的辽阔,去走马观花异域的风情,去了解动物植物知识和地埋知识,跟着线走,行万里路,走遍天涯,胸怀世界就在一瞬间!
3.让玉儿看图说话,自由发挥
针对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让玉儿看后自己讲出来,开阔她的思路,培养她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玉儿发现画面上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太阳的颜色是不一样的,非洲的太阳是红色,亚马逊雨林的太阳是绿色,而南极洲的太阳则是白色,为什么呢?我以温度气候森林等地貌地理特征作了解释。
玉儿问撒哈拉沙漠一页,有一只骆驼的眼是睁着的,其他的是闭着的,有风沙,为什么一只睁眼呢?
玉儿还问为什么斯里兰卡被说成形状象一滴眼泪?
针对俄罗斯的针叶林,玉儿形容说针叶林象尖顶岛,树尖象一个锥子。
4.在画面是找不同,找同类,找有几个相同的图案
例如:非洲大象和斯里兰卡大象的不同;亚马逊雨林画面中有几只蝴蝶?有几只乌龟?有几只金刚鹦鹉?金字塔有几个三角形?玉儿还问那么多三角形为什么不全画出来呢?
诸如此类,引导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未知欲,这不也是一种右脑开发形式吗?!
5.读后讨论
玉儿看完书后说我好想把那只小袋鼠抱回家养着啊!我们这里的动物园为什么没有袋鼠?我说那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和我们国家的大熊猫一样珍贵。
那么玉儿对哪里感兴趣呢?玉儿说她想钻到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蹦蹦跳跳在澳大利亚旅行,还想骑骆驼在沙漠里旅行。我说那你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吧,妈妈等着和你一起环游世界!
《跟着线走,环游世界》这本书我觉得越读越厚,越读越有趣。这本书可以当成地理书,当成图画书,可以当成右脑开发书,可以当成旅游书,可以当成绘本故事书,总之,一举多得,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