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鱼追小虾的节奏型怎么写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小鱼追小虾》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感受音乐的游戏性,随音乐节奏表现小鱼小虾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鱼,小虾的头饰或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图形卡片。
3、磁带《小鱼追小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小客人到咱们班做客,大家鼓掌欢迎,它们都是谁呢?(出示小鱼、小虾的头饰)它们要跟小朋友一起,用图形宝贝来做个游戏,大家高兴吗?
二、欣赏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
教师:小鱼和小虾是好朋友,让我们听一听它们在一起做什么游戏呢?
2、教师边弹奏曲调边说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说歌词,看看小虾是怎么跑的,小鱼捉到它了吗?
三、做游戏
教师: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小鱼和小虾都等着急了,我们看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朋友(出示图形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1、教师指导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和小虾玩游戏,其余的幼儿为他们伴唱。
2、幼儿自愿选择游戏角色,佩戴头饰尝试表演游戏。
3、幼儿再次听音乐做游戏,加深对游戏规则的认识,体验“捉”的情趣。
活动延伸:在游戏过程中,除了集体活动外,还可以分组游戏,逐步加大游戏密度。
❷ 有没有有关幼儿园教案《动物联欢会》里表现不同音乐节奏的歌
活动目标:1、学习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
2、培养幼儿观察力,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体育用品、头饰、图书、表演器材等。
2、影碟机、《黑猫警长》的影碟、录音机及音乐磁带,图片一幅。
3、联欢会会场布置。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起兴趣。
师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进入活动室。提问:我们大家刚才同时做了两件事情,是哪两件事情呢?引导 幼儿说出“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幼儿自选材料排练节目,教师注意观察、发现。
今天,森林里要举行联欢会,大家想参加吗?我们一起来排练节目!
3、幼儿表演。
(1)个别表演。要求幼儿用“一边…一边…”的句式准确地报出所表演的节目。
(2)分组表演。游戏:你做我说。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另一人用“一边…一边…”的句式描述。
(3)自由表演。幼儿自由选择表演给老师们欣赏。
4、观看“动物表演”(影碟)。
; 提问:动物们表演的什么节目?幼儿自由回答。
5、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告诉幼儿有时两件事情是不能一起做的,如: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6、师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结束活动。
❸ 赵妍的中班《马蹄声声》优质课当中听音乐看图谱打节奏,音乐是什么
赛马
❹ 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教学
一、日常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让幼儿感受不同长短和强弱的音,可以这样做:1、模仿动物的叫声:小鸡 |叽叽 |叽- |;小猫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声音:下雨了, |淅沥沥— |;刮风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车,呜— |呜— |;汽车,嘀嘀嘀嘀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找到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老人,年轻人和小孩走路的脚步,故事《三只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脚步声,通过模仿,幼儿极易对节奏产生兴趣。 二、引导幼儿用耳倾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活动中,一定要引导幼儿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如:妈妈切菜时的“哒哒”声;走路时的“踏踏”声;在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听辨节奏。如在学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时,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跺脚一边唱。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在教学中,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一首乐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通过动作巩固节奏,在课堂上,启发幼儿用拍手,拍头、跺脚、捻指等动作表现节奏。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音乐节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随乐曲或歌曲的身体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由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小班上半学期,指让幼儿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表现动作,这种动作和节奏没有规律,没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脚;一拍拍一下、还可以一拍拍两下或三四下,只要身体的某个部分在动,就和节奏有关系,这就是自由节奏。 2.均匀节奏。这种活动一般只适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乐曲的拍号,要求幼儿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均匀的打出节奏。这种节奏没有变化,始终如一。 乐曲或歌曲编排的节奏。这种节奏比前两种稍复杂些,适合中班下半学期和大班幼儿。相比较而言,这种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驴》“我有 一只 小毛 驴我 从来 也不 骑 |、,„„”通过身体动作一拍一次的“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并掌握四四拍节奏;比如《柳树姑娘》通过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让幼儿感受三四拍子的强弱和旋律的优美。 3.双声部节奏。就是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节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均匀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顽固节奏。独立完成是一个人同时完成两个声部的动作,即又拍手又跺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儿做拍手声部,一部分幼儿做跺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完成。 4.用打击乐器拍打节奏。这是幼儿最喜欢的拍打节奏的方式。适合大班幼儿演奏。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三角铁、碰铃、沙锤、圆舞板、铃鼓等等,将幼儿分组借助节奏图谱来完成节奏练习。比如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节奏乐《木瓜恰恰恰》,用萝卜—圆舞板,西瓜—三角铁,西红柿—碰铃,一篮水果—齐奏,这种图形谱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儿需要探索何种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与图形谱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演奏效果相似的乐器进行了归类。如碰铃、大鼓、钹演奏时都有拖音,圆舞板、木鱼、演奏时声音很干脆等。可见,图形谱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师对幼儿学习的干预程度,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创编节奏。幼儿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来创编节奏,这时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来启发幼儿,也可以借助身体动作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也可以帮助幼儿完成创编。