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诗艺术网易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这一次课,我上的内容是高考中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从一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我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课堂中的材料等。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自己从焦虑紧张到心无旁骛的调整过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 求宋绪连《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的电子书资源!!!
这本书只有96年出版的那一版,可以制成pdf扫描格式。
3. 唐诗的艺术成就与宋词的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内学史将为之黯然换色。容
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潮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正如康熙皇帝所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
词的发展虽亦源远流长,但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是一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令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柳永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作为音乐性极强的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词 既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休,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代文豪苏轼就擅长以诗为词。
4. 唐诗宋词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来文学发展史上源,唐诗、宋词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换色。
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潮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正如康熙皇帝所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
词的发展虽亦源远流长,但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是一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令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柳永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作为音乐性极强的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词 既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休,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代文豪苏轼就擅长以诗为词。
5. 求武汉大学唐诗艺术公开课下载
在网易公开课上面可以找得到的~
6. 高平市张爱珍少儿艺术中心民族舞十级舞第一课读唐诗
037 王昌龄抄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7. 什么是唐诗中“以汉代唐”的艺术手法。
关于唐诗中的以汉代唐
借用前朝某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隐喻、指代当朝的人事,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诗人基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巧妙地将非眼前之时空、非现实之事况的内容熔铸于诗作之中。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则是唐诗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以汉代唐,在人物方面是上至皇帝,下及将相兵士皆有。像白居易的脍炙人口的长诗《长恨歌》,全诗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开宗明义第一句却是“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本为汉武帝刘彻,诗人说汉武帝“一心要想寻找美女”,实际上是指唐玄宗李隆基的所作所为。还有像杜甫《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和《秋兴八首》中的“武帝旌旗在眼中”,其“武皇”、“武帝”原都是指汉武帝,都被诗人借用来指称唐玄宗。
诗人们在叙写唐代将领时,常提及汉时的著名将领李广。刘禹锡的《平蔡州》,叙写了李愬攻下蔡州生擒叛将吴元济的故事。“汉家飞将下天来,马棰一挥门洞开”,这里的“汉家飞将”就是西汉时被称之为“飞将军”的李广,诗人以此指称李愬。王昌龄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把能保卫边塞安宁的唐代将领统称为“龙城飞将”李广。高适在《燕歌行》中,则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诗句,借赞叹汉代名将李广,以讽刺当时不体恤兵士的唐代将领。至于泛泛地用“汉兵”、“汉将”、“汉军”等来指称唐代的将士,唐诗中就更为普遍了。柳宗元《古东门行》中“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其中的三十六将军,原来指的是汉景帝当年派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将军攻击吴楚一事,这里诗人用它来指唐宪宗调兵遣将规模之大。唐代边塞诗人的诗作中则常出现以汉兵、汉将指代唐兵、唐将的诗句,像高适《燕歌行》中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等即是。
用汉代某些建筑的名称来指称唐代的建筑,是以汉代唐的又一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所提到的“太液池”、“未央官”、“椒房”、“鸿都门”、“昭阳殿”都是汉朝宫苑之名,诗人都借用来指称唐朝的池苑和宫殿。王昌龄《少年行》中的“长杨”、“建章”,杜牧《早雁》中提到的“长门”,也均为借汉代唐的宫名。
唐诗中以汉代唐如此之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就唐代诗人自身而言,本朝人叙写本朝事是有诸多不便的。在我国古代,下笔行文时对当代君主以及所尊敬的人不得直称其名,而必须用其它方法称呼。这种严格的“避讳”,使得诗人不便直陈其事,而讽刺、暴露一类的诗篇则更不能指名道姓直述胸臆了。所以诗人们就采用了明说汉实指唐的借代手法,用超越时空的联想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诗中写汉是虚,诗外之意指唐才是实的。
那么,唐诗中为何又多以汉来代唐,甚至把那些并非汉、唐相关相联的事物也冠之以“汉”?像“汉使亦来稀”、“能兼汉月照银山”中的“汉使”、“汉月”等。这是由于,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秦王朝首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帝制,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蓬勃发展,则是汉代才有的情况。汉代(尤其是西汉)的强盛,不仅当时威振四方,而且影响久远。我们仅从中国的语言文字等自汉代始被冠以汉字、汉文、汉语之称,并传诸后世,就足可见汉代威名影响之大。而从汉代至唐代,其间虽有数百年之久,但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年月,社会都处于动荡混乱之中;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直到唐朝,中华民族才又开始真正统一强盛起来。唐代的人自己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实力。回顾历史,唐代人毫不含糊地认为: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前朝能与唐代相类比的只有威名久远的汉朝。史实也证明了唐代人的这种自负是有一定道理的——汉、唐两朝尽管相距数百年,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并齐名于世界。所以,“唐遵汉法”既是唐王朝统治者建立、巩固其封建帝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唐代人常常以汉代唐的重要原因。
8. 唐诗中关于艺术美的诗句
在唐代诗人笔来下,古筝艺术被淋漓自尽致地描写出来,成为古筝史上辉煌的一页。李白、岑参、卢纶、李端、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李商隐等数不清的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古筝诗篇。白居易有近20首诗提到筝,在《筝》一诗中,描写了一女筝手的精妙表演:“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张牯在《筝》里有两句“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写出了古筝音色如水的特点。更有李端在《听筝》中写了三国的故事“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艺呈现在人们眼前。唐诗中有近百首诗句中写及古筝,从中可见古筝在唐代的发展状况。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编著的《筝艺》中收录描写古筝的唐诗21首。
9. 唐诗的艺术魅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国”之称,而唐代又是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唐版诗数量之多,名家之众,质权量之高,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都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并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它作为一代文学的标志,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唐诗一出现,就以其巨大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读诗、赏诗、写诗,在当时知识分子中蔚然成风。不少诗人的诗传诵于“牛童、马走之口”,“炫卖于市井之中”,书写在观、亭、寺、驿的墙壁上,有的还流传至西域与海外,受到少数民族与国际友人的青睐。“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概括。
一千多年来,唐诗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并输注给后代诗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对今天新诗的创作与繁荣仍然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唐诗的艺术魅力及其产生原因等问题,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10. 唐诗的艺术特点
唐诗的艺术特点:
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传统,而且极大地发展了宋体风格;不仅继承了上一代五七字古诗,而且发展成了长篇叙事巨作;不仅扩大了五七字的使用,而且创造了现代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诗歌。
现代风格诗歌是当时一种新的风格诗歌。其创作与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将中国古代诗歌的音节和谐、字词精炼的艺术特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找到了最具代表性的古抒情诗形式,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现代风格诗歌中的韵律诗由于其严格的韵律限制,很容易使诗歌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作和发展,这是其长处带来的巨大缺陷。
唐诗的兴盛的原因:
1、唐代社会解决了其发展中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在一些政治经济变革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更重要的是,官家政治闭关锁国的局面基本结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想,开阔了人们创作形式诗的视野,这是一种文化生活,为诗歌艺术提供了活水之源。
2、由于经济的普遍改善,文学的繁荣得到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3、前一代文学的积淀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为唐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是其先辈的文化遗产。只有弘扬和弘扬伟大,才能融入他人的长处,除旧除新,把中国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4、唐代实行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包括诗歌和赋,皇帝也喜爱诗歌,这必然导致了重视诗歌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