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题画诗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和题画诗都是一种独到的艺术形式,它们虽为美术和文学两个范畴,但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两者在构思立意上有着不可替代之妙。清代孔衍拭《石村画诀》说:“画上题款诗 ,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 诗 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以上“补画之空处”、“不可侵画位”这两句话,就是给题诗款在画面上,下了极明确的定义。“补空”二字,也就成为画家题诗款时的一个谦虚名词了。这里,题画诗和单为破除画面上单调与平凡所加的题款亦是有区别的,前者因画不能尽意,藉诗以名其意,诗画互相补充、互相阐述,称之“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后者通常都是为便于查考,只题上作者名号和作画年月,有的大约诗不美、书不工,以避开弱点所至。题画诗溢满着画幅的风采,因此长于文辞书法的画家,常将长、短不一的诗文搬到画幅上去,使其产生一种诗绘并工、附丽成观的艺术效果。画家为题画诗创作所发生的美感,常在郑重的注意和研究之中。有的在一幅画画成之后,再考虑诗句的长短与题诗的地位如何与画面相配合。有的则在一幅画的落笔前,也将题画诗的地位同时酝酿在内,或因先有长诗预先多留空白,为题写之用。诚然,诗文有精粗美丑之分,书法有工拙高低之别,若诗跋繁芜,书法不精,这类画作大都会被人们淡忘。据中国美术史记载,宋元时期普遍出现题画诗形式时,中国画即披上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成了赏析文人画的一种创作追求或审美理想。画家既作诗又作画,不仅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念和启发观赏中国画的想象作用。
Ⅱ 有关美术的诗句
画
作者:王维 (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专在,人来鸟不惊。
画 鹰
杜甫
素练霜风起,苍鹰属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竹石图》
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墨梅
作者:王冕 (元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廋,画到生时是熟时
Ⅲ 诗歌 美术颂
妙笔涂丹青,
巧手绘美景。
空白化神奇,
瞬间成永恒。
远景收眼底,
动中藏恬静。
翠鸟似啼鸣,
人物栩如生。
Ⅳ 诗歌、美术绘画的全部流派及其定义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法国的象征派诗人以马拉尔美(1842--1898)、魏尔估(1844--1896)、韩波(185d--1891)三人为代表。在戏剧方面,以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
后印象主义
Post-Impressionisme
法国19世纪80~90年代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的称谓为英国美术批评家R.弗赖所创。主要代表人物有P.塞尚、V.凡高、P.高更等。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追随过印象主义,后逐渐不满于印象主义的过分强调客观表现和新印象主义的片面追求外光及色彩,而主张更强烈地抒发自我感受。其创作特色是重视形和塞尚《奥维尔的曲径》(油画)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以及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只是每人所采用的艺术语言不同。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有较大促进。凡高追求线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装饰性,直接启发了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高更则专注于艺术表现的原始性和象征性,给予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以重要影响。后印象主义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C.莫奈、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 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鼓吹者。
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quot;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
Ⅳ 关于美术的诗句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杜甫《画鹰》、《姜楚公画角鹰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鹘行》、《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Ⅵ 跟美术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画鹰》、《姜楚公画角鹰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鹘行》、《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Ⅶ 小班美术教案,胡子变变变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容。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时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出示挂图)庐山秀丽的风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
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4、出示挂图,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