如节奏乐《鲜花开》我就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花,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花朵的大小来编节奏,按花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花的颜色来编节奏,按花辨的多少来编节奏。所以同样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当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当作八分音符符,信号各异,百花齐放,幼儿积极主动地创编出了自己喜欢的节奏。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前期的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节奏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过这种感受与体验,走步时忽然听见了轻快的音乐声,自己的步履也随之变得矫健起来,当围着圆圈集体跳舞时,会因动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欢乐,这正是因为人们的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作与音乐的节拍同步了。由此可见,节奏能力的提高,不断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❺ 中班音乐演奏乐器快乐波尔卡教案
波尔卡,打击乐器来,中班"是本自教案的主要话题,今天生育网编辑特意整理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有趣的石头打击乐器----波尔卡 》"这篇中班音乐教案教案来分享"波尔卡,打击乐器,中班"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幼儿园老师,家长有所帮助,谢谢。
活动目标:
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❻ 中班演奏乐《看星》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夜晚星空闪烁、柔美的意境.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2、小动物头饰(猫、狗、鸭、羊)3、节奏卡 4、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愉快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扮演各种小动物到森林动物园玩吧!”
音乐起:(放我爱我的小动物)老师随幼儿一起翩翩起舞,并鼓励幼儿:“看,多漂亮的小鸡呀!聪明的小狗走得多好!可爱的小猫今天特别精神!哇!小鸭今天跳得可好啦!”
(当音乐停时)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动物园,看看我们小动物的家是怎样的?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学本领的?看看我们谁最能干,谁最认真,谁最聪明?
2、小动物学唱歌
师:“小动物们!看!谁来了?”(师转身把小鸡头饰戴上)
幼:“小鸡来了!”
(1) 幼儿拍出节奏:|叽叽 叽|叽叽 叽|
(2) 用以上方法和幼儿一起练习小猫、小狗、小鸭的叫声。| 喵 喵 |喵喵| ;
呷— | 呷—| ; 汪—| 汪汪 | 汪—| 汪汪 |
(3)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节奏练习。
(4)师:“树上的小鸟听见你们在唱歌,它也想唱一唱。”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运用强弱对比的声音唱歌曲:《两只小鸟》
3、律动回座位《大鞋与小鞋》
4、学习节奏乐《小星星》
(1)出示挂图(1)
(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妈妈带着小朋友出来散步了,你们猜猜这时候什么东西在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看着我们?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2)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位拍出X X | X X|的节奏。
(3) 出示挂图(2)
(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5)幼儿分别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5、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提示幼儿不同情绪的乐曲可选用什么乐器呢?)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笑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睡觉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两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闪烁的星星》伴奏。
7、音游《小动物回家》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今天我们在森林动物园里渡过了愉快的一天,现在我们听着音乐,玩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吧!
(1)师弹出代表各种小动物的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束时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必须是C大调的135音高。
(2)当变换代表另一些小动物的乐曲时,游戏重新开始。
8、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回家吧!”
❼ 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教学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通过音乐学习,能够调节幼儿的情绪,给予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带给他们美的享受,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但是,幼儿教师如何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到音乐的魅力,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中,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本文中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一、依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属于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选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使幼儿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刚接触音乐,对音乐是什么尚无概念,喜欢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学习儿歌《走路》时,歌词的内容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的方式,之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模仿出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言和表演,在学会了儿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再如,教学中班儿歌《尾巴歌》时,歌词为: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形状,使他们在欢乐的游戏活动中了解这首儿歌的结构,记忆音乐的旋律,并为接下来的儿歌创编活动做好准备。
二、精心选取音乐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选准音乐教材,即音乐教材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的教材中虽然选入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太陈旧,有的歌词太复杂,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教材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只要是内容健康且幼儿感兴趣的,能为他们带来愉快情感体验的歌曲就是适合的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除了课本上一些优秀经典的儿歌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幼儿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视剧插曲等,如《隐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变得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以便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并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人。
三、